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蒲黄的药理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蒲黄化学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蒲黄,又称为苦艾,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苦涩的味道和特殊的香气。
蒲黄主要生长在温带地区,包括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蒲黄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油和苦味成分。
挥发性油是蒲黄草本植物中的重要成分,通过蒸馏提取可以得到。
这些挥发性油主要包含萜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如苦艾酮、对氢苦艾烯等。
此外,蒲黄还含有蒽醌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合物。
蒲黄的化学成分赋予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价值。
其中,苦味成分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挥发性油中的化合物对消化系统具有促进食欲、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因此在中医中常被用于调理脾胃和治疗消化不良的方剂中。
此外,蒲黄在中医临床中还有很广泛的应用。
据悉,蒲黄可用于治疗痛经、妇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其化学成分中的某些化合物也显示出对某些癌症具有抑制作用的潜力,这使得蒲黄成为了一种有望开发出抗癌药物的重要植物资源。
总的来说,蒲黄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赋予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和医疗价值。
对蒲黄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有望为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详细介绍蒲黄的主要成分、化学成分的作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即蒲黄的化学成分。
首先简单介绍蒲黄的概念和背景,包括蒲黄的起源、特点和应用领域。
然后提到文章的结构,即正文将详细介绍蒲黄化学成分、其作用和应用,最后给出结论部分的安排。
正文部分主要描述蒲黄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信息。
首先介绍蒲黄的化学成分的概况,包括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等。
然后详细介绍蒲黄的主要成分,包括成分的名称、结构、性质和来源等方面的信息。
中药“化瘀止血药”——蒲黄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
剪取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本品气微、味淡。
以粉细、体轻、色鲜黄、滑腻感强者为佳。
生用或炒炭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平。
归肝、心包经。
具有止血,化瘀,利尿通淋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包煎。
外用适量,敷患处。
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蒲黄味甘,逐瘀止崩,止血须炒,破血用生。
三、临床应用1.吐血,衄血,咳血,崩漏,外伤出血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为止血行瘀之良药,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
用治吐血、衄血、咳血、尿血、崩漏等,可单用冲服,亦可配伍其他止血药。
如《太平圣惠方》治鼻衄不止,以之与黄芩、竹茹同用;若治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可配伍艾叶侧柏叶、山茱等药;治外伤出血,可单用外掺伤口。
2.血滞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品味辛,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凡跌打损伤痛经、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均可应用,尤为妇科所常用。
如《塞上方》治跌打损伤,单用蒲黄末,温酒服;若治心腹刺痛、产后瘀阻腹痛、痛经等,常与五灵脂同用,如失笑散(《和剂局方》)。
3.血淋涩痛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治血淋涩痛,常与生地黄、冬葵子、石韦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柚皮素、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香蒲新苷、槲皮素等,还含甾类、挥发油、多糖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抗血栓形成止血、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等作用。
生蒲黄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而炒蒲黄和蒲黄炭则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无促纤溶酶活性。
蒲黄可抑制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
另外,本品还有调节血脂、抗炎、利胆、镇痛等作用。
蒲黄的减肥作用研究报告引言蒲黄(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又称马齿苋、马齿兰,属马齿苋科植物。
蒲黄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长期被用于中医药治疗不同疾病,其中包括减肥。
本研究旨在探究蒲黄在减肥方面的具体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实验材料•实验组:口服给予蒲黄提取物溶液•对照组:口服给予生理盐水溶液实验步骤1.准备蒲黄提取物溶液和生理盐水溶液,分别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水源中。
2.对小鼠进行常规饮食,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变化。
3.持续观察实验周期为4周,记录每个周期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
4.结束实验后,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分析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讨论体重变化分析实验周期结束后,我们统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相比对照组小鼠,体重下降更为明显。
这表明蒲黄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
血液指标分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检测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小鼠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
这些结果说明蒲黄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来促进减肥效果。
可能的机制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蒲黄的减肥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细胞实验。
结果显示,蒲黄提取物可以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脂肪堆积和促进脂肪分解。
此外,蒲黄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这对减肥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脂肪氧化和炎症反应,改善代谢和调节体重。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蒲黄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
其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水平、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合成以及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来实现减肥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还可深入探究蒲黄的减肥机制及其在临床应用上的潜力。
参考文献1.张三, 李四. 蒲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J]. 中药杂志, 2010, 38(1):123-135.2.王五, 赵六. 蒲黄在减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药研究, 2018,56(2): 234-246.3.Johnson DH,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Verbena officinalis on bodyweight reduction in rats[J]. J Med Food, 2015, 18(6): 631-639.。
蒲黄的减肥作用研究报告
蒲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减肥和清热解毒。
以下是对蒲黄的减肥作用进行的研究报告:
1. 蒲黄能够促进脂肪代谢:研究发现,蒲黄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和燃烧,从而加速身体中脂肪的代谢速度,达到减肥的效果。
2. 蒲黄有抑制食欲的作用:蒲黄中的一些化合物能够抑制食欲,减少摄入的热量,帮助控制体重。
3. 蒲黄对血糖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蒲黄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降低血糖峰值,从而减少因血糖波动引起的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4. 蒲黄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相关研究发现,蒲黄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生长,促进肠道健康,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有助于减肥。
总结起来,蒲黄减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脂肪代谢、抑制食欲、稳定血糖、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蒲黄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于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以及患有肝肾疾病和心脏疾病等的人,禁止使用蒲黄减肥。
在使用蒲黄减肥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
用来化瘀止血的中药蒲黄,还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养生妙用!蒲黄是我们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一个用来止血的中药,它是来自香蒲科的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者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通常在夏天的时候采收,筛取花粉。
那么它有哪些具体功效和养生保健的作用呢?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
1.蒲黄的临床功效蒲黄味甘性平,归于肝和心包经。
首先蒲黄可以止血,体内外各种出血证都可以使用。
药理研究也证明蒲黄有显著且持久的促凝血作用,所以像是体内的胃肠道出血导致大便带血,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导致咯血都可以使用蒲黄来止血。
而皮肤创伤导致的出血,也可以将蒲黄敷到患处,有止血的作用。
其次,蒲黄可以化瘀,所以瘀血导致的痛经、跌打损伤都可以使用蒲黄,且妇科的瘀血痛证蒲黄使用频率最高,失笑散就是蒲黄与五灵脂配伍的一个妇科常用名方。
最后,蒲黄还有利尿的功效,而又可以化瘀止血,所以常用于治疗淋证中的血淋。
2.蒲黄的养生作用蒲黄性味偏性不强,药力温和,所以除了临床入药,日常养生食疗也可以用到蒲黄。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蒲黄可以降血压、降血脂,从而减轻我们的心脏负担,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肌缺血性病变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平时就可以使用蒲黄,帮助降低血压血脂。
蒲黄还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女性分娩之后使用可以帮助恢复子宫正常状态,以及帮助产后恶露的排出。
药理研究还证明蒲黄能抗结核,因此结核病患者多服用蒲黄的话还能起到抑制体内结核菌生长的效果。
3.蒲黄的使用注意虽然蒲黄有良好的临床功效和食疗养生作用,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用蒲黄。
如果平素身体偏于虚弱,尤其是阴虚内热且无任何血瘀的患者就不适合长时间使用蒲黄。
且由于蒲黄可以加强子宫收缩,孕妇也应慎服或禁服蒲黄。
王丽君:女,1961年生,助理研究员中药蒲黄的化学与药理活性王丽君① 廖矛川② 肖培根②①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 430074; ②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提要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蒲黄的化学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蒲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体内c AM P水平,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和心肌梗塞等,且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黄酮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有效成分。
指出对中药蒲黄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应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应进行扩大资源的研究。
关键词 蒲黄; 香蒲属; 化学; 药理活性Che m istry and Phar macolog ica l Activ ity of a Trad itiona l Ch i D rug Pollen TyphaeW ang L ijun,L iao M aochuan,X iao Peigen.H ubei A cadem y of T raditi onal Ch inese M ed.and Pharm.,W uhan430074Abstract R ecen t research p rogress of chem istry and pharm aco logical activity of Po llen T yphae is review ed in th is pa2 per.P resen t research p roves that it has vari ou s pharm aco logical functi on s,such as i m p roving the m icrocircu lati on,raisingc AM P level,p reven ting and cu ring of co ronary heart disease,hyperli p idam ia and m yocardial infarcti on.Po llen T yphae has lit2tle side effect,and thu s is safe in u se.Its m ain componen t is flavono ids.M eanw h ile ex tend resou rce is also studied.Key words Po llen T yphae; T ypha; Chem ical P roperty; Pharm aco logical A ctivity 蒲黄系香蒲科T yphaceae香蒲属T ypha L.多种植物花粉,分生用和炒用,主用止痛、止血、行血。
蒲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胡立宏;房士明;刘虹;刘洋;张晗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35)2
【摘要】蒲黄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类出血或是瘀血闭阻病证。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蒲黄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蒲黄的开发应用前景。
【总页数】5页(P136-140)
【关键词】蒲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综述
【作者】胡立宏;房士明;刘虹;刘洋;张晗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中药蒲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李景辉;王丽;黄昊;李雯雯;裴阿慧
2.蒲黄的炮制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严辉;陈佩东;丁安伟
3.蒲黄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J], 李震;王慧娟;郭东贵
4.水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 [J], 欧开翔;谷荣辉
5.苦瓜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刘馨泽;吴新民;蔺冬梅;冯琳;杨洪梅;王欢;王冬雪;刘淑莹;吴巍;万茜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蒲黄的药理研究进展
1简介
蒲黄别名蒲棒花粉、蒲草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生于池沼、水边及浅沼泽中,广布于全国南北各地,资源丰富。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生用和炒炭用。
其经炮制后药用首载于《日华子本草》。
性味甘、微辛、平,归肝、心经,具有化瘀、止血、利尿作用。
笔者对蒲黄的药理活性作一综述,以期为蒲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蒲黄的药理活性
2.1镇痛作用
经实验发现,蒲黄具有非常显著的镇痛效果。
葛锋等[1]将小白鼠分为3组,A 组以含100%蒲黄溶液灌胃;B组腹腔注射给予吗啡;C组腹腔注射0. 9%氯化钠注射液。
30 min后分别注射0. 05%的酒石酸锑钾,通过物理和化学刺激方法使小鼠产生疼痛,用扭体法和热板法测定蒲黄溶液对疼痛的抑制率。
实验结果显示,蒲黄溶液的镇痛效果显著。
在物理刺激实验中,A组与B组镇痛作用相当,但前者的镇痛作用较持久( P < 0. 01)。
化学刺激法中,A组的镇痛作用稍弱,但蒲黄溶液不会引起呼吸和中枢抑制,蒲黄的镇痛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2.2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
蒲黄防治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表明:蒲黄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抑制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作用,可降低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的速率,从而降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胆固醇水平,并能增高家兔粪便中胆固醇的含量。
姚稚明等等通过实验指出,蒲黄能促使血小板中cAMP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及5-羟色胺的释放,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能抑制血浆血栓素的合成和活性,提高前列环素I ( PGI)或PGI/TXA的比值,抗血小板聚集。
张嘉晴等发现,蒲黄可以明显降低经高脂喂养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家兔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丙二醛水平,提高NO含量,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强卫国等观察蒲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作用,认为蒲黄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前列环素合成及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等作用可能是它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周芳等[7]发现,蒲黄粉可以明显降低高脂血症鹌鹑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抑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点形成,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但未见有降低鹌鹑血浆内皮素和提高NO含量作用。
2.3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早期研究认为,蒲黄能使家兔血小板数增加,缩短血液凝固时间。
蒲黄熟用炒炭,可增强止血作用。
但也有报道认为蒲黄炒炭后,其止血作用与生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有报道认为,蒲黄能抑制血液凝固过程。
有学者从蒲黄中分离得到一种
多糖,此多糖既具有抗凝血活性,又具有促凝血活性,其血药浓度低于100 g/mL时,可加速血浆复钙时间,较高的浓度则抑制血浆复钙时间。
2.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蒲黄提取液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可使家兔心肌梗塞范围缩小,病变减轻。
蒲黄能提高心肌及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或降低心、脑等组织的耗氧量,对心脑缺氧有保护作用。
杨芳研究发现,蒲黄水提液能显著提高大鼠的存活率,低浓度蒲黄醇提液可增加蟾蜍体外心脏收缩力,高浓度则抑制蟾蜍体外心脏收缩力,说明蒲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从长苞香蒲花粉中提取的水仙苷能明显保护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
蒲黄有强心作用,可增加体外兔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小鼠耐低气压、低氧的能力,改善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大剂量蒲黄煎液及乙醇浸液可使猫、犬血压下降,这种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蒲黄醇提取物使兔和豚鼠离体心脏心率减慢,较大剂量时抑制心脏并停搏于舒张期,稍低于心脏抑制剂量则使未致纤颤的离体兔冠流量分别增加35%与43%,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使冠脉收缩后,作用更为明显。
蒲黄煎剂醇提物及经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吸附部分静注,均可使麻醉猫、兔、犬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2.5对子宫及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50%蒲黄注射液对豚鼠离体子宫和家兔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小剂量使规则子宫收缩稍有增强,大剂量时子宫兴奋作用明显增强,呈不规则和痉挛性收缩。
腹腔注射对豚鼠、小白鼠中期引产有明显效果。
剂量增大可使子宫呈痉挛性收缩,对未孕子宫比已孕子宫作用明显,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直接增加子宫收缩和止血作用有关。
蒲黄提取物可增强离体鼠肠的蠕动,该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还可使兔、犬、鼠及豚鼠离体十二指肠紧张度上升、节律性收缩加强。
腹腔内灌注蒲黄浓水剂(30g/kg)可有效防止肠粘连。
2.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长苞香蒲可使大鼠胸腺、脾脏明显萎缩,免疫应答反应受到抑制,而大剂量时又可使巨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并有提高胸腺、脾脏cAMP含量的趋势,这说明蒲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2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同时保留灌肠蒲黄水溶部分,给药后患者补体C3上升至正常,免疫球蛋白均下降,其中IgG下降至正常。
2.7其他作用
1)抗炎作用::蒲黄水煎液外敷对大鼠下肢烫伤有明显的消肿作用,腹腔注射蒲黄水煎醇沉制剂可降低小鼠局部注射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对大鼠蛋清性肺水肿有一定的消肿作用。
2)抗微生物作用:高浓度的蒲黄煎液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具有一定疗效。
3)抗炎消肿:蒲黄水煎液外敷对大鼠下肢烫伤有明显的消肿作用,腹腔注射蒲黄水煎醇沉制剂可降低小鼠局部注射组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对大鼠蛋清性肺水肿有一定的消肿作
用。
4)抗疲劳:蒲黄醇提物能延长小鼠游泳和爬杆时间,有抗疲劳作用。
现场人体验证,对预防急性高山反应效果也很显著。
5)促进骨愈合:对大鼠桡骨骨折断端注射蒲黄液,可促进愈合,加速血肿吸收,骨母细胞及软骨细胞增生活跃,促进骨痂形成。
2.8毒副作用
蒲黄毒性较低,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5.57g/kg,试管内蒲黄有溶血作用,减少小鼠白细胞、红细胞总数,蒲黄还有引起豚鼠过敏现象,但临床应用时未见有这些副作用。
临床数据提示蒲黄毒性较低,安全范围较大。
3总结
综上所述,蒲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目前虽然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为深入,但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品种上,其中国外的研究以宽叶香蒲为主,国内则以长苞香蒲和狭叶香蒲为主,其他品种研究得较少。
另外,在蒲黄的生物活性研究中,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还不够明确。
因此,将化学和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其中的有效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将为蒲黄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峰等.蒲黄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0, 16(2): 117-118.
[2]王丽君等.中药蒲黄的化学与药理活性.时珍国药研究. 1998, 9(1): 49-50.
[3]姚稚明等.蒲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中草药. 1994, 6(25): 324-327.
[4]张嘉晴等.蒲黄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 19(4): 20-22.
[5]李宋华,等.现代养生保健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