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二)
- 格式:doc
- 大小:920.00 KB
- 文档页数:7
全章素养检测(第一章)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奥运会在东京举行.在下列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评判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2.下列有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可以把双方拳击手都看作质点B.在判定铅球比赛的成绩时,测量的是铅球被运动员抛出的点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C.在男子400 m决赛中,第8跑道的运动员在该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零D.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纪录,“9秒83”指的是时间间隔3.在飞行表演中,五架飞机组成一个编队以相同的水平速度飞过观众席上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B.以飞机为参考系,地面的观众是静止的C.以编队中某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余四架飞机都是运动的D.以编队中某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余四架飞机都是静止的4.如图所示为沪杭城际高速铁路,连接上海虹桥与杭州东站,全长158 km ,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50 km/h.截至2019年11月,沪杭高速铁路的最高运营速度为310 km/h.则( )A.158 km 表示位移B.350 km/h 表示瞬时速度C.310 km/h 是以列车为参考系而言的D.研究列车进嘉兴南站的时间可把它看成质点5.如图所示,物体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物体的坐标变化量与位移分别是( )A.7 m ,7 m B .7 m ,-7 m C.-7 m ,7 m D .-7 m ,-7 m6.某自行车赛中的一段比赛路线如图所示,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 和目的地B 的直线距离为3 km ,实际路线为5 km ,某赛车手从A 运动到B 用时10 min ,当他经过某路标C 时,车上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0 km/h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率为18 km/hC.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速率为50 km/hD.赛车经过路标C 时速度方向为由A 指向B7.[2022·山西临汾高一联考]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 ,后13位移内平均速度为2v ,则物体在整个位移内平均速度大小是( )A.43v B .65v C .45v D .32v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2022·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加速度大小时,3 m/s2比-5 m/s2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D.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9.[2022·湖北天门高一月考]让一小球沿边长为2 m的正方形凹槽轨道匀速滚动,每1 s移动1 m,初始时刻小球位于图中某边的中点A.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 s末的位置坐标是(2 m,2 m),瞬时速度的大小是1 m/sB.第2 s末的位置坐标是(1 m,2 m),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2m/sC.第4 s末的位置坐标是(0 m,1 m),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D.第4 s末的位置坐标是(1 m,0 m),前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 m/s1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前8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6 s末速度方向改变B.0~4 s内的速度大于6~8 s内的速度C.前4 s内的速度为1 m/sD.后4 s内的路程为8 m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7分)(1)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源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按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2)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12.(8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3.(8分)[2022·江西南昌三校高一联考]图示为某郊区部分道路图,其中C、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CD与AB垂直,一歹徒在A地作案后乘车沿AD道路逃窜,同时警方接到报警信息,并立即由B地乘警车沿道路BE拦截,歹徒到达D点后沿DE道路逃窜,警车恰好在E点追上了歹徒,已知警车行驶速度为72 km/h,各段距离分别为AC=3 km、CD=4 km、BC =6 km、DE=4 km,取73=8.5,求:(1)歹徒在逃窜期间走过的路程和发生的位移大小;(2)警方从出警到追上歹徒所需的时间.14.(8分)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求:(1)汽车在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少?(2)汽车在前3 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3)汽车在第4 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4)汽车在前4 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5.(11分)[2022·天津静海区高一检测]求出下列各种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1)子弹击中靶子时,在0.1 s内速度从200 m/s降到0.(2)火车出站时,可以在20 s内使速度从10 m/s增大到20 m/s.(3)以2 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踢出,以4 m/s反向飞出,脚和球接触时间是0.2 s.16.(12分)[2022·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根据vt图像判断:(1)第1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第2 s和第4 s内的加速度是否相同?(2)在第4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全章素养检测(第一章)1.答案:C解析:击剑、高台跳水和体操都与运动员的动作有关,所以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A 、B 、D 错误;马拉松比赛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动作和体型,可以视为质点,故C 正确.2.答案:D解析:因为在研究拳击比赛的技术时,不能把双方拳击手的大小和形状忽略掉,故不能都看作质点,故A 错误;在判定铅球比赛的成绩时,测量的是铅球被运动员抛出的点垂直地面的对应位置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不是抛出的点到落地点之间的位移大小,故B 错误;在男子400 m 决赛中,第8跑道的运动员的初末位置不在同一位置,所以在该比赛过程的位移不为零,则由v -=xt知平均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纪录,“9秒83”指的是所用时间,即指时间间隔,故D 正确.3.答案:D解析:五架飞机组成一个编队以相同的水平速度飞过观众席上空,以地面为参考系,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飞机是运动的,A 错误;以飞机为参考系,地面上的观众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发生变化,地面的观众是运动的,B 错误;以编队中某架飞机为参考系,其余四架飞机相对于这架飞机空间位置不变,都是相对静止的,C 错误,D 正确.4.答案:B解析:158 km 表示路程,故A 错误;350 km/h 时设计的最高速度,故表示瞬时速度,故B 正确;310 km/h 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而言的,故C 错误;列车进站时不能忽略列车的长度,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故D 错误.5.答案:D解析:物体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物体的坐标变化量Δx =(-3) m -4 m =-7 m ,物体的位移为x =-7 m ,选项D 正确.6.答案:C解析:A 错: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为v =x t =3 000 m10×60 s=5 m/s =18km/h.B 错: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5 000 m 10×60 s =253 m/s =30 km/h.C 对:车上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50 km/h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为瞬时速率,即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D 错:赛车经过路标C 时速度方向为实际路线在C 点的切线方向,不是由A 指向B .7.答案:B解析:设前23x 位移的时间为t 1,则有t 1=23x v =2x 3v ,设后13x 位移的时间为t 2,则有t 2=13x 2v=x 6v ,则物体在位移x 内运动的总时间为t =t 1+t 2=5x6v,则物体在位移x 内平均速度大小为v -=x t =65v ,故选项B 正确.8.答案:BC解析:加速度是矢量,负号表示方向,比较加速度大小时,应该比较绝对值,所以3 m/s2比-5 m/s 2小,故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是速度的变化率,所以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但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 、C 正确,D 错误.9.答案:AB解析:第1 s 内小球运动的路程x 1=vt 1=1 m ,则第1 s 末的位置坐标是(2 m ,2 m),此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1 m/s ,选项A 正确;前2 s 内小球运动的路程x 2=vt 2=2 m ,第2 s 末的位置坐标是(1 m ,2 m),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2=12+122 m/s =22m/s ,选项B 正确;前4 s 内小球运动的路程x 4=vt 4=4 m ,第4 s 末的位置坐标是(0 m ,1 m),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v -4=44 m/s =1 m/s ,平均速度为v -′4=24 m/s =0.5 m/s ,选项C 、D错误.10.答案:CD解析:4~8 s 内物体的速度v 2=-2 m/s ,方向不变,A 错误;6~8 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2 m/s ,0~4 s 内速度v 1=1 m/s ,小于6~8 s 内的速度,B 错误,C 正确;后4 s 内路程s =(4+4) m =8 m ,D 正确.11.答案:(1)交流 0.02 CBDA (2)速度增大 0.26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使用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 Hz 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拖动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2)从A 点到B 点,点迹越来越稀疏,所以物体速度越来越大,从A 到B 共有13个时间间隔,所以t =13×0.02 s =0.26 s .12.答案:(1)0.02 s (2)0.70 cm(0.69~0.71 cm 均可) 0.100 m/s解析:(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周期T =1f=0.02 s ,故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0.02×5 s =0.1 s ,由题图读出x =7.0 mm =0.70 cm ;C 点对应速度v C =x BC +x CD 2Δt=0.100 m/s. 13.答案:(1)9 km 8.5 km (2)500 s解析:(1)歹徒在逃窜期间走过的路程为x 1=AD +DE =AC 2+CD 2+DE ,解得x 1=9 km ,歹徒在逃窜期间发生的位移为x 2=AC 2+(CD +DE )2,解得x 2≈8.5 km. (2)警方从出警到追上歹徒所需的时间为t =x v =BC 2+CE 2v,解得t =500 s . 14.答案:(1)3 m/s (2)1 m/s 2(3)3.5 m/s (4)3 m/s解析:(1)汽车在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2)汽车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为 a =v t -v 0Δt =4 m/s -1 m/s 3 s=1 m/s 2. (3)汽车在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v -=Δx Δt =8 m -4.5 m 1 s=3.5 m/s. (4)前4 s 内的速度变化量Δv =4 m/s -1 m/s =3 m/s.15.答案:(1)2 000 m/s 2 (2)0.5 m/s 2 (3)30 m/s 2解析:(1)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 =Δv Δt 得 a 1=0-200 m/s 0.1 s=-2 000 m/s 2 加速度大小为2 000 m/s 2(2)火车出站时a 2=20 m/s -10 m/s 20 s=0.5 m/s 2 (3)以足球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 3=-4 m/s -2 m/s 0.2 s=-30 m/s 2, 加速度大小为30 m/s 2.16.答案:(1)4 m/s 2 相同 (2)2 m/s 2解析:(1)a =v t -v 0t =4-01m/s 2=4 m/s 2;同一条直线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 (2)在第4秒内,物体的加速度a ′=v ′t -v ′0t =-2-01m/s 2=-2 m/s 2,加速度大小为2 m/s2.。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综合检测(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2、4、5、6、7、11、12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3、8、9、10小题,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而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很长,时刻很短B. 第2 s内和2 s都是指一段时间间隔C.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是矢量D. “北京时间12点整”其实指的是时刻解析:时间指一段时间间隔,对应一段过程,时刻指某一瞬时,对应一个位置,A错。
第2 s指第2个1 s的时间间隔,2 s指前2 s 的时间间隔,B正确。
时间是标量,C错。
“12点整”指时刻,D正确。
答案:BD2. [2014·东厦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足够小,就可看成质点B. 被看成质点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小C.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有时候也可以看成质点D. 运动员跳水时,可看成质点解析:能否看作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否忽略。
故选C。
答案:C3. 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讲平均速度,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才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解析:在匀速运动中,瞬时速度以及任意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在变速运动中,瞬时速度是变化的,在不同时间段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等的,此时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仅能粗略反映物体的运动,故选ABD。
答案:ABD4. 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B. 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取不同而引起的C.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取参考系D. 参考系只能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要先选取参考系,而且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只不过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考系,选项C、D错误。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俄罗斯曾使用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C.研究该导弹飞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2.如图所示,2018年12月9日,海军第31批护航编队从湛江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时。
进行了伴随护航、随船护卫、编组协同和武力营救、直升机搭载特战队员空对海射击等实战课题演练,强化“舰、艇、机、特”之间的协同配合,不断提升应对海上多种威胁的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队员在维护直升机时直升机可看作质点B.确定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作质点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作质点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3.关于质点的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一定相等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变化D.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4.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某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该点后的1 s内的位移是1 mB.它在经过该点前的1 s内的位移是1 mC.它在以过该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 s内的位移是1 mD.若从该点开始匀速行驶1 s,它在1 s内的位移是1 m5.某中学组织了一次迷你马拉松比赛,男生组的路线设置是“起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出发→绕田径场1圈→绕校园1圈→绕田径场1圈→终点(校田径场主席台前发令处)大约2 000 m”。
有位男生的成绩是10 min,在跨越终点线时速度是9 m/s。
关于上述情景,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2 000 m 是指位移的大小B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约为3.3 m/sC .9 m/s 是指瞬时速度D .在整个过程中该男生一定不能被看作质点6.一物体以6 m/s 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 ;若增大木板的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 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 。
试卷主标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选择题(共35题)1、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内的平均速度是,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A .vB .vC .vD .v2、如图所示,质点从坐标轴上的A 点运动到B 点,此过程中质点的位移是()A .4mB .3mC .-1mD .-4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参考系可以是匀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B .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陈一冰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陈一冰看做质点C .第 3 s 末和第 2 s 初表示同一时刻D .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等于路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地面或旗杆作为参考系的B .某同学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200 m 决赛中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 .某中学每天早上开始上课的时间是8 :00 ,“8 :00” 指的是时间间隔D .矢量都是有方向的,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5、在平直公路上,甲车以 10m/s 的速度运动,乙车以5m/s 的速度运动,甲、乙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则()A .研究甲、乙两车通过路边电线杆所用的时间时,可以将车视为质点B .同向运动时,乙车上的人观察到甲车以5m/s 的速度靠近C .反向运动时,甲车上的人观察到乙车以15m/s 的速度远离D .反向运动时,乙车上的人观察到甲车以15m/s 的速度靠近6、下表是Z 107 次列车北京西至聊城区间的运行时刻表,则()车次出发站开车时间到达站到达时间用时里程Z 107 北京西19 :53 聊城23 :32 3 小时39 分350 kmA .表中“23 :32” 表示时刻B .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位移为350 kmC .根据表中数据能求出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的平均速度D .该列车从北京西至聊城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7、质点沿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有:① 前2s 内的位移为“—” ,后2s 内的位移为“+” ,2s 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② 质点在4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m ,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③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④2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
章末综合检测(一) 运动的描述A级—学考达标1.2018年12月28日11时07分,第三架国产大飞机C919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38分钟的飞行,于12时45分平稳返回浦东国际机场,圆满完成试飞任务。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11时07分指的是时刻B.1小时38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C.飞机飞行的路径总长度等于飞机位移的大小D.飞机在空中某位置的运动快慢用瞬时速度表示解析:选C 11时07分指的是起飞时所对应的时刻,故A正确;1小时38分钟指的是飞行所经历的时间间隔,故B正确;飞机飞行的路径总长度等于路程,大于飞机的位移的大小,故C错误;飞机在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对应的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2.一只猴子静止在悬挂于天花板的细棒上,现使连接细棒的绳子断开,猴子和细棒一起向下运动,甲说此细棒是静止的,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甲、乙两人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也是地球B.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是猴子C.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是地球D.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也是猴子解析:选C 根据题意知细棒与猴子一起向下运动,即猴子相对细棒处于静止状态,甲说此细棒是静止的,他是以猴子为参考系,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他是以地球为参考系,选项C正确。
3.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
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甲和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一样C.甲的速度比乙的小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解析:选D 在vt图像上,v的正负反映物体的运动方向,甲和乙的v值均为正,故甲和乙的运动方向一样,A错;vt图像的倾斜方向反映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甲和乙的倾斜方向相反,甲在减速,乙在加速,故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B错;由vt图像知,甲的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故C错;vt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由计算可得,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正确。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路程B .速率C .加速度D .时刻2.“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为()A .水B .牛C .桥D .人3.某同学要从长沙乘高铁到深圳,网上列车时刻表如图所示,通过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火车1147:到达郴州西站,这里的1147:是指时间间隔B .坐在火车上发现外面的树在倒退,是因为选择了树为参考系C .从长沙到深圳所用时间为3 h 24 min ,若全程为728 km ,则此行程的平均速率大小约为214 km/hD .研究火车从长沙到深圳过程中经过某隧道的时间时,火车能看成质点4.在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移。
如图所示。
某质点先从A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C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1x = 3 m 4 m = 7 m ---;然后该质点再从C 点沿坐标轴运动到B 点,该过程中其位移2x = 3 m ( 4 m) = 4 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正数大于负数,故1x 大于2x B .由于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故1x 大于2x 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位移为4 m D .整个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 m5.浙江在线2016年10月3日讯:台风“鲇鱼”前脚刚走,“暹芭”紧跟而来。
据气象部门报告,第18号台风“暹芭”10月3日8时中心位于温州东南方向约145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 m/s ),中心气压935百帕。
预计“暹芭”将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B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C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6.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章末检测试卷(第一、二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山西忻州一中高一期末)在一次田径运动会上,下列几种关于比赛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铅球比赛中,要研究运动员的推球技术要领,可以把运动员当成“质点”处理B.小恺同学的100 m比赛成绩是13.3 s,“13.3 s”指的是“时刻”C.小晨同学的铅球成绩是20.8 m,“20.8 m”指的是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路程D.在400米比赛中,处在第1跑道的小晗同学正好跑了完整一圈的成绩是50.0 s,则他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0答案 D解析在铅球比赛中,要研究运动员的推球技术要领,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小恺同学的100 m比赛成绩是13.3 s,“13.3 s”指的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小晨同学的铅球成绩是20.8 m,“20.8 m”指的是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处于第1跑道的小晗同学正好跑了完整一圈时,位移是0,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此过程平均速度为零,故D正确.2.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C.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D.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答案 B解析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物体的速度大或速度的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选项A、C错误;速度的变化率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即加速度大,选项B正确;物体的速度不为零但保持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就等于零,选项D错误.3.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5 s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的是()A.25 m B.50 mC.110 m D.150 m答案 C解析 小石块下落过程,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即h =12gt 2=12×9.8×52 m =122.5 m ,考虑声音传回来的时间和空气阻力,则下落距离应略小于122.5 m ,即选项C 正确.4.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制动后能在2 m 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 .2 mB .4 mC .8 mD .16 m答案 C解析 由0-v 02=-2ax 得,x =v 022a,位移x ∝v 02,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应是原来的4倍,即8 m ,C 正确.5.小刘驾驶着小轿车以54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看到前面十字路口闪烁的绿灯倒计时只有4 s 了,他果断踩刹车,假设轿车刹车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计小刘的反应时间),加速度大小为3 m/s 2,则刹车开始6 s 后轿车的位移大小是( )A .112.5 mB .60 mC .37.5 mD .36 m答案 C解析 v =54 km/h =15 m/s ,由v =at 知轿车5 s 停止,则x =v 22a =1522×3m =37.5 m. 6.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 )图1A .0~1.5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 2B .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 mC .3 s 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 .3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答案 D解析 0~1.5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 =0-(-6)1.5m/s 2=4 m/s 2,故A 错误;v -t 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方向的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方向的位移,总位移为上、下面积的绝对值之差,即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x =12×6×2.5 m -12×6×1.5 m =3 m ,故B 项错误;3 s 末附近前后速度均为正值,即方向不变,故C 项错误;3 s 内的位移为12×6×1.5 m -12×6×1.5 m =0,回到出发点,故D 项正确. 7.将一个物体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体上升到34h 高度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 A.22v 0 B.12v 0 C.13v 0 D.14v 0 答案 B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得,上升过程0-v 02=-2gh ;设上升到34h 高度时物体速度为v ,由逆向思维法知v 2=2g ·h 4,联立解得v =12v 0,故B 正确. 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由静止出发,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 .乙车在0~d 时间内始终做匀减速运动B .乙车在a 时刻以后一直做匀变速运动C .两辆汽车在b 时刻相距最远D .甲车在c 时刻被乙车追上答案 B解析 对于乙车,0~a 时间内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时间内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A 错误;a ~d 时间内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正确;在c 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可知此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而不是甲车被乙车追上,所以C 、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3,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x -t )图像.由图可知( )图3A .在t 1时刻,a 车追上b 车B .在t 2时刻,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答案 BC解析 t 1时刻之前b 车在a 车后,故t 1时刻b 车追上a 车,故A 项错误;t 2时刻,a 车位移变大,b 车位移变小,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故B 项正确;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所以b 车速率先减小(到0)后反向增大,故C 项正确;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比a 车大,后减小到0,再反向增大,两图线斜率相等的时候,速率相等,故D 项错误.10.物体沿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2 s 内的位移为4.0 m ,第3 s 内的位移为6.0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在第2 s 初到第3 s 末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5.0 m/sB .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2.0 mC .它的加速度大小是2.0 m/s 2D .它的初速度为零答案 ABC解析 第2 s 初到第3 s 末的总位移为10.0 m ,时间为2 s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知:v =10.02m/s =5.0 m/s ,即平均速度为5.0 m/s ,故A 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可知,x 2-x 1=x 3-x 2,可得第1 s 内的位移为2.0 m ,故B 正确;根据Δx =aT 2可得加速度a =6.0-4.012 m/s 2=2.0 m/s 2,故C 正确;根据x =v 0t +12at 2,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 0=1 m/s ,不为零,故D 错误.11.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t =0时刻两车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时间0~t 2内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如图4所示,则在0~t 2这段时间内有关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反B .在t 1时刻甲、乙两车再次相遇C .乙车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D .在t 1~t 2时间内甲车在乙车前方答案 CD解析 由题图可知,二者速度均为正值,即二者均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同,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在0~t 1时间内,两车的位移不相等,即在t 1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故B 错误;如图所示,由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车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故C 正确;由于t =0时刻两车位置相同,又由v -t 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0~t 2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一直大于乙车的位移,故在0~t 2时间内甲车一直在乙车前方,故D 正确.12.如图5所示,A 、B 为水平导轨上固定的竖直挡板,相距L =4 m .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自A 板处开始,以v 0=4 m/s 的速度沿导轨向B 运动,它与A 、B 挡板碰撞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率反弹,且在导轨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如果小球最后停在AB 的中点,则小球在导轨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图5A.47m/s 2 B .0.5 m/s 2 C.43m/s 2 D .1.5 m/s 2答案 AC解析 小球最后停在AB 的中点,可知小球的路程s =nL +L 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 2-v 02=2as ,代入数据解得a =-42n +1 m/s 2(n =0,1,2,…),当n =0时,a =-4 m/s 2;当n =1时,a =-43 m/s 2;当n =2时,a =-0.8 m/s 2;当n =3时,a =-47m/s 2,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6分)(2020·江苏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小明同学在家自主开展实验探究.用手机拍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得到分帧图片,利用图片中小球的位置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图6(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钢球,其中最适合用作实验中下落物体的是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①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墙上②捏住小球,从刻度尺旁静止释放③手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手机镜头的位置④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开始摄像(3)停止摄像,从视频中截取三帧图片,图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图7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6s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由此测得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图7答案 (1)小钢球(2分) (2)①③④②(2分) (3)9.6(9.5~9.7均可)(2分)解析 (1)小钢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可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2)安装好器材后,先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再由静止释放小球.这类似于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顺序是①③④②.(3)由题图读得球心的位置坐标x 1=2.50 cm ,x 2=26.50 cm ,x 3=77.20 cm ,由(x 3-x 2)-(x 2-x 1)=gT 2,T =16s , 解得g ≈9.6 m/s 2.14.(8分)(2020·山西太原高一上名校联考)图8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 、A 、B 、C 、D 和E 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 表示.图8(1)O 、D 间的距离为 cm.(2)图9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x -t 2图线(x 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 ,其加速度a 大小为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9答案 (1)1.20(2分) (2)加速度的一半(3分) 0.880(3分)解析 (1)O 、D 间的距离为1.20 cm.(2)结合x -t 2图线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x =v 0t +12at 2,知图线斜率为12a ,故加速度a =(2.61-0.41)×10-2 m (0.06-0.01) s 2×2=0.880 m/s 2. 15.(10分)(2021·镇江市丹徒高中月考)一小球从离地面高h =0.8 m 的水平桌面边缘无初速度掉落,最终静止在厚度不计的地毯上.假设整个过程中无反弹,小球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取g =10 m/s 2.已知小球质量m =0.8 kg.(1)求小球的下落时间;(2)求小球与地毯接触前瞬间的速度v 的大小;(3)若小球与地毯撞击过程用时Δt =0.1 s 后静止,求此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 =12gt 2(2分) 得:t =0.4 s(1分)(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v 2=2gh (2分)得:v =4 m/s(1分)(3)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a =0-v Δt(2分) 得a =-40 m/s 2即a 的大小为40 m/s 2,方向竖直向上(2分)16.(10分)(2021·连云港市高一上期末)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10所示),以提醒后面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止,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 m/s 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小轿车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 m 内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 s(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小轿车制动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假设小轿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求:图10(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2)小轿车的刹车距离(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走的距离);(3)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答案 见解析解析 (1)t 1=0-v 0a =0-30-5s =6 s(2分) (2)x =0-v 022a =0-3022×(-5)m =90 m(3分) (3)x 0=v 0t 0=30×0.6 m =18 m(1分)x 总=(90+18) m =108 m(2分)Δx =(108-50) m =58 m(2分)17.(12分)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如图11)长90 m 、宽60 m .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求:图11(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4 s 时的速度大小;(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8 s 时的位移大小;(3)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答案 (1)4 m/s (2)36 m (3)6.5 s解析 (1)足球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0=v 0a 1=6 s(2分) 足球减速4 s 时的速度v =v 0-a 1t =4 m/s(2分)(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8 s 时的位移为x 0=v 022a 1=36 m(2分) (3)队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为t 2=v 2a 2=4 s(1分) 队员的位移为x 2=v 22t 2=16 m(1分) 设队员匀速至足球停止位置所需时间为t 3,t 3=x 0-x 2v 2=2.5 s(2分) 故队员追上足球至少经过的时间为t =t 2+t 3=6.5 s(2分)18.(14分)(2021·苏州市高一上期末调研)如图12所示,某十字路口,被红灯拦停的很多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 =5.0 m .假设绿灯亮起瞬间,每辆汽车都同时以加速度a =1.0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 =5.0 m/s 后做匀速运动.该路口绿灯设置时间t =20.0 s .交通规则规定:绿灯结束时刻,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求:图12(1)第一辆车在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2)一次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能够通过路口的最多汽车数量;(3)由于司机有反应时间,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假设绿灯亮起时所有司机都依次滞后t 0=2.0 s 启动汽车,那么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路口的最多汽车数量又是多少? 答案 (1)87.5 m (2)18辆 (3)6辆解析 (1)第一辆车加速时间t 1=v a =5.01.0s =5.0 s(1分) 加速位移x 1=12at 12=12×1.0×5.02 m =12.5 m(2分) 匀速运动的时间t 2=t -t 1=20.0 s -5.0 s =15.0 s(1分)匀速运动的位移x 2=v t 2=5.0×15.0 m =75.0 m(1分)因此第一辆车在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x =x 1+x 2=12.5 m +75.0 m =87.5 m(1分)(2)一次绿灯亮起的时间内能够通过路口的最多汽车数量n =x l =87.55.0=17.5(2分) 根据题意,能有18辆汽车通过路口.(1分)(3)设能通过k 辆汽车,则有x k =12at 12+v (t -t 1-kt 0)(2分) 第k 辆汽车能通过路口要满足x k ≥(k -1)l (2分)解得k≤6.2所以能通过6辆汽车.(1分)。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答案 A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答案 C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位移大小C.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等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答案 A解析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A对.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B错.物体从一位置沿不同路径到达另一位置时,路程可能不等而位移相等,C 错.物体运动了一段路程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则位移为零,D错.4.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图1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B .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C .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D .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答案 D解析 告示牌甲上面的数字是车辆沿公路行驶到达告示牌上指定的地点时通过的路程,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120”表示该公路限制速度为120 km/h ,表明车辆在行驶时的瞬时速度不能高于该速度,选项D 正确.5.如图2所示,小球以v 1=3 m /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 =0.01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 .100 m/s 2,方向向右 图2B .100 m/s 2,方向向左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答案 C解析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得:a =-2-30.01m /s 2=-500 m/s 2,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6.如图3所示是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N 到M 的过程中,A 的平均速率最大B .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 图3C .三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不相同D .到达M 点时A 的瞬时速率最大答案 A解析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N 到M ,三个质点所用时间相同,A 的路程最大,故A 的平均速率最大,A 对,B 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C 错.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M 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关系,D 错.7.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后1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 ,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 .3v /4B .3v /2C .vD .2v /3答案 C解析 前23t 时间内的位移x 1=v2·2t 3=13v t ,后13t 时间内的位移x 2=2v ·13t =23v t ,所以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3v t +23v t t=v ,故C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在5 s 时指的是物体在5 s 末时,指的是时刻B .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C .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D .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答案 ACD解析 5 s 时指的是5 s 末这一时刻,5 s 内指的是前5 s 这一段时间,第5 s 内指的是4 s 末到5 s 末这1 s 的时间,前1 s 末和后1 s 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 末和第5 s 初是同一时刻.故本题选A 、C 、D.9.如图4所示为A 、B 两质点的v -t 图象.对于A 、B 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A 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 与A 的运动方向相反B .质点A 和B 的速度并不相同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A 、B 的位移相同 图4D .不管质点A 、B 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答案 AB解析 由v -t 图象知,A 、B 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A 、B 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 错误;由于A 、B 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A 、B 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甲),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乙),D 错误.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5所示,则( )A .在前3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 .在1 s ~3 s 内质点做加速度a =-2 m/s 2的变速直线运动C .在2 s ~3 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 s ~2 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图5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BC解析 由图象可知,质点在第1 s 内做速度v 0=2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在1 s ~3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22m /s 2=-2 m/s 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故B 正确;在2 s ~3 s 内,速度为负值,说明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1 s ~2 s 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故C 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6分)如图6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 时,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图6A .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 .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C .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D .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答案 交流 0.02 CBDA解析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交流电,频率为50 Hz 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12.(6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的记录如图7所示,图中O 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7(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2)在打出A 、F 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3)B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答案 (1)加速运动 (2)36.50 cm /s (3)25.20 cm/s解析 (1)从A 点开始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 ,每隔0.1 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x 1=2.15 cm 、x 2=2.89 cm 、x 3=3.74 cm 、x 4=4.32 cm 、x 5=5.15 cm ,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2)A 、F 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19.55-1.300.1×5cm /s =36.50 cm/s (3)B 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 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v B =v AC =AC t =6.34-1.302×0.1cm /s =25.20 cm/s.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一质点由位置A 向北运动了4 m ,又转向东运动了3 m ,到达B 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 m ,到达C 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答案 8 m 4.2 m 方向北偏东45°角解析 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路程:s =4 m +3 m +1 m =8 m如图所示,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x =(4-1)2+32 m =3 2 m ≈4.2 m由于tan θ=33=1,θ=45°,故位移方向为北偏东45°角. 14.(10分)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在拐弯前要减到合适的速度才能安全行驶,为了安全拐弯,火车正在从180 km /h 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假设安全的拐弯速度为54 km/h ,要求在50 s 内恰好到达拐弯处,求火车的加速度.答案 0.7 m/s 2,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解析 因v 0=180 km /h =50 m/s ,v =54 km /h =15 m/s由加速度公式a =v -v 0t =15-5050=-0.7 m/s 2 即火车加速度大小为0.7 m/s 2,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15.(12分)如图8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2)在0~4 s 内、8 s ~10 s 内、10 s ~12 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图8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质点在0~4 s 内速度在逐渐变大;4 s ~8 s 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 不变;8 s ~10 s 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10 s 时质点的速度为0;10 s ~12 s 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2)由a =Δv Δt得: 0~4 s 内的加速度a 1=10-04-0m /s 2=2.5 m/s 2 8 s ~10 s 内的加速度a 2=0-1010-8m /s 2=-5 m/s 2 10 s ~12 s 内的加速度a 3=-10-012-10m /s 2=-5 m/s 2. 16.(13分)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 /h ,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1)甲、乙两站间的距离;(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答案 (1)30 km (2)0.5 h解析 设正常行驶时所用时间为t ,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s ,正常行驶速度v 1=60 km/h =503m /s ,提高后的速度v 2=72 km/h =20 m/s ,则: v 1t =s ①v 2(t -60×5)=s ②将已知数据代入①②式解得:t =1 800 s =0.5 hs =30 km。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不全得3分) 1.图1-4(原创题)2012年2月27日上午10时,我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从青岛胶州湾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经过5000多海里的航行,于3月15日晨抵达目的地.关于此次航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将其看做质点B .“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 .“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 .题中数据“2月27日上午10时”和“3月15日晨”指的是时刻解析:选B.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地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 对;由题意可知,“5000多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 错,C 对;题中数据“2月27日上午10时”和“3月15日晨”指的是护航编队出发和抵达的时刻,故D 对.2.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尺为1 m ,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A .100 m/sB .140 m/sC .200 m/sD .2000 m/s解析:选B.h =12gt 2,v =gt 得v =g 2h g =2gh =2×10×1000m/s ≈140 m/s. 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v t ,如图1-5所示,则关于t 0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5A.v =v 0+v t 2B.v <v 0+v t 2C .a 保持不变D .a 随时间逐渐减小解析:选D.在速度图像中,图线下方包围的面积值表示位移的大小,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从图像中可知,实际图线下方包围的面积大于梯形下方包围的面积,所以有t 0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v 0+v t 2.因曲线的切线斜率逐渐减小,所以加速度a 随时间逐渐减小.4.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一辆轿车,从动力到小小的天线都与物理学有关,某国产新型轿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当车速为36 km/h 时,制动后滑行距离为10.0 m .若轿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当车速为144 km/h 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200 m 处有障碍物,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3 s(从发现障碍物到采取制动措施所需的时间),紧急制动后安全停下,则司机从发现障碍物到停下经过的距离是( )A .52 mB .160 mC .172 mD .182 m解析:选C.当车速是36 km/h(即10 m/s)时,制动后滑行距离为 10 m ,可根据位移—速度关系公式求出车制动时的加速度a =v 22x =1022×10m/s 2=5 m/s 2.当车速为144 km/h(即40 m/s)时,从发现障碍物到安全停下的总位移x =v t +v 22a =40×0.3 m +4022×5m =172 m. 5.图1-6如图1-6为某质点的v -t 图像,有位同学根据图像得出了下述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在t 2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B .在t 4时刻,质点回到出发点C .在0~t 2与t 2~t 4这两段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D .在t 1~t 2与t 2~t 3这两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解析:选B.由v -t 图像知,物体在0~t 2时间内沿正方向运动,在t 2~t 4时间内沿负方向运动,所以在t 2时刻,物体离出发点最远,由图像知在0~t 2时间内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围面积大于在t 2~t 4时间内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围面积,说明物体沿正方向的位移大于沿负方向的位移,则物体在t 4时刻还没有返回出发点.在t 1~t 2时间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t 2~t 3时间内物体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段时间的速度图像为同一直线,倾斜程度一定,加速度大小相等,A 、C 、D 选项都正确,B 选项错.6.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x 1∶x 2=1∶3,v 1∶v 2=1∶2B .x 1∶x 2=1∶3,v 1∶v 2=1∶ 2C .x 1∶x 2=1∶4,v 1∶v 2=1∶2D .x 1∶x 2=1∶4,v 1∶v 2=1∶ 2解析:选B.由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知,x 1∶x 2=1∶3,由x =12at 2知t 1∶t 2=1∶2,又v =at 可得v 1∶v 2=1∶2,故B 正确.7.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 .2v 1-v 2B .2v 2-v 1C.2v 21-v 22D.2v 22-v 21解析:选D.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 ,车尾过桥尾时,列车位移为2 L ,若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 3,由v 22-v 21=2aLv 23-v 21=4aL 知v 23-v 21=2(v 22-v 21)可得v 3=2v 22-v 21,选项D 正确.8.(创新题)2012年7月27日,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某运动员身高1.8 m ,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 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 取10 m/s 2)( )A .2 m/sB .4 m/sC .6 m/sD .8 m/s解析:选 B.本题也是联系实际的竖直上抛问题,要考虑到人的重心高度.因为是估算,所以可大体认为人的重心在身体的中点.身体横着越过1.8 m 的横杆,此时重心高度为1.8 m ,起跳时重心高度为0.9 m ,所以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为h =1.8 m -0.9 m =0.9 m .所以跳起时竖直分速度v =2gh =3 2 m/s.最接近的是4 m/s ,所以应选B.9.(2011·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解析:选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比题给关系式可得v 0=5 m/s ,a =2 m/s 2.则第1 s 内的位移是6 m ,A 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x 2t =5×2+222m/s =7 m/s ,B 错;Δx =aT 2=2 m ,C 错;任意1 s 内速度增量Δv =at =2 m/s ,D 对. 10.图1-7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两车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在第2 s 末速度相等B .甲、乙两车在第4 s 末相遇C .在甲、乙两车相遇前,第2 s 末两车相距最远D .甲车沿着正方向运动,乙车沿着负方向运动解析:选ABC.v -t 图像的交点表示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正确.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据此可以求出甲、乙两车在4秒内的位移相同,即两车在4 s 末相遇,B 正确.开始运动后,乙车在前减速,甲车在后加速,2 s 之前甲车速度小于乙车,两车距离逐渐变大,2 s 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两车距离逐渐变小,故2 s 末两车距离最大,C 正确.甲、乙两车都向正方向运动,D 错误.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按题目要求解答)11.(6分)如图1-8所示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x 5=9.61 cm 、x 6=10.26 cm ,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8解析:A 点为x 3~x 4过程中的时间中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速度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可得v A =x 3+x 42T =(8.33+8.95)×10-22×0.10m/s ≈0.86 m/s ,由于x 4-x 1=3a 1T 2,x 5-x 2=3a 2T 2,x 6-x 3=3a 3T 2,所以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a =0.64 m/s 2. 答案:0.86 (x 4+x 5+x 6)-(x 1+x 2+x 3)9T 2 0.64 12.(7分)某同学用如图1-9甲所示的装置研究重物的自由落体运动.在符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得到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若他测得AB 之间的距离为x 1,BC 之间的距离为x 2,已知打点周期为T .则利用上述条件得到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计算式为a =________;打B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计算式为v B =________.利用该装置测出的加速度总比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略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9解析:重物下落过程中,重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Δx =aT 2,所以a =Δx T 2=x 2-x 1T 2. 由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而B 为A 、C 的中间时刻,所以AC 段的平均速度即为B 点的瞬时速度.则有v B =v AC =x 1+x 22T. 测出的加速度比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略小的原因是:存在空气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作用.答案:x 2-x 1T 2 x 1+x 22T存在空气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 m/s 2.若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时0.7 s 后才能作出反应进行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以20 m/s 的速度行驶,汽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 解析:汽车在0.7 s 前做匀速直线运动x 1=v t =20×0.7 m =14 m ,汽车在0.7 s 后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x 2=v 22a =2022×8m =25 m 所以汽车间的距离至少应为x =x 1+x 2=39 m.答案:39 m14.(8分)在足够高处,先后让两个铁球自由下落,两个球用14.7 m 的轻绳连接.第1个球下落1 s 后,第2个球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试求第2个球开始下落后多少时间,连接两个球的轻绳恰好被拉直?解析:设第2个球开始下落时间t 后,连接两个球的轻绳恰好被拉直,则此时第2个球下落高度为h 2,第1个球下落时间为(t +1) s ,第1个球下落高度为h 1.根据题目有:h 2=12gt 2① h 1=12g (t +1)2② h 1-h 2=14.7 m ③由①②③可求得:t =1 s ,第2个球开始下落后1 s ,连接两个球的轻绳恰好被拉直. 答案:1 s15.(10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 =8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 s ,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 =2 m/s 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警车要经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1)设警车经过t 时间追上货车,此时货车已行驶的位移x 1=v (t +2.5)①警车的位移x 2=12at 2② 追上的条件是x 1=x 2③解①②③式得t =10 s t =-2 s(舍去).(2)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大由v =at ′得t ′=v a =4 s 两车间最大距离为Δx =v (t ′+2.5)-12at ′2=36 m. 答案:(1)10 s (2)36 m16.(11分)(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v =at 0①x 1=12at 20② x 2=v t 0+12(2a )t 20③ 设汽车乙在时刻t 0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 ′1、x ′2.同样有v ′=(2a )t 0④x ′1=12(2a )t 20⑤ x ′2=v ′t 0+12at 20⑥ 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x =x 1+x 2⑦x ′=x ′1+x ′2⑧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x x ′=57. 答案:5∶7。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章阶段检测试题(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多选的得0分)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点30分指的是时间B.“多久了”指的是一段时间C.“第2秒内”指的是时刻D.时间和时刻相同,时间就是时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B.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确定的,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C.如果物体的位置确定,则位置坐标是确定的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3.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在单位时间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大C.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也大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4.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位移、加速度、速度、平均速度B.速度、路程、时间、平均速度C.位移、速度、加速度、路程D.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5.在某次足球赛中,足球以8 m/s的速度向运动员滚来,而后被运动员反向以12 m/s的速度踢出.若球与脚相互作用的时间为0.02 s,取作用前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足球在与脚作用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A. 200 m/s2B.-200 m/s2C. 1000 m/s2D.-1000 m/s26.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是v1,下山的平均速度是v2,那么往返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v1+v22v1+v22B、v1+v22v1-v22C 、0 v1-v2v1+v2D、02v1v2v1+v27.右图表示沿某一直线运动的一个质点的v-t图象,由图象可以判定()A.该质点不可能做直线运动B.该质点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该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D.该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8.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物体()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9.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知()A. 4 s末至6 s末速度为负B.6 s内运动方向一直未变C.前2s内静止D. 4 s末以后位移在减小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在t秒内的位移决定于平均速度B.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量是相同的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D.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11. 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不同,则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两物体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 a、b两物体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 a、b两物体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D. a、b两物体位移之差与时间平方成正比12.一石块从高出地面上方h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它着地的速度一半时,它距地面的高度为()A.h4 B.h2 C.3h4 D.3h8二、填空及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13.(5分)如右图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4 s末,甲物体的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m/s,乙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m/s,两物体在出发后_______s相遇,此时距原点___________m。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12年4月1日,在第51届团体世乒赛上,中国队击败东道主德国队,取得6连冠.下列哪些情况可以把乒乓球看做质点()A.研究乒乓球运动的时间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快慢C.研究乒乓球运动的速度D.研究乒乓球落到球台上的位置2.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B.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C.在田径场1500 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 mD.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欧洲杯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9日00∶00开幕,是指时间B.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时刻表C.柏林田径世锦赛上飞人博尔特创造了新的百米世界纪录9秒58,是指时间D.高速列车从北京到天津仅用30分钟,是指时间5.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广州亚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3秒09,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亚洲第一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栏比赛中()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平均速度大D.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火药爆炸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 m栏比赛中任一时刻的速度7.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增大的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减小的C.不管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小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大小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9.下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10.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v1=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v2=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2=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比较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4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________s打下一个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如果仍按50 Hz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12.(8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小组成员量出DF 间的距离为3.60 cm ,FH 间的距离为5.20 cm ,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 、G 时的速度v E =________ m/s 、v G =________ m/s ,利用a =v G -v E 2T得出a =________ m/s 2.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保时捷 911 GT3 由静止加速至 100 km/h 只需 4.2 s.(1)求保时捷 911 GT3 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 3 m/s 2,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 100 km/h.14.(12分)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 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 ,球在空中飞行0.3 s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 ,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 沿原路反弹,求:(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15.(14分)在距离斜坡底端10 m 的山坡上,一辆小车以4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行驶,5 s 后,小车又以2 m/s 的速度匀速向下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且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沿斜坡向上为正方向,试作出小车在这20 s 内的s -t 图像和v -t 图像,并确定小车在20 s 末的位置.(小车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2年4月1日,在第51届团体世乒赛上,中国队击败东道主德国队,取得6连冠.下列哪些情况可以把乒乓球看做质点( )A .研究乒乓球运动的时间B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快慢C .研究乒乓球运动的速度D .研究乒乓球落到球台上的位置解析:选ACD.在研究选项A 、C 、D 中的问题时,乒乓球的体积和旋转情况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而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不能把其看做质点,故答案为A 、C 、D.2.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B .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 .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D .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解析:选AD.“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A 正确.“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因此B 不正确.“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C 不正确.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D 正确.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B .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C .在田径场1500 m 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 mD .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 ”,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解析:选BD.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A 错误,B 正确;在田径场上进行1500 m 长跑比赛,一定是在弯曲的跑道上进行的,位移一定小于1500 m ,C 错误;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 ”,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 ,D 正确.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欧洲杯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9日00∶00开幕,是指时间B .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时刻表C .柏林田径世锦赛上飞人博尔特创造了新的百米世界纪录9秒58,是指时间D .高速列车从北京到天津仅用30分钟,是指时间解析:选BCD.欧洲杯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9日00∶00开幕,是一瞬时;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指列车进站或离站的瞬间;百米运动是一个过程,9秒58是时间;高速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用时30分钟是一个过程,是时间,故A 错误,B 、C 、D 正确.5.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广州亚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3秒09,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亚洲第一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栏比赛中(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 .平均速度大D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解析:选C.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取得冠军,说明他跑完110米的位移用时最短,由速度公式v =s t知他的平均速度最大,但并不表明他在某时刻的速度一定就大,C 正确,A 、B 、D 错误.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火药爆炸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 m栏比赛中任一时刻的速度解析:选BC.当火药爆炸瞬间炮弹速度几乎为零,但加速度非常大,故A错误;当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即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高速匀速行驶时,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13秒15是时间,可以求平均速度,任一时刻的速度无法求出,故D错误.7.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增大的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减小的C.不管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加速度是均匀变化的解析:选AB.物体的加速度虽然不断减小或者很小,若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只不过增大得不快),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增加或者很大,但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还会减小.所以判断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增大的方法是看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是否与速度方向相同,若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所以此题选A、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即加速度是不变的,所以D错.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小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大小C.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小大于BC段运动速度大小解析:选ACD.s-t图像中,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故A、C、D对,B错.9.下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选A.甲乙两物体在v-t图像里的图形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是匀加速运动,甲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同,A对C错;根据在速度图像里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可知,在0~1 s 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B 错;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 错.10.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v 1=40 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v 2=60 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40 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 2=60 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v 甲=v 乙B.v 甲>v 乙C.v 甲<v 乙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比较解析:选C.设总位移为s ,则甲车运动总时间为t 甲=s 2v 1+s 2v 2=v 1+v 22v 1v 2s 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v 甲=s t 甲=s v 1+v 22v 1v 2s =2v 1v 2v 1+v 2=2×40×6040+60 km/h =48 km/h. 设乙车运动总时间为t 乙,则乙车的总位移为s =v 1t 乙2+v 2t 乙2=v 1+v 22t 乙,所以乙车的平均速度v 乙=s t 乙=v 1+v 22=40+602 km/h =50 km/h ,所以v 甲<v 乙.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4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 时,振针每隔________s 打下一个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 时,如果仍按50 Hz 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是由电源的频率决定的,且打点的频率等于电源的频率.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个点,若电源的实际频率小于50 Hz 时打两次点的时间间隔将大于0.02 s ,若仍按0.02 s 计算运动时间时,所测得的运动时间小于实际时间,由此计算出的速度值也就大于其真实值.答案:0.02 大12.(8分)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 cm ,点O 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 、B 、C 、D …依次表示点O 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 =0.02 s 打一个点).小组成员量出DF 间的距离为3.60 cm ,FH 间的距离为5.20 cm ,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 、G 时的速度v E =________ m/s 、v G =________ m/s ,利用a =v G -v E 2T得出a =________ m/s 2. 解析:点E 、G 分别是DF 和FH 的中间时刻对应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等于相应的平均速度,即v E =s DF 2T = 3.602×0.02×10-2 m/s =0.90 m/s ,v G =s FH 2T = 5.202×0.02×10-2 m/s =1.30 m/s ,a =v G -v E 2T =1.30-0.902×0.02m/s 2=10.00 m/s 2. 答案:0.90 1.30 10.00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爆炸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保时捷 911 GT3 由静止加速至 100 km/h 只需 4.2 s.(1)求保时捷 911 GT3 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 3 m/s 2,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 100 km/h.解析:(1)末速度v t =100 km/h =1003.6m/s =27.78 m/s(3分) 平均加速度a =v t -v 0t =27.78-04.2m/s 2≈6.61 m/s 2.(3分) (2)所需时间t =v t -v 0a =27.78-03s ≈9.26 s .(4分) 答案:(1)6.61 m/s 2 (2)9.26 s14.(12分)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 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 ,球在空中飞行0.3 s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 ,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 沿原路反弹,求:(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解析:(1)设球被踢出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罚点球时的速度由v 0=0变到v 1=30 m/s ,用时t 1=0.1 s ,由a =Δv Δt 得罚点球时a 1=v 1-v 0t 1=30-00.1m/s 2=300 m/s 2.(6分) (2)接球时速度由v 1变为v 2=-10 m/s ,用时t 2=0.1 s ,则接球时a 2=v 2-v 1t 2=-10-300.1m/s 2=-400 m/s 2 即加速度大小为400 m/s 2.(6分)答案:(1)300 m/s 2 (2)400 m/s 216.(14分)在距离斜坡底端10 m 的山坡上,一辆小车以4 m/s 的速度匀速向上行驶,5 s 后,小车又以2 m/s 的速度匀速向下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且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沿斜坡向上为正方向,试作出小车在这20 s 内的s -t 图像和v -t 图像,并确定小车在20 s 末的位置.(小车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解析:在前5 s 内小车运动的位移s 1=v 1t =4×5 m =20 m ,方向沿斜坡向上(2分)在后15 s 内小车运动的位移s 2=-v 2t 2=-2×15 m=-30 m ,方向沿斜坡向下(2分)以小车的出发点作为坐标原点,在这20 s 内小车的s -t 图像和v -t 图像如图所示.(6分)由图像可知,小车在这20 s 内的位移s =-10 m ,方向沿斜坡向下,即第20 s 末小车处于斜坡底端.(4分)答案:图像见解析 处于斜坡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