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_辛弃疾1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0
破p ò阵zh èn 子z ǐ·掷zh ì地d ì刘li ú郎l án ɡ玉y ù斗d òu【宋s òn ɡ】辛x īn 弃q ì疾j í为w éi 范f àn 南n án 伯b ó寿sh òu 。
时sh í南n án 伯b ó为w éi 张zh ān ɡ南n án 轩xu ān 辟p ì宰z ǎi 泸l ú溪x ī,南n án 伯b ó迟ch í迟ch í未w èi 行x ín ɡ。
因y īn 作zu ò此c ǐ词c í以y ǐ勉mi ǎn 之zh ī。
掷zh ì地d ì刘li ú郎l án ɡ玉y ù斗d òu ,挂ɡu à帆f ān 西x ī子z ǐ扁pi ān 舟zh ōu 。
千qi ān 古ɡǔ风f ēn ɡ流li ú今j īn 在z ài 此c ǐ,万w àn 里l ǐ功ɡōn ɡ名m ín ɡ莫m ò放f àn ɡ休xi ū。
君j ūn 王w án ɡ三s ān 百b ǎi 州zh ōu。
燕y àn 雀qu è岂q ǐ知zh ī鸿h ón ɡ鹄ɡǔ,貂di āo 蝉ch án 元yu án 出ch ū兜d ōu 鍪m óu 。
却qu è笑xi ào 泸l ú溪x ī如r ú斗d òu 大d à,肯k ěn 把b ǎ牛ni ú刀d āo 试sh ì手sh ǒu 不b ù?寿sh òu 君j ūn 双shu ān ɡ玉y ù瓯ōu。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内兄范如山的,希望范如山可以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以大局为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词吧。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原文为范南伯寿。
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
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译文及注释译文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
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注释(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
张南轩:张,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
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 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论语·阳货》)(7)玉瓯:玉制酒杯。
鉴赏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
可惜已成了白发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辛弃疾《破阵子》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不仅是词人,还是一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辛弃疾自身的经济问题。
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又一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
《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一首词。
辛、陈二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
词中回顾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起义军抗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心情,是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
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⑺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作:像一样。
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指健壮的牛。
传说晋代王凯有牛名“八百里驳”。
这里语意双关,也指军队占领的地区很广。
麾(huī)下:部下。
麾,军旗。
炙(zhì):烤熟的肉。
五十弦:瑟。
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边塞歌曲。
此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作:像,如。
的卢:骏马名。
传说三国时刘备逃难,所骑的卢马横渡檀溪时,一跃三丈。
霹雳(pīlì):下雨天闪电伴着雷鸣,俗称霹雳。
这里形容弓弦响声很大。
天下事:指恢复中原,这是当时的天下大事。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可悲。
【大意】夜深人静,饮酒半醉,我拨亮油灯,不禁抽出宝剑仔细端详。
睡梦中,我又回到昔日的沙场,只听得绵延的军营里响起接连不断的号角声,士兵们斗志昂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不一会儿,军乐奏起,军营里响起了雄壮悲凉的战歌。
秋日的战场上,将军全副披挂,检阅着威严的部队。
战斗开始了。
我们的坐骑像“的卢”那样风驰电掣,弓弦声如霹雳般轰鸣,使敌人胆战心惊。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完成君王交给的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死后能博得为国家建立功勋的美名。
可惜的是,如今我头发都花白了,还不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导语】⾟弃疾是南宋词⼈、将领。
作为南宋词坛⼀代⼤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
出⽣时⼭东已为⾦⼈所占,⼆⼗⼀岁时即参加抗⾦义军。
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弃疾《破阵⼦》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弃疾《破阵⼦》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这⾸词写于淳熙⼗五年左右,⾟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弃疾不仅是词⼈,还是⼀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弃疾⾃⾝的经济问题。
淳熙⼋年,⾟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
《破阵⼦》是⾟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词。
⾟、陈⼆⼈才⽓相若,抱负相同,都是⼒主抗⾦复国的志⼠。
词中回顾他当年在⼭东和耿京⼀起领导起义军抗⾦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的场⾯,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情,是报国⽆门的悲愤之情凝聚⽽成。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挑灯看剑”,把灯头挑亮⼀些,把宝剑拔出来看看,看剑的⽬的,希望剑能发挥抗敌、杀敌报国的这种作⽤,可是剑徒然⽣锈,没有施展⽤武的机会。
“梦回吹⾓连营。
”“梦回”不是梦中回到,虽然单独在这个句⼦⾥也能说通,但是⾟弃疾的词⾥⽤到“梦回”的地⽅很多,应该是梦醒。
⼀梦醒来,到处听到吹⾓连营的号⾓之声,⾟弃疾仿佛⼜回到昔⽇的战场上。
正因为杀敌报国⼼切,所以连梦寐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想着回到战场上去。
下⾯就是写对当年战争⽣活的回忆。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百⾥”是⼀种⽜,⽤今天的话可能就是⼀种菜⽜,有的⽜是专门养了吃⾁的,也有⼀些是⽼⽜,到最后跑不动了⼲不了什么事了,就只能杀了吃⾁。
“分麾下炙”就是把⽜⾁分给部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赏析【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
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
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
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 ,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
“作”,作“如”解。
“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
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
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
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
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
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
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
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
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
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
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
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
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
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夏承焘)?【赏析二】?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
词人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
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
“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
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
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
“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
“八百里”,牛的代称。
《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
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泛指多总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
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
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
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
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
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下片紧承上片的词薏来抒写,把激情推向高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的卢”,良马名。
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
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
“霹雳”,比喻响声如雷。
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
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
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
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
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
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
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
《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
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又一个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 ,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古代的瑟有五十弦。
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
”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指演奏。
“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