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6教案全套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课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学案学习要点:1.知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2.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其意义3.知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与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其本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想一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有什么关系?提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但它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基本常识: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它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的,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最可靠保证。
4.“三个代表”的内容:①始终代表;②代表;③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5.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核心立场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
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是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中国共产党是,同时是的先锋队。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案课程标准通过上一框学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执政方式等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现实中有许许多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理论的高度使学生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可结合本课内容,教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是以人为本;(二)、能力目标1、领会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难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学流程(一)引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方式,。
这节课是上节课内容的深化,就是从指导思想方面了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先来感受一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解读【学习目标】(三)进入【课堂合作探究】【温故上一课】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3、党坚持的执政方式有哪些?含义是什么?【巩固自学基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核心内容、精髓各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3、党怎样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内容落实在书上,课堂前激情朗读6分钟)【构建本框知识体系、并讲解知识点】学生在【温故上一课】和【巩固自学基础】时,本堂讲课同学上黑板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学生朗读完后并讲解知识体系。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学习目标]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爆发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本土爆发。
3.扩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特点(1)范围广: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5.影响(1)经济: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工人罢工运动频繁、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3)世界局势: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
1.危机前的美国经济(1)20世纪20年代,美国依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膨胀起来的实力,扩大生产,改进技术,经济一片繁荣。
1928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
(2)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3)1929年胡佛入主白宫,当时美国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但经济危机的凶兆已经显露。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初期(1932年前)①特点: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②内容: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维持生产和投资;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
③影响: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
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
(2)调整(1932年)①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及各州提供贷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②影响: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胡佛名声扫地,最终被人民抛弃。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方面介绍古代中国经济。
在初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基本史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下列重点:一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小农经济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的发展概况和技术成果;三是中国古代历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四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原因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部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重点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它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史料】2.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其原因(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3.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启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要随时注意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
(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
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
重点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含义、影响1.背景史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导读:史料表明30年代经济危机造成大量美国人失业,人民缺乏购买力,生活困苦。
史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导读:史料表明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仍坚持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措施。
这不但未能制止危机,反而使危机严重恶化。
2007年政治科考试大纲(全国)考试范围注:2007年备考重点考点58个,用“◆”表示。
预测命题点共14个,用“◆◆◆”表示。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本部分考点共57个,其中重点考点24个,5个命题预测点)说明:用“◆”符号标出的考点为重点考点。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 )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 )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05年考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 .企业和经营者( l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06年考过)◆企业兼并与破产(06年就已增加)( 2 )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 .产业和劳动者( 1 )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 )国民收人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 )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 .银行和储蓄者( l )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 )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 )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 )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06年就已增加)◆◆◆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本部分考点共66个,其中重点考点21个,5个命题预测点)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06年考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辩证法( l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05年考过)◆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06年增加)◆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05年考过)( 2 )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06年调整增加)( 3 )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05年考过)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05年考过)( 4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防止片面性(05年考过)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 )内因和外因(06年考过)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 )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 .认识论( 1 )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 )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 .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06年增加)( 4 )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 )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 )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06年调整)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06年调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本部分考点共44个,其中重点考点13个,4个命预测点)1 .我国的国家制度( l )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其中,政府加强宏观调控,05年考过)(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 )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 4 )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l )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领导地位(07年调整)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l )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06年调整)( 2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06年调整)◆◆◆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06年调整)◆( 3 )我国的对外政策(06年考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