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专项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14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次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程旨在通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测与预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点],涉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描述地质情况],可能存在[潜在地质风险]。
因此,本次预报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识别施工区域内的地质异常,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二、预报方法与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具体预报方法,如:地震波法、电磁波法等]进行地质预报。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探测地层结构、岩石性质以及潜在的不良地质体。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钻探、物探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设备与材料准备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设备与材料:[列举所需设备与材料,如:地震波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钻探设备等]。
所有设备将提前进行检修与校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四、工作流程与步骤现场勘查与布置: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预报点和测线布置。
设备安装调试:将所需设备运输至现场,并进行安装调试。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预报结果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地质预报报告。
结果反馈与应用:将预报结果反馈给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五、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列举安全措施,如:设置警戒线、配备安全设备等]。
同时,所有施工人员将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六、质量控制要求为保证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同时,还将建立严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确保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七、人员培训与分工为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我们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分工。
培训内容包括[具体培训内容,如:地质知识、设备操作等]。
分工方面,将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
水土保持措施1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水土保持的规定,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复意见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
2各参建单位要熟悉和掌握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规章制度、技术规程、规范,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责任到人;组织对上岗人员进行水保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参建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技术管理水平。
3建设指挥部及时组织设计单位进行水土保持专项方案技术交底。
各参建单位根据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现场调查分析评估工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情况,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及施工作业指导书,分层交底、培训,并严格实施。
4参建单位层层签订有明确水保目标、措施的《水土保持责任书》,并纳入内部管理绩效考核范畴,定期组织水保检查、考核。
5委托专业第三方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及时向地方水利管理单位提交水保监测实施方案、季度报告和总结报告。
6监理单位按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及相关要求,落实并做好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进度。
7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设计措施施工,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主要设计措施包括:路基加固防护工程、路基排水工程,桥梁锥体防护工程,隧道洞门边仰坡防护及截排水工程,车站排水、绿化工程,取、弃土场及其他临时防护工程。
8合理规划临时工程,节约用地,尽可能减小工程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范围;临时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或阻拦地表径流;临时工程开工前填报“水土保持措施报审单”。
因地制宜,在生产、生活区、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皮,在工程水土保持区域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绿化,控制水土流失。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用地及时进行恢复整治,采用表土回填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
9弃碴场按设计要求“先挡后弃”,先做好拦挡措施和截排水措施建设;弃碴前先将地表熟土剥离、集中存放;弃碴时分层碾压、堆放,弃碴堆作好截排水措施和坡面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XX至XX高速公路XX至XX段控制性工程试验段X X隧道超前预报及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批:二〇X X年X X月X X日1、工程概况1.1泰和隧道泰和隧道隧道属分离式隧道。
隧道起止桩号为:左幅ZK201+510~ZK207+930,全长6420m;右幅YK201+490~YK207+870,全长6380m。
我合同段施工的进口端左幅止点桩号为ZK204+720,长3210m,隧道全线位于直线上,隧道最大埋置深度约为739m;右幅止点桩号为YK204+680,长3190m,隧道全线位于直线上,隧道最大埋置深度约为747m;隧道左、右幅测中线之间的间距为40m。
该隧道建筑限界有效净宽10.25m、有效净高为5.00m。
隧道共设计人行横通道17道,车行横通道8道,紧急停车带右幅8处,左幅8处。
隧址区大部受坡残积土、全风化层覆盖,且植被茂密,震旦系变质砂岩属较硬~坚硬岩,但受长期的地质构造及风化作用,节理裂隙随机发育,形成了洞身围岩的不均匀性,现有的勘探手段难以完全准确查明节理裂隙带的分布规律,因此建议采用TSP、地质雷达、掌子面[BQ]指标量测等手段,及时开展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开展动态设计。
1.2隧道围岩分级根据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综合勘探、调绘及试验成果,本隧道围岩具体分级、分段情况见表1.3.1泰和隧道围岩分级分段划分一览表表1.3.1结合招标文件,本项目的内容分为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两大部分。
2.1监控量测内容(共3项):地质和支护状态的观察、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监测等。
2.2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共3项):主要采用TSP探测、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钻孔等三项手段探测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带等地质条件,并给出相应的段落起止里程桩号;判定围岩级别;结合预报信息给出施工建议。
2.3主要的规范和标准本工程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现行标准和规范。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和复杂化,地质环境对于施工项目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前进行地质预报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探讨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地质调查与分析2.1 初步调查在确定施工区域前,进行初步地质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地质地貌、岩土特征、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初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2 详细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位、断裂带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潜在的地质风险,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地质风险评估3.1 风险识别基于地质调查结果,对施工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包括地质灾害、地陷、滑坡等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潜在的施工隐患。
3.2 风险评估通过专业的地质工程师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对不同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为制定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四、施工方案制定4.1 技术方案根据地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施工实施与监控5.1 施工实施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2 监控措施实施施工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措施。
通过地质监测、传感器监控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风险。
六、总结与展望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的地质调查、风险评估和施工方案制定,可以有效减少地质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地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前地质预报将在工程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施工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也日益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意义超前地质预报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前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识别、评估和预测,以减少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成本,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1. 地质勘测在工程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层、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可以利用地质雷达、钻孔探测等技术手段进行勘测,获取地质数据。
2. 地质分析基于地质勘测数据,进行地质分析,对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估和预测,包括地质灾害、地层变形等。
通过地质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分析结果,对施工区域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对应的应对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根据地质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4. 预警机制建立地质预警机制,监测施工区域的地质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预警。
通过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施工安全。
5.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提前制定有效的救援方案和紧急疏散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处理。
四、结语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将对工程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关于印发《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的通知鄂十白指技〔2010〕130号关于印发《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的通知各监理、施工、监控量测、超前预报单位: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是确保隧道工程建设安全、优质,提升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
为使湖北省十白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指挥部特印发《隧道-1-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请各监控量测、超前预报单位按细则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加强协调和配合,监理单位切实履行职责,监督执行。
特此通知。
-2-二○一○年九月六日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一、总则隧道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和衬砌受力变形状态的量测;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分析判断围岩、支护、衬砌的稳定性和应力应变状态,据此校正、修改设计参数,指导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设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勘察地质资料和已经揭露的地质情况,采用仪器设备和地质学方法,对掌子面前方围岩软硬变化区域、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的位臵、产状及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等做出预测,并为预防突泥、突水、坍塌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据此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案,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结合成为隧道信息化动态设计的依据与基础;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现代信息化隧道建设技-3-术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十白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目标、提升隧道建设水平的重要工作。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完整履行合同和投标承诺的重要内容,十白高速公路参建各方必须高度重视,严格遵守本细则要求,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二、组织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单位进场人员的资质和数量须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并保持人员稳定。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单位须对监控量测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监控量测报告进行审核,对报告存在疑问时进行核实,必要时对异常断面进行量测。
XX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专项方案XX铁路工程指挥部一分部20 年月日目录1、编制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制依据 01。
2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自然地理概况 (1)2.2地质构造 (1)2。
3水文地质 (1)2.4不良地质 (2)2.5地震震动参数 (3)3、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及内容 (3)3.1超前地质预报目的 (3)3。
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3)4、超前地质预报工艺及方法 (4)4.1地质调查法 (4)4.2地质雷达探测法 (7)4。
3超前钻探 (8)4。
4预报成果分析及处理 (8)4。
5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 (9)5、超前地质预报资源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机构 (9)5。
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仪器设备 (10)6、超前地质预报质量保证措施 (10)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⑴、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规范、标准、文件;⑵、《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⑷、新建铁路织金至纳雍线招标图;⑸、现场踏勘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⑹、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⑺、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及设备技术能力,以及所积累的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
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织金至纳雍线Ⅱ标XX隧道,隧道起讫里程:D1K26+834—D1K28+782,全长1948m,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上述里程范围内的洞身地质调查、超前钻探、物探法超前地质预报相关工程2工程概况XX隧道地处纳雍县,全长1948m,中心里程D1K27+808,进口里程D1K26+834,出口里程D1K28+782。
属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1341~1546米,最大高差205米,最大埋深约195米,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林及灌木丛,山坡地形较矮。
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铁十七局集团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管内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和规避工程风险,保护参建各方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管理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10〕171号)、《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铁路高风险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沪昆客专湖南公司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黔张常铁路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铁路工程安全风险范围主要包括高风险隧道、深基坑、高陡边坡、高大模板、脚手架工程、特殊结构桥梁、大跨钢结构和地下工程,临近营业线及营业线施工,地质灾害及其它高风险工点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QZCZQ-3标段管内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第四条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遵循“科学公正,实事求是;重点防范,动态调整”的原则,将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第二章工程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第五条依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安全风险等级分为极高、高度、中度和低度四级;依据隧道风险等级及风险集中度等,将隧道风险等级划分为I级、II级和一般隧道。
其它工程风险划分为风险桥梁、风险路基和其它风险工程等。
风险等级评为高度风险和极高度风险的工点,统称高度风险工点。
第三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六条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一)项目部成立工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管内工程风险管理工作。
组长:周建富常务副组长:刘会迎副组长:苗永平、栾永平成员:许雪庭、张奇丰、梁银山、曹献良、王鹏举、李军华、王祥勇、冉江军、孙晓堂、王庆省、张润华、杜玉宝、尚跃强、韩新宇、宫福兴、汪志祥、张永良、奥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安质环保部,负责项目风险源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阳安二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简介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8月目录一、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1)(一)预报方法 (1)1、地质编录法 (1)2、物探法 (1)3、超前水平钻探 (3)(二)预报内容 (3)1、地质编录 (3)2、物探超前地质预报 (3)3、超前水平钻探 (3)二、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及关键技术 (4)(一)超前地质预报流程 (4)(二)超前地质预报的关键技术 (5)三、现场预报及效果分析 (8)(一)地质编录法 (8)(二)物探法 (10)(三)超前水平钻探 (14)(四)预报效果分析 (15)四、质量控制及安全措施 (15)(一)质量控制要点 (15)(二)质量保证措施 (16)1、仪器设备控制 (16)2、现场检查观测控制 (17)3、校审制度控制 (17)(三)质量保证体系 (17)(四)安全措施 (19)(五)预报成果提交方式与进度 (21)一、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主要内容(一)预报方法结合阳安二线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地质编录法、物探法及超前水平钻探为主的预报方法。
1、地质编录法主要是运用地质理论进行地质素描,将隧道所揭露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准确记录下来绘制成表格,对开挖面前方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的方法,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不影响施工,地质专业技术要求高。
阳安二线隧道地质编录法全断面贯通,采用地质罗盘对结构面产状进行准确量测。
地质专业电子罗盘地质专业机械罗盘2、物探法结合预报大纲及施工图文件,阳安二线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主要采用TSP203法、地质雷达法和红外探水法。
TSP203利用地震波的入射与反射原理及数据成像技术,直接反应掌子面前方与周围地质界面位置,预报效果好,使用范围广,施工干扰小。
地质雷达法探测介质的广谱电磁技术。
地质雷达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波,一个天线接受地下介质界面的发射波,通过对反射波的分析,推断地质情况,对洞穴、富水区有独到之处。
XX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专项方案
XX铁路工程指挥部一分部
20 年月日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2、工程概况 (1)
2.1自然地理概况 (1)
2.2地质构造 (1)
2.3水文地质 (2)
2.4不良地质 (2)
2.5地震震动参数 (3)
3、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及内容 (3)
3.1超前地质预报目的 (3)
3.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3)
4、超前地质预报工艺及方法 (5)
4.1地质调查法 (5)
4.2地质雷达探测法 (8)
4.3超前钻探 (8)
4.4预报成果分析及处理 (9)
4.5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 (9)
5、超前地质预报资源配置 (9)
5.1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机构 (9)
5.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仪器设备 (10)
6、超前地质预报质量保证措施 (11)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规范、标准、文件;
⑵、《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⑷、新建铁路织金至纳雍线招标图;
⑸、现场踏勘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
⑹、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⑺、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
及设备技术能力,以及所积累的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织金至纳雍线Ⅱ标XX隧道,隧道起讫里程:D1K26+834—D1K28+782,全长1948m,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上述里程范
围内的洞身地质调查、超前钻探、物探法超前地质预报相关工程
2工程概况
XX隧道地处纳雍县,全长1948m,中心里程D1K27+808,进口里程D1K26+834,出口里程D1K28+782。
属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海拔高程1341~1546米,最大高差205米,最大埋深约195米,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林及灌木丛,山坡地形较矮。
交通条件一般。
2.1、自然地理概况
隧道地处中高山地貌,坡上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树林,局部山坡
被垦为旱地,灰岩段溶蚀洼地多分布有居民,且部分坡顶也有村民居住,可溶岩段落开挖应避免大量抽排地下水,形成地表塌陷和村民用水枯竭。
隧道进口端位于菁门口村,出口位于龙场村附近,进出口附
近民房较多。
可溶岩段落开挖应避免大量抽排地下水,形成地表塌陷和村民用水枯竭。
2.2、地质构造
隧道长度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上段灰岩,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