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化技术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通信网络优化技术手册第1章通信网络优化基础 (3)1.1 网络优化概念与目标 (3)1.2 网络优化方法与分类 (4)1.3 网络优化流程与实施 (4)第2章网络功能评估指标 (4)2.1 传输功能指标 (4)2.2 覆盖功能指标 (5)2.3 容量功能指标 (5)2.4 网络质量指标 (5)第3章无线网络优化 (6)3.1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 (6)3.2 无线覆盖优化 (6)3.3 无线接入优化 (6)3.4 无线网络干扰优化 (7)第4章传输网络优化 (7)4.1 传输网络架构与规划 (7)4.1.1 传输网络架构 (7)4.1.2 传输网络规划 (8)4.2 传输链路优化 (8)4.2.1 链路冗余设计 (8)4.2.2 链路负载均衡 (8)4.2.3 链路故障检测与修复 (8)4.3 传输设备功能优化 (8)4.3.1 设备选型与升级 (8)4.3.2 设备配置优化 (8)4.3.3 设备散热与节能 (9)4.4 传输网络保护与恢复 (9)4.4.1 网络保护技术 (9)4.4.2 网络恢复技术 (9)4.4.3 网络保护与恢复的协同 (9)第5章网络规划与设计优化 (9)5.1 网络规划方法与工具 (9)5.1.1 网络规划概述 (9)5.1.2 网络规划方法 (9)5.1.3 网络规划工具 (9)5.2 网络设计原则与优化策略 (10)5.2.1 网络设计原则 (10)5.2.2 网络优化策略 (10)5.3 网络规划中的容量与覆盖优化 (10)5.3.1 容量优化 (10)5.3.2 覆盖优化 (10)5.4 网络规划中的投资与成本控制 (10)5.4.1 投资估算 (10)5.4.2 成本控制策略 (11)第6章网络设备优化 (11)6.1 设备选型与配置优化 (11)6.1.1 设备选型原则 (11)6.1.2 设备配置优化 (11)6.2 设备功能监控与优化 (11)6.2.1 功能监控方法 (11)6.2.2 功能优化策略 (11)6.3 设备能耗优化 (11)6.3.1 能耗分析与评估 (11)6.3.2 能耗优化措施 (11)6.4 设备维护与升级策略 (12)6.4.1 设备维护策略 (12)6.4.2 设备升级策略 (12)6.4.3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12)第7章网络协议优化 (12)7.1 网络协议功能分析 (12)7.1.1 网络协议功能指标 (12)7.1.2 功能分析方法 (12)7.1.3 功能优化策略 (12)7.2 TCP/IP协议优化 (12)7.2.1 TCP协议优化 (12)7.2.2 IP协议优化 (12)7.2.3 应用层协议优化 (12)7.3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优化 (13)7.3.1 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功能分析 (13)7.3.2 无线接入网络协议优化 (13)7.3.3 移动性管理协议优化 (13)7.4 网络安全协议优化 (13)7.4.1 安全协议功能分析 (13)7.4.2 加密算法优化 (13)7.4.3 认证与密钥管理优化 (13)第8章网络管理优化 (13)8.1 网络管理策略与体系结构 (13)8.1.1 网络管理策略 (14)8.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4)8.2 功能管理优化 (14)8.2.1 网络功能监测 (14)8.2.2 功能优化策略 (14)8.3 故障管理优化 (15)8.3.1 故障预防 (15)8.3.2 故障检测与定位 (15)8.3.3 故障恢复 (15)8.4 安全管理优化 (15)8.4.1 安全策略制定 (15)8.4.2 安全防护技术 (15)8.4.3 安全事件处理 (15)第9章网络优化案例分析与实践 (15)9.1 3G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15)9.1.1 案例背景 (15)9.1.2 优化方案 (16)9.1.3 实施效果 (16)9.2 4G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16)9.2.1 案例背景 (16)9.2.2 优化方案 (16)9.2.3 实施效果 (16)9.3 5G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16)9.3.1 案例背景 (16)9.3.2 优化方案 (16)9.3.3 实施效果 (17)9.4 综合网络优化实践 (17)9.4.1 融合不同网络技术 (17)9.4.2 跨区域协同优化 (17)9.4.3 智能化网络优化 (17)9.4.4 持续优化与维护 (17)第10章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0.1 新技术对网络优化的影响 (17)10.2 大数据与网络优化 (17)10.3 云计算与网络优化 (18)10.4 未来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8)第1章通信网络优化基础1.1 网络优化概念与目标通信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现有通信网络进行功能分析、问题诊断和参数调整,以提高网络的整体功能和用户体验。
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书
内容充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简介
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网络是由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提出的无线网络技术标准,该标
准决定了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要求和发展方向。
LTE网络的优
化主要侧重于改善用户体验,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改善网络的整体结构,以及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二、优化准则
1、建立覆盖优先指标
准则:重视覆盖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保证无线网络服务
的稳定可靠。
2、建立容量优先指标
准则:优化网络组网,提高网络的容量,以满足用户更大的流量需求。
3、建立质量优先指标
准则:优先优化用户的下行速率,保证QoS(Quality of Service)
的持续稳定,以满足用户良好的网络体验。
4、建立传输保障指标
准则:优化发射机的参数,保证传输稳定,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
衰减,以保证传输的安全性。
三、优化监测工具
1、室外覆盖优先监测工具
主要用于检测室外覆盖,优先监测覆盖质量,包括检测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xLev(Received Level)、IPER(Interference Power)、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
2、室内覆盖优先监测工具。
网络优化指导书目录1前言 (3)1.1目的 (3)1.2预期的读者和阅读建议 (3)1.3参考文献 (3)1.4缩略语 (4)1.5相关资源定义 (4)2理论分析 (4)2.1扰码分析 (4)2.1.1下行同步码 (4)2.1.2扰码 (5)2.1.3基本中间码(midamble 码) (5)2.1.4扰码的相关性分析 (5)2.2邻小区分析 (6)2.3干扰分析 (7)2.3.1TD-SCDMA系统内干扰 (7)2.3.2MAI (7)2.3.3符号间干扰 (8)2.3.4帧同步失真干扰 (8)2.3.5交叉时隙干扰 (8)2.3.6同频干扰 (8)2.3.7导频信道干扰 (9)2.3.8小区间干扰 (9)2.3.9邻频干扰 (9)2.3.10互调干扰 (9)2.3.11阻塞干扰 (10)2.4切换分析 (10)2.4.11G事件(最优小区的改变) (10)2.4.22A事件(最优频率的改变) (11)2.4.3切换带分析 (12)2.4.4切换参数影响分析 (14)2.4.5切换命令比较 (14)2.三个消息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14)3.应用场景 (15)2.5导频污染分析 (15)2.6室内覆盖分析 (16)2.6.1概述 (16)2.6.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要求 (17)2.7HSDPA分析 (17)2.7.1HSDPA资源配置 (18)2.7.2HSDPA组网配置 (18)2.7.3HSDPA参数配置 (19)3优化过程 (19)3.1优化分析 (19)3.1.1掉话分析 (19)3.1.2优化思路 (19)3.1.3VP优化建议 (25)3.1.4日常优化与排障 (26)3.2优化目标 (29)3.3优化流程 (29)3.4优化实施 (30)3.5优化实例 (31)4遗留问题 (39)5附录A (39)5.1扰码列表 (39)1前言1.1 目的网络优化在TD-SCDMA商业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既不同于固定通信系统,也不同于其它2G和3G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网络技术优化与应用实战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 (3)1.1 网络协议与模型 (3)1.1.1 OSI七层模型 (4)1.1.2 TCP/IP四层模型 (4)1.1.3 常用网络协议 (4)1.2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4)1.2.1 网络设备 (4)1.2.2 网络拓扑结构 (4)1.3 网络接入技术 (4)1.3.1 有线接入技术 (4)1.3.2 无线接入技术 (4)1.3.3 混合接入技术 (5)第2章网络规划与设计 (5)2.1 网络需求分析 (5)2.1.1 现有网络环境分析 (5)2.1.2 业务需求分析 (5)2.1.3 用户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5)2.1.4 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5)2.2 网络设计原则 (5)2.2.1 可靠性原则 (5)2.2.2 可扩展性原则 (5)2.2.3 安全性原则 (6)2.2.4 性价比原则 (6)2.2.5 易管理性原则 (6)2.3 网络实施与调试 (6)2.3.1 设备选型与采购 (6)2.3.2 网络设备配置 (6)2.3.3 网络拓扑搭建 (6)2.3.4 网络测试与调试 (6)2.3.5 网络运维与监控 (6)第3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6)3.1 常用网络设备配置方法 (6)3.1.1 交换机配置 (6)3.1.2 路由器配置 (7)3.1.3 防火墙配置 (7)3.2 网络设备管理策略 (7)3.2.1 设备命名规范 (7)3.2.2 设备监控与维护 (7)3.2.3 配置备份与恢复 (7)3.3 网络设备故障排除 (7)3.3.1 故障诊断方法 (7)3.3.3 故障案例解析 (7)第4章网络优化策略 (8)4.1 网络功能评估 (8)4.1.1 评估指标 (8)4.1.2 评估方法 (8)4.1.3 评估结果分析 (8)4.2 网络拥塞控制 (8)4.2.1 拥塞原因 (8)4.2.2 拥塞控制方法 (8)4.2.3 拥塞控制策略实施 (9)4.3 网络安全优化 (9)4.3.1 安全威胁识别 (9)4.3.2 安全防护措施 (9)4.3.3 安全优化策略实施 (9)第5章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9)5.1 虚拟化技术概述 (9)5.1.1 虚拟化技术起源与发展 (10)5.1.2 虚拟化技术分类 (10)5.1.3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10)5.2 虚拟化网络设备与应用 (10)5.2.1 虚拟交换机 (10)5.2.2 虚拟路由器 (10)5.2.3 虚拟化网络设备的应用实例 (10)5.3 容器技术与微服务架构 (10)5.3.1 容器技术概述 (10)5.3.2 容器编排与管理 (11)5.3.3 微服务架构 (11)5.3.4 容器技术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实例 (11)第6章网络存储技术 (11)6.1 网络存储概述 (11)6.1.1 网络存储基本概念 (11)6.1.2 网络存储技术分类 (11)6.2 存储设备与接口技术 (11)6.2.1 存储设备 (11)6.2.2 接口技术 (12)6.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2)6.3.1 数据备份 (12)6.3.2 数据恢复 (12)第7章网络安全技术 (12)7.1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12)7.1.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13)7.1.2 防护策略 (13)7.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3)7.2.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3)7.3 VPN技术与应用 (13)7.3.1 VPN技术原理 (13)7.3.2 VPN应用场景 (13)7.3.3 VPN配置与管理 (13)第8章无线网络优化 (13)8.1 无线网络协议与技术 (13)8.1.1 无线网络协议概述 (13)8.1.2 无线网络关键技术 (13)8.2 无线网络覆盖与干扰分析 (14)8.2.1 无线网络覆盖原理 (14)8.2.2 无线网络干扰类型及原因 (14)8.2.3 无线网络干扰检测与定位 (14)8.3 无线网络优化策略 (14)8.3.1 无线网络优化目标 (14)8.3.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14)8.3.3 无线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14)8.3.4 无线网络优化实施步骤 (14)第9章网络管理与监控 (14)9.1 网络管理协议与技术 (14)9.1.1 常见网络管理协议 (15)9.1.2 网络管理技术 (15)9.2 网络监控系统部署与配置 (15)9.2.1 网络监控系统选型 (15)9.2.2 网络监控系统部署 (15)9.2.3 网络监控系统配置 (15)9.3 网络功能分析与优化 (16)9.3.1 网络功能分析 (16)9.3.2 网络功能优化 (16)第10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6)10.1 5G网络技术 (16)10.2 物联网技术 (16)10.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融合 (17)10.4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展望 (17)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1.1 网络协议与模型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实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TD-LTE网络优化指导书-掉线优化项目名称文档编号版本号V1.0部门专业服务业务部作者版权所有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本资料及其包含的所有内容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所有,受中国法律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
未经大唐移动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散布、改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资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违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文档更新记录目录1 引言 (4)1.1.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4)1.2.掉线的基本概念 (4)1.3.正常的连接释放 (4)1.4.异常的连接释放(掉线) (5)2掉线相关定时器介绍 (7)2.1.定时器概述 (7)2.2.掉线类定时器 (7)2.3.切换类定时器 (8)2.4.重建立类定时器 (9)3话务统计掉线数据分析 (9)3.1.客户感知评估指标 (9)3.2.掉线相关的KPI (10)3.3.话统中掉线率相关Counter (12)3.4.全网掉线率偏高问题分析 (12)3.5.小区级掉线率偏高问题分析 (14)4常见掉线原因分析 (14)4.1.弱覆盖 (14)4.2.切换失败 (16)4.3.邻区漏配 (18)4.4.越区覆盖 (19)4.5.系统设备异常 (21)4.6.干扰 (22)4.7.拥塞 (23)5掉线问题的分析流程 (24)6典型掉线案例分析 (28)6.1.弱覆盖导致的掉线 (28)6.2.浦口天润城试扩L-1小区弱覆盖掉线 (29)6.3.邻区漏配导致的掉线 (30)6.4.盱眙公安局L基站板卡挂死导致的掉线 (32)6.5.金湖中行L天线接反模三干扰严重导致切换失败掉线 (33)6.6.小区关闭GAP之后无法开启A2异频测量导致切换不出来拖死掉线 (35)6.7.修改PCI后邻区中没有同步修改导致切失败形成掉线 (35)6.8.升级6.008版本后掉线率恶化 (38)1引言本文整理了与TD-LTE系统中与保持性(掉线)相关的基本概念、信令流程、所涉及的参数。
网络优化技术指南第1章网络优化基础概念 (4)1.1 网络优化定义与目标 (4)1.2 网络功能指标 (4)1.3 网络优化的方法与步骤 (4)第2章网络架构优化 (5)2.1 网络拓扑设计原则 (5)2.1.1 可扩展性原则 (5)2.1.2 可靠性原则 (5)2.1.3 灵活性原则 (5)2.1.4 易管理性原则 (5)2.1.5 安全性原则 (6)2.2 网络层次化设计 (6)2.2.1 核心层 (6)2.2.2 汇聚层 (6)2.2.3 接入层 (6)2.3 虚拟化技术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6)2.3.1 网络虚拟化 (6)2.3.2 设备虚拟化 (6)2.3.3 虚拟化存储 (6)2.3.4 虚拟化安全 (6)第3章传输层优化 (7)3.1 TCP/IP协议优化 (7)3.1.1 概述 (7)3.1.2 TCP优化策略 (7)3.1.3 IP优化策略 (7)3.2 负载均衡技术 (7)3.2.1 概述 (7)3.2.2 负载均衡算法 (7)3.2.3 负载均衡实现方式 (8)3.3 传输层安全优化 (8)3.3.1 概述 (8)3.3.2 TLS优化策略 (8)3.3.3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 (8)第4章网络设备优化 (8)4.1 路由器优化策略 (8)4.1.1 路由器硬件优化 (8)4.1.2 路由器软件优化 (8)4.2 交换机优化策略 (9)4.2.1 交换机硬件优化 (9)4.2.2 交换机软件优化 (9)4.3 防火墙与安全设备优化 (9)4.3.2 防火墙与安全设备软件优化 (9)第5章网络接入优化 (10)5.1 无线网络优化 (10)5.1.1 无线信号覆盖优化 (10)5.1.2 无线接入功能优化 (10)5.1.3 无线网络安全优化 (10)5.2 有限网络优化 (10)5.2.1 有限接入网优化 (10)5.2.2 有限接入设备优化 (10)5.3 接入层设备部署与优化 (10)5.3.1 接入层设备选型与部署 (10)5.3.2 接入层设备功能优化 (10)5.3.3 接入层设备管理优化 (11)第6章网络带宽优化 (11)6.1 带宽需求分析与规划 (11)6.1.1 需求分析 (11)6.1.2 规划方法 (11)6.2 带宽分配策略 (11)6.2.1 静态带宽分配 (11)6.2.2 动态带宽分配 (11)6.2.3 差别化服务策略 (11)6.3 带宽优化技术 (11)6.3.1 压缩技术 (11)6.3.2 缓存技术 (11)6.3.3 负载均衡技术 (12)6.3.4 QoS技术 (12)6.3.5 网络协议优化 (12)6.3.6 多路径传输技术 (12)第7章网络延迟优化 (12)7.1 网络延迟原因分析 (12)7.1.1 网络拥塞 (12)7.1.2 路由器转发延迟 (12)7.1.3 传输链路质量 (12)7.1.4 网络设备功能 (12)7.1.5 传输协议 (13)7.2 网络延迟优化方法 (13)7.2.1 网络拥塞控制 (13)7.2.2 优化路由器配置 (13)7.2.3 提高传输链路质量 (13)7.2.4 升级网络设备 (13)7.2.5 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 (13)7.3 数据包处理优化 (13)7.3.1 合理设置数据包优先级 (13)7.3.3 数据包压缩 (13)7.3.4 数据包合并 (14)7.3.5 优化数据包发送策略 (14)第8章网络安全优化 (14)8.1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14)8.1.1 网络安全威胁种类 (14)8.1.2 防护策略 (14)8.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4)8.2.1 入侵检测系统 (14)8.2.2 入侵防御系统 (15)8.3 安全功能优化 (15)8.3.1 安全配置优化 (15)8.3.2 网络架构优化 (15)8.3.3 安全功能评估 (15)第9章网络管理优化 (15)9.1 网络监控与功能管理 (15)9.1.1 网络监控技术 (16)9.1.2 功能管理方法 (16)9.2 故障排查与诊断 (16)9.2.1 故障排查流程 (16)9.2.2 故障诊断工具 (16)9.3 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16)9.3.1 案例一:校园网出口优化 (16)9.3.2 案例二:企业内网优化 (17)9.3.3 案例三:数据中心网络优化 (17)第10章网络优化实施与评估 (17)10.1 网络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17)10.1.1 项目立项与目标设定 (17)10.1.2 网络优化方案设计 (17)10.1.3 优化方案实施 (17)10.1.4 项目监控与风险管理 (17)10.1.5 项目验收与交付 (17)10.2 网络优化效果评估方法 (17)10.2.1 功能指标评估 (18)10.2.2 用户满意度评估 (18)10.2.3 成本效益评估 (18)10.3 持续优化与迭代改进策略 (18)10.3.1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 (18)10.3.2 跟踪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8)10.3.3 优化网络架构与资源配置 (18)10.3.4 迭代改进优化方案 (18)10.3.5 培训与人才储备 (18)第1章网络优化基础概念1.1 网络优化定义与目标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网络结构、参数、配置及资源等方面的调整,以提高网络功能、保障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背景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优化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无线网络优化可以提高网络质量,增强用户体验,提升运营商的竞争力。
在中国,中国联通是一家领先的运营商,拥有广泛的LTE无线网络覆盖,为消费者提供快速的无线网络连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的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帮助运营商和网络工程师提高无线网络质量。
指导手册1. 切换优化切换是指移动终端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切换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用户的感知和网络的质量。
因此,切换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方面。
切换成功率是切换优化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切换成功率 = (成功切换次数 / 总切换次数) × 100%切换成功率高是优化的目标,下面介绍一些切换优化的方法:•尽量将用户保留在原基站,避免无谓的切换。
•增加小区边界覆盖,避免因为覆盖边界导致的切换。
•建立重叠覆盖区域,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在切换时有更多的选择。
•根据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基站参数,例如VoLTE业务可以设置更低的切换门限等。
•针对特定的基站和小区设置特殊的切换参数,使得切换更加灵活和高效。
•定期检查切换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 互操作优化互操作性是不同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之间互相连接和通信的能力。
在LTE网络中,互操作优化有以下几个重点:•实现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优化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承载、切换和信令协商等方面的效率。
•保证用户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进行切换时的顺畅和高效。
•根据互联互通的需求,调整特定的网络参数。
3. 额外的优化措施除了以上的切换和互操作优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额外措施来提高网络质量:•提高基站的数量和密度,增强网络覆盖。
•优化配置管理,保证基站和小区的稳定性。
•采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如MIMO、微重叠、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提高网络的容量和可靠性。
高速网络优化技术手册提纲:一、前言二、网络优化技术介绍1. 常见网络瓶颈2. 优化方法介绍三、网络硬件优化1. 网络设备升级2. 网络拓扑优化四、网络软件优化1. 协议优化2. 基础应用优化五、高速网络安全保障1.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2. 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护六、高速网络维护1. 网络监测与故障排除2. 恢复与备份七、结语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本手册旨在介绍网络优化技术,帮助网络管理员和用户了解和使用高速网络。
二、网络优化技术介绍1. 常见网络瓶颈网络瓶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带宽过小:网络带宽是网络传输速度的瓶颈,如果网络带宽过小,则无法保证高速数据传输。
网络拥堵:网络拥堵通常由网络流量过大引起,会导致网络传输延迟和丢包现象。
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时延,一般由网络拥堵、网络距离等因素影响。
网络丢包:网络丢包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丢失,由于丢包会导致数据重传,影响网络传输速度。
2. 优化方法介绍针对网络瓶颈问题,网络管理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提高网络带宽:通过增加带宽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通过调整网络拓扑结构来解决网络拥堵问题。
协议优化:对网络传输协议进行优化,减少网络传输时延和丢包。
应用程序优化:对网络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减少网络传输时延和丢包。
三、网络硬件优化1. 网络设备升级网络设备升级是提高网络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升级网络设备可以增加带宽、改善网络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升级网络设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路由器升级:升级路由器可以增加网络带宽和改善网络流量控制机制,从而提高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交换机升级:升级交换机可以增加交换机的缓存和传输速度,从而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数据质量。
网卡升级:升级网卡可以提高电脑的网络传输速度,从而加快网络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的网络优化技术手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工程师,掌握网络优化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优化技术和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1. 网络性能评估工具网络性能评估是网络优化的第一步,常用的评估工具有Ping、Traceroute、Iperf等。
这些工具可以测量数据传输时延、带宽、丢包率等指标,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 带宽管理与优化带宽是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带宽管理可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性能。
采用带宽管理工具,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调度,合理分配带宽资源,可以有效降低网络拥塞和延迟。
3. 路由优化路由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路径,合理的路由配置对网络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路由算法和配置路由策略,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降低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二、网络安全与优化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防火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设备,合理的防火墙配置可以有效防止网络入侵和攻击。
建立完善的防火墙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加密和身份认证对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采用加密协议和身份认证技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和泄露。
3. 网络监控与漏洞修补定期进行网络监控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补网络中的安全漏洞。
建立安全漏洞修复的流程和机制,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并及时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三、网络容量规划与优化1. 网络容量评估与规划在设计和建设网络时,必须对网络容量进行评估和规划。
根据用户数量、带宽需求等指标,合理规划和配置网络设备,以支持业务的可扩展性和持续增长。
2. 负载均衡与容灾设计通过负载均衡和容灾设计,实现网络流量的均衡分配和故障自动切换。
这可以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持续的服务。
WLAN网络优化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拟制:Mike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1网络优化的概念 (3)2WLAN网络优化 (3)2.1网络优化的好处 (3)2.2网络优化的时机 (3)2.3网络优化的内容 (3)2.4网络优化的目标 (4)3针对性的网络优化方法 (4)3.1网络速率优化 (4)3.2网管优化 (5)3.3频率干扰优化 (5)3.4设备布放、组网优化 (6)3.5合路性能优化 (6)3.6天线规格优化 (7)3.7网络扩容优化 (8)4网络优化操作流程 (8)4.1预评估阶段 (9)4.2项目立项阶段 (9)4.3评估优化阶段 (9)4.4设计报价阶段 (9)4.5项目实施阶段 (10)4.6项目验收阶段 (10)5WLAN网络优化接口人 (10)1网络优化的概念网络优化是指对已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调查和性能分析,通过参数采集、数据分析等办法找出网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出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使现有网络资源得到最佳效益,实现网络业务规模和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需求提出方的不同,网络优化可以分为客户感知和设备商感知两种情况。
客户感知就是客户主动提出网络优化需求,我们根据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做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而设备商感知是指我们主动和客户交流,去发现网络问题,如网络性能下降、网络架构复杂、网络新增项目、网络设备更新换代等等,并向客户提出改善建议和开展具体优化工作。
2WLAN网络优化2.1网络优化的好处(1)改善现网的网络性能,提高用户认可度,提升网络资源效益;(2)增加网络新业务、新功能;(3)提升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4)清晰化网络结构,便于维护管理;(5)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2.2网络优化的时机(1)网络正式投入运行后或网络扩容后;(2)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用户投诉较多时;(3)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4)当用户群改变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2.3网络优化的内容(1)网络速率优化;(2)网管优化;(3)频率干扰优化;(4)设备布放、组网优化;(5)网络扩容优化;2.4网络优化的目标(1)综合建网成本最小;(2)盈利业务覆盖最佳;(3)有限资源容量最大;(4)核心业务质量最优;3针对性的网络优化方法3.1网络速率优化WLAN早期建网时考虑到用户数量较少,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有限,因此建网时单个设备实际覆盖的用户数量较多。
网络优化技术指导书
一、系统观察期
对网络系统进行整体评估,并给出初步的相应措施。
该阶段包括各统计报告的生成、软硬件告警的排障、软件数据检查、解决单通、回声等用户基本申告以及网络结构和前期网络质量分析等等。
(建议10天)
软硬件排障
a)检查有无重要告警。
(MMC_19)
b)检查有无重要的SBL(CTLE、DTCL等)处于OPR、FLT、FOS。
(MMC_45)
c)完成TASL、AS1L、S12L、S23L等的网络例测以及CCLD、CLCS、CTOD
等时钟例测。
d)使用LITE3000对中继进行监听单通、掉话、假忙、杂音。
(尤其针对
申告)
e)对no TUP destination LCE found的现象,与对端局核对中继数据。
f)检查有无因电源板无电导致模块假活。
(显示局向数据)
g)初步解决由中继闭塞、告警等引起的各类故障。
软件数据检查
a)用BYSTAT、NHINFO等MAC检查EBSTCE、MRSACE、LRACE等模块是否
有资源被吊死。
b)检查各个局向的EQUIPPED 与AVALIBLE的TRUNK比较,对有很大差
值的局向的中继模块加以检查,并作相关处理。
c)在2C,2D模块中跟踪119T和2777T消息。
(解决730ERR)
d)Trace MSG=16735T、16151T等;Trace REL=R_CAUS_TAB
等,跟踪异常CAUSE。
e)检查录音通知。
(增加“关机”的录音通知)
f)检查R_LAC_CONF、R_INCTKG_G、R_COT_G等与切换、回声抑制等相关
的数据。
g)检查联通和CDMA字冠以及预付费号段。
(做相关的字冠修改,避免
不必要的被叫号码分析)
h)检查各中继群的选线方式。
根据选线方式的小奇大偶的原则。
i)检查PFX-TRAFFIC中影响到统计的字冠数据。
统计报告生成
a)统计报告包括Traffic Analysis、TKG、BSC、Hourly Report、CE Load、
MTP、SS、LR等。
b)在General Statistics中作Counter的统计。
(56 , 653 , 645 , 690 , 704 ,
1849 , 1857 , 53 , 1860 , 33 , 134 , 654 , 681 , 665 , 667 , 708 , 710 , 887 ,
896 , 888 , 898 , 3781 , 646 , 691 , 710 , 1806等等)
c)打开Hourly Error Report(Top Ten)报告。
d)统计关机用户以及遇忙用户的比例。
网络结构模型及前期质量分析
a)收集网络结构数据。
(BSCHGRP、RTEBL、ROUTING、
SCCP-ROUTING、TKG、N7RTES、N7-LINK等)
b)建立话路和信令的网络结构图。
(见附录)
c)建立到各局向的中继表。
(见附录)
d)根据初步的统计报告绘制质量分析报告。
(见附录)
二、网络优化期
网络优化全面展开,期间包括统计报告的分析、仪表信令的分析以及局数据相关的参数优化等等。
(建议15 ~ 25天)
统计报告的分析
对统计报告的分析将贯穿整个网络优化,它不仅是网络优化成果的体现方式,同时也是网络优化工作的指导方向。
a)(Traffic Analysis)长途来话接通率、系统接通率的是否正常。
b)(TKG)各中继群接通率是否明显偏低以及中集群的各项指数是否正
常。
(OFFD , SEIZ , FAIL-DIST , NO ANSWER …..)同时,验证话
务量是否过载。
c)(BSC)各BSC接通率是否明显偏低。
d)(CELOAD)有无CTLE处于OVERLOAD。
e)(MTP)各N7-LINK是否超负荷。
(到MSC、HLR、BSC等方向)
f)(LR)PAGING ERR 仍是呼损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g)(GENERAL STATISTICS)对各项呼损分布的统计。
h)同时,与无线等部门的配合下,收集A接口各种呼损报告。
(TCH
分配失败率,SDCCH CALL DROP,SDCCH & TCH CALL DROP等)
i)掌握各统计报告的各种指数的变化。
仪表信令的分析
通过仪表对信令的分析是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通过收集的信令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进行分析、如何提出解决方案、直至解决问题,都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加强研究。
a)A接口信令观察。
运用Aglae软件分析,对各种不成功和异常释放的
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与无线网络质量相关的问题与无线工程师联系。
b)通过信令仪表对MSC与MSC、MSC与PSTN、MSC与HLR之间的
TUP、MAP等信令层进行分析。
c)在对基本呼叫流程的熟悉前提下,尤其注重一些异常消息和IE的出
现。
(如TUP中的CGC、UNN、CFL;MAP中带IE为no handover
number available或no roaming number available等)
d)对一些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处理。
(如因对端局拦
截错误而引起被叫号码不全或错号;由于某种原因与对端局消息流程
发生异常而导致中继闭塞等情况;由于本交换机数据有误而造成如不
能放正常的录音通知等原因导致的异常释放)
局参数优化
对局数据的修正能通过少量的参数改动,大幅度地提高网络质量。
所以对交换机内部的参数的调整,而在接口上的消息流程中体现出来的优化程序也是很有意义的。
a)建议修改DETACH TIME,减少因长时间脱网造成的PAGING ERROR现
象。
b)目前的peroid location update次数约占总LUP次数的1/10左右,
有可能增加无线负荷量,希望通过对鉴权参数的调整来改善这种情
况。
c)为避免在HLR已删除的位置信息在VLR中无法删除的情况,调整
R_LR_CONST中MS TIME为7天, TMSI TIME为一个月。
d)为降低FAIL DISTANCE的指标,修改R_ORIG_AN.D_ANNI = 01。
e)发现交换机有handover number分配不足的问题, 灌DUR以解决。
f)为实现BSC间切换可以实现排队功能测试QUEUE功能,使MSC送
QUEUE_ALLOWED消息给BSC,修改数据R_PRIO_IDX . D_CL_PRIOR .
B_QUEUE_ALLOWED = 0-->1。
从而使SDCCH的负荷有明显的下降。
g)Radio failure during setup的比例要下降,就要在交换机发出
paging 消息和收到手机的setup消息之间找问题,根据接续流程,
交换机发出 paging消息后要经过鉴权、加密、分配TMSI的过程,
而目前鉴权的次数已经降到每10次鉴权一次,而没有加密的过程,
所以只能从分配TMSI的过程来着手,从原来的数据看为每次都分配
TMSI,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调整分配TMSI的时间为每10次分配TMSI
(即 R_LR_CONST.D_TMSI_TH = 0A)来尽可能使接通率有所提升。
h)由于因同一LAC所带的BSC收到的PAGING消息个数不同,而将PAGING
方式由交换机提供LAC&CELL改为只提供LAC号,具体的CELL号由
BSC分析得出。
网络优化的三个主要过程相辅相成,很多问题往往是在三者的穿插进行中完成的。
通过统计报告的日常分析发现异常,通过信令分析验证问题,由接口问题转换为交换机内部参数问题或是因其他局向导致的问题,从而修改参数
或提出建议,最后再通过报告或信令分析检验效果。
三、总结验收期
对网络优化工作整个过程的总结,不仅能对本次工程的成果有一个交待,同时也为日后的优化、维护工作提出建议、积累经验。
(建议5天) 优化建议
a)在强调长途来话接通率的前提下,无线覆盖因素及其他无线原因引起
的呼损应仍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项指标。
b)由于某些局想兼GW功能,所以未要到ROAMING NUMBER、用户忙和用
户不摘机的比率较高,只能通过增加特服功能加以改善。
c)由于部分中继的话务量过高,迫切需要增加中继;由于部分局向的信
令负荷过高,迫切需要增加信令;传输不稳定,传输告警频繁。
这些
都需要局访配合。
d)造成PAGING ERR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空中接口损失;对已
关机手机去PAGING,造成NO RESPONSE;BSS内部损失;无线覆盖率;
SDCCH拥塞和SDCCH掉话。
其中1、2项比例较低,3、4项基本不会
太大变化,相对而言,观察第5项的变化就比较重要。
这些需要无线
部门配合。
网络质量报告及网络优化总结报告
use a_stat: check cr>>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