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递延所得税算法
- 格式:docx
- 大小:89.41 KB
- 文档页数:5
会计准则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的列报递延所得税是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反映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税收负债或税收资产。
在列报递延所得税时,企业需要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计算并确认其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披露。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1.计税基础的差异: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时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例如,在计算折旧和摊销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收益确认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导致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2.时间差异:企业在支付或收取现金和计入利润之间存在时间差异。
例如,企业预付的费用在账面上已确认为费用,但在税法上需要在未来的年度才能抵扣为税前成本。
这些时间差异导致了递延所得税的产生。
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资产负债表法和综合损益表法。
按照资产负债表法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以未来支付或退回税款的金额为基础,根据计算出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带来的税收影响的净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
按照综合损益表法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以未来产生的税收负债或税收收入的金额为基础,根据计算出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带来的税收影响的净额,在综合损益表中列报。
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分项明细:列示税商差异和时间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具体项目和数额。
2.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假设:披露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方法和假设,包括计算递延所得税的税率、预计实现或弥补时间差异的时间和金额等。
3.递延所得税的变动情况:披露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和期末余额,以及期间内的增减情况,并解释导致递延所得税变动的原因。
4.递延所得税的影响:说明递延所得税的存在对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盈余等指标的影响,帮助用户理解递延所得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
合并层面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递延所得税成为了会计领域中一个关键的概念。
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合并层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税务规划和决策。
合并层面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用于计算企业合并后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公式。
通过该公式,企业能够识别和计量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公式的核心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计算。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合并后在未来会产生的额外纳税义务,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则是指企业合并后在未来能够获得的税收减免或退税金额。
这两者的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公式如下:递延所得税负债 = 合并后账面价值 - 合并后税务价值其中,合并后账面价值是指企业合并后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合并后税务价值则是指这些资产或负债在税务上的计量。
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公式如下:递延所得税资产 = 合并后税务价值 - 合并后账面价值通过这两个公式,企业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合并后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金额。
这将有助于企业在做出财务报表决策时更准确地反映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避免发生重要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合理计量依据。
合并层面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框架,为企业提供了计算的方法,但具体参数的设定还需要根据税法规定、会计准则和企业特点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与税务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结起来,合并层面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合并后递延所得税的负债或资产。
它在税务规划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意义。
企业应该加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会计期间产生的税前损益额与当期税后净利润之差,在将来可抵扣税款时所产生的净税收益的价值。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投资者的一种权益,也是企业的资产之一。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方法包括两种:全额法和净额法。
(一)全额法全额法指企业应按税法规定的税率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即按税前损益额的“暂时性差异”与当前法定所得税率之积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企业当前法定所得税率其中,暂时性差异包括以下方面:(1)税前损益额调整: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与确认时的差异。
(2)重要项目计算差异:与税法有关的财务报表项目中,如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跌价准备等。
(3)间接税、补贴等区别税额计算:企业需要遵守税法规定和政策,如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差异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4)投资性质的公允价值评估差异等。
(二)净额法净额法指企业应按税法规定的税率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即按税前损益额的“暂时性差异”与当前法定所得税率之积计算后,再减去与暂时性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暂时性差异×企业当前法定所得税率-与暂时性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额净额法的核算方法可以衡量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际价值,对企业管理和投资者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
具体会计处理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
(2)按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记账,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或长期负债。
(3)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应随着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而反映在企业的账面价值中。
(4)在期末调整中,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评估和确认,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账面价值。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因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因素包括税率变动、净利润变动以及暂时性差异的变化等。
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和负债是指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为了维护财务报表和税务报表之间的一致性而产生的税收项目。
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需要根据一定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
本文将就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与负债的核算方法进行探讨。
1. 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的核算方法所得税递延税收资产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享有将来减少应交所得税金额的权益。
它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暂时性差异:企业在账面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可以是可抵扣的差异或不可抵扣的差异。
(2)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和金额,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需要根据适用的税率和法律法规进行。
(3)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企业预计在未来可以利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抵减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应该等于可抵扣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额。
(4)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预付所得税款的形式体现,同时应该在利润表中体现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
2. 所得税递延税收负债的核算方法所得税递延税收负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享有将来增加应交所得税金额的义务。
它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暂时性差异:同样地,企业在账面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暂时性差异。
同样地,暂时性差异可以是可抵扣的差异或不可抵扣的差异。
(2)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暂时性差异的性质和金额,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同样需要考虑适用的税率和法律法规。
(3)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预计在未来需要支付更多的所得税,那么就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应该等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未计提所得税金额。
(4)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应交所得税的形式体现,同时应该在利润表中体现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变动。
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
递延所得税是指当企业的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存在差异时,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不同,导致当前税额与未来税额的差异。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于递延所得税,应当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在未来年度,基于可抵扣亏损、折旧及摊销等原因而可能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是指在未来年度,基于已确认的会计利润而可能增加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 = 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其中,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当期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即:
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 当期会计利润 - 当期税务利润
税率是指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还需要考虑到未实现的损益、可抵扣亏损等因素,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四步计算法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费用-收入]×现行税率第二步,计算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X=应纳税X;-X=可抵扣X第三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增长额=期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第四步,做分录☆所得税费用的简算法所得税费用=×现行税率永久性差异=费用-收入成立条件:预计转回税率=现行税率特殊情况:预计转回税率≠现行税率,则公式不成立。
简算法用于解答选择题尤为方便,也可用作检验所得税费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例】A公司2016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2016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2016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
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016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
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完成A公司2016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
应税所得=利润总额+费用-收入=3000++-++=3575应交所得税=3 575×25%=不用公式则需分析判断。
第二步,确定暂时性差异。
首先应判别哪些项目产生的是暂时性差异,判别依据是“是否影响未来”,不影响未来的差异是永久性差异;会影响未来的差异是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通俗易懂讲解
企业承受负债或买卖货物时,会产生未实现的收益,对这种收益的税收管理被称为递
延所得税。
按税收法规定,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本会计期间收回投资所得收益(包括本
金回收和利息),即:借款利息、股息等收益,由于未被企业当期发生,而被企业拖延到
下一会计期间才确定发生计提所得税,及已发生本会计期间未付清,到下一会计期间付清
的税收。
根据税收法规,企业可以在本会计期间抵扣经营所得的递延所得税,但这需要遵循一
定的税收要求。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为:根据本会计期间发生的事项,预估未来一
段时间内的可能税收发生额,并根据本会计期间成本所支付的税率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税收法规规定,递延所得税金必须在上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上反映,本会计期间结
束时由企业计提税收,须申报并缴纳。
一般来说,企业应当在本会计期间结束后30日内,将本会计期间的应纳税款缴纳完毕,其中已经计提的递延所得税也要在30日内缴纳,但
不能使用财务费用留存本金缴纳递延所得税。
要注意的是,企业缴纳递延所得税时,还需要将相关问题上报税务机关,以便提供税
收凭证,避免递延所得税缴纳出现差错。
另外,由于递延所得税金只有在报税之後才能抵
免经营所得税,因此,企业应尽早缴纳递延所得税,以便尽快获得抵免费用。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是一种负债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对于企业的纳税管理至关重要。
此外,企业要完整适用税收条例,妥善处理企业,尽可能减少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负担,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字面理解拆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将来的事情所得税:因为所得税产生的(通俗的说税会差异)资产:具有资产性质,“资产”就是将来可以“抵税”,就是比账面处理要少缴税;负债:具有负债性质,“负债”就是将来要“多缴税税”,就是比账面处理要多缴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产生【例1】20XX年存货账面价值300万,按会计规定提了减值准备60万,账面价值只有24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1)20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提的减值准备60万,不让税前扣除,所以纳税调增额60万,将来可以调减60万,就是将来可以多“抵税”,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的数额:60万×25%=15万;;(2)20xx年如果全部销售,账面销售成本是240万,但是以前提的减值准备没有让税前扣除,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销售成本是300万,纳税调减额60万,形成的资产也就没了,就把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冲回了。
【例2】20xx年账面股票购买200万,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240万(好像16年行情没有这么好,当做例子),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1)20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万,不算企业所得税口径下的所得,不要缴企业所得税,所以纳税调减额40万,将来可以调增40万,就是将来可要多“缴税”,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形成的数额:40万×25%=10万;(2)20xx年如果全部卖了,账面股票成本是240万,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账面值变动40万,不让税前扣除,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销售成本是200万,纳税调增额40万,形成的负债也就没了,就把递延所得税负债10万冲回了。
学习和实务中:建议多哪几个例子这样列举一下,比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往来账款减值准备等等。
注意点和总结1.只有暂时性差异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永久性差异肯定就不会了,比如业务招待费,当年纳税调增,将来打死也不让您调减,就不可能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形成原因(1)当期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后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可“抵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当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期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多“缴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3)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弥补亏损,因将来能“抵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3.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通过损益科目“所得税费用”核算,所以所得税费用可能是负数;4.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只在资产负债表日才体现(通俗的说就是年报时才体现),平时不需要体现。
企业转让所得税税收递延的规则以下是 7 条关于企业转让所得税税收递延的规则:1. 如果企业的转让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那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享受税收递延的哟!你看那些成功进行战略转型的企业,不就通过这种方式为未来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嘛!比如 A 公司想要拓展新业务,通过转让部分业务实现,就利用了这一规则,减轻了当时的税负压力呢!2. 嘿,企业转让时只要依法依规操作,税收递延就是你的好帮手呀!这就好比给企业的发展之路开了绿灯呢!像 B 企业在转让过程中严格按要求来,就顺利进行了税收递延,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去成长呀!3. 企业转让所得税税收递延不是随便就能用的哦,得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行呢!这可不能马虎,不然多可惜呀!就好比参加比赛得符合比赛规则一样重要。
C 公司就是仔细研究了相关规定,才成功享受到递延好处的呢!4. 要是企业想在转让中利用税收递延,那可得提前做好规划呀!这可不比出门买菜那么简单哟!你想想,如果没有规划好,那不就错失良机了吗?D 公司就是因为提前做好了全面规划,才在转让时顺顺利利地享受了税收递延的福利呢!5. 注意啦,企业转让后可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关注税收递延的后续事项呀!这就跟种了棵小树苗得持续照顾一样重要。
E 企业转让后就时刻关注,确保递延不出问题,最后安心发展呢!6. 企业转让所得税税收递延,对于企业来说真的是个很有用的政策呢,难道不是吗?这就好像给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呀!F 公司就感受到了这份礼物带来的喜悦呢!7. 企业们都要记住哦,合理利用税收递延能让转让变得更顺畅,让企业的未来更光明!这是明摆着的好处呀!所以呀,该争取的时候就要努力争取呀!我的观点是:企业转让所得税税收递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这一规则,为自身的发展助力。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递延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和更新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和优化。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是在递延所得税方面的一个重要解释法规,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和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规定。
一、递延所得税的概念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所得税支出和所得税负债的差额。
这种差额通常是由于企业在计税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
递延所得税是企业长期稳健经营的标志,也是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1.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企业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反映未来应纳税额与未来可抵抠税额之间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未来可以抵抠应纳税款的税收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未来应纳税款的差异。
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以目前可预期的税率计算,并在确认时加以折现。
企业在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还应当考虑任何相关的未来税收法规、税率变化和监管安排。
3.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和增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考虑与资产负债表日期有关的所有关于未来所得税收的确认和计量。
对于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还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复核和调整,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日期与该日期后已确认或已关闭所有的未来所得税事件。
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的执行和应用1. 加强对递延所得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6 号》时,应当加强对递延所得税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考虑到未来的税收法规、税率变化和监管安排,合理合法地制定递延所得税政策,以保证递延所得税的准确计量和确认。
企业递延所得税算法
2010-6-21 10:24王海连【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所得税准则引入了新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中涉及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与原准则的纳税影响
会计法相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一、企业所得税一般核算原理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确定当期所得税。
第二,确定递延所得税。
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
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
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
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
或调整商誉。
第三,确定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企业所得税核算举例
【例】ABC公司2007年度利润总额1000万元,该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与所得税有关的情况如下:(1)一项设备原价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5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已确认的计税折旧为80万元。
(2)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00万元,计得了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
(3)期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700万元。
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预计诉讼准备为200万元,税法规定,相关损失在实际支付时抵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5)ABC公司收到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500万元,该项政府补助免税,资产的折旧在以后期间不能于税前抵扣,ABC公司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将该项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
解析:第一步,确定2007年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1000-30+50-200+200-500=520(万元)
应交所得税=520×25%=130(万元)
第二步,确定2007年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如表1所示。
递延所得税资产=2500000×25%=625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2300000×25%=575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575000-625000=-50000(元)
第三步,确定2007年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1300000-50000=1250000(元)
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1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6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575000
三、简算原理及实际应用说明
为了回避判断暂时性差异性质这一难点,可简化处理。
只需根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大小比较判断应属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不需对暂时性差异的类型进行判断,也不必对差异进行汇总,可直接逐项计算差异,将计算结论体现在账务处理中。
承例题,运用简算方
法,能得到相同结论。
第一步。
确定2007年当期所得税。
计算调整方法与上同,为
130万元。
第二步,确定2007年递延所得税。
具体见表2。
借:所得税费用1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00000+2000000)×25%] 62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00+2000000)×25%]
5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