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的对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2.32 KB
- 文档页数:3
艾滋病病感染对职业人群的影响与预防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
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给职业人群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对职业人群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艾滋病对职业人群的影响1.1 工作环境的影响职业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往往会面临工作环境方面的挑战。
一些职场中的职业人群可能会遭受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受到限制。
而一旦艾滋病病毒泄漏到工作场所,也会对其他员工造成恐慌和忧虑。
1.2 身体健康的影响艾滋病病毒会导致免疫系统的衰竭,从而增加职业人群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这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状况,还可能导致工作时间的延误、经济负担和社交关系的紧张。
1.3 心理健康的影响艾滋病的感染会给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面对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现实,许多人会经历因为社会歧视和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2.1 宣传教育对职业人群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培训以及发放宣传资料,增加职业人群对于艾滋病的了解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2 使用安全套对于从事性工作的职业人群来说,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通过确保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可以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2.3 避免共用针具职业人群中可能存在一些需要注射药物的工作人员,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应该遵循正确的注射操作流程,避免共用针具。
2.4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手段。
职业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5 心理支持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职业人群,提供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咨询、社区支持和亲友的关怀,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压力和焦虑。
三、结语艾滋病病感染对职业人群的影响不容忽视,但通过宣传教育、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定期体检以及心理支持等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对职业人群的影响。
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与预防艾滋病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更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沉重的打击。
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社会歧视、孤立和焦虑等问题,因此,保护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和提供心理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一、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艾滋病病感染者往往会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歧视和孤立: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和对感染途径的错误理解,很多人对艾滋病病感染者持有偏见和歧视态度。
这使得患者在社会中面临孤立、排斥和歧视,导致他们感到无助和自卑。
2. 心理压力和焦虑:艾滋病病感染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药物控制,不仅经济负担重,同时也需要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担忧,这种心理压力和焦虑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干扰。
3. 抑郁和情绪波动:面对疾病的威胁和不确定性,艾滋病病感染者常常陷入抑郁情绪,对生活失去乐趣,表现出情绪波动明显的特点。
4. 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问题: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艾滋病病感染者往往对自己产生否定和负面的认知,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二、艾滋病病感染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他们个人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稳定和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 提高治疗遵从性: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艾滋病病感染者的治疗遵从性,进而影响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
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2. 减少社会歧视和孤立:重视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能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自尊,提高社会融入度,减少社会歧视和孤立,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善的社会环境。
3. 促进身心健康:艾滋病病感染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照顾,不仅有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焦虑,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与社会互动。
三、艾滋病病感染者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针对艾滋病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1. 提供科学的信息教育:通过全面和正面的艾滋病知识传播,减少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病感染者的理解和支持。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护理和治疗。
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面临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他们的治疗效果。
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不良情绪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1.1 心理护理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艾滋病患者往往会面临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可能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惧、社会歧视和身体不适引起的。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他们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抵抗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护理情绪。
1.2 心理护理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艾滋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态度,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感和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1.3 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艾滋病的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用药和定期复诊,如果患者出现抵触心理和不良情绪,就会影响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二、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1 心理护理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社会歧视和心理压力,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提升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2.2 心理护理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艾滋病患者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歧视和排斥,这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引言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
艾滋病患者除了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外,还需面对着种种心理及社会问题。
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心理问题1.1 抑郁情绪艾滋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影响下,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歧视,生活质量下降,很多患者会感到绝望、无助和失落,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艾滋病患者面临着生命威胁,很多人担心自己的生存和家人的未来,因此会出现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接受和治疗。
由于艾滋病的高传染性和长期治疗,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与他人不同,导致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问题。
1.4 生活质量下降由于艾滋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显著下降。
除了身体的疲惫和不适,还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孤立,生活无法得到正常的渠道,给患者带来了重重困扰。
二、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2.1 缓解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和自卑等不良情绪,帮助他们适应疾病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通过心理疏导、支持和帮助,患者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2.2 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重建自信,促进心理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调适和行为干预,患者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的影响,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2.3 促进康复艾滋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往往能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
3.1 定期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干预,避免情绪问题进一步恶化。
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研究禁毒防艾工作是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心理因素在这一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状态、信念和行为习惯,它可以对禁毒防艾工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其表现、原因和对策。
一、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消极影响1. 社会偏见和歧视:社会中存在的对毒品使用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和歧视,导致他们在寻求帮助和接受治疗时面临困难。
这种偏见和歧视阻碍了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使得毒品使用者和感染者更难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援助。
2. 社会压力和困境:禁毒防艾工作不仅需要面对毒品和艾滋病等严重社会问题,还需要应对社会压力和困境。
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工作者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效果。
3. 心理恐惧和焦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毒品和艾滋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会使人们对禁毒防艾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心理恐惧会抑制人们主动参与禁毒防艾工作,限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社会心理因素对禁毒防艾工作的积极影响1. 社会支持和合作: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社会支持和合作精神是禁毒防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支持可为毒品使用者和感染者提供帮助和接纳,促使他们寻求戒毒和接受治疗;而合作精神可以激发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禁毒防艾工作,形成合力。
2. 教育和宣传:社会心理因素中的教育和宣传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禁毒防艾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增加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普及性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社会大众对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预防的认识,从而推动禁毒防艾工作的开展。
3. 社会认同和参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社会认同和参与意味着个体对禁毒防艾工作具有认同感,并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当人们对禁毒防艾工作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知并且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参与价值时,他们将更积极地为禁毒防艾工作尽力。
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张欣华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9(015)007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方法:将被确诊为HIV/AIDS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心理护理方案。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实验组40例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张欣华
【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4
【相关文献】
1.河南尉氏279例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素花;崔伟锋;屈冰
2.河南尉氏279例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素花;崔伟锋;
屈冰;
3.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J], 张欣华
4.有偿献血而感染HIV/AIDS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J], 方桂霞;江启成;董毅
5.河南尉氏279例HIV/AIDS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崔伟锋;王素花;屈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述评抑郁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
由于艾滋患者群总体上有很高的抑郁症状,且较一般人群发生率高、程度严重,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
国外此方面的研究较早较深入,而国内研究很少。
因此,为提高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国内此方面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本文对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评述。
标签:艾滋病患者;抑郁;心理问题;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当今社会,艾滋病仍是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更是有待研究。
本文对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评述,以期得到改善。
1 国际、国内艾滋病状况1981年,世界上出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从此,AIDS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播与蔓延,已从公共卫生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更多的人在提到AIDS都是谈虎色变。
依照2007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的数据,全球约有3 3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其中: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为70万,占全人群感染率的0.05%,并且感染AIDS的患者除外卖淫嫖娼的高危人群,一般人群的比例正逐年增加[2]。
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也使艾滋病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演变为慢性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目前很少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社会对此病的认知还不够,所以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困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
据近期一则科学研究报告显示,抑郁会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命质量[3]。
西方国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些心理问题的(主要以抑郁为主),而国内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在我国人口压力巨大的现实面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尽管全球在这场与艾滋病毒抗争的浩大战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情况还不能让人乐观,主要原因有:一是感染者呈低龄化趋势,资料显示,15~24岁年龄段的就有1 000万,15岁以下有250万;二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仍是重灾区,在全球3 320万感染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当地的卫生医疗条件却远远达不到有效抑制艾滋病毒的效果。
基于李克特量表的艾滋病患者的情绪失调与调节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用反应情绪的常出现的“词”组成句子,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筛选出最能反映艾滋病患者的经常性情绪,并根据里克特量表的方式设置为变量,参照Gross 的情绪调节理论给与各反映大多数变量的因子以命名,得出医护人员用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来改变患者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是调节艾滋病患者情绪尤为重要的方法关键词:情绪调节艾滋病患者因子分析1.研究对象与方法1.1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本文研究对象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男245,女98.其中189名为本院收治人数,74名门诊人数,80名为网络调查人数,共343人中进行调查,将调查所获取数据以Excel 数据库模式进行录入和初步统计; 在此基础上使用 SPSS16. 0 统计软件进行问卷分析.1.2 专家访谈法,资料查阅法以使研究尽量客观的反应在校学生的态度,调查先期在患者和医生就病人的情绪进行访谈,然后从关键词中组成设置句子调查问卷。
2.基本情况调查以下表格数据为艾滋病或携带病毒者的人数比例以及感染途径,是随机调查人员情况说明,不作为艾滋病的最新发病趋势参考,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广州静脉吸毒感染占新发病感染者比例已不足5%,母婴传播通过阻断方式,已基本被控制,目前超过95%的新发病例都是经性传播。
因为近几年来男男同性性接触所占比例快速上升,超过了异性接触传播,甚至成为了艾滋病毒传播主要方式,所以把性传播选择项分为异性和男男两种传播方式。
表格 1性别 * 感染途径 Crosstabulation感染途径母婴吸毒异性男男Total性别男Count35486102245 % within 性别 1.2%22%35.1%41.6%100.0%% of Total0.9%15.7%25.1%29.7%71.4%女Count5405398 % within 性别 5.1%40.8%54.1%100.0%% of Total 1.5%11.7%15.5%28.7%根据感染途径的调查,把设置分为四类,1.母婴传播;2.静脉注射吸毒感染3.异性性传播4.男男性传播。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的对照分析李佳勋 桑文华△ 崔 泽 杜 波 杨淑恩 张香云 田 玮【摘要】 目的 了解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心理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心理干预及制定心理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般状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因子量表评定、艾滋病相关知识、HI V感染风险、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对同性恋和艾滋病预防措施态度问卷调查。
并与其他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防疫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与其他人群比较,对艾滋病治疗及服务态度肯定回答率和对同性恋态度肯定回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有:害怕感染艾滋病(OR=1.027)、不能处理艾滋病心理问题(O R=1.039)及认为工作人员感染率高(O R=1.006)。
保护性因素有得到官方告知(OR=0.009)、对同性恋持肯定态度(OR=0.909)及同情艾滋病患者(O R=0.196)。
结论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的焦虑状况有待改善,积极对待艾滋病人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力保护措施是可行之举。
【关键词】 艾滋病;症状自评量表;艾滋病防疫人员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fl uential Factors of Anxiety Motion of AIDS Prevention Personnel.L i J iax un,Sang W enhua,Cui Ze,et al.T he Six th Peop le's H osp ital of H ebei p rovince,Baoding071000,P.R.China【Abstract】 Obj ective T o lear 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 ome(AID S)prevention perso nnel's anx ious condi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to prov ide the basis in t he implement of the ment al inter ven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 f the mental health r elated po licy for A IDS prev ention perso nnel.Methods A to tal of127A IDS prevention per sonnel and150N on-A IDS prevention per son-nel were tested by Gener al Co nditio n Q uestionnaire,A nx iety factor scale of SCL-90,A IDS-related know ledg e and infect r isk,at ti-tute t o homosex uality and Prev entio n M easur e Q uestionnaire.T he result w as compared with the one of ot her pr ev ention per son-nel.Results T here was sig nificant differ ence in the scor e of anx iety between A ID S and non-A IDS prevention personnel(P<0.05). T here w as also sig 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ffir mation answ er r ate o f the treatment to AID S and attitutes to homo sex uality (P<0.01).I nfluential factor s of anx iety mo tion were as fo llow:fr ig ht ening infection A IDS(O R=1.027),can no t handling t he mental pr oblem of patients with AID S(OR=1.039)and thinking A IDS pr ev ention perso nnel w ith a higher infection rate(OR=1. 006).P rotectiv e factor s of anx iety motion w ere the authorit ies information(OR=0.009),holding an affirmativ e attitude t o t he ho-mosex uality(O R=0.909)and sympathizing w ith t he suffer er of AI DS(O R=0.196).C oncl ution T he anx ious condition of t he A IDS pr evention per sonnel needs to impr ove.It is possibility that A IDS pr evention per sonnel actively tr eat A IDS and r elated de-par tment draw s up protection measure.【Key words】 A IDS;SCL-90;A IDS pr ev ent ion personnel 焦虑是指个体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承担着艾滋病患者的预防和诊断治疗工作,更多接触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职业感染的风险和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无疑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这一群体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一项对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研究表明:个体表现出过度的付出感、情感资源的耗竭感,会以一种负性的或逃避的态度和情绪去面对服务对象[1]。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焦虑状况以及影响焦虑的因素,我们做此研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7年参加“与艾滋病相关的常见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培训”的省、市、县三级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72名,以及三级疾控中心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55名,共127名艾滋病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三级疾控中心50名非艾滋病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
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基线经检验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采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并对焦虑分量表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自编材料调查,包括一般状况问卷、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病毒(human imm unodeficiency vir us,HIV)感染风险、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对同性恋和艾滋病预防措施的态度。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答题,独自完成。
将结果输入EPIDA T A2.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 2检验、t检验和Log 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2.1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焦虑测查结果比较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SCL-90量表测评,焦虑分量表得分为2.06±0.68,与对照组(1.41±0.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1),与中国常模的焦虑因子(1.39±0.43)对照,观察组的焦虑水平更高(t=4.70,P<0.001)。
2.2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对艾滋病治疗及服务态度比较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对艾滋病治疗及服务态度方面明显好于中国.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保定) 071000 Email:lijiaxun7619@ △通讯作者其他防疫人员,能够接受艾滋病人并提供相关服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与其他防疫人员对艾滋病治疗及服务态度比较(%)条 目观察组肯定回答例数(n=127)对照组肯定回答例数(n=150) 2希望官方告知治疗病人患艾滋病79(62.2)127(84.7)18.20**知道艾滋病患者有心理问题116(91.3)79(52.7)49.35**害怕所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自己53(41.7)81(54.0) 4.14*拒绝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服务0(0)25(16.7)23.27**不能处理H IV阳性者心理健康问题36(28.3)102(68.0)43.26**没有义务处理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0(0)25(16.7)23.27**照顾H IV感染者不值得5(3.9)27(18.0)13.31** 注:*P<0.05,**P<0.01,下同2.3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对HIV感染风险及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与其他防疫人员对HIV感染风险及对同性恋的态度进行比较,认为HIV感染风险高、对同性恋持接纳态度方面前者明显好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对HIV感染风险及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条 目观察组肯定回答例数(n=127)对照组肯定回答例数(n=150) 2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感染风险高38(29.9)23(15.3)8.52**对同性恋持肯定态度79(62.2)36(24.0)41.34**同情因同性恋感染H I V的人94(74.0)75(50.0)16.68**肯定处理同性恋人员伤口112(88.2)98(65.3)19.59**同性恋者不应该从事艾滋病相关工作29(22.8)75(50.0)21.64**2.4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以焦虑为因变量,以态度中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做L og ist ic回归分析。
影响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有害怕感染艾滋病(OR=1. 027)、不能处理艾滋病心理问题(OR= 1.039)及认为工作人员感染率高(OR=1.006)。
保护性因素有得到官方告知(OR =0.009)、对同性恋持肯定态度(OR=0.909)及同情艾滋病患者(OR=0.196),见表3。
表3 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焦虑情绪的Log 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B S.E.W ald S i g OR下限95%Cl OR上限官方告知-2.643 1.115 5.4600.0190.0710.0090.650害怕感染 1.4590.763 3.1250.03 4.362 1.02716.702不能处理心理问题0.3280.437 3.4720.04 1.205 1.039 2.147工作人员感染率高0.0120.7410.0130.031 1.016 1.006 1.064同性恋态度-0.0020.003 4.2340.0350.9170.909 1.018同情感染者-0.8470.913 3.1830.0480.4150.196 1.0263 讨 论本研究显示,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与其他防疫人员、中国常模比较,焦虑因子得分明显增高,提示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较其他人群有明显的焦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