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审定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名校内部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2016届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青岛版)第七单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的变化情况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并能根据数据信息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进一步反映数据分析观念。
课标对本内容的要求: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5.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统计的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体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后继的学习中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等知识,本单元的知识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特点是: 1.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本在此的教材精心选取了大量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素材,教材中的信息窗和自主学习所选取的素材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突出了统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合理运用迁移规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画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15页教学目标: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3.感受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重点:描点,连线,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方格纸(绘图用)、直尺、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归纳:折线统计图有横轴,纵轴,单位刻度,单位,点,折线,点表示数量,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直入课题:想亲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板书课题:画折线统计图)3.课件出示:对教材113页情境图进行修改后的情境图:我们上节课了解了威海市城市环保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那么你能把它绘成折线统计图吗?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试一试。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师发给学生方格纸(如下图:)。
投影绘图提示:⑴横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⑵纵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⑶每个小点点在哪里?⑷标题写什么?写在什么地方?日期呢?请先想明白上面的问题再画图。
2.学生小组内讨论,补充完成统计图。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画这张统计图的?投影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依据问题提示来介绍画图过程。
预设:⑴作品有可能是如下情况:⑵学生讲述画图的过程:①横轴:等间隔地标上时刻,并在右边( )中标注单位。
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图表述各种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情境图提问: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威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2.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提问: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016年青岛版折线统计图教案D(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的周五大选修课的一些场景,请欣赏。
这是我们学校的手工制作课,这是我们学校的足球课,书法课,舞蹈课。
那老师把我们学校第一学期的选修课人数统计了一下,做了一个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板书),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学象棋的人数最多,55人,足球和书法的人数一样多,都是50人。
师: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的高低(板书)就能知道他们的大小,他反应的是数量的多少。
高的说明数量多,低的说明数量少。
还有相同的数量,也就是不变(板书)的数量。
师:还同学们看这个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纵轴又表示的是什么呢?生:横轴表示的是项目,纵轴表示的是人数。
师:通过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到每一个项目它所对应的人数的多少,是这样吗?生:是的。
师:其实这也是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
能够清楚的看到每个项目的数量多少。
好了,同学们,现在老师又对我们学校前六个学期打篮球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表,请看。
用什么统计图可以把这个统计表里数据变化情况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生:条形统计图。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画出条形统计图就可以把它们的数量多少给表示出来。
师:说的有道理,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那同学们,除了条形统计图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吗?请看老师做得一个统计图。
认识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折线统计图。
师:真聪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
那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的这个过程,我是怎么样画的这个折线统计图呢?生1:先描点,然后标上数据,最后用线段连起来。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非常棒,很善于观察。
哪位同学再起来说一说刚才这个过程呢?生2:先描点,再标上数据,最后用线段连起来。
(板书)师:同学们,会画折线统计图了吗?生:会了。
师:好,一会我们再画。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这个圈出来的部分,它是什么线画的?生:虚线和折线。
教学内容:信息窗1——城市保洁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课前准备: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导学目标:
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补充练习,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下面是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统计表,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全年的日照情况。
图略
对比分析:某市一年各月份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二、变式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
独立完成。
比较分析。
谈话:你能说说移动电话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反思小结。
三、综合练习。
自主练习第3题,读图分析。
你能分析一下小彬的锻炼成绩吗?
推测小彬第8周的成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
在推测第8周成绩时,教师要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进行推测。
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
通过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独立绘制
班内展示。
(引导学生交流绘制方法。
)
(引导学生体会除明确变化规律外,还要找到发生变化的原因,推想未来的发展趋势。
)独立观察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教学反思∶一方面要组织好调查活动,通过合理渠道获得可靠的数据;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分析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