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电冷联供降温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3.87 KB
- 文档页数:3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经济性分析作者:白运通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24期摘要:“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在一些没有稳定工业热负荷的热电厂,仅凭热电联进行生产,由于热负荷一般会受到季节等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根本不能完全实现热电联供,那么这就会大大降低电厂供能的热效应与热经济性。
以热电厂的供热为主要能源物质,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进行集中化的制冷,从而能够很快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可以使得热电厂的热负荷相对较为平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热电机组的负荷因子,因此热经济性非常之高。
本文主要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经济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旨在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冷热电”三联供经济性分析耗能1、引言所谓“冷热电”三联供,主要指的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能源生产、供应系统,它主要是将电联产及热电分产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进行紧密地结合,最终促使热电厂在生产以及供应热能实现三联供。
实行冷热电三联供基本上可以增加供热机组夏季的热承载能力,从而降低了发电所需的煤炭消耗量。
由于吸收式制冷机压缩制冷二者相比,单位制冷的能耗非常之高,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冷热电三联供热的经济学的因素非常之多,热电厂实行冷热电三联供的节能程度的高低,是人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对冷热电三联供节能效果的研究十分之多,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之中,绝大多数供电厂考虑到最多的因素还是经济方面的消耗等。
而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当前很多文献报道对冷热电三联供经济性问题进行的报道非常之多,但是这方面的完备的理论研究是非常欠缺的。
本文主要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经济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旨在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高效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2、能耗分析对冷热电三联供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应该对该系统的能耗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与探究。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地面建立制冷中心,制冷中心生产的5℃的冷水通过供冷水泵送至副井井筒中的通过改造后的备用排水管路,经过井底减压阀减压后,低温冷水进入到矿井防尘管网中,直接供至工作地点,通过安装的制冷装置,冷却工作地点进风流温度,达到降温目的。
关键词深井开采;高温热害;需冷量;水冷降温1 概述朝阳煤矿核定能力72万吨/年,从井巷设计、设备选型、系统装备等均按90万吨/年的能力施工。
2 矿井需冷量计算2.1 采掘面降温标准结合朝阳矿目前及下步深水平高温发展状况,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计算需冷量。
2.2 供冷范围按矿生产要求,降温工程共设计矿井一个综采工作面、四个掘进工作面。
2.3 矿井需冷量计算1)回采工作面需冷量的计算根据矿提供的工作面数值,计算回采工作面的需冷量为510kW。
2)掘进工作面需冷量计算风量260m3/min,按同样方法计算四个掘进工作面需冷量,四个掘进工作面总需冷量为610kW。
3)矿井总需冷量Q=510+610=1120kW目前矿井井下降温需冷量为:Qc=K*Q=1.2×1.25×1120=1680kW3 制冷降温方案确定制冷水降温主要由制冷水系统、输冷系统、井下输冷散冷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4 水制冷降温系统4.1 主要制冷设备选型4.1.1 井下制冷综采工作面上隅角附近安装1台MK-300空冷器和1台MK-150空冷器,制冷量500kW,满足降温需求。
掘进工作面的需冷量为150kW,进风巷采用1台新雪公司生产的MK-200空冷器,作为热交换器,满足降温需求。
井下降温总循环冷水量103.2m3/h,考虑到井下防尘用水量及地面空调用水,选择冷水量为120m3/h,用于制冷器降温后的,剩余回水,经过回水管排到地面。
地面选用3台1032kW的水冷螺杆机组,冷冻水由20℃降为5℃,所需的水量为120m3/h,可满足矿井1个回采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的降温需求及地面中央空调供冷。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环保效能分析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一种集供热、供电和制冷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具有节能环保
的优势。
下面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环保效能进行分析。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采用了余热回收技术,能够将供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发电和制冷。
传统的热电联供系统只能将余热用于发电,无法利用于制冷,而热电冷
三联供系统将余热用于制冷,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的供热系统多使
用煤炭或油气等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热电冷三联供系统采用清洁能源燃气
作为主要供能来源,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
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还具有经济效益。
该系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提高能源
利用率,减少供暖和制冷费用,从而降低用户的能源支出。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还能够吸引
投资和政策支持,促进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能。
通过利用余热进行发电和制冷,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了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环
保目标。
未来,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有望在能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高温矿井热源分析与制冷降温技术应用随着矿井作业的深入,矿井的温度越来越高,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矿井作业的安全和产量。
因此,必须对高温矿井的温度进行冷却降温,以实现矿井作业的安全和高产量。
本文介绍了矿井热源分析和制冷降温技术应用的发展情况。
一、矿井热源分析1、矿井热源单位分析分析矿井热源,可以识别出热源分布、热量来源及其大小等信息,从而为矿井热源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技术指导。
根据矿井热源的性质,可以将矿井热源分为三类:煤矿、金属矿井和非金属矿井,每个矿井热源的单位分析结果都不同。
(1)煤矿热源单位分析煤矿热源主要来自煤层释放的热量和机械粉碎过程产生的热量,同时还有气体内热量的损失。
火山断层的热量也会影响煤矿的热源分析。
煤矿的热源分析可以采用数值模拟、热流计算等方法。
(2)金属矿井热源单位分析金属矿井的热源主要来自于矿山的热量释放,也可能有热量生成。
另外,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等污染物也会影响金属矿井的热源分析。
金属矿井热源分析可以采用流量计算、传热力学、模拟统计等方法。
(3)非金属矿井热源单位分析非金属矿井的热源主要来源于机械磨损等内部热量,也可能会有热量损失。
非金属矿井热源分析可以采用温度测量、温度场分析、模拟统计等方法。
2、矿井热源总量分析矿井热源总量分析是矿井降温的基础,考虑矿井热源的单位面积和总量,是可靠地控制矿井热源的重要方法。
矿井热源总量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有热负荷计算、定常态热源模型和瞬态热源模型等。
二、制冷降温技术应用矿井降温技术主要有采取自然降温和制冷降温两种方式。
自然降温是在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利用温度梯度、冷却空气进行降温。
制冷降温主要利用制冷设备的改造,使用制冷、新风、排风等技术,对矿井进行降温。
1、制冷系统应用制冷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矿井温度,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降低耗电量。
制冷系统可以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联合抽湿系统和地暖系统等安装方式。
(1)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采用蒸发式制冷,可以单独或整体安装,使矿井有均匀的温度分布。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节能环保效能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逐步加剧,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成为了环保节能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应用。
该系统通过利用余热、余电和制冷能源,实现了三种能源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文将从节能环保效益三个方面,详细分析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节能效益具体而言,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可以将火电厂产生的余热和废气进行回收,利用余热发电,从而提高了电力的利用率,同时,通过热能的回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目标。
同时,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还可以利用热泵技术进行制冷,将低温资源转化为高温能源,从而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据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传统的供热、供电、供冷系统,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够节省能源消耗90%以上,显著节约了能源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环保效益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不仅在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环保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首先,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利用余热和废气发电技术,将这些大量浪费掉的能源有效地回收利用,达到了减少能源浪费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其次,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制冷技术采用热泵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制冷、低耗能、低污染的特点,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冷却系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实现了清洁低碳的生产。
据统计数据显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够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控制温室气体的污染浓度,从而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效益分析总的来说,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在节能和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通过对该系统的完整应用,企业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支出,实现节能降耗和增效益的目标,同时对于宣传环保、倡导低碳生活,建设宜居城市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煤矿井下制冷系统监测经济运行技术浅析孙鑫,丁尚(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55)摘要唐口煤矿设计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通过设置在地面的上位监测设备,实现对井下降温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进行实时监测,以指导技术人员合理选择系统参数,实现降温系统的经济运行。
关键词降温系统自动控制监控系统中图分类号TD63+9:TD727+.5文献标识码B目前唐口煤业公司的井下降温系统通常采用人工采集空冷器进出口温度、制冷管路出口压力、出口流量等参数,手动调节制冷管路阀门的方式来实现温度调节,存在工作量大、容易出现错误、调节不及时等缺点,降低了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井下的安全生产。
因此,必须对井下降温系统实现实时监测,以达到经济运行、节能降耗的目的。
1技术方法本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通过设置在地面的上位监测设备,在井下各工作面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工作面的环境温度。
在井下降温系统主管道及各分支处设置流量、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实现重要参数的在线监测。
通过设置在空冷器进口处的流量计、调节阀,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
使系统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在井下西部集中变电所、北部采区变电所、2m 车房变电所、西部采区变电所设置矿用隔爆兼本安型远程控制分站,系统配以矿用隔爆不间断电源,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监测范围包括各自区域设备的参数,并将监测范围内采集到的数据汇总上传。
降温系统主要上位监测设备设在机电集控室,上位监测系统采用智能式监测平台,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及实时控制。
完成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显示、设备运行故障报警、趋势曲线、查询、数据库登录等功能。
上位监测工业计算机与控制主站、分站之间采用光缆实现通信连接。
示意图如图1。
图1监控系统示意图2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最终目标(1)水压测量范围:0 10MPa ,测量精度:0.1%F.S ,分辨率:0.01MPa ;(2)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0 +70ħ,测量精度:0.5ħ,分辨率:0.2ħ;(3)管道流量测量范围:根据选用的传感器口径确定;(4)测量时间间隔:1min 24h ;(5)仪器工作温度:-20 +60ħ;*收稿日期:2011-09-02作者简介:孙鑫(1982-),男,汉族,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现从事山东唐口煤业有限公司调度室,调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