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
- 格式:pptx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40
降水的变化规律
一、引言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降水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季节性变化
降水在不同季节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往往较多。
而冬季,由于寒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相对较少。
春季和秋季则处于过渡期,降水量逐渐增加或减少。
三、地域性变化
降水在不同地域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热带地区由于接近赤道,阳光直射强烈,水汽蒸发量大,因此降水量较多。
而沙漠地区由于缺乏水源和大气稳定,降水量非常少。
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降水量则受到气候系统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规律。
四、年际变化
降水在不同年份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气候系统的年际变化、海洋温度的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的周期性都会对降水量产生影响。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降水量异常增多,而拉尼娜现象则会导致降水量异常减少。
五、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也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废气排放会改变地表和大气的热力学特性,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量级。
例如,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降水量增加,而森林砍伐会导致地表蒸发减少,进而影响降水量。
六、结论
降水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年际性和人类活动性的变化规律。
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预测天气、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保护环境、减少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
锋面雨: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降温过程中冷凝致雨。
对流雨: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形成对流云而降水,比如积雨云和浓积云,条件一定时即可降水。
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还常伴有暴风,雷电,故又称热雷雨。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见。
地形雨: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称为地形雨。
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中国各个地区年降水量等级划分表
中国年降水量划分标准是,中国气象局将中国的年降水量划分为五个等级:
1、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
2、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
3、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
4、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200毫米之间。
5、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
降水量等级国家规定
1、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2、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3、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4、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5、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6、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由上可知,年降水量等级划分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以及多雨地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并配合军事气象部门进行国防建设所需的气象服务工作。
降水是怎么形成的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降水对于农作物来讲又是福又是祸,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那么你对降水知道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降水是怎么形成的。
降水是怎么形成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
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
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
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影响降水的因素1,海路位置2.地形3.大气环流降水的测量:(1)测量工具: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
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
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