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
2.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
2.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多媒体课件【提问】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打一物体。
【学生活动】猜出谜底是——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地球上的水。
(板书标题)1.水的分布(10分钟)【提问】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应当叫水球,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那大家想知道地球上水的分布到底是怎样的吗?请看大屏幕。
【PPT】课本图1-1 水的分布图。
【小组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①从图中可看出,地球上的水可以分为哪几类?②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③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
引导学生得出陆地淡水很少以及人类可利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少之又少的结论。
引导学生谈感受,并自觉的提出要节约用水的想法。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水进行不同的分类。
等等。
【思考与讨论】你能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吗?2.水的循环(25分钟)【提问】前几天有个小朋友问我,江河的水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那大海会不会有一天满上来淹没地球呢?你们觉得呢?【教学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原因。
【过渡】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是时刻在进行惊天动地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水循环。
水在哪里说课内容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在哪里》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水的三态转化,现在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水”。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而且在七年级时学习过水的三态转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
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3.教学重难点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以经验为基础,而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则难以理解掌握。
所以本节课通过水循环的Flash动画,使学生较直观形象的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承载了很多信息,有些信息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如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任何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等;也有的信息离学生很远,如水体的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动力等等。
1.1 地球上的水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一、水的分布1、水的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是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
2、存在形式: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在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的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水的状态可以发生改变。
(1)海洋水是咸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剩余的0.94%的水量是陆地咸水。
(2)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
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生活用水大多来自浅层地下水或江河湖泊水。
二、水的循环1、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无规则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1)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
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或融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2)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
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3)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水循环的原因(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2.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3.知道大部分得水污染是人类活动造成的;4.知道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有害。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上缺乏水资源,树立保护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准备:课前预习作业、限时作业、课件、地球仪、地图、烧杯、汤匙、滴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大家天天用水,水滋润着地球上的万物,同时又把大自然打扮的多姿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
怎么样?二、汇报展示那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哪里有水吗?(板书:地球上的水)把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一下。
学生自由汇报:大海、小河、小溪、湖泊……三、教师点拨1.你们喜欢企鹅吗?她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南北极存在着大量的冰川,你们认为冰川是水吗?为什么?冰川就是固体的水。
所以说南北极的冰川中也有大量的水。
2.想一想哪里还有水?天上下的雨水,有的流入了江河湖海,而有的则到哪里去了?在农村有许多地方都在使用井水,井水是从哪来的?(地下)地下也有水。
3、谁来概括地说一说地球上究竟哪有水?生: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
四、二次观察1.这是什么?面对地球仪或地图,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2.在地球表面有30%是陆地,70%是海洋,而在30%的陆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可见地球上水的分布是多么的广泛,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的照片。
3.地球上的这些水都一样吗?为什么?(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有的地方的水是淡水。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而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何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做一个大西瓜,那淡水只相当于一小块西瓜,而可被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颗小西瓜籽。
1.1地球上的水教案6(浙教版八上)(推荐)第一篇:1.1 地球上的水教案6(浙教版八上)(推荐)第1节水在哪里【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这就需要师生共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感受水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水是普遍存在的,在生活中也时时处处离不开水,这可以为同学们深入学习本课打下情感基础.但是,同学们对水体的存在位置还不太关心,缺乏理论指导.【教材分析】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水作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说出水的存在形式和整个水体的循环过程.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到水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方法选择】强化学生的体验和观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以观察、讨论、归纳为主要方式.【教学准备】旱生、水生、湿生等不同的植物(强调叶、根系形态等)图片;沙漠、湿地、热带雨林、草原、湖泊等不同的自然环境图片;各种含水量各不相同的动物图片;我国严重缺水地区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水循环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水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又无处不在,到底水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循环的呢?二、水的存在1.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忆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用“水”组词,以此分析和讨论水的种类;3.回忆水的三态,想办法证明空气中有水.(学生讨论,教师指导)三、水与生命故事:大地震中的幸存者为什么能活下来?1.出示各种植物图片和各种环境图片,学生说说不同地区所分布的植物类型(与七年级学过的“适应性”相联系).讨论1:植物的叶和根系与所生长环境的关系讨论2:千年的古莲子为什么在一千多年中不会发芽?2.出示各种动物图片,猜测各种动物体的含水量,体会水的重要性.3.出示缺水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缺水的感受4.讨论:如果我家断水了,我的生活将会怎么样?四、水的循环认真观察P5水的循环图并阅读课文,总结出水的循环过程并说出水循环大致可分几种类型,为什么?五、课堂小结 1.回顾水的存在2.根据水循环图说说地球上的水循环【作业布置】1.课本P7的2.3.4. 2.作业本和同步训练第二篇: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玛丽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授课者:中路铺中心学校谢玛丽【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1.1 地球上的水课题:地球上的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
2、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3、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了解水体间的循环、转化;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以水的分类为载体,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通过对水的分类和水循环对学生进行辩证观的渗透;教学重点:地球上水的存在位置;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循环教学难点:水循环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备注一、引入新课出示一幅地球图片(投影)问:在太空中看地球,看到的蓝色、白色和黄色分别是什么?其中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什么?生答:水。
讲述:地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水球。
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分布的?二、新课教学问: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答:海洋、河流、湖泊、土壤、空气、生物体内……(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在课件中打出水存在的各种图片)引导: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有的在海洋,有的在陆地,有的在大气中,有的在生物体内,有的高空,有的在地下,那么我们能否根据它们积聚情况,分布的地点不同,进行归类?学生讨论,并归类(学生可能将生物体内的水归为陆地水,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板书:一、水的分布:海洋水 96.53%陆地水湖泊咸水 0.94%地下咸水陆地淡水 2.53% 、、、、、、、、大气水生物水讲解: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 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2页图表,并布置任务:任务一:图表中的列出的水中哪些不可以被人们直接且方便饮用?学生讨论并总结:地球上的水①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海洋水、湖泊咸水、地下咸水②不方便饮用:冰川水、深层地下水、永冻土底水、大气水、生物水。
说明:经计算可方便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水只占2.53%中的3.472%,也就是该占全球总量的0.00759%。
分析:刚才同学们都将我们周围常见的河流水、湖泊淡水等列为可以直接利用且方便利用的,而实际上近年来,这些水真的可以直接饮用吗?列出:③被污染的水。
1.1地球上的水一、教材分析1.内容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本课是“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2——人类生存的地球中的地球上的水体与“物质科学”中的主题——常见的物质中的“水”有密切联系,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学生容易体验和领会的,因此教材以“水”为主题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章节,本节先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循环,知道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树立要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知道水的存在状态。
(2)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探讨,体验水无处不在。
(2)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一系列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养成对知识“乐学、乐用”的积极心向。
(2)通过对淡水资源分布、储量和水的重要性的学习,认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难点)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体验十分丰富,对于“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等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并且在第一册中曾经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水与地球上生命的密切关系等知识。
学生经验体系中的这些关于水的知识片段是本节内容的学习基础。
从水在哪里→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存在的?它们怎么转化?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转化?从所有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对生命有多重要呢?这些问题在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情境被提出来,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头脑中关于水的零碎知识将链接起来,并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深入,对各类水体的存在及其转化和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生活中的水》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浙教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1)教学设计课题 1.1地球上的水(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水的分布和水循环;第2课时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水与生命等内容。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淡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浩瀚无际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江河、缓缓流淌的小溪、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
导入新课讲授新活动:你能根据下列标准,将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吗?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是个大水球:(1)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2)地球因水而充满生机。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2、水的状态:水一般以三态存在于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地球是个大水球,水多得是课3、水的分类与分布:(1)按水的空间存在分类:(2)按水中所含成分不同分类:4、地球上水的储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