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华民族的危害,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教学进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导】: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缘故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然后阅读课文提示,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缘故。
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操纵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
指导学生看《辛丑条约签定的情形》插图,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但不作为要求。
4.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列表归纳,结合活动与探讨1进行小结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议】:《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什么缘故?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展现升华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形)【练】:反馈检测以下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作业:辅导书第4课板书: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二.《辛丑条约》时间:内容:影响:课后反思:年月日。
教学设计题目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总课时 1 学校教者年级八年学科历史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教材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国耻,由此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伟大的抗争,义和团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值得弘扬。
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说明在综合国力落后的形势下,落后阶级领导的采用落后观念与斗争方法的反侵略斗争是无法抵挡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侵略者的;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3、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重点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难点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课前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课时导入新课5自学指导20(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提问复习旧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发动者。
历史学科第一学习主题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讲预案
一、自主先学
时间:年
八国目的:
联军借口:
侵华参与国家:
中国军民反抗:率领义和团攻打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英勇牺牲。
签订时间:年
庚子赔款:
内容设立使馆区:
《辛丑条约》洋人的朝廷:
严重损害了中国;
影响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陷入社会的深渊。
三、拓展导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四、检测促学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此主题收集了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
下列各项中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是:
A B C D
五、反思悟学。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新人教版1.义和团运动(1)原因: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表现:廊坊阻击战中,义和团奋勇抵抗,八国联军逃回天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1】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农民阶级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如19世纪中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20世纪初的义和团运动。
请比较这两次农民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相同点:(1)这两次运动都是以农民为主力、由农民发动的农民武装运动。
(2)在组织形式上都是利用宗教的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3)结果相同,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作用相同,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1)从运动的进程上看,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而这一切,义和团运动都没有。
(2)从斗争的主要对象上看,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指向国内的封建统治者——清王朝;而义和团运动则主要指向帝国主义者。
(3)从清政府对运动的态度上看,对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自始至终坚持“剿”;而对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则经历了“剿”→“抚”→“剿”的变化。
(4)从对西方的态度上看,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列强侵略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而义和团运动则盲目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第4课八国联侵华战争一、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知识结构:目的,时间八国联侵华战争内容:见P23页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见P23页三、探究交流:1.《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想一想: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
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议一议:“城破之日,洋人无数。
”“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
”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材料揭示了八国联的暴行,请你畅所欲言,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我们应该怎么做?读一读:慈禧太后曾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四、训练反馈(一)选择题1.《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之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允许列强在华建厂B.赔款2亿两白银C.清政府禁止人们参加反帝活动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2.“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
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C.驻扎有外国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杨集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学习重点重点: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札记学【导学清单】一、温故知新:八时间目的侵略国家经过签订名称争条约内容(1)(2)(3)(4)影响【点拨拓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回顾一屈辱的岁月•填一填:下面是1840—1895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请把符号依照范例填到相应位置。
A、鸦片战争①《马关条约》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漩涡B、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南京条约》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T午中日战争③《北京条约》c、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示例:B—®一b A—__—_________ C—__— _____________■直面一瓜分的狂潮•想一想: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
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聚焦一“洋人的朝廷”•读一读: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外逃西安,并在途中下达了对义和团的斩杀令,希望以此换取与侵略军的和谈。
1901年2月14日清廷颁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一一节选自《辛丑条约》•想一想: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感悟一失败的惨训•填一填:下表是小红同学比较不平等条约所列简表。
请你填空。
条约名称签订国家割占领土赔款数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一说:填完此表后,你有什么感悟?检测(一)精挑细选1、当看到“四周设立缓冲地带,中国人不得在此建房定居"的条文时,我们可以断定它是依据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止时间、国家和签订条约的名称。
2、列举《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链接旧知识
1、读一读上节课的知识建构。
2、填一填,列强发动的三次侵略战争分别是:、、,
所签订的主要条约有:、、。
课前小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勾划知识要点,完成填空;小组检查交流完成情况,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原因:列强借口镇压。
)爆发时间:年6月。
)主要国家:英、俄、日等八国。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太后携光绪帝出逃西安。
年。
签订《:赔款白银两;禁止反帝;拆炮台、驻洋兵;设使馆区。
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时,有一位“刀枪不入”的传奇人物——张德成。
他原是天津白沟河人,操舟为业。
当义和拳传至静海县独流镇时,一天,有几个小朋友在练拳,张德成在旁边看了大笑,不屑的说:“这也叫神拳?”旁边的人不服气,问他有什么本领,他取出一卷黄纸丢在地上,让大家去捡,结果几个壮汉去拿,黄纸在地上纹丝不动。
众人大惊,拜倒门下说:“原来是神仙啊!”于是推举张德成设坛,远近拳民争来附合,势力一时大涨。
当时的拳民被称为什么?他们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四课。
【新课解读】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阅读教材20页,找出并勾划出义和团的斗争矛头、口号、清政府的策略。
(二)八国联军侵华
阅读教材20-23页,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庚子国变记》:8月4日,黎明,北京城破,夷兵从广渠门、朝阳门、东便门攻入,进驻郊坛。
城中禁军溃散,空无一兵。
……16日,皇上从西直门逃出,日暮抵达昌平县贯市。
皇上和太后已整整一天粒米未进……10月26日,到达西安……
材料二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庚子”指哪一年?“国变”是指哪一次战乱?为什么会发生此次“国变”?(2)材料二中图片记录了什么时间发生的哪一次重大事件?
(3)该事件签订的条约中,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的条款是;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的内容是;标志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
(4) 议一议:《辛丑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课堂小结
义和团真神勇,扶清灭洋把帝反。
公元一九零零年,清朝与敌开和谈,
次年《辛丑条约》签,权益损失实空前,赔偿白银四亿五,海关税务做担保,
大沽炮台被拆除,京山铁路洋兵驻,东交民巷建使馆,日后不许把帝反,清朝从此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