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2氧气
- 格式:docx
- 大小:20.21 KB
- 文档页数:4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1 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 .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2.比空气略重3.不易溶解于水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淡蓝色看课本第14页、记录加深记忆[课堂练习]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____色___味的____,____溶解于水,比空气____。
氧气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根底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
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根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响两局部。
第一局部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响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局部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响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稳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响。
二、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三、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拟活泼。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场,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教师逐步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根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步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难点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教师准备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红磷、铁丝,多媒体课件.
1、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有关氧气用途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抢救病人等.
过渡语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有颜色和气味吗?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思路一40
思考让学生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让我们一起深呼吸.
提问吸入的是什么?
追问氧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描述一下氧气吗?
导入节日的里,我们经常看到美丽的彩球在空中飘荡.你们知道彩球
中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吗?
追问用氧气行不行?
实验我们来做一下,看一看到底行不行?
展示出示氧气袋
师生共同做实验向气球中填充氧气
学生做深呼吸
生答空气
生答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察共同观察气球的升降情况.
提问为什么用氧气填充节日彩球不行?
追问通过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提问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要不断向池中通入空气呢? 探究实验证明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
生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归纳、总结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水中溶有 O2,但可能溶解的量不大. 课件展示不同条件下的氧气.
归纳小结
氧气的物理性质:(让学生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并参与学生的归纳总结互补充共同完成)
1.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
2.不易溶于水
3.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 1.293g/L,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4.101kPa、-183℃时,O2液化为淡蓝色液体;101kPa、-218℃时,O2固化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在炼钢过程中往往需要纯度较高的氧气,你知道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吗?
探究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探究一起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分组实验,每小组分别探究木炭、硫、磷、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提示(1)向学生强调观察重点是燃烧前后物质的本质.
(观察要点)
1.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2.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3.反应条件是什么?
4.是否发光、放热.
5.生成物的种类.
6.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状态等
学生汇报总结各组学生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汇报
在教师参与下,确定用木炭、硫和铁丝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1.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
【演示】请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并注意观察的方法.(进行全面、有序的观察)看谁观察到的信息多.
【表达交流、归纳小结】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热.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 二氧化硫.
【注意】 (1)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吸收 SO2,防止污染空气)
(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碳的燃烧
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 二氧化碳.
【反思】木炭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使木炭与 O2充分接触,有利于完全反应) 3.铁丝燃烧
【演示】同上,由师生共同完成.
【表达交流,归纳小结】铁丝只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反思】 (1)铁丝需打磨.
(2)铁丝需缠绕在火柴梗上.(引燃)
(3)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聚热)
(4)氧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总结归纳】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
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过渡语]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物质燃烧的过程中都有氧气参加,这些化学变化还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思路一
【观察】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二氧化硫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水
【比较】说出硫、木炭、铁燃烧及其文字表达式的所有相同点,并填入下表:
由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称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反应生成物都叫氧化反应
列举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现象,引出缓慢氧化的概念.
(1)剧烈的氧化反应:硫、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火药爆炸等.
(2)缓慢的氧化反应:食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等.
【归纳】氧化反应是一大类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分成剧烈氧化、缓慢氧化等.如燃烧有剧烈的发光、放热现象,是剧烈氧化.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缓慢氧化.
归纳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3)缓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