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典型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55.00 KB
- 文档页数:23
煤矿经典事故案例
在中国煤矿行业历史上,发生过许多严重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煤矿事故案例:
1. 辽河煤矿爆炸事故:该事故发生于2005年,造成了214人死亡,33人受伤。
事故的原因是煤矿通风系统不合理,导致瓦斯积聚引发爆炸。
2. 大同煤矿透水事故:该事故发生于2010年,造成了37人死亡、8人失踪。
事故的原因是煤矿在施工时未严格控制水位,导致矿井透水。
3. 南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该事故发生于2013年,造成了13人死亡。
事故的原因是煤矿管理不严格,未按规定进行瓦斯检测和通风。
4. 红河煤矿透水事故:该事故发生于2015年,造成了16人死亡、1人失踪。
事故的原因是煤矿在施工时未严格控制水位,导致矿井透水。
这些煤矿事故的教训是:煤矿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煤矿企业遵守相关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 1 -。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一、“榆林长安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2019年1月1日,安徽马鞍山市榆林长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导
致7名矿工遇难,4名矿工受伤,目前伤者都已接受了治疗。
根据事故初步调查,此次爆炸是由于煤矿里的含气量超过一定规
定值,造成煤矿内瓦斯爆炸引起的。
煤矿管理方及时前往现场开展紧
急救援工作,并在smelling消防人员的支持下完成了灭火和搜救工作。
经调查,这是一起严重的煤矿安全事故,调查组原因分析出除了
瓦斯超标外,还有许多其他缺陷,如安全技术措施不足、工作场所通
风不规范、安全技术人员缺乏等。
本次事件的发生,敲响了煤矿安全的警钟,各级地方政府也正在
大力整治煤矿安全隐患,提高安全保护水平,以防止这类意外再次发生。
煤矿瓦斯事故案例汇编一、晓明矿“1971.10.28”瓦斯爆炸事故1971年10月28日白班,掘进三队施工的南二采区北三段采场上风眼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
发生事故的上风眼与溜煤眼、顺槽同为南二采区北三段采场的准备巷道,其中,上风眼长81m,倾斜角度45°;溜煤眼长69m,倾斜角度54°;顺槽共掘进15m,采用11kw局部通风机供风。
10月28日零点班(事故发生前一班),晓明矿掘进三队部分工人在顺槽掘进,另一部分工人从中巷往顺槽运输JD—11.4绞车部件。
在顺槽放炮时,负责该地点的瓦斯检查员陈×经上风眼来到顺槽,问排长“风怎么样”,排长说“没事”。
于是陈×没有到顺槽工作面检查瓦斯和风筒情况就回到原处。
另一伙工人在从上风眼向上吊小绞车部件时,由于信号失灵,没能修好,最后就剪断信号线火线,用喊话传递信号。
因受局部通风机噪音影响,传话声音难听清楚,就经常停开局部通风机,传话调运其部件。
6时15分人员升井时该局部通风机没有运转。
瓦检员陈×向下班瓦检员交班时说“瓦斯0.4%”。
10月28日白班(事故发生当班)8时30分,白班的工人全部到达工作地点,由副连长顾×、副指导员张×做现场工作安排,任务是继续往上吊小绞车部件和木料,顺槽工作面停工,其中安排当班电工王×到上风眼第二小川去接打点机,安排马×等三人在上风眼内传信号。
9时55分,当他们第二次将顺槽绞车钢丝绳拉下来正准备拴料时,发生了瓦斯爆炸。
事故发生后,局矿领导、矿山救护队及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截止11时20分,上部顺槽内还有一人尚未救出。
随即,矿通风人员沿上风眼向上接设风筒进行通风,在接了8节风筒接近顺槽时,现场总指挥、矿革委会副主任决定:由二名救护队员、四名通风人员到上边检查有害气体、延接风筒和救助遇险人员。
随后,局矿的四名领导也进入事故现场准备参加抢救,当他们上到上风眼上部,接近顺槽时,由于先上去的人延接了一节风筒,将顺槽内积存的CO排出来,当时除在风筒口处三人外,其他人员全部中毒晕倒,经下边人员历经1小时50分钟的全力抢救,将中毒人员全部救出,其中局生产组通风一工程师因中毒较重,晕倒时从上风眼上部滑下过程中将头部撞伤,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重庆某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990年8月3日11时40分,重庆天府矿务局刘家沟煤矿在+70m水平北CC12北17m茅口岩巷掘进施工爆破时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瓦斯量约52万m3、突出煤矸量约5891t,堆积巷道465m,造成13人死亡、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
如图7-2-1所示。
(1)矿井自然情况该矿设计能力为30万t /a,开拓方式为平硐、竖井、暗斜井混合式,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
+160m和+70m为现有生产水平,可采煤层为K2、K6两层,煤层倾角65°~70°。
矿井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矿井瓦斯涌出量为45.4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4.66m3/t,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1954年开矿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27次,其中K2煤层24次,K6煤层3次,最大突出强度即这次K2煤层发生的突出,突出煤量5891t。
煤层自燃,发火期1~3个月;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为21%~23%。
(2)事故经过+70水平北茅口大巷,巷道断面8.8m2,岩石硬度系数8~10,掘进时使用一台28kW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70m北翼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为保证安全施工,规定用75型岩石钻机在工作面打一个前探钻孔,要求前探孔至少超前掘进面5m。
“8.3”事故前最后一次探孔于7月13日中班打完,孔深为73.54m。
8月2日夜班,安监员曾向调度室值班员汇报:“+70m北茅口超前探孔没有了”。
但调度值班员没有把这一情况向下一班值班调度员交待,也没有向值班领导汇报。
8月3日早班,掘进214队三组5名工人入井前,调度员在班前会上安排该面正常掘进。
发生事故当班11时左右,工作面装药前瓦斯检查工曾先后3次检查,回风瓦斯浓度最大为2%。
图7-2-1重庆刘家沟煤矿“8.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示意图11时20分左右,瓦斯检查工最后一次检查瓦斯后离开现场,但当走到+70m水平斜井车场,突然听到闷雷般的响声。
地面瓦斯泵站瓦斯事故案例一、1950年2月27日,河南新豫公司宜洛矿宜洛煤矿始建于1907年,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1950年2月27日晚上6时45分,河南新豫煤矿公司所属的宜洛煤矿李沟矿井内涌现出一团火球,紧接着就是轰隆的巨响。
“宜洛矿难”发生时,井下共有200多人,但由于当时的救援技术落后,很多救援的工人们连安全帽都没有,整个救援过程长达55天,直到4月22日,最后一名遇难者的遗体被运出。
宜洛矿难事故共造成174名矿工死亡,伤39人,此次事故中,李沟矿井被炸的面积达10600平方米,站井下全部面积的1/3以上。
1950年3月29日召开了“宜洛矿难”事故检讨会,会议首先由中南区重工业部朱毅部长进行汇报,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一清和检察委员会副主任钱瑛在会上进行了检讨。
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矿沼气较大,而且用土法开采,没有通风设备,经口哨,风流极弱,有漏风现象,再加上有很多工人在井下吸烟,在事故发生后,因为煤矿巷道工程不够牢固,爆炸引发了多处塌陷。
二、1960年5月9日,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东矿15号井口喷出剧烈的浓烟和火焰,井口及周边的建筑物全部被摧垮,井架上的打钟房在顷刻之间燃起了大火,随后,16号井口也喷出浓烟,剧烈的冲击让井上和井下一篇狼藉,建筑物设备倒塌,机器停止运行,当时井下共有905名干部和工人下落不明。
事故发生后,工人们的亲属朝着井口狂奔而去,人们悲痛欲绝,一声声悲怆的哭喊声、求救声惊天动地。
在事故发生之后,救援队伍救护队员很快赶到了现场,中国人们解放军一千多名指战员和多个矿务局的救护队员也到达了大同。
当天,毛主席听取了汇报,当晚11点多,周总理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指示救灾小组不惜一切代价、毁矿保人。
在经过14天的抢救之后,此次事故共造成684人遇难,其中有110人在井底车场爆炸着火后被焚毁。
相关报告指出,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老白洞矿煤尘明火、通风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隐患,管理工作上也比较混乱,这是因生产指挥中严重忽视安全锁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是中外采矿史上最大的惨案。
“8.26”W2307高抽巷回风流瓦斯超限事故一、事故经过:2017年8月26日,14:57:34-14:58:41,W2307高抽回风流瓦斯超限,最大值1.22%,持续7秒经落实:W2307高抽上山放炮掘进96米,工作面顶板往下有100mm左右煤线,顶板往下1.7米有150mm煤线;八点班放炮,打炮眼70个,装药49.4Kg;放炮前,工作面主风筒距工作面6米,前两节风筒未上牵引线,用绑丝直接固定于顶板;14:45工作面放炮,10min左右后(即14:55左右),跟班队干徐军,放炮员秦瑞鹏一起先进入工作面,15:05瓦检员胡亚雷、安全员暴直松进入工作面;跟班队干许军、放炮员秦瑞鹏进入工作面后发现工作面积聚有炮烟,且主风筒迎头第一节风筒有5米脱落折回被矸石压住,便一起拽风筒,但风筒无法拉起,跟班队干许军便用小刀在风筒上划开500mm的口子向工作面供风,工作面积聚的炮烟随风流吹出工作面。
此时位于皮带机头位置处的安全员暴直松看见一股炮烟从工作面吹出,随即回风流瓦斯报警超限。
二、原因分析:1、工作面放炮后,冲击波将主风筒迎头第一节风筒崩落并被矸石压住,导致工作面11m范围内微风,致使瓦斯在工作面积聚,风筒被割开口子后,积聚的瓦斯被一风吹出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规程明确规定“放炮前须确保迎头两节供风风筒逢环必挂,且风筒出风口用铁丝固定在巷帮,防止放炮过程中矸石掩埋风筒”,现场掘3队8组执行措施不到位,主风筒迎头前两节不仅未将引线延伸至工作面规定范围,并且有2处未“逢环必挂”,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瓦检员胡亚雷、安全员暴直松放炮前未按作业规程要求对迎头风筒进行检查,放炮前隐患排查不细致,致使工作面带隐患进行放炮作业,且放炮后未按规程要求执行“放炮后待炮眼散尽,安全员、瓦检员、爆破员、跟班队干一起进入工作面巡视爆破地点,首先由瓦检员检查迎头瓦斯浓度,符合要求经瓦检员允许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的规定,而是由放炮员、跟班队干先进入工作面,在未检查迎头瓦斯的情况下,私自将风筒割口子向工作面供风。
煤矿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引言瓦斯爆炸是煤矿行业中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它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和威胁性,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针对煤矿典型的瓦斯爆炸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以期提高广大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一: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山西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矿井,日产煤量较高。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工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导致瓦斯积聚量过多并遇到明火,引发了爆炸事故。
当日,矿工在井下进行开采作业时,某名矿工因工作急迫,未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他在进行钻孔作业时,疏忽大意地未关闭电钻的电源,导致产生了明火。
由于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量迅速上升,并遇到了明火,发生了严重的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从事故过程来看,该事故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1. 矿工未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疏忽大意,未关闭电钻的电源,导致产生明火。
煤矿作业中,明火是极易引发瓦斯爆炸的因素之一。
2.矿井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量迅速上升。
瓦斯是煤矿中常见的有害气体,当瓦斯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一旦遇到明火就容易发生爆炸。
3. 缺乏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矿工在进行作业时,应该时刻注意矿井的安全情况,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通过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和启示: 1. 矿工应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进行作业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2. 在煤矿作业中,针对瓦斯爆炸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应更加严格,切不可忽视任何安全细节。
3. 进一步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
案例二:河南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在河南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该煤矿位于河南省某市,规模较大,年产煤量较高。
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矿井通风系统故障,以及矿工违规操作导致了瓦斯爆炸。
事故经过当日,煤矿正常运营,一名矿工在下井作业时发现通风系统异常,立即上报给管理人员,但由于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
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
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
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