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初步完成)
- 格式:docx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5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消防职业痛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2、范围:全体员工3、责任者: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物流部、技术部4、程序:4.1总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职责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4.2机构与管理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4.3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应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____。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
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的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4.5作业场所管理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
职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践“____”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病预防知识培训是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有效之举。
为此劳动者上岗前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不认真学习和接受培训,应当对其教育。
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定期____职业健康检查。
4.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
5.在严重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预防措施的警示牌。
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6.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将职业危害如实告诉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7.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8.不强令劳动者在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尊重职工的生命健康权。
9.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实记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
10.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11.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要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12.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作业。
____公司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炮烟、噪音,工作点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防尘:及时排除生产场所粉尘、炮烟,并注意不引起二次扬尘。
(2)湿式作业: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
(3)采用伏化____参数的方法____,降低____产尘量。
(4)铲装作业时先向爆堆喷雾洒水和高____水,铲装过程中向铲斗和铲装场地喷雾洒水。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0号《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文康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须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一)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二)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三)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四)职业病诊断标准;(五)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六)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七)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八)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公布、复审和解释。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卫生部委托办事机构,承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部聘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五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满足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二)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注重可操作性;(三)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四)逐步实现体系化,保持标准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
第六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强制性标准包括:(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二)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三)职业病诊断标准;(四)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五)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提出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立项的建议。
建议内容包括:标准名称、制定标准的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国内外主要情况说明等。
第八条制定标准的立项建议经过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审核,并拟定年度计划草案上报卫生部,由卫生部批准后下达执行。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并规范职业卫生管理的各项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员工,包括办公室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
2.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公司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监督职业卫生工作的实施,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
3. 职业卫生管理责任3.1 公司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3.2 各部门负责人要落实职业卫生管理责任,组织员工参与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符合要求。
3.3 员工要积极参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和培训,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4. 职业健康检查4.1 公司将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包括体检和职业病检查。
4.2 体检内容包括身体健康、视力、听力等检查。
4.3 职业病检查包括职业病筛查和职业病诊断。
5. 职业卫生培训5.1 公司将组织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包括职业病防护知识、职业健康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培训。
5.2 新员工入职时将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并签署相关的保密协议。
6. 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公司将对工作场所进行规范管理,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控制、有害物质防护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7. 事故和职业病报告员工发生事故或疑似职业病时,应立即报告公司相关负责人,并接受公司提供的相应的援助和救治。
8.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公司将建立和管理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记录、职业病诊断证明等。
9. 职业卫生督查和评估公司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水平。
10. 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处理对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员工,公司将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记过甚至辞退。
本范本仅供参考使用,具体制度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范文(2)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消防职业痛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2、范围:全体员工3、责任者: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物流部、技术部4、程序:4.1总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提高职业卫生水平,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定本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和合同工等。
三、职责与义务(一)企业的职责与义务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健康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组织、监督和管理。
3. 积极开展职业卫生与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意识和技能。
4.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5. 加强对有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减少有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损害。
6. 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保护设施。
7. 建立健全的工伤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工伤事故,对受伤员工给予及时救治。
8. 对职业病患者给予及时的救治和康复,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9. 充分发挥工会和员工代表组织的作用,参与职业卫生健康工作。
(二)员工的职责与义务1. 遵守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服从企业的各项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措施。
2. 熟悉工作岗位的职业卫生风险和控制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 及时向企业报告职业病症状和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安全问题。
4. 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卫生健康意识和技能。
5. 遵守工作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和工具,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
6. 配合企业开展职业卫生评价和监测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四、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企业须定期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对所有工作岗位进行评估,确定其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风险等级。
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员工和相关政府机构公开,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温湿度等环境因素。
2. 工作岗位存在的噪音、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整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个完整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劳动的职工,包括正式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工作内容和职责、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和控制、职工培训和教育、职业病防治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由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并由各部门和各级员工积极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职业卫生管理组织第六条本单位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有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保持专业水平的更新。
第八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其他部门应按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协助。
第九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第十条本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档案,包括法律法规、工作计划和方案、相关的培训资料、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等。
第三章工作内容和职责第十一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确定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第十三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职业病危害控制、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测活动,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0号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颁布日期:20020328 实施日期:20020501 颁布单位:卫生部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须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一)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二)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三)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四)职业病诊断标准;(五)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六)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七)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八)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公布、复审和解释。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卫生部委托办事机构,承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部聘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五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满足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二)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注重可操作性;(三)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四)逐步实现体系化,保持标准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
第六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强制性标准包括:(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二)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三)职业病诊断标准;(四)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五)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其他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提出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立项的建议。
建议内容包括:标准名称、制定标准的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国内外主要情况说明等。
第八条制定标准的立项建议经过卫生部标准办事机构审核,并拟定年度计划草案上报卫生部,由卫生部批准后下达执行。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作如下规定:一、作业人员的管理1、培训与教育____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遵守职业病安全管理规定,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设备。
二、健康检查1、____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的不得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2、在岗期间每年____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作业相关的健康损害人员,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同时要妥善安置;3、离岗时也要按规定____健康检查。
每次的检查结果告知作业人员。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排除按照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公司定期____对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包括:粉尘、噪音、有毒有害物质等危险因素。
检测数据超过安全范围的危害因素,需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排除,确保达到安全标准。
符合安全标准的,也要努力降低危害程度。
四、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和检测结果需如实地告知员工;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安全操作指导;对员工进行宣传,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中的危害,掌握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五、安全防护具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预防控制,做好安全防护:1、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如在有毒有害场所____通风机、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仪,通风厨、隔离操作室等。
2、加强防护、减少职业伤害,公司为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所____的设施、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按规定使用。
3、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作业时处于上风侧,工作完毕洗浴换衣,尽可能不在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必要时应开启强制通风设施,在有危害的场所不得饮水进食4、加强管理,规范作业行为,在作业时应认真遵守公司的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规程,各闭门严格落实。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一)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主要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
第三条职业卫生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法执法、公开透明的原则。
(二)监督管理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职业卫生的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的领导,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五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主要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要具备相应的人员、经费、设备和场所,应有足够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七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制定职业卫生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第八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对未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职责的企事业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依法对其进行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措施。
(三)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第十条职业卫生管理的目标是保护职业健康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第十一条职业卫生管理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管理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监管措施和管理要求。
(四)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第十三条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十四条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环境的评价、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等。
第十五条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应由具备职业卫生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应按照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六条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企事业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责令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监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和依據1.1爲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預防職業病,保護全體員工的身體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病危害專案申報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1.2職業衛生管理與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原則。
2、適用範圍本制度適用於公司各車間、部門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3、定義3.1職業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
職業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産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3.2職業病。
指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並列入國家公佈的職業病名單的疾病。
4、機構設置公司成立職業衛生管理領導小組,____任組長,____任副組長,各車間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爲組員;安全保衛部爲職業衛生的日常管理機構。
5、職責5.1職業衛生領導小組職責:5.2安全保衛部職責:____人力資源部5.4各單位(各車間、部門)職責負責本單位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預防工作。
6、職業危害申報制度6.1安保部根據公司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時如實地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接受監督。
6.2申報的主要內容有。
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濃度或強度;産生職業危害的生産技術、工藝和材料;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
7、職業防護(防塵、防毒、防噪)管理制度;7.1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7.2塵、毒、噪場所規定産生有害氣體的場所,産生噪音的場所。
7.3職業防護(防塵、防毒、防噪)衛生預評價的全過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設計階段的衛生審查,施工過程中的衛生監督檢查,竣工驗收以及竣工驗收中對衛生防護設施效果的監測和評價。
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並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职业卫生管理办法 1 一.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选择题: 1.《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自______起实施: ( D ) A.2013年1月9日 B.2013年1月10日 C.2013年4月9日 D.2013年4月10日 E.2013年4月11日 2.职业病诊断机构批准证书有效期为______年: ( C ) A.3 B.4 C.5 D.6 E.7 3.职业病诊断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批准证书有效期,应当在批准证书 有效期届满______日前,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延续: ( C ) A.15 B.20 C.30 D.40 E.50 4.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提供其掌握的 职业病诊断资料,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的_____日内如实提供: ( A ) A.10 B.20 C.30 D.40 E.50 5.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_____名以上单数职业病诊断医师进行集 体诊断: ( B ) A.1 B.3 C.5 D.7 E.9 6.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诊断医师对诊断结论有意见分歧的,应当______ 诊断医师的一致意见形成诊断结论: ( A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五分之三 E.五分之四 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一式_____份: ( C ) A.1 B.2 C.3 D.4 E.5 8.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 书之日起___天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 D ) A.15 B.20 C.25 D.30 E.35 9.专家组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相关专业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为本次专家人数的_____ 以上: ( A ) A.1/2 B.2/3 C.3/4 D.3/5 E.4/5 10.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受理鉴定申请之日起____日内组织鉴定、形成鉴定结论,并 在鉴定结论形成后___日内出具职业病鉴定书: ( A ) A.60,15 B.30,25 C.30,15 D.60,25 E.60,30 11.鉴定结论应当经专家组____以上成员通过: ( B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D.五分之三 E.五分之四 12.首次鉴定的职业病鉴定书一式____份: ( D ) A.1 B.2 C.3 D.4 E.5 13.再次鉴定的职业病鉴定书一式____份: ( E ) A.1 B.2 C.3 D.4 E.5 14.职业病鉴定书应当于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_____内由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送达当事人: ( B ) A.15 B.20 C.30 D.30 E.40 15.关于职业病的鉴定,错误的说法是: ( E ) A.首次鉴定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B.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C.鉴定专家任期4 年,可以连聘连任 D.与职业病诊断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必须回避 E.鉴定委员会组成人数为3 人
填空题: 1.职业病诊断机构批准证书有效期为_五_年。 2.职业病诊断机构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批准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批准证书有效期届满_三十_日前,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延续。经原批准机关审核合格的,延续批准证书。 3.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_三十_日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4.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_3_名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职业卫生管理办法 2 简答题: 1.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具有相应的诊疗科目及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职业病诊断医师等相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场所和仪器、设备; (四)具有健全的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2.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资格证书: (一)具有医师执业证书; (二)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诊断标准;(四)从事职业病诊断、鉴定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五)按规定参加职业病诊断医师相应专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3.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 (一)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五)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4.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后,应当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二)诊断结论。确诊为职业病的,应当载明职业病的名称、程度(期别)、处理意见; (三)诊断时间。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核盖章。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一式三份,劳动者、用人单位各一份,诊断机构存档一份。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规定。
5.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应当包括: (一)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二)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包括参加诊断的人员、时间、地点、讨论内容及诊断结论; (三)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相关部门、机构提交的有关资料; (四)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资料; (五)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6.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鉴定的不同点(15年考过,这答案是我自己归纳的): 答:1)承担的机构不同: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鉴定由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办事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不能作为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 2)服务人群均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但服务内容不同:职业病诊断是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判断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劳动者从事的职业有关,是一种归因诊断。职业病鉴定是为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结论不服提供的必要程序。 3)需要提供的资料不同: 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一)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四)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五)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上述资料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也可由有关机构和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提供。 职业病鉴定需要以下资料:(一)职业病鉴定申请书;(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申请省级鉴定的还应当提交市级职业病鉴定书;(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申请职业病鉴定的当事人应该提供职业病鉴定申请书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已作首次鉴定的需要提供鉴定书)。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向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者首次职业病鉴定的办事机构调阅有关的诊断、鉴定材料。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调取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材料。 职业卫生管理办法 3 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单选题: 1._______负责全国范围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 B ) A.卫生部 B.国家卫生计生委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E.国务院 2.职业健康检查档案保存时间应当自劳动者最后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不少于_____年: ( B ) A.10 B.15 C.20 D.25 E.30 3.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设区 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至少组织_____对本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县级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监督检查: A.每年一次 B.每年两次 C.每季度一次 D.两年一次 E.三年一次 4.夏季尿液从留取至完成检验的时间为: ( A ) A.1小时内 B.1.5小时内 C.2小时内 D.2.5小时内 E.3小时内 5.触及脾肿大但在肝缘右脐水平线上,可判断为: ( B ) A.轻度脾肿大 B.中度脾肿大 C.高度脾肿大 D.巨脾 E.以上都不对 6.尿锰采样、运输及保存错误的做法是: ( E ) A.最好收集晨尿或24小时尿 B.聚乙烯瓶收集尿液 C.常温下运输 D.4℃冰箱中保存14天 E.0℃冰箱中保存30天
多选题: 1.作为筛检职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应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BDE) A.有灵敏可靠的生物检测方法 B.易为劳动者接受 C.价格便宜 D.生物接触标志物能反映劳动者的暴露水平 E.生物效应标志物能反映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效应 2.膝反射检查中,下列结果记录准确的包括: (全选) A.(-):反射消失 B.(+):反射存在,但只有肌肉收缩而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C.(++):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D.(+++):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态 E.(++++):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 3.共济失调检查包括: (BCE) A.肌张力试验 B.指鼻试验 C.跟膝胫试验 D.跟腱反射试验 E.romberg试验 4.生物样品的运输和保注意事项包括: (全选) A.防止污染,不能将样品鱼装有待测物容器存放在一起运输和保存 B.生物样品不能再高温和日光下运输和保存 C.血样通常要求在4℃运输和保存 D.运输和保存的时间不能超过生物样品的稳定期 E.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样品中的待测物成分和性质不能发生改变 5.肌力是指主动动作时所呈现的肌肉收缩,分级标准正确的有: (全选) A.1度: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肌体或关节运动 B.2度:肌肉在不受重力的影响时,可进行运动,但不能重力对抗重力 C.3度: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时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耐受外加的阻力 D.4度: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差 E.5度:正常肌力 6.在做出职业禁忌证的个体结论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ABDE) A.充分考虑受检者的就业机会 B.不应是一次性的永久结论 C.患有致劳动能力永久丧失的疾病列为职业禁忌证 D.患有致劳动能力永久丧失的疾病不列为职业禁忌证 E.职业禁忌证强调的是在从事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时更易导致健康损害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