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咨询师综合辅导:假怒
- 格式:doc
- 大小:1.49 KB
- 文档页数:1
心理课不做愤怒的小火山一、设计理念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此,本课聚焦“情绪调适”板块设计了“愤怒的火山”、“绘制小火山”、“探寻小火山”、“浇灭小火山”四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愤怒情绪会与我们相伴,不同的人对愤怒的感受程度也不同;了解出现愤怒情绪时的身心变化和危害;掌握调控愤怒情绪的方法,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愤怒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树立管理愤怒情绪的意识,争做愤怒管理的小主人。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愤怒情绪会与我们相伴,不同的人对愤怒的感受程度也不同;了解出现愤怒情绪时的身心变化和危害。
2.技能目标:掌握调控愤怒情绪的方法,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愤怒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管理愤怒情绪的意识,争做愤怒管理的小主人。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愤怒的火山》视频、彩色笔、活动清单。
四、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主要设计了“愤怒的火山”、“绘制小火山”、“探寻小火山”、“浇灭小火山”四部分内容。
01愤怒的火山1.图片及视频导入:学生观看两张火山爆发前后的图片,然后欣赏视频并分享:(1)火山为什么要爆发?(2)火山爆发时体现了什么情绪?(3)火山爆发后,它有什么感受?2.教师小结:同学们,火山由于不喜欢郁郁葱葱的树木……(详细内容见教案详稿)有时我们也像这座火山,如果不能合理地管理好我们的愤怒情绪,也许我们也会像它一样爆发,最终伤人伤己。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探寻我们的愤怒情绪,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做愤怒的小火山》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初步理解愤怒的情绪和影响,同时揭示主题。
02绘制小火山1.绘制小火山:(1)在活动单上画出自己愤怒时的火山,并在火山中间简要写出2-3件让你感到愤怒的事情。
(2)再用红笔绘出火焰和熔岩,火焰的高度、熔岩的多少代表愤怒的程度。
心理学家教你的三分钟息怒法*导读:容易生气发火的人该怎么调节?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不如意事情的困扰,所以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总是想发脾气,这样对心理健康也会是一种伤害,因此下面就去看看非常快......容易生气发火的人该怎么调节?因为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不如意事情的困扰,所以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总是想发脾气,这样对心理健康也会是一种伤害,因此下面就去看看非常快速有效的息怒方法。
其实人生不生气是由自己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博士以自身的经历阐述了自己息怒的全过程。
并将自己的下意识的反应和理智的想法分为两栏,进行对比,3分钟内就能想通了。
现代人都讲究感恩,但还是有很多人知恩不报,如果我遭遇了肯定很生气。
直到我看到美国心理学家大卫伯恩斯博士的《好心情》一书,才发现面对知恩不报的人,将自己的下意识的反应和理智的想法分为两栏,进行对比,3分钟内就能想通了。
伯恩斯博士以高中生苏珊做心理咨询的经历为例,阐述了自己的息怒过程。
苏珊因为不能决定读两所大学中的哪一个,而变得歇斯底里。
苏珊虽然来求助,却这样表示:如果我不能做出决定,就证明你的治疗对我不起作用。
伯恩斯博士只用了15分钟,就帮助她做出了满意的选择。
但苏珊却说:你的治疗没帮上我什么。
面对这件事,伯恩斯博士第一反应是羞辱不安,后来他决定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他先在左边一栏写出三个下意识反应:1、这个女孩说话怎么能如此不合乎逻辑。
2、她打败我的决心已定,根本不会给我成就感。
3、她应该承认我帮助了她,对我表示感谢。
随后,又在右边一栏平行地列出三个理智想法:1、她的不合乎逻辑的想法正是引起抑郁的原因,帮她解决问题是我的工作。
2、我不该指望她有任何表示,我只管指导她做出决定,我可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3、她不承认得到我的帮助,可能是一种心理畏惧的表现,我相信她迟早会想通的。
虽然说有时候情绪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会这些有效的平息怒火,还有生气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调整和平息自己的坏脾气,当然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可以带来帮助。
情绪与情感的⽣理⼼理学 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具有重要作⽤。
情绪的激活学说和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集中地表达了现代神经⽣理学关于脑⾼级功能的理论成果。
把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情绪和情感过程联系起来,与巴甫洛夫以前经典神经⽣理学对于情绪的理论相⽐,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理学的实验依据。
还有许多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理⼼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我刺激实验等。
什么是假怒 切除猫的⼤脑⽪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的攻击性⾏为表现:⼸腰、竖⽑、咆哮、嘶叫和张⽛舞⽖等。
这些⾏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为表现称作“假怒”。
实验证明只要⼿术破坏边缘⽪层、⼤脑⽪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脑⽪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我国⽣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
1952年他们⼜深⼊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
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层、前额⽪层和颞叶⽪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
边缘系统在体内环境平衡和情绪活动中,具有重要作⽤。
⽪肤电反应是由⽪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造成的。
⽪肤电阻或电导随⽪肤汗腺机能变化⽽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肤导电能⼒增⾼,形成⼤的⽪肤电反应。
⽪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平的间接指标,但⽆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真正的愤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过度的愤怒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愤怒情绪的能力,学会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愤怒的情绪,学会表达和控制愤怒。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愤怒的认识和处理愤怒的经验。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愤怒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正确处理愤怒。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和案例,提前分发给各小组。
2.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设置。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愤怒的情绪认识、表达和控制方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愤怒情绪案例,引发学生对愤怒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愤怒的情绪,让学生认识到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愤怒的认识和处理愤怒的经验。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愤怒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
5.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正确处理愤怒。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制定自己的愤怒管理计划。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愤怒情绪处理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愤怒情绪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内容:愤怒情绪的表达方式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愤怒情绪表达的场景,并表演给其他小组观看,进行讨论和反馈。
七、教学内容与活动1. 内容:愤怒情绪的控制方法2. 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在冲突情境下如何使用冷静思考、深呼吸等方法来控制愤怒情绪。
初中心理课:当愤怒来敲门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作为情绪的一种,它也有助于人的适应。
但是愤怒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常常来自胡乱发泄愤怒,借愤怒逃避其他情感或者压制愤怒。
活动理念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愤怒的事,但如果长期压抑自己,不将愤怒爆发出来,将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打击人的自尊心,伤害人的身体,引发高血压和冠心病。
另一方面,人在愤怒时,若失去正常的思维和理智,则会做出一些不计后果的行为,伤害自己和他人。
因此,人必须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愤怒情绪的表现和危害,认识调节愤怒的方法和技巧。
2.情感目标:认同愤怒情绪对人的不良影响,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愤怒情绪,并积极主动对愤怒情绪进行调控。
3.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基本的愤怒调控方法,合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理性制怒的能力。
01团体热身阶段骆驼之死——呈现一组漫画,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地跋涉着。
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
一肚子火气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思考:看完这组漫画,你有什么感受?骆驼的悲剧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生1:心里感到压抑,作为一个“庞然大物”的骆驼,最终被食人蚁活活咬死,心里特别不能接受,这个场景太残忍。
生2:对骆驼的悲剧感到惋惜。
同情它一环又一环的遭遇,最终还是发生了悲剧。
如果骆驼最初没有朝玻璃碎片发泄,也就不会划伤脚掌,结果就不会这样了。
教师小结02团体转换阶段众说纷纭(话题讨论)(1)曾经在什么情境下,我生气了(愤怒)?(2)曾经在什么情境下,爸妈对我愤怒了?(3)曾经在什么情境下,老师对我愤怒了?小组分析汇总出愤怒的原因,小组长将结果记录在大白纸的表格上。
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人侮辱,被他人侵犯时都会生气或者发怒,发脾气是维护我们自身权利,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工具。
但是,假如愤怒情绪得不到合理表达和调控,则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愤怒档案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在组内回忆自己或别人在愤怒状态下的行为应对方式有哪些,记录好后在组长带领下做好归类,并填写到“愤怒档案”表格中。
愤怒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愤怒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愤怒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愤怒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1活动设计的背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的指导,情绪心理是五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内容。
这里面的情绪心理包括了解情绪、控制情感;改变不合理想法、走出情绪低谷;我的情绪我做主。
这节课是情绪心理学习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游戏讨论让学生了解情绪,懂得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并悦纳自己的情绪,还有就是初步了解如何调控情绪。
授课对象五年班授课时间十四周一课时教学目标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悦纳自己的情绪。
2、让学生懂得合理的情绪不合理情绪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3、初步了解如何妥善调控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了解、悦纳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身心的影响教学方式游戏、故事分享、小组讨论启发课前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运动会吗?为什么喜欢?(2)刚刚结束的亚运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深刻美好的印象。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亚运会中的一些精彩、动人的场面。
(3)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这就是运动会的魅力。
比赛场上形势千变万化,观众和运动员的什么也跟着变化?师:情绪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情绪,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有不同的情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个《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身边最近发生的热点时事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出课题。
二、思辨探知,初步了解情绪的特点活动一:猜猜我是谁步骤:1、把同学分成小组,每组由教师发给两个写有情绪词汇的卡片。
2、请小组派代表根据词汇上台表演此词汇所表现的情绪。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别人的假装感到愤怒?一、理由一:背叛与信任的破裂众所周知,信任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石之一。
而当一个人被发现对自己的假装时,这种信任就被彻底摧毁了。
假装往往是出于个人目的或欺骗他人的动机而进行的,这种行为让人感到背叛和欺骗,引起对他人的愤怒。
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人感觉自己对别人的信任是没有价值的,并且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甚至是抑郁症等问题。
二、理由二:对自尊心的伤害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和尊重,而当别人对自己假装时,会让人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这种假装行为往往是对一个人内在的价值和能力的贬低,给人一种被看不起和被嘲笑的感觉。
这样的伤害会严重损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导致愤怒的情绪产生。
这种心理伤害可能无形中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甚至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产生长期的阴影和负面影响。
三、理由三:对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假装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很常见,当人们经常面对别人的假装时,很容易产生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和不信任。
社会秩序建立在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假装行为的出现会破坏这种信任,使得整个社会的交往和合作受到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会使社会的发展受限,也会加深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四、理由四:对人际关系的伤害假装不仅会对个人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被他人假装时,会对关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会对亲密关系产生深深的不信任。
这对于维持健康和稳定的人际关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假装会阻碍人们真实地表达自己,也会使得交流和沟通变得困难。
这种伤害不仅会使人际关系疏远,还会引发愤怒和不满的情绪。
五、理由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假装行为的存在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别人的假装时,会产生一种被误导和被愚弄的感觉,这会导致焦虑、愤怒和沮丧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这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健康《我愤怒》—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节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主题为“我愤怒”。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愤怒的概念、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学习控制和管理愤怒情绪的技巧和策略。
课程目标:1.了解愤怒的概念和表现形式;2.掌握常见的愤怒产生原因;3.学习控制和管理愤怒情绪的技巧和策略;4.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时长:本课程计划为60分钟。
学习内容和活动安排:1.导入活动(15分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愤怒的思考和讨论;-播放一段愤怒的场景或视频,引发学生的情绪共鸣。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愤怒的概念和一些常见的愤怒表现形式;-分析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如外界刺激、挫折、不公平等。
3.情绪调节技巧的学习(20分钟)-学习深呼吸和放松的技巧,帮助学生缓解愤怒情绪;-教授逆向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寻找他们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如锻炼、绘画、写日记等。
4.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2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表演出愤怒的情绪和应对方式;-角色扮演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沟通和谅解解决愤怒引起的冲突。
5.总结和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将所学的技巧和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控制和管理愤怒情绪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资源和评估:1.教学资源:-愤怒场景的视频或图片素材;-分组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桌椅摆设。
2.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角色扮演中的表演和讨论内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和策略:1.活动导入和视频播放可以引发学生的情绪共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中融入多媒体资源、故事案例等丰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愤怒情绪团体辅导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愤怒情绪团体辅导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愤怒情绪也在逐渐累积和爆发。
愤怒情绪对个体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愤怒情绪是现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愤怒情绪团体辅导成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让参与者在团体中得到支持和理解,学习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从而改变消极的愤怒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愤怒情绪团体辅导是一种集体治疗方式,通过在团体中共同探讨和交流个体的愤怒情绪,达到减轻和控制愤怒情绪的目的。
团体成员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和解决愤怒情绪带来的问题。
在团体辅导中,辅导师会引导团体成员认识自己的愤怒情绪,探讨愤怒情绪的根源和触发因素,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技巧,培养更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一、团体成员招募和筛选在组建愤怒情绪团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团体成员的招募和筛选工作。
通过宣传和推广,吸引有愤怒情绪问题的人员参与团体,为了确保团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参与者进行初步的筛选,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或潜在暴力倾向的人员。
二、团体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团体目标对团体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团体成员初次会面时,结合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共同设定愤怒情绪团体的目标和方向,明确团体的发展方向和期望成果。
三、心理评估和个案分析在团体开始进行之前,对每位团体成员进行心理评估和个案分析,了解其愤怒情绪问题的具体特点和严重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在愤怒情绪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分享和倾诉,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减轻愤怒情绪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五、情绪管理技巧的训练和实践在团体辅导中,团体成员将学习和实践各种情绪管理技巧,如压力释放法、冥想放松法、冲动控制技巧等,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提高情绪调控的能力和效果。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帕帕兹认为在边缘系统结构中,从海马经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和扣带回,再回到海马的环路(帕帕兹环路),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的激活学说和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集中地表达了现代神经生理学关于脑高级功能的理论成果。
把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情绪和情感过程联系起来,与巴甫洛夫以前经典神经生理学对于情绪的理论相比,不但具有整体和器官水平的实验证据,还有细胞生理学的实验依据。
还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对情绪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如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等。
什么是假怒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
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作“假怒”。
实验证明只要手术破坏边缘皮层、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解除,下丘脑机能亢进就会出现“假怒”。
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音。
1952年他们又深入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
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和颞叶皮层等均是情绪过程的重要脑中枢。
边缘系统在体内环境平衡和情绪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皮肤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