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文章主要内容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7
精选阅读训练之归纳主要内容一、阅读训练(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方法)(一)、题目扩大法: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大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合。
(二)、段意归并法(写景写物)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构成,我们能够用归并段落粗心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构造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常常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因素串连法针对写人、记事的记述文,找出时间、地址、人物、因由、经过、结果六个基本因素。
归纳主要内容的格式:A:写人:本文主要经过什么事,表现了某个人什么样的质量,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如何的感情?B: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中理解了什么道理?C:描景:本文经过写某地方的光景拥有如何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欢之情或赞叹之情。
D:状物:本文经过写某个物拥有如何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二、实战操练船王和儿子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驶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风帆在台风暴虐的海洋中流浪了半个月最后虎口余生。
以后,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
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儿子,他是唯一的继承人。
船王对儿子的希望很高,希望独生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
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专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
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出海。
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他的船。
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关于渔民来说十分不足挂齿的台风。
船王十分悲伤 :我真不理解,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 ? 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应付海中暗流,如何辨别台风先兆,又如何采纳应急举措。
凡是我经年累积下来的经验,我都绝不保存地教授给他了。
但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疆内丧了生。
概括专题训练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故事的情节结构。
3.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
二: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2.句子摘录法。
3.段意合并法。
4.课题扩充法。
具体分析1.“六要素”综合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视具体情况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 句子摘录法。
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中心句。
3.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并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课题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三:概括内容遵循的原则1.“准确”,不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答题的语言精练,切忌罗嗦。
(一)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一、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______________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项练习一、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二、怎样归纳段意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三、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方法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全神贯注》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主要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好友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完全忘记了客人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中彩那天》一课,可分为三段,段意分别是:(1)写“我”家生活拮据,父亲渴望有一辆自己的汽车;(2)写父亲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中奖的号码却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代买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把汽车还给了库伯;(3)写“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根据段意归纳为:“我”家生活拮据,父亲渴望有一辆自己的汽车。
父亲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中奖的号码却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代买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把汽车还给了库伯。
“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大多数课文都可以用“段意合并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如本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尊严》《万年牢》《蝙蝠和雷达》《父亲的菜园》《普罗米修斯》……4、抓中心句有的文章有一个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这样的文章找到中心句后,就可以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这实际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可改为:本文概括地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是个可爱的地方。
如《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
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5、取主舍次法。
小学语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方法(二)1、段意归并法段意归并法就是把文章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稍作疏通,就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训练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34年级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阅读过程中,在理解文章的词句进行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同时,要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同时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1.提取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有些题目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直接提取文中的词句来回答问题。
首先,我们要根据所提的问题找到问题所涉及的相关段落,然后在这些段落找到关键性语句,将它们提取出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归纳文章要素概括主要内容在考查写人记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出代表六要素的词语,按照“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这些词语连起来,从而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3.归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有些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我们可以把各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总结时,要对各个段落的段意进行归并,组织好语言这样才能正确地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人生难忘第一次人生难忘第一次。
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和第一次被老师表扬都是在三十多年前,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第一次被老师批评,是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学期。
那是一堂算术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3+5=?”并请一名同学上去填写答案。
我很想表现自己,就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看见,就点了我的名字。
我走上讲台,从老师手里接过粉笔,在等号后面毫不犹豫地写了个“7”。
在同学们“不对不对”“错了错了”的吵嚷声中,老师在那个“7”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然后对我说:“以后想好了再举手!”等回过神来,我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没有地缝可钻,只好带着一脸丢人相跑下讲台,刚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管它什么上课不上课呢!当时我虽然只有七岁,可受的刺激很大。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1、借用课题概括法。
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有明确的主题,例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和《动物远游》等。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去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这些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将每个段落的主题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用于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读文章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记人的课文、叙事的课文和写景的课文。
在阅读这些课文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阅读状物类的文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其次要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事物的特点,最后要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
例如,《鲸》一文介绍了鲸的形态特征、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年级学生需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首先,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指的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要想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需要熟读整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内容,去掉次要的,从而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指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对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是一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训练。
小学生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全面理解文章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确保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关键词、重点句子或段落,帮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文章,学生需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来确定。
学生可以尝试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或重复出现的词汇,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提炼核心信息在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学生可以开始提炼文章的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是指文章中提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帮助他们提取核心信息:-文章在讲什么?-文章中提供了哪些关键细节?-文章中用了哪些例子或论据来支持中心思想?第四步:归纳总结根据提取的核心信息,学生可以开始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支持该中心思想的关键细节。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阅读简短的篇章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推荐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简单的文章。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来进行概括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做练习题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分组讨论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每个小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然后进行对比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4.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经验总结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式咱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需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那么,如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归纳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略加扩展充实,就取得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题目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通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括有时间、地址、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址是隆化中学周围,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归纳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别离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捐躯;(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按照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捐躯。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归纳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略加整理,即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按照结尾段来归纳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地。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按照主要的来归纳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按照课文主次可以这样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归纳出了主要内容。
小学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学生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练题一、标题扩充法例:《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儿!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XXXɡ)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XXX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XXX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训练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连接法例:抢交头卷以后上午,班上进行语文期中考试。
试卷刚发下来,我就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眨了几下的眼睛,摸摸后脑勺,心里不觉高兴起来:嘿,嘿,这次考试试题容易多了,那我的成绩……于是,我压根不听老师读卷,抢先提起笔来埋头就做,老师读完卷子,我已经做了一小半。
做呀,做呀,一会儿就做完了。
我回头望望班长小仪,只见她好像遇到了难题,正一手拿着笔,一手托着下巴认真思考呢。
我得意洋洋,想:淑仪呀淑仪,你今天终于碰到“拦路虎”了吧,虽然你是班长,在语文上我可不买你的账。
今天,我一定要大家看看我的真“功夫”的。
想到这里,我便毫不犹豫的把卷子交给了老师。
这时,我看见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麦惠芬真棒呀!”我挺着胸脯得意的回到座位上。
第二天上午,老师报分数了:“淑仪,九十九分,小锋九十八分……”“惠芬,”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赶紧竖起耳朵听着,“八十六分。
”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像一盘冷水冲进我的心里,全身麻木。
我呆若木鸡地坐在凳子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唉!真糟透了。
回想起昨天考试时,自己硬充英雄,抢交头卷。
我真后悔呀!如果这世界上有“后悔丸”那该多好啊!这次考试,我懂得了学习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骄傲。
我要牢牢吸取这次教训。
2.要素归纳法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例:一本照相簿下午放了学,我回到家里,看见奶奶戴着老花眼镜翻着照相簿在整理全家的相片。
我站在奶奶身旁看着。
啊,我的照片可多呢,从我出生到现在的都有,每张都很有趣。
我看着看着,忽然想到,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什么模样呢?翻遍了所有相册,一张也没找到。
我问奶奶:这是什么原因。
奶奶先不答,一边翻着照相簿,一边指着相片说:“那一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年。
这一张是你爸爸刚生下来不久拍的,当时才解放,生活刚开始好转。
你看,你爸爸已穿上崭新的土布衣服了!”接着,奶奶告诉我:“我和你爷爷都是在山区长大的。
那时候山区很穷,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再说,山区连个照相馆都没有,哪儿去照相呢?”奶奶又指着我的相片说:“看你小时候,戴的是绣花帽,穿的是毛线衣……咱们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咱们生活越来越美。
这本照相簿是最好的见证。
”听了奶奶这番话,我很感动,我更加热爱党和新社会了。
3.词句串连法:例:松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松鼠行动敏捷,十分机灵。
它们生活在树上,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
松鼠搭窝的本领很大,它们把窝搭在树权中间。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
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它们带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可有趣呢!它常常直着身子坐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食物往嘴里送。
松鼠的用途很大: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做衣服。
模拟训练:雾灵山在北京市东北,河北省兴隆县境内,巍巍耸立着京东第一峰--雾灵山。
雾灵山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她以天然不饰的自然景观和其特有的世外野趣,给人以神秘和朦胧的美感。
雾灵山凝翠叠绿,是个绿色的世界。
浅绿、深绿、墨绿,随山势的增高,一层层加重、一层层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树种之多。
这里有油松、落叶松、云杉、山杨、椴树、桦树。
其中云杉是珍贵的树种,材质非常好。
雾灵山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
在这里,有人亲眼目睹过狍子和羚羊,也有人亲手采过人参和灵芝。
在雾灵山深处,还藏着许多溶洞。
有的长满石笋、石柱,还有的如石盆,石棚。
有的洞深不可测,真面目到现在还无人知晓。
雾灵山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她将把神秘、朦胧、质朴的美,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1.短文中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第4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第5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
2.雾灵山有珍禽异兽,短文中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雾灵山有名贵中药材,短文中写了______和______。
3.用“||”给短文分段。
4.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1)雾灵山在河北兴隆县内,是京东第一峰。
(2)写雾灵山有天然不饰的自然景观,也有其特有的世外野趣。
(3)写雾灵山有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这里有凝翠叠绿的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和名贵中药材,还有许多溶洞。
(4)写雾灵山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她将把神秘、朦胧、质朴的美,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富饶的台湾岛台湾是富饶的。
群山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矿藏有110多种,其中已经开采的有30多种,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金、银、铜、硫磺等。
台湾周围的海域还蕴藏着可供开采提炼的矿物20多种,其中有金、铂、钴、镁、硼以及稀有金属元素钛、钍等。
台湾的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55%,是全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
台湾森林树木种类很多,既有热带的常绿树,温带的阔叶树,也有寒带的针叶树,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
特别是樟树最有名;全省2/5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它是提炼化工原料樟脑的原料,在人造樟脑出现以前,台湾的樟脑几乎独占世界市场。
台湾还盛产水果,共有80多种,一年四季不断。
其中产量较大的有香蕉、菠萝、荔枝、柑橘、龙眼、椰子等20多种,台湾是一个大果园。
此外,台湾的海产也十分丰富,仅鱼类就有500多种,周围海域有紫菜、龙须菜、鹿角菜,以及玳瑁、珊瑚、珍珠等珍贵的海产。
先写出每个自然段段意,然后依据每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听不见的声音你听说过超声吗?科学家告诉我们,每秒钟振动超过2万次的声音就叫超声。
我们人的耳朵听不见这种声音。
可是自然界中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
有人做过试验,证明狗能听见每秒振动3.8万次的声音。
老鼠的视力很差,但它的耳朵很灵,能听见每秒振动10万次的超声。
蝙蝠看东西不靠眼睛,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嘴里发出一束束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又会反射回来,蝙蝠依靠接受这些反射回来的声波,发现和识别目标。
印度有一种盲海豚,在水下能发出超声波,敏捷地捕捉各种海洋动物。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像飞蛾、蟋蟀、蜜蜂等,也都具有发出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的本领。
1、短文开头两句话是()A反问句B设问句C疑问句2、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的目的是什么?3、“可是自然界中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这句话中“有些”一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4、短文的主要内容是?谁是最优秀的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深情地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dedé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助手连忙答道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ánzhuán)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
他()要富有智慧,()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
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好的,好的。
我一定(揭竭渴)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
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
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我一定加倍努力。
”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五湖四海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
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
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
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1、文中与第1段中画线句相呼应的成语是2、在文中的()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和词,并打上“√”。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给第1、2自然段加上标点4“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5、“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