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扩展与中枢扩张划分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主题3制度创新——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主题解读]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中枢机构演变的基本趋势。
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通过分割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汉代的中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都着眼于削弱相权。
到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最终解决了这一矛盾。
明清分别设置了内阁和军机处,两者都不具有决策权,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考向一秦汉时期专制体制的确立1.(2021·河北高考,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 C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王国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排除D项。
2.(2021·湖南高考,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
3.(2021·广东高考,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
精英班第一阶段测试题2017年12月12日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在抓一买时,买在中继型底分型上应该等待反弹()2、下图是成笔的()3、特征序列说明:向上线段中,向下笔为该线段特征序列;向下线段中,向上笔为线段特征序列。
可以把特征序列这一笔当成一根K线。
()4、中枢是一切当下走势的分析基础,并且中枢有引力作用,但是没有压力支撑作用。
()5、盘背都不值得参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35分)1、我们课程的授课顺序上,以下说法哪种是不正确的()A、为何要寻找顶底分型:因为要画严格笔;B、为何要同级别分解:因为要比较是否背驰;C、为何要比较背驰:因为要定义1、2、3类买卖点;D、为何要定义1、2、3类买卖点:因为要实际操作,要盈利。
2、关于处理包含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画严格笔时首先要处理包含关系B、次高(低)点成笔中,不需要考虑包含关系C、底分型停顿无需处理包含关系D、在判断1+1有效终结时需要处理包含关系3、在画严格笔时,处理完包含关系的顶底分型之间至少有()根非公用K线。
从顶分型的最高一根K线至底分型的最低一根K线至少有()根不含包含关系的K线。
A、2 , 4;B、1 , 4;C、1 , 5;D、2 , 5;4、对打横笔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际走势能看出明显是横盘震荡,次级别能看出有对称的上下结构。
B、打横笔中的横盘震荡是指上下上的结构属于并列式,即在反弹或下跌幅度上超过黄金分割线的0.382。
C、在对称的上下上结构中,如果有某一根K线的收盘价站在之前最低(高)点的下(上)方,则意味着不再以打横笔处理,而是可以直接成笔。
D、打横笔的逻辑次级别没有形成1+1终结,因此把此处当作这一笔的内部结构。
5、关于跳空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针对个股,30分钟级别:超过5%以上的缺口可成笔;(缺口须超过3根K线以上不回补)。
B、针对指数:30分钟级别:超过2%的缺口可成笔;(缺口须超过3根K线以上不回补)C、针对指数:5分钟级别超过1%可成笔;(缺口须超过3根K线以上不回补)D、针对个股: 5分钟级别超过2%可成笔;(缺口须超过3根K线以上不回补)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线段至少由3笔组成,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部分B、在上涨趋势中:当某一笔无法创出左侧临近高点的新高,且下一笔创出左侧低点的新低,则意味着上涨线段被终结;C、在下跌趋势中:当某一笔无法创出左侧临近低点的新低,且下一笔创出左侧高点的新高,则意味着下跌线段被终结。
中枢神经系统一、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胞体和神经胶质构成B.假单极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C.双极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D.传入神经元既是运动神经元E.神经元包括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2.神经核是指:A.神经元树突的集合B.神经元胞体在中枢的集合C.神经元胞体在周围的集合D.神经元轴突的集合E.神经元胞体与树突的集合3.含有假单极神经元的部位是:A.副交感神经节内B.交感神经节内C.基底核内D.脊神经节内E.螺旋神经节内4.假单极神经元:A.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B.位于神经节内C.存在于所有的脊神经节内D.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E.属于联络神经元5.脊髓第8胸节平对:A.第8胸椎水平B.第5胸椎水平C.第7胸椎水平D.第6胸椎水平E.第10胸椎水平6.成人脊髓下端平对:A.第一骶椎下缘B.第四腰椎下缘C.第三腰椎下缘D.第一腰椎下缘E.第十二胸椎下缘7.对于脊髓的描述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有31个节段B.在颈段大部分有侧角C.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至第2腰椎下缘D.外侧有一条深的正中裂E.在新生儿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8.脊髓内部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A.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周围B.各段的灰质均呈“H”形C.中间带位于前角与后角之间D.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E.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9.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全部骶节中B胸部和腰部脊髓侧角C.腰2-4节内D.骶2-4节内E.骶1-3节内10.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是:A.中间带外侧核B.胸核C.中间带内侧核D.网状结构E.骶中间带外侧核11.关于皮质脊髓侧束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脑桥被盖部B.位于脊髓的侧索内C.由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纤维D.仅位于脊髓的颈胸段E.损伤时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12.关于薄束与楔束描述正确的是:A.薄束位于楔束的外侧B.传导同侧躯干、肢体的本体感觉C.都贯穿脊髓后索全长D.止于背侧丘脑E.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的本体感觉13.薄束的作用是:A.传导对侧上、下肢的本体感觉B.传导同侧上肢的本体感觉C.传导同侧下肢的本体感觉D.传导同侧上、下肢的本体感觉E.传导对侧下肢的本体感觉14.传导左上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是:A.左侧薄束B.右侧脊髓丘脑侧束C.左侧楔束D.右侧脊髓丘脑前束E.左侧脊髓小脑后束15.脊髓第5颈髓节段平对:A.第5颈椎下缘B.第4颈椎C.第3颈椎D.第6颈椎E.第7颈椎16.在脊髓横断面内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的有:A.皮质脊髓侧束B.脊髓丘脑前、侧束C.薄束D.楔束E.红核脊髓束17.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切断部位以下:A.同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B.同侧肢体随意运动及深浅感觉丧失C.同侧肢体腱反射消失触觉和压觉丧失D.同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对侧痛温觉障碍E.同侧痛温觉全部丧失18.关于楔束的正确描述是:A.贯穿脊髓后索全长B.主要由交叉的纤维组成C.楔束纤维上行到同侧楔束核内交换神经元D.传导对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E.位于薄束的内侧19.脊髓骶节内:A.有薄束和楔束B.有楔束无薄束C.没有脊髓丘脑束D.有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E.有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20.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第1腰椎B.第2腰椎C.第5腰椎D.第4腰椎E.第3腰椎21.脊髓后索损伤时:A.闭眼能确定关节的位置B.闭眼能维持身体直立不摇晃C.闭眼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D.闭眼能指鼻准确E.受损伤的对侧有痛觉障碍22.脊髓第2胸髓节段右侧后索损伤后出现:A.左半身乳头平面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B.右半身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丧失C.右半身胸骨角平面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D.左半身胸骨角以下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丧失E.左半身剑突平面下深感觉丧失23.延髓前正中裂两旁的隆起是:A.橄榄B.楔束结节C.薄束结节D.锥体E.面神经丘24.在延髓脑桥沟处附着的脑神经,从外侧向内侧有:A.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B.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面神经C.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D.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E.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25.在延髓前外侧沟出脑的脑神经是:A.第VI对脑神经B.第Ⅶ对脑神经C.第Ⅹ对脑神经D.第Ⅻ对脑神经E.第Ⅲ、Ⅳ对脑神经26.脑干指:A.小脑和延髓B.中脑、脑桥、延髓C.间脑、中脑、脑桥D.端脑、中脑、延髓E.中脑、小脑、延髓27.从橄榄后方出入脑的神经从上向下是:A.舌咽神经、迷走神经B.迷走神经、副神经C.副神经、舌下神经D.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E.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28.从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三叉神经C.舌下神经D.滑车神经E.展神经29.锥体交叉:A.是感觉传导束的主要交叉B.位于脑桥腹侧C.位于中脑脚底D.是皮质脊髓束的纤维交叉E.是痛觉传导束的交叉30.关于脑干外形的叙述哪一点错误?A.锥体位于延髓腹侧面B.上、下丘位于中脑背面C.基底沟在两锥体之间D.大脑脚属于中脑E.延髓与脑桥的背侧面形成菱形窝31.延髓内有:A.三叉神经运动核B.上泌涎核C.薄束核D.面神经核E.展神经核32.锥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A.位于延髓内,丘系交叉位置较高B.位于延髓内,锥体交叉位置较高C.在延髓内位于同一平面D.分别位于脑桥延髓内E.都是感觉传导束的纤维交叉33.关于内侧丘系的正确描述是:A.主要纤维来自同侧的薄束核和楔束核B.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C.行经斜方体外侧,与斜方体有纤维联系D.最后经内囊,终止于中央后回E.是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34.不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是:A.副神经B.迷走神经C.舌下神经D.舌咽神经E.三叉神经35.内侧丘系交叉:A.位于延髓的最下端B.交叉的纤维约占80%C.交叉的纤维来自三叉神经脊束核D.交叉后的纤维上行终于同侧内囊E.传递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36.疑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舌咽神经B.舌下神经C.前庭蜗神经D.展神经E.舌神经37.面神经丘深方有:A.面神经核B.前庭神经核C.展神经核D.滑车神经核E.蜗神经核38.面神经核的位置是在:A.中脑上丘平面B.中脑下丘平面C.脑桥平面D.延髓上部E.延髓下部39.与面神经有关的核团是:A.三叉神经脑桥核B.下泌涎核C.疑核D.孤束核E.展神经核40.面神经内含有起自:A.红核的纤维B.下泌涎核的纤维C.下橄榄核的纤维D.上泌涎核的纤维E.上橄榄核的纤维41.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面神经B.三叉神经C.迷走神经D.舌下神经E.舌咽神经42.上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A.舌咽神经B.面神经C.迷走神经D.动眼神经E.副神经43.中脑内有:A.红核B.面神经核C.三叉神经脊束核D.孤束核E.展神经核44.顶盖前区参与完成:A.痛觉反射B.听觉反射C.角膜反射D.触觉反射E.瞳孔对光反射45.视觉皮质下反射中枢在:A.距状沟两侧皮质B.外侧膝状体C.顶盖前区D.中脑上丘E.角回46.属于脑干内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团:A.动眼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B.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C.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副神经核D.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经核E.面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经核47.属于延髓内的脑神经核有:A.上泌涎核B.三叉神经运动核C.疑核D.面神经核E.展神经核48. 下列哪几对脑神经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A.第V、Ⅸ、Ⅹ对B.第Ⅲ、Ⅴ、Ⅶ对C.第Ⅴ、Ⅷ、Ⅸ对D.第Ⅴ、Ⅸ、Ⅺ对E.第Ⅴ、Ⅶ、Ⅺ对49. 关于内侧丘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起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B.在延髓位于锥体的前方C.在脑桥穿过斜方体D.终止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E.传导对侧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50. 存在于延髓内的副交感神经核是:A.动眼神经副核B.迷走神经背核C.副神经核D.上泌涎核E.孤束核51.属于脑干内特殊内脏运动核是:A.三叉神经脑桥核B.舌下神经核C.展神经核D.面神经核E.动眼神经副核52.内侧丘系的纤维起源于:A.双侧薄、楔束核B.对侧薄、楔束核C.本侧薄、楔束核D.丘脑腹后内侧核E.内侧丘系交叉53.传向大脑皮质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B.脑桥的脑桥核C.延髓的薄、楔束核D.脊髓的后角固有核E.丘脑腹后外侧核54.皮质核束支配:A.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B.双侧展神经核C.对侧面神经核全部D.同侧舌下神经核E.对侧疑核55.脊髓丘脑侧束:A.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B.传导身体对侧的粗略触觉C.传导身体同侧本体感觉D.起于脊髓前角,止于丘脑E.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的精细触觉56.外侧膝状体:A.与听觉有关B.与视觉有关C.与嗅觉有关D.与痛觉有关E.与触觉有关57.下丘脑包括:A.视交叉、漏斗、垂体、终板B.视交叉、漏斗、灰结节、终板C.视交叉、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D.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E.视交叉、漏斗、视束、乳头体58.第三脑室:A.左右各一B.位于两侧端脑之间C.经室间孔通侧脑室D.向下通中央孔E.位于脑桥与小脑之间59.与神经内分泌有关的神经核有:A.底丘脑核B.丘脑前核C.视上核D.乳头体核E.丘脑腹后核60.乳头体属于:A.上丘脑B.背侧丘脑C.下丘脑D.后丘脑E.底丘脑61.内侧膝状体:A.是视觉通路的中继站B.借下丘臂连于下丘C.是听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D.借上丘臂连于上丘E.向距状沟周围的皮质投射62.视交叉是指:A.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在此交叉B.双侧视神经在此交叉C.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在此交叉D.只有交叉的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E.交叉之后形成视辐射63. 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A.丘脑髓纹B.灰结节C.垂体D.内侧隆起E.丘脑枕64. 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位于背侧丘脑前上方B.上界是下丘脑沟C.下界是视交叉D.漏斗的下方与松果体相连E.与躯体运动的调节有关65.腹后内侧核接受:A.三叉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投射B.内侧丘系和外侧丘系纤维投射C.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投射D.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投射E.外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投射66.关于角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围绕颞上沟末端B.围绕颞下沟末端C.围绕外侧沟末端D.围绕顶枕沟末端E.位于顶上小叶67.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A.双侧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前回下部C.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D.角回E.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68.听觉语言中枢位于:A.颞上回后部B.颞中回后部C.颞下回后部D.颞横回E.角回69.书写中枢位于:A.中央后回的下部B.额上回的下部C.额中回后1/3D.额下回的后部E.缘上回70.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A.缘上回B.颞横回C.角回D.距状沟两侧E.额上回后部71.视觉中枢位于:A.中央旁小叶前部B.距状沟周围皮质C.海马回后部D.扣带回后部E.中央旁小叶后部72.躯体运动中枢位于:A.额上回B.额中回后部C.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E.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73.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距状沟周围皮质B.额下回C.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E.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74.损伤一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可导致:A.对侧肢体瘫痪,并有感觉障碍B.对侧肢体瘫痪,并且肌张力减弱C.同侧共济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D.对侧肢体震颤并伴有肌张力增强E.对侧肢体瘫痪,并且肌张力增强75.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眼神经B.动眼神经C.视神经D.嗅神经E.滑车神经76.关于纹状体的叙述哪项错误?A.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B.纹状体可调节肌张力C.尾状核和苍白球合称新纹状体D.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两部分E.苍白球即旧纹状体77.新纹状体是指:A.豆状核的壳和苍白球B.尾状核和丘脑C.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D.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E.豆状核和尾状核78.关于胼胝体的正确描述是:A.通过外囊B.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C.分嘴、膝、干三部分D.联络两侧丘脑E.联络两侧内囊的纤维79.胼胝体纤维是:A.连结同侧的额叶与顶叶B.连结同侧的颞叶与额叶C.连结同侧的顶叶与枕叶D.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E.连结两侧额叶的纤维80.内囊位于:A.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之间B.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的苍白球之间C.丘脑、尾状核头和豆状核之间D.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E.丘脑、尾状核体和豆状核之间81.内囊的分部及通过纤维:A.前肢含皮质脊髓前束B.膝部走行丘脑皮质纤维C.后肢主要有脊髓小脑后束D.后肢内侧通过视辐射E.后肢内侧有外侧丘系82.下列哪些纤维束不经过内囊的后肢:A.视辐射B.听辐射C.丘脑皮质束D.皮质脊髓束E.皮质核束83.内囊中通过的纤维是:A.弓状纤维B.联络纤维C.投射纤维D.投射纤维与弓状纤维E.联合纤维84.右侧内囊膝部损伤时,面肌瘫痪的部位是:A.左侧眼裂以下B.左侧眼裂以上C.右侧眼裂以下D.右侧眼裂以上E.右侧全部面肌85.损伤左侧内囊后肢可能出现:A.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B.右侧肢体驰缓性瘫痪C.左侧肢体驰缓性瘫性.D.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E.左、右侧四肢痉挛性瘫痪86.左侧内囊后肢受损可出现:A.同侧四肢麻痹和躯体感觉丧失B.双眼右侧视野同向性偏盲C.同侧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D.左耳听觉丧失E.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87.右侧内囊出血可引起:A.口角偏向右侧B.右侧上下肢硬瘫C.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D.双眼右侧同向性偏盲E.右侧听觉丧失88.组成边缘叶的结构是:A.海马、齿状回B.海马旁回、扣带回、杏仁体C.海马结构、下丘脑、丘脑前核D.海马结构、海马旁回和扣带回E.海马结构和杏仁体89.右侧外侧膝状体损伤后出现:A.双眼视野颞侧偏盲B.双眼视野左侧偏盲C.双眼视野鼻侧偏盲D.双眼视野右侧偏盲E.右眼全盲90.损伤视交叉中央处,两眼视野表现为:A.双眼右侧偏盲B.左眼鼻侧偏盲C.双眼颞侧偏盲D.右眼鼻侧偏盲E.双眼全盲91.右侧视束完全损伤后出现的视野障碍是:A.双眼颞侧偏盲B.双眼左侧偏盲C.双眼右侧偏盲D.双眼鼻侧偏盲E.左眼全盲92.垂体瘤压迫视交叉可出现:A.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B.双眼视野全盲C.双眼视野颞侧偏盲D.双眼视野鼻侧偏盲E.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93.两眼对光反射消失,但视觉存在,因为:A.损伤两侧视觉中枢B.两侧视神经损伤C.两侧顶盖前区损伤D.视交叉损伤E.压迫两侧视束94.光照患者左眼,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缩小,病变部位位于:A.右视神经B.左顶盖前区C.右动眼神经D.左动眼神经E.右视束95.光照患者左眼,双眼瞳孔缩小,而照右眼时,双眼瞳孔均不缩小,病灶在:A.右视神经B.左顶盖前区C.右外侧膝状体D.右动眼神经E左外侧膝状体96.下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的交叉部位在:A.脊髓前连合B.脑桥臂C.延髓的内侧丘系交叉D.间脑视交叉E.中脑结合臂97.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B.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C.薄束核、楔束核D.丘脑前核E.丘脑底核98.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神经核是:A.滑车神经核B.动眼神经核C.展神经核D.舌下神经核E.三叉神经运动核99.投射到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纤维是:A.内侧丘系B.脊髓丘脑束C.三叉丘系D.听辐射E.视辐射100.头面部的痛、温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三叉神经中脑核C.三叉神经脊束核D.三叉神经节E.脊神经节101.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薄束核B.楔束核C.三叉神经中脑核D.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E.上橄榄核102.关于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描述正确的是:A.在脊髓交叉至对侧B.包括薄、楔束C.起始细胞位于胶状质内D.起始细胞位于胸核E.包括脊髓丘脑侧束103.面神经核上瘫:A.病灶的对侧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B.患侧额纹消失C.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D.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E.病灶的对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104.支配右侧眼裂以下面肌的神经核是:A.右侧面神经核上部C.左侧面神经核上部D.右侧面神经核下部E.右侧面神经核105.左侧展神经核受损可出现:A.左眼内斜视B.右眼内斜视C.左眼外斜视D.右眼外斜视E.左眼复视106.右侧薄束、楔束受损可导致:A.右侧受损平面下1—2节段皮肤的痛、温觉障碍B.右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觉障碍C.左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觉障碍D.左侧受损平面以下皮肤的痛、温觉障碍E.左侧受损平面以下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障碍107.损伤下列哪一结构,症状发生于病灶的同侧?A.内侧丘系B.三叉丘系C.薄束、楔束D.脊髓丘脑束E.内囊后肢108.某病人左侧舌前2/3味觉障碍,左舌下腺、左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左眼不能闭合,左额纹消失,左鼻唇沟消失,口角偏向右侧。
A0、中枢、级别、买卖点(2011-07-03 17:45:56)转载▼标签:分类:缠论秘笈买卖点a0中枢级别缠论股票准备上来写点有用的东东点拨下有缘之人,一看博客留言,乖乖,厉害,一大堆ID已经搞的神经兮兮了,这不怪你们的贪嗔痴业力,这个业,本质是缠哥引出的。
想当年,缠哥披着几件马甲大闹网络,至今还留下无数无头债没还,现在这批无头债,就要你们这些缠子缠孙们来还啦。
看着一大堆ID把本ID看成是某某ID,笑死本ID。
缠来缠去的,把自个给缠成了马甲臆想症就不好了,回去检讨下你们的操作,是不是在炒股的时候也存在这样一个马甲臆想强迫症?这也是思维的同构,这和看到阳线就认为是主力在建仓、看到阴线就是主力在出货一样幼稚可笑。
再说句招人恨的话,那什么作手给本ID提鞋,本ID都觉得他龌龊,那什么欢喜,给本ID擦鞋,本ID都觉得他猥琐。
本ID第一次出山,出的何山?有人可知?通玄顶上,不是人间,通玄顶下,满目青山,懂么?言归正传,A0,是可以任意设置的,可以用笔做A0,也可以用线段做A0,也可以用3根K 线的重叠做A0,技术高,甚至可以用成交量做A0,现在N多缠废人就搞不明白这点,一根筋的只知道用线段去做A0,然后又不明白级别,结果整出来的东东都是自慰玩意,实战起来,一无用处。
次说级别。
级别,为了操作方便,首先得人工设置最小级别,然后就有了A0在最小级别上的应用,A0根据缠论的递归函数开始生成最小级别中枢,然后就有了走势类型。
很多缠废分子学了几年画个线段就出来装神,其实他们连中枢都不理解。
次说中枢。
A0设置是可以任意的,那么中枢也就可以根据A0的变化而变化。
资金大,完全可以用年线上3根K线的重叠去做中枢,然后再根据区间套从季线、月线、周线一直套下去,直到套出你所需要的买卖段为止。
资金小,30分钟图上三笔重合亦可,前提是,你具备小周期的腾挪能力。
有了上面的点拨,买卖点也就清晰了,很多人都看不明白本ID操作的600652为什么是第二类买点和第三类买点的重合,原因就在这,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理解级别,更不理解中枢,那更谈不上理解买卖点了。
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习题答案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理练习题答案(第12、17、18章)⼀、单项选择题1、苯⼆氮卓类的作⽤机制是( B )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功能B增强GABA与GABA A受体的结合⼒C作⽤于GABA受体,促进神经细胞膜去极化D诱导⽣成⼀种新的蛋⽩质⽽起作⽤E以上都不是2、吗啡不会产⽣下述哪⼀作⽤( D )A呼吸抑制B⽌咳作⽤C体位性低⾎压D肠道蠕动增加E⽀⽓管收缩3、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部位是( D )A脊髓胶质层B丘脑内侧核团C脑⼲⽹状结构D外周E脑室与导⽔管周围灰质部4、⽤苯巴妥类镇静催眠药治疗失眠症,醒后思睡、乏⼒,这是药物的( C )A治疗作⽤B副作⽤C后遗作⽤D继发作⽤E选择性作⽤5、地西泮与苯巴⽐妥⽐较其催眠作⽤的主要特点是( C )A作⽤时间长B起效快C不明显缩短快波睡眠D能缩短快波睡眠E能延长快波睡眠6、地西泮(安定,diazepam)不具有下列哪种作⽤( B )A抗焦虑作⽤B抑制⼼脏C抗惊厥、抗癫痫、D中枢性肌松作⽤E镇静、催眠作⽤7、下列何种疾病不是吗啡(morphine)的适应症( E )A严重的创伤、烧伤疼痛B⼼肌梗死引起的剧痛C急、慢性消耗性腹泻D⼼源性哮喘E⽀⽓管哮喘8、⼩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防⽌⾎栓形成机理是( C )A抑制脂氧酶,减少PG合成B抑制脂氧酶,促进PG合成C抑制环氧酶,减少TXA2合成D抑制环氧酶,减少PGI2合成E抑制凝⾎酶原形成9、某⼈应⽤双⾹⾖素治疗⾎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苯巴⽐妥, 结果病⼈的凝⾎酶原时间⽐未加苯巴⽐妥时缩短, 这是因为( D )A苯巴⽐妥能对抗双⾹⾖素的抗凝作⽤B病⼈对双⾹⾖素产⽣了耐受性C苯巴⽐妥有抑制凝⾎酶的作⽤D苯巴⽐妥诱导肝药酶,使双⾹⾖素的代谢加速E以上都不对10、地西泮抗焦虑作⽤的主要部位是(C)A中脑⽹状结构B下丘脑C边缘系统D⼤脑⽪层E纹状体11、苯巴⽐妥钠连续应⽤产⽣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E)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B排泄加快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D被单胺氧化酶破坏E诱导肝药酶使⾃⾝代谢加快12、下列药物中t1/2最长的是(C)A地西泮B氯氮卓C氟西泮D奥可西泮E三唑仑13、有关地西泮的叙述,错误的为(D)A⼝服的肌注吸收迅速B⼝服治疗量对呼吸及循环影响⼩C能治疗癫痫持续状态D较⼤量可引起全⾝⿇醉E其代谢产物也有作⽤14、苯⼆氮卓类中毒的特异解毒药是(C)A尼可刹⽶B纳络酮C氟马西尼D钙剂E美解眠15、苯巴⽐妥过量中毒,为了促使其快速排泄(C)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增加肾⼩管再吸收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增加肾⼩管再吸收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减少肾⼩管再吸收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减少肾⼩管再吸收E以上均不对16、下列巴⽐妥类药物中,起效最快、维持最短的药物是(C)A苯巴⽐妥B司可巴⽐妥C硫喷妥D巴⽐妥E戊巴⽐妥17、苯⼆氮卓类受体的分布与何种中枢性抑制递质的分布⼀致?(D)A多巴胺B脑啡肽C咪唑啉Dγ-氨基丁酸E以上都不是18、引起病⼈对巴⽐妥类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是(D)A使病⼈产⽣欣快感B能诱导肝药酶C抑制肝药酶D停药后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E以是都不是19、苯⼆氮卓类⽆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E )A头昏B嗜睡C乏⼒D共济失调E⼝⼲20、地西泮的药理作⽤不包括(C)A镇静催眠B抗焦虑C抗震颤⿇痹D抗惊厥E抗癫痫21、巴⽐妥类产⽣镇静催眠作⽤的机理是(C)A抑制中脑及⽹状结构中的多突触通路B抑制⼤脑边缘系统的海马和杏仁核C抑制脑⼲⽹状结构上⾏激活系统D抑制脑室-导⽔管周围灰质E以上均不是22、地西泮的抗焦虑作⽤主要是由于(A)A增强中枢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作⽤B抑制脊髓多突触的反射作⽤C抑制⽹状结构上⾏激活系统D抑制⼤脑-丘脑异常电活动扩散E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通路23、典型的镇痛药其特点是( E )A有镇痛、解热作⽤B有镇痛、抗炎作⽤C有镇痛、解热、抗炎作⽤D有强⼤的镇痛作⽤,⽆成瘾性E有强⼤的镇痛作⽤,反复应⽤容易成瘾24、吗啡常⽤注射给药的原因是( D )A⼝服不吸收B⽚剂不稳定C易被肠道破坏D⾸关消除明显E⼝服刺激性⼤25、吗啡镇咳的部位是( B )A迷⾛神经背核B延脑的孤束核C中脑盖前核D导⽔管周围灰E蓝斑核26、吗啡抑制呼吸的主要原因是( C )A作⽤于时⽔管周围灰质B作⽤于蓝斑核C降低呼吸中枢对⾎液CO2张⼒的敏感性D作⽤于脑⼲极后区E作⽤于迷⾛神经背核27、吗啡缩瞳的原因是( A )A作⽤于中脑盖前核的阿⽚受体B作⽤于导⽔管周围灰质C作⽤于延脑孤束核的阿⽚受体D作⽤于蓝斑核E作⽤于边缘系统28、镇痛作⽤最强的药物是( C )A吗啡B喷他佐⾟C芬太尼 D.美沙酮 E.可待因29、哌替啶⽐吗啡应⽤多的原因是( D )A⽆便秘作⽤B呼吸抑制作⽤轻C作⽤较慢,维持时间短D成瘾性较吗啡轻E对⽀⽓平滑肌⽆影响30、⼼源性哮喘可以选⽤( E )A肾上腺素B沙丁胺醇C地塞⽶松D格列齐特E吗啡31、吗啡镇痛作⽤的主要部位是( B )A蓝斑核的阿⽚受体B丘脑内侧、脑室及导⽔管周围灰质C⿊质-纹状体通路D脑⼲⽹状结构E⼤脑边缘系统32、吗啡的镇痛作⽤最适⽤于( A )A其他镇痛药⽆效时的急性锐痛B神经痛C脑外伤疼痛D分娩⽌痛E诊断未明的急腹症疼痛33、⼈⼯冬眠合剂的组成是( A )A哌替啶、氯丙嗪、异丙嗪B派替啶、吗啡、异丙嗪C哌替啶、芬太尼、氯丙嗪D哌替啶、芬太尼、异丙嗪E芬太尼、氯丙嗪、异丙嗪34、与吗啡成瘾性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部位是( C )A孤束核B盖前核C蓝斑核D壳核E迷⾛神经背核35、阿⽚受体的拮抗剂是( A )A纳曲酮B喷他佐⾟C可待因D延胡索⼄素E罗通定36、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的药物是( C )A哌替啶B曲马朵C纳洛酮D美沙酮E以是都不是37、吗啡⽆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A )A引起腹泻B引起便秘C抑制呼吸中枢D抑制咳嗽中枢E引起体位性低⾎压38、下列哪种情况不宜⽤哌替啶镇痛?( C )A创伤性疼痛B⼿术后疼痛C慢性钝痛D内脏绞痛E晚期癌症痛39、不⽤于抗风湿的药物是( D )A⼄酰⽔杨酸B保泰松C吲哚美⾟D对⼄酰氨基酚E布洛芬40、保泰松不作为抗风湿⾸选药的主要原因是( B )A抗风湿作⽤不强B不良反应多C⼝服吸收不好D作⽤短暂E可诱导肝药酶41、布洛芬主要⽤于( C )A冠⼼病B⼼源性哮喘C风湿性关节炎D⼈⼯冬眠E镇静催眠42、胃肠反应较轻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 D )A⼄酰⽔杨酸B保泰松C吲哚美⾟D布洛芬E甲芬那酸43、有关⼄酰⽔杨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碱化尿液减慢从肾排出B抑制⾎管璧前列腺素合成酶C胃溃疡患者禁⽤该药D⼩剂量可防⽌冠脉⾎栓形成E增加双⾹⾖素的抗凝作⽤44、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机制是( A )A抑制中枢PG合成B抑制外周PG合成C抑制中枢PG降解D抑制外周PG降解E增加中枢PG释放45、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机制是( C )A阻断传⼊神经的冲动传导B降低感觉纤维感受器的敏感性C阻⽌炎症时PG的合成D激动阿⽚受体E以上都不是46、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选药的是( B )A⽔杨酸钠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E对⼄酰氨基酚47、可防⽌脑⾎栓形成的药物是( B )A⽔杨酸钠B阿司匹林C保泰松D吲哚美⾟E布洛芬48、阿司匹林防⽌⾎栓形成的机制是( C )A激活环加氧酶,增加⾎栓素⽣成,抗⾎⼩板聚集及抗⾎栓形成B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成,抗⾎⼩板聚集及抗⾎栓形成C抑制环加氧酶,减少⾎栓素⽣成,抗⾎⼩板聚集及抗⾎栓形成D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环素⽣成,抗⾎⼩板聚集及抗⾎栓形成E激活环加氧酶,减少⾎栓素⽣成,抗⾎⼩板聚集及抗⾎栓形成49、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 D )A解热镇痛作⽤强B⼝服吸收慢C与⾎浆蛋⽩结合少D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E半衰期长50、⽀⽓管哮喘病⼈禁⽤的药物是( B )A吡罗昔康B阿司匹林C丙磺舒D布洛芬E氯芬那酸⼆、多项选择题1、地西泮能引起(ABCD )A嗜睡B头昏C耐受性D习惯性E再⽣障碍性贫⾎2、吗啡镇痛作⽤的主要部位是(ADE )A脊髓胶质区B⼤脑边缘系统C中脑盖前核D丘脑内侧核团E脑室及导⽔管周围灰质3、“阿司匹林哮喘”的产⽣是(ACD )A与抑制PG的⽣物合成有关B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C⽩三烯等物质⽣成增加D与β2受体的功能⽆关E因5-HT⽣成增多4、苯⼆氮卓类具有下列哪些药理作⽤?(ABC)A镇静催眠作⽤B抗焦虑作⽤C抗惊厥作⽤D镇吐作⽤E抗晕动作⽤5、关于苯⼆氮卓类抗焦虑作⽤,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BCDE)A⼩于镇静剂量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B抗焦虑作⽤的部位在边缘系统C对持续性症状且选⽤长效类药物D对间断性严重焦虑者宜选⽤中、短效类药物E.地西泮和氯氮卓是常⽤的抗焦虑药6、苯⼆氮卓类可能引起下列哪些不良反应?(ABCDE)A嗜睡B共济失调C依赖性D成瘾性E长期使⽤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7、关于苯⼆氮卓类的不良反应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CDE)A过量致急性中毒和呼吸抑制B安全范围⽐巴妥类⼤C可透过胎盘屏障和随乳汁分泌,孕妇和哺乳妇⼥忌⽤D长期作药仍可产⽣耐受性E与巴⽐妥类相⽐,其戒断症状发⽣较迟、较轻8、巴⽐妥类可能出现下列哪些不良反应(ABCDE)A眩晕、困倦B精神运动不协调C偶见致剥脱性⽪炎D中等剂量即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E严重肺功能不全或颅脑损伤致呼吸抑制者禁⽤9、巴⽐妥类镇静催眠药的特点是(ABCDE)A连续久服可引起习惯性B突然停药易发⽣反跳现象C长期使⽤突然停药可使梦魇增多D长期使⽤突然停药可使快动眼时间延长E长期使⽤可以成瘾10、关于巴⽐妥类剂量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CDE)A⼩剂量产⽣镇静作⽤B必须⽤到镇静剂量才有抗焦虑作⽤C剂量由⼩到⼤,可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醉作⽤D中等量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E10倍催眠剂量可致病⼈死亡11、关于苯⼆氮卓类的作⽤机制,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E)A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B促进Cl-通道开放C使Cl-开放时间处长D使⽤权Cl-内流增⼤E使⽤权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12、对快波睡眠时相影响极⼩的药物是(BD )A苯巴⽐妥B⽔合氯醛C甲丙氮酯D地西泮E戊巴⽐妥13、吗啡禁⽤于(ABCDE )A哺乳妇⼥⽌痛B⽀⽓管哮喘病⼈C肺⼼病病⼈D肝功能严重减退病⼈E颅脑损伤昏迷病⼈14、阿⽚受体拮抗剂有(AE )A纳洛酮B⼆氢埃托啡C芬太尼D烯丙吗啡E纳曲酮15、阿司匹林引起的哮喘是因为(BD )A抗原抗体反应B抑制环氧酶合成PG C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D⽩三烯及其它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加E促进组胺释放16、⼄酰⽔杨酸的不良反应有(ABCD )A凝⾎障碍B过敏反应C胃肠道反应D⽔杨酸反应E体位性低⾎压17、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特点是(ABCD )A镇痛作⽤部位主要在外周B对慢性钝痛效果好C镇痛作⽤机制是防⽌炎症时PG合成D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使⽤E对锐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也有效18、阿司匹林引起胃出⾎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CD )A凝⾎障碍B变态反应C局部刺激D抑制PG合成E⽔杨酸反应三、填空题1、苯⼆氮卓类_____ 睡眠诱导时间,睡眠持续时间。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练习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下列关于卡比多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B.不易透过血脑屏障C.单用具有抗震颤麻痹作用D.与左旋多巴合用可提高抗震颤麻痹疗效E.可减少左旋多巴的副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帕金森病引起强直、震颤等症状的原因是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减弱B.纹状体内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C.黑质有病变D.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下降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抗惊厥的首选药物是A.苯巴比妥肌注B.异戊巴比妥静注C.水合氯醛直肠给药D.硫喷妥钠静注E.地西洋静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氯丙嗪不用于A.躁狂抑郁症的躁狂症状B.高血压C.低温麻醉D.人工冬眠E.顽固性呃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5.可治疗神经源性尿崩症的抗癫痫药是A.丙戊酸钠B.卡马西平C.苯妥英钠D.苯巴比妥E.氯硝西泮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6.苯巴比妥过量中毒后为促进加速排泄需要A.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B.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少,增加肾小管再吸收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D.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E.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减少肾小管再吸收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7.下列哪个药物可用于人工冬眠A.吗啡B.哌替啶C.喷他佐辛D.曲马朵E.阿法罗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8.氯丙嗪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错误的是A.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B.引起乳房肿大及泌乳C.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D.促进促皮质激素分泌E.抑制生长激素分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9.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阻断钙通道B.阻断钠通道C.抑制K+外流D.抑制谷氨酸的兴奋效应E.增强GABA的抑制效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0.对非那西丁描述错误的是A.对外周PG合成酶抑制弱B.抗炎抗风湿作用强C.近年来已被对乙酰胺基酚取代D.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E.在肝中迅速去乙基形成对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1.治疗小儿遗尿症有效的药物是A.尼可刹米B.洛贝林C.氯酯醒D.咖啡因E.二甲弗林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2.伴消化性溃疡的发热病人宜选用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保泰松D.吡罗昔康E.吲哚美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3.关于苯海索的叙述错误的是A.缓解震颤效果好,对僵直效果较差B.可有口干、散瞳、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C.主要用于轻症或不能耐受左旋多巴者D.对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E.外周抗胆碱作用弱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4.下列有关卡比多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是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B.不通过血脑屏障C.单独应用基本无药理作用D.与左旋多巴合用可增加疗效E.可抑制中枢多巴脱羧酶的活性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5.对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错误说法是A.与左旋多巴合用疗效增强B.不能耐受左旋多巴者C.禁用左旋多巴者D.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E.适用于轻症帕金森病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6.全身麻醉的错误临床目的是A.肌肉松弛B.消除手术中的全部疼痛感C.使患者意识丧失D.对手术刺激无反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7.在下列药物中广谱抗癫痫药物是A.地西泮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丙戊酸钠E.乙琥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8.下列对氯丙嗪急性中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一次吞服1~2g发生中毒B.一次吞服0.5g可致中毒C.中毒时血压降低D.中毒时心电图异常E.发生心动过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19.能用于缓解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是A.苯海索B.多巴胺C.苯巴比妥D.丙咪嗪E.胍乙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0.用于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是A.吗啡B.曲马朵C.阿法罗定D.哌替啶E.纳洛酮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1.下列对纳洛酮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对阿片受体各亚型都有拮抗作用B.本身具有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C.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D.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E.可解救吗啡中毒所致呼吸抑制,可使昏迷患者迅速复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2.吗啡禁用于分娩止痛及哺乳妇女止痛的原因是A.促进组胺释放B.激动蓝斑核的阿片受体C.抑制呼吸,对抗缩宫素作用D.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活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3.吗啡激动中脑盖前核阿片受体将A.产生成瘾性B.引起情绪变化C.产生镇痛作用D.抑制呼吸E.引起瞳孔缩小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4.哪项对保秦松的描述是错误的A.t1/2为50~65小时B.长期使用在体内积蓄,造成中毒C.对痛风无效D.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E.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5.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仅有使高烧患者体温降低作用B.中度镇痛作用C.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D.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E.此类药物均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6.血浆半衰期最长的解热镇痛药是A.阿司匹林B.舒林酸C.布洛芬D.羟基保泰松E.吲哚美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7.常用苯二氮草类药中,具有速效、强效、短效的特点的是A.地西泮B.艾司唑仑C.三唑仑D.氯硝西泮E.劳拉西泮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8.属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是A.奋乃静B.氟奋乃静C.硫利达嗪D.五氟利多E.氯丙硫蒽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29.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地西泮C.苯妥英钠D.丙戊酸钠E.阿斯匹林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0.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A.阻断大脑边缘系统的DA受体B.阻断黑质-纹状体DA受体C.阻断中脑-皮质贴受体D.阻断结节-漏斗部DA受体E.阻断脑内M受体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1.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中降压作用强的是A.氯丙嗪B.氟奋乃静C.奋乃静D.三氟拉嗪E.硫利达嗪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2.对卡比多巴的描述错误的是A.仅能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的活性B.不易通过血脑屏障C.单独应用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病D.与左旋多巴分用可增加疗效E.是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3.单用时对抗帕金森病无效的是A.左旋多巴B.金刚烷胺C.溴隐亭D.卡比多巴E.苯海索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4.地西泮的体内过程特点错误的是A.可被肝药酶代谢为无活性产物随尿排出体外B.可大量分布到脂肪组织C.体液pH条件下可发生沉淀D.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E.可透过胎盘屏障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5.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是A.苯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水合氯醛D.地西洋E.乙琥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6.治疗大发作和小发作混合型癫痫首选A.丙戊酸钠B.乙琥胺C.苯妥英钠D.苯巴比妥E.地西泮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7.大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A.预防心肌梗死B.预防脑血栓形成C.慢性钝痛D.风湿性关节炎E.肺栓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8.长期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帕金森综合征B.静坐不能C.急性肌张力障碍D.迟发性运动障碍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39.急性吗啡中毒的解救药是A.尼莫地平B.纳洛酮C.肾上腺素D.曲马朵E.喷他佐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0.关于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的错误说法是A.适用于轻症帕金森病B.不能耐受左旋多巴者C.禁用于左旋多巴者D.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1.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抑制白三烯的生成B.抑制PGE2的生成C.抑制PGF2α的生成D.抑制PGI2的生成E.抑制TXA2的生成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2.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A.脑干B.丘脑下部C.脊髓D.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E.外周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3.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抗震颤麻痹药是A.苯海索B.卡比多巴C.溴隐亭D.金刚烷胺E.司来吉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4.下列哪项对保泰松的叙述是错误的A.t1/2为50~65小时B.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C.可用于痛风治疗D.长期用会在体内积蓄,造成中毒E.有肝、肾损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45.吗啡的镇痛作用机制是由于A.降低外周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感受性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C.抑制中枢阿片受体D.抑制大脑边缘系统E.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临床医学解剖学试题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成人脊髓下端平A.第二腰椎体上缘B.第一腰椎体下缘C.第三腰椎体下缘D.第四腰椎体上缘E.第五腰椎体上缘2.第6颈脊髓节平对A.第4颈椎B.第5颈椎C.第6颈椎D.第7颈椎E.第1胸椎3.临床上进行腰穿是将针头刺入A.硬膜下隙B.硬膜外隙C.马尾D.蛛网膜下隙E.以上都不对4.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A.骶中间外侧核B.中间内侧核C.胸核D.后角固有核E.中间外侧核5.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腰2~4节中B.骶2~4节中C.骶1~3节中D.腰1~3节中E.胸腰部侧角6.传导精细触觉的是A.脊髓丘脑侧束B.脊髓丘脑前束C.薄束和楔束D.脊髓小脑前束E.脊髓小脑后束7.在脊髓胸5节(T5)以下不含有A.薄束B.楔束C.皮质脊髓侧束D.脊髓丘脑侧束E.脊髓丘脑前束8.脊髓后索损伤时A.闭眼能感受物体的大小B.闭眼能维持身体直立不摇晃C.闭眼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D.闭眼能指鼻准确E.受损伤的对侧有痛觉障碍9.经脊髓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纤维束是A.皮质脊髓束B.脊髓丘脑束C.红核脊髓束D.薄束E.楔束10.脊髓半边横断的表现有A.同侧触觉缺失B.对侧本体感觉缺失C.同侧温度觉缺失D.同侧痛觉缺失E.没有上述情况11.位于脑干腹侧面的结构是A.上丘B.锥体C.内侧隆起D.迷走神经三角E.楔束结节12.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和面神经B.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C.三叉神经、展神经、舌下神经和前庭蜗神经D.三叉神经、面神经、展神经和迷走神经E.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和前庭蜗神经13.由中脑背侧出脑的脑神经是A.舌神经B.面神经C.前庭蜗神经D.动眼神经E.滑车神经14.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A.舌咽神经B.迷走神经C.副神经D.舌下神经E.展神经15.脑桥内的脑神经核有A.舌下神经核B.孤束核C.滑车神经核D.前庭神经核E.动眼神经核16.延髓内的脑神经核有A.前庭神经核B.三叉神经运动核C.疑核D.展神经核E.面神经核17.出脚间窝的脑神经是A.面神经B.动眼神经C.展神经D.滑车神经E.三叉神经18.动眼神经副核发纤维支配A.舌下腺、颌下腺B.腮腺C.泪腺D.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眼外肌E.睫状肌、瞳孔括约肌19.第四脑室正中孔位于A.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B.上髓帆C.下髓帆D.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丛E.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尖端20.面神经丘深部为A.孤束核B.展神经核C.面神经核D.舌下神经核E.迷走神经背核21.下列何结构属一般内脏运动核A.迷走神经背核B.副神经核C.黑质D.面神经核E.孤束核22.不属于副交感神经核的有A.孤束核B.上泌涎核C.动眼神经副核D.迷走神经背核E.脊髓骶2-4节段的中间外侧核23.位于中脑的核团是A.蓝斑B.泌涎核C.孤束核D.齿状核E.黑质24.脑神经的躯体感觉核包括A.孤束核B.三叉神经脑桥核C.下泌涎核D.滑车神经核E.动眼神经核25.司舌下腺分泌的核有A.舌下神经核B.上泌涎核C.面神经核D.红核E.下泌涎核26.与迷走神经相关联的核团是A.副神经核B.下泌涎核C.下橄榄核D.三叉神经脑桥核E.三叉神经脊束核27.脑干内的非脑神经核A.三叉神经运动核B.动眼神经副核C.红核D.展神经核E.动眼神经核28.传导听觉的丘系是A.外侧丘系B.内侧丘系C.脊髓丘系D.三叉丘系E.都不是29.与面神经有关的神经核A.动眼神经副核B.下泌涎核C.下橄榄核D.孤束核E.红核30.一般和特殊(味觉)内脏感觉纤维的终止核是A.下泌涎核B.疑核C.孤束核D.迷走神经背核E.上泌涎核31.孤束核接受哪些脑神经的传入纤维A.Ⅴ、Ⅶ和Ⅹ脑神经B.Ⅶ、Ⅷ、Ⅹ脑神经C.Ⅶ、Ⅸ和Ⅹ脑神经D.Ⅸ、Ⅹ和Ⅻ脑神经E.Ⅴ、Ⅵ和Ⅹ脑神经32.疑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Ⅶ、Ⅷ、Ⅸ脑神经B.Ⅶ、Ⅸ、Ⅹ脑神经C.Ⅷ、Ⅸ、Ⅹ脑神经D.Ⅸ、Ⅹ脑神经E.Ⅸ、Ⅹ、Ⅻ脑神经33.在脑干某横断面上可见锥体束外侧出现下橄榄核,中央管敞开成为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底的灰质内,从外向内依次可见到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疑核位于下橄榄核和第四脑室周围灰质间的网状结构内,前庭核与小脑下脚相邻,此切面可能是A.中脑上丘阶段切面B.延髓橄榄中部切面C.脑桥中部切面D.中脑下丘阶段切面E.延髓锥体交叉切面34.脑干上属于下运动神经元的核团是A.副神经核B.黑质C.三叉神经中脑核D.迷走神经背核E.红核35.关于内侧丘系在脑干各部内的位置描述何者是错误的A.在延髓位于中线和下橄榄核间,锥体背侧B.发出该束神经纤维的细胞体位于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内C.内侧丘系向上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D.内侧丘系的纤维在中脑上丘位于红核背外侧E.内侧丘系在脑桥经过斜方体36.在延髓的躯体运动核是A.疑核B.副神经核C.迷走神经背核D.展神经核E.舌下神经核37.在脑的离体标本,哪个部位能观察到间脑A.脑的背侧面B.脑的腹侧面C.脑的前面D.脑的后面E.脑的外侧面38.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的纤维束是A.三叉丘系B.内侧丘系C.脊髓丘系D.听辐射E.视辐射39.新小脑的传入纤维来自A.齿状核B.前庭核C.红核D.脑桥核E.顶核40.不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A.松果体B.丘脑间粘合C.缰三角D.缰连合E.丘脑髓纹41.属于后丘脑的结构是A.缰连合B.松果体C.丘脑枕D.乳头体E.外侧膝状体42下列何结构不属于特异性中继核团A.中线核B.腹后内侧核C.腹后外侧核D.腹外侧核E.腹前核43.缘上回位于大脑的A.颞叶B.岛叶C.额叶D.枕叶E.顶叶44.与大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嗅神经B.视神经C.眼神经D.动眼神经E.滑车神经45.新纹状体是指A.尾状核和豆状核B.尾状核和苍白球C.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D.苍白球和豆状核的壳E.尾状核和杏仁体46.关于基底核的正确描述是A.又称新纹状体B.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C.是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D.包括纹状体,屏状核E.参与组成边缘系统47.听区位于A.颞下回B.角回C.缘上回D.颞横回E.颞上回48.颞横回是A.视觉中枢B.听觉中枢C.感觉性语言中枢D.运动性语言中枢E.视觉性语言中枢49.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A.颞中回后部B.颞上回后部C.角回D.颞横回E.额下回后部50.书写中枢位于A.缘上回B.额中回后部C.颞上回后部D.额下回后部E.角回51.阅读中枢位于A.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B.角回C.缘上回D.额中回后部E.额下回后部52.皮质核束经过A.内囊前肢B.内囊膝C.内囊后肢D.锥体交叉E.都不是53.通过内囊前肢的纤维束是A.额桥束B.皮质脊髓束C.丘脑皮质束D.皮质核束E.皮质红核束54.通过内囊后肢的纤维束是A.额桥束B.皮质脊髓束C.内侧丘系D.皮质核束E.三叉丘脑束55.病人劳动时突然昏倒,意识恢复后,发现右侧上下肢瘫痪,检查见右侧肢体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右半身深感觉和浅感觉丧失,右侧视野同向性偏盲,问损伤下列何结构出现上述情况A.脊髓左侧半横断B.左侧内囊C.左侧脑桥D.左大脑皮质E.左侧中脑56.左侧内囊膝部损伤可出现A.左侧额纹消失B.伸舌时舌尖偏向右C.左侧肢体偏瘫D.口角偏向右侧E.右侧额纹消失57.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交叉部位在A.脊髓外侧索内B.斜方体C.延髓中央灰质腹侧D.锥体交叉E.脊髓白质前连合58.哪些感觉传导通路不是由3级神经元组成的A.躯干四肢皮肤的精细触觉B.非意识性本体觉C.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D.意识性本体感觉E.视觉59.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在A.三叉神经节B.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C.三叉神经中脑核D.丘脑腹后内侧核E.丘脑腹后外侧核60.关于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的3级神经元,下列哪个不正确A.三叉神经脑桥核B.三叉神经脊束核C.丘脑腹后内侧核D.三叉神经节细胞E.三叉神经运动核61.视交叉中央部损伤出现A.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B.双眼同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C.双眼鼻侧半视野偏盲D.同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E.对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62.右侧视束损伤可造成A.左眼全盲B.右眼全盲C.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D.左眼鼻侧及右眼颞侧视野偏盲E.右眼鼻侧及左眼颞侧视野偏盲63.瞳孔对光反射A.一侧视束损伤,光照健侧眼,患侧瞳孔不缩小B.一侧视神经损伤,光照健侧眼引起双眼瞳孔缩小C.一侧动眼神经损伤,光照健侧眼,两侧瞳孔都不缩小D.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的唯一中枢E.睫状神经节发出的纤维支配上睑提肌64.皮质核束A.起于中央前回上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通过内囊后脚C.面神经核的下半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D.损伤时出现弛缓性瘫痪(软瘫)E.先换神经元,然后再交叉65.皮质脊髓侧束A.包含主要发自顶叶皮质细胞的纤维B.包含主要与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终止的纤维C.由交叉的纤维组成D.起于脑桥E.远端终止于对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66.皮质脊髓侧束A.纤维由中央前回下部发出B.在白质前连合交叉C.在锥体交叉处交叉D.支配对侧肢体运动E.支配同侧肢体运动67.令患者闭眼,发现其右眼裂不能完全闭合,考虑可能是A.右侧面神经核上瘫,B.左侧视神经受损C.右侧面神经核下瘫D.右侧动眼神经受损E.右侧三叉神经受损68.光照患者左眼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而光照右眼,双侧瞳孔均不缩小,损伤的结构是A.右视束B.右视神经C.左视束D.左视神经E.右动眼神经69.关于锥体外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损伤后导致骨骼肌瘫痪A.为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B.为硬脊膜两层之间的窄隙C.为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窄隙D.内有脑脊液E.临床上常在此隙抽取脑脊液71.关于硬脑膜的描述,何者是正确的A.硬脑膜与颅底骨之间容易分开B.颅部硬膜外血肿发生在硬膜外隙内C.脑和脊髓的硬膜外隙互通D.硬脑膜的内外两层伸入两大脑半球之间形成大脑镰E.均不是72.关于小脑幕的描述,错误的是A.前缘游离凹陷形成小脑幕切迹B.位于大脑与小脑之间C.当小脑幕以上脑部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可形成小脑幕切迹疝D.后缘处有直窦E.属硬脑膜形成的结构73.直窦A.由矢状窦及岩上窦汇合而成B.行于大脑镰游离的下缘中C.与大脑大静脉合成下矢状窦C.行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E.没有上述特点74.穿经海绵窦内侧壁的脑神经是A.Ⅲ脑神经B.Ⅳ脑神经C.Ⅴ脑神经D.Ⅵ神经E.Ⅶ脑神经75.通过海绵窦外壁的脑神经A.Ⅲ、Ⅳ、Ⅴ、Ⅵ对脑神经B.Ⅲ、Ⅳ、Ⅴ对脑神经C.Ⅲ、Ⅳ、Ⅵ对脑神经D.Ⅲ、Ⅳ对及眼神经、上颌神经E.Ⅲ、Ⅳ、Ⅵ对及眼神经76.脑脊液渗入的结构是A.软脑膜B.脉络丛C.蛛网膜粒D.海绵窦E.硬脑膜77.脑脊液循环途径中不经过A.蛛网膜下隙B.硬膜外隙C.蛛网膜粒D.第四脑室E.第三脑室78.颈内动脉主要供应A.脑干B.大脑半球前2/3C.小脑D.间脑E.大脑半球后1/379.大脑动脉环组成A.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吻合而成B.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而成C.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吻合而成D.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吻合而成E.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吻合而成80.直接汇入颈内静脉的结构是A.直窦B.横窦C.下矢状窦D.岩下窦E.上矢状窦二、多选题1.孤束核A.位于界沟外侧B.内侧邻迷走神经背核C.下端达锥体交叉平面D.上部为味觉核E.下部为心-呼吸核2.三叉神经脊束核A.位于三叉神经脊束的外侧B.发纤维形成三叉丘系C.传导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痛、温觉D.发纤维至三叉神经节E.接受来自面神经和舌咽神经来的一般内脏感觉纤维3.脊髓前角损伤后表现为A.所支配的骨骼肌为弛缓性瘫痪B.肌张力降低C.有肌萎缩D.出现病理反射E.腱反射亢进4.延髓内与迷走神经有关的核团A.三叉神经脊束核B.疑核C.孤束核D.上泌涎核E.前庭核5.与疑核有关的脑神经有A.舌咽神经B.展神经C.面神经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6.新纹状体包括A.壳B.苍白球C.尾状核D.杏仁体E.屏状核7.行程上涉及海绵窦的脑神经有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三叉神经眼神经D.三叉神经上颌神经E.展神经8.左侧舌下神经完全损害A.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B.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C.舌前2/3味觉丧失D.伸舌时舌尖向前下E.外观上舌左侧半比右侧半低平9.躯干四肢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脊神经节B.丘脑腹后外侧核C.薄束核D.下橄榄核E.楔束核10.躯干、四肢本体觉传导通路的传导束包括A.薄束B.楔束C.内侧丘系D.脊髓丘系E.丘脑中央辐射11.下列哪些结构与躯体、四肢的痛温觉传导有关A.脊神经节B.背外侧束C.脊髓灰质第Ⅰ、Ⅳ-Ⅶ层D.脊髓丘脑束E.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12.头面部痛温觉传导的3级神经元是A.三叉神经节B.三叉神经脑桥核C.三叉神经运动核D.三叉神经脊束核E.丘脑腹后内侧核13.脑干内交叉的纤维是A.内侧丘系B.三叉丘系C.脊髓丘系D.视交叉E.外侧丘系14.视觉传导通路的3级神经元有A.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B.节细胞C.双极细胞D.外侧膝状体E.顶盖前区15.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结构A.视神经B.视束C.视辐射D.动眼神经副核E.睫状神经节16.皮质脊髓束下行经过的部位A.内囊后肢B.延髓的锥体C.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D.脑桥基底部E.内囊膝17.下列脑神经核团哪些是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的A.滑车神经核B.展神经核C.疑核D.舌下神经核E.三叉神经运动核18.在内囊处皮质核束损伤时,可出现的症状A.病灶同侧眼裂以下面瘫B.病灶对侧眼裂以下面瘫C.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的对侧D.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的同侧E.病灶对侧的咀嚼肌瘫痪19.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点A.呈痉挛性瘫痪B.肌张力增高C.腱反射亢进D.早期有肌萎缩E.可出现病理反射20.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可出现的症状A.肌张力降低B.早期出现肌萎缩C.腱反射亢进D.浅、深反射都消失E.无病理性反射21.属于锥外体系皮质下中枢的是A.中脑被盖B.杏仁体C.前庭神核D.脑桥核E.下丘脑22.参与角膜反射的结构有A.椎动脉B.肋间后动脉C.腰动脉D.颈内动脉E.脑膜中动脉24.参与大脑动脉环构成的是A.大脑前动脉B.颈内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E.前、后交通动脉25属于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是A.大脑镰B.上矢状窦C.海绵窦D.小脑幕E.直窦26.脑的血供来自A.脑膜中动脉B.颈内动脉C.颞浅动脉D.椎动脉E.颈外动脉27.行经海绵窦外侧壁的神经是A.动眼神经B.眼神经C.上颌神经D.滑车神经E.展神经28.大脑中动脉A.来自颈内动脉B.中央支供应尾状核及内囊的前肢C.中央支供应尾状核、内囊膝及内囊的后肢D.供应岛叶E.供应枕叶29.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有A.小脑下前动脉B.迷路动脉C.脑桥动脉D.小脑上动脉E.大脑后动脉30.终池内含有A.马尾B.终丝C.脑脊液D.脉络丛31.硬膜外隙E.静脉丛A.有脊神经根通过B.呈负压状态C.与颅内相通D.内含静脉丛E.内含脑脊液32.椎动脉A.起自颈总动脉B.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C.经破裂孔进入颅腔D.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E.入颅后,左、右椎动脉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合成一条基底动脉33.与海绵窦相交通的是A.翼静脉丛B.眼上静脉C.大脑中静脉D.岩上窦E.岩下窦34.颈内动脉的分支有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后交通动脉E.脉络丛前动脉35.大脑前动脉A.在大脑纵裂沿胼胝体沟向后行B.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及其上外侧面的上部C.中央支供应尾状核D.分布于内囊前肢E.分布于豆状核前部36.脑脊液A.为无色透明的液体B.功能上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C.有维持颅内压的作用D.最后回流到静脉E.只存在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内37.属于一般内脏运动核的是A.动眼神经副核B.上泌涎核C.下泌涎核D.迷走神经背核E.疑核38.属于旧小脑的结构有A.小脑蚓B.顶核C.球状核D.栓状核E.齿状核39.下列大脑皮质为语言中枢的是A.额中回后部B.额下回后部C.颞上回后部D.角回E.缘上回40.丘脑腹后外侧核接受哪些传导束纤维A.内侧丘系B.外侧丘系C.脊髓丘系D.三叉丘系E.味觉纤维三、填空题1.脊髓位于_______内,上端在________处与________相续,成人脊髓下端平________下缘。
中枢神经系统试题精选中枢神经系统一、选择题(一) A 型题1.关于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胞体和神经胶质构成B.假单极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C.双极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D.传入神经元既是运动神经元E.神经元包括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2.神经核是指:A.神经元树突的集合B.神经元胞体在中枢的集合C.神经元胞体在周围的集合D.神经元轴突的集合E.神经元胞体与树突的集合3.含有假单极神经元的部位是:A.副交感神经节内B.交感神经节内C.基底核内D.脊神经节内E.螺旋神经节内4.假单极神经元:A.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B.位于神经节内C.存在于所有的脊神经节内D.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E.属于联络神经元5.脊髓第 8 胸节平对:A.第 8 胸椎水平B.第 5 胸椎水平C.第 7 胸椎水平D.第 6 胸椎水平E.第 10 胸椎水平6.成人脊髓下端平对:A.第一骶椎下缘B.第四腰椎下缘C.第三腰椎下缘D.第一腰椎下缘E.第十二胸椎下缘7.对于脊髓的描述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有 31 个节段B.在颈段大部分有侧角C.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至第 2 腰椎下缘D.外侧有一条深的正中裂E.在新生儿下端平第 1 腰椎下缘8.脊髓内部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A.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周围B.各段的灰质均呈“H”形C.中间带位于前角与后角之间D.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E.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9.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全部骶节中B 胸部和腰部脊髓侧角C.腰 2-4 节内D.骶 2-4 节内E.骶 1-3 节内10.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是:A. 中间带外侧核B. 胸核C.中间带内侧核D.网状结构E.骶中间带外侧核11.关于皮质脊髓侧束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脑桥被盖部B.位于脊髓的侧索内C.由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纤维D.仅位于脊髓的颈胸段E.损伤时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12.关于薄束与楔束描述正确的是:A.薄束位于楔束的外侧B.传导同侧躯干、肢体的本体感觉C.都贯穿脊髓后索全长D.止于背侧丘脑E.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的本体感觉13.薄束的作用是:A.传导对侧上、下肢的本体感觉B.传导同侧上肢的本体感觉C.传导同侧下肢的本体感觉D.传导同侧上、下肢的本体感觉E.传导对侧下肢的本体感觉14.传导左上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是:A.左侧薄束B.右侧脊髓丘脑侧束C.左侧楔束D.右侧脊髓丘脑前束E.左侧脊髓小脑后束15.脊髓第 5 颈髓节段平对:A.第 5 颈椎下缘B.第 4 颈椎C.第 3 颈椎D.第 6 颈椎E.第 7 颈椎16.在脊髓横断面内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的有:A.皮质脊髓侧束B.脊髓丘脑前、侧束C.薄束D.楔束E.红核脊髓束17.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切断部位以下:A.同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B.同侧肢体随意运动及深浅感觉丧失C.同侧肢体腱反射消失触觉和压觉丧失D.同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对侧痛温觉障碍E.同侧痛温觉全部丧失18.关于楔束的正确描述是:A.贯穿脊髓后索全长B.主要由交叉的纤维组成C.楔束纤维上行到同侧楔束核内交换神经元D.传导对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E.位于薄束的内侧19.脊髓骶节内:A.有薄束和楔束B.有楔束无薄束C.没有脊髓丘脑束D.有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E.有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20.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第 1 腰椎B.第 2 腰椎C.第 5 腰椎D.第 4 腰椎E.第 3 腰椎21.脊髓后索损伤时:A.闭眼能确定关节的位臵B.闭眼能维持身体直立不摇晃C.闭眼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臵D.闭眼能指鼻准确E.受损伤的对侧有痛觉障碍22.脊髓第 2 胸髓节段右侧后索损伤后出现:A.左半身乳头平面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B.右半身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丧失C.右半身胸骨角平面以下深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D.左半身胸骨角以下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丧失E.左半身剑突平面下深感觉丧失23.延髓前正中裂两旁的隆起是:A.橄榄B.楔束结节C.薄束结节D.锥体E.面神经丘24.在延髓脑桥沟处附着的脑神经,从外侧向内侧有:A.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B.舌咽神经、前庭蜗神经、面神经C.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D.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E.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25.在延髓前外侧沟出脑的脑神经是:A.第 VI 对脑神经B.第Ⅶ对脑神经C.第Ⅹ对脑神经D.第Ⅻ对脑神经E.第Ⅲ、Ⅳ对脑神经26.脑干指:A.小脑和延髓B.中脑、脑桥、延髓C.间脑、中脑、脑桥D.端脑、中脑、延髓E.中脑、小脑、延髓27.从橄榄后方出入脑的神经从上向下是:A.舌咽神经、迷走神经B.迷走神经、副神经C.副神经、舌下神经D.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E.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28.从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三叉神经C.舌下神经D.滑车神经E.展神经29.锥体交叉:A.是感觉传导束的主要交叉B.位于脑桥腹侧C.位于中脑脚底D.是皮质脊髓束的纤维交叉E.是痛觉传导束的交叉30.关于脑干外形的叙述哪一点错误?A.锥体位于延髓腹侧面B.上、下丘位于中脑背面C.基底沟在两锥体之间D.大脑脚属于中脑E.延髓与脑桥的背侧面形成菱形窝31.延髓内有:A.三叉神经运动核B.上泌涎核C.薄束核D.面神经核E.展神经核32.锥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A.位于延髓内,丘系交叉位臵较高B.位于延髓内,锥体交叉位臵较高C.在延髓内位于同一平面D.分别位于脑桥延髓内E.都是感觉传导束的纤维交叉33.关于内侧丘系的正确描述是:A.主要纤维来自同侧的薄束核和楔束核B.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C.行经斜方体外侧,与斜方体有纤维联系D.最后经内囊,终止于中央后回E.是精细触觉和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34.不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是:A.副神经B.迷走神经C.舌下神经D.舌咽神经E.三叉神经35.内侧丘系交叉:A.位于延髓的最下端B.交叉的纤维约占 80%C.交叉的纤维来自三叉神经脊束核D.交叉后的纤维上行终于同侧内囊E.传递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36.疑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舌咽神经B.舌下神经C.前庭蜗神经D.展神经E.舌神经37.面神经丘深方有:A.面神经核B.前庭神经核C.展神经核D.滑车神经核E.蜗神经核38.面神经核的位臵是在:A.中脑上丘平面B.中脑下丘平面C.脑桥平面D.延髓上部E.延髓下部39.与面神经有关的核团是:A.三叉神经脑桥核B.下泌涎核C.疑核D.孤束核E.展神经核40.面神经内含有起自:A.红核的纤维B.下泌涎核的纤维C.下橄榄核的纤维D.上泌涎核的纤维E.上橄榄核的纤维41.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面神经B.三叉神经C.迷走神经D.舌下神经E.舌咽神经42.上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A.舌咽神经B.面神经C.迷走神经D.动眼神经E.副神经43.中脑内有:A.红核B.面神经核C.三叉神经脊束核D.孤束核E.展神经核44.顶盖前区参与完成:A.痛觉反射B.听觉反射C.角膜反射D.触觉反射E.瞳孔对光反射45.视觉皮质下反射中枢在:A.距状沟两侧皮质B.外侧膝状体C.顶盖前区D.中脑上丘E.角回46.属于脑干内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团:A.动眼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B.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C.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副神经核D.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经核E.面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经核47.属于延髓内的脑神经核有:A.上泌涎核B.三叉神经运动核C.疑核D.面神经核E.展神经核48. 下列哪几对脑神经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A.第 V、Ⅸ、Ⅹ对B.第Ⅲ、Ⅴ、Ⅶ对C.第Ⅴ、Ⅷ、Ⅸ对D.第Ⅴ、Ⅸ、Ⅺ对E.第Ⅴ、Ⅶ、Ⅺ对49. 关于内侧丘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起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B.在延髓位于锥体的前方C.在脑桥穿过斜方体D.终止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E.传导对侧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50. 存在于延髓内的副交感神经核是:A.动眼神经副核B.迷走神经背核C.副神经核D.上泌涎核E.孤束核51.属于脑干内特殊内脏运动核是:A.三叉神经脑桥核B.舌下神经核C.展神经核D.面神经核E.动眼神经副核52.内侧丘系的纤维起源于:A.双侧薄、楔束核B.对侧薄、楔束核C.本侧薄、楔束核D.丘脑腹后内侧核E.内侧丘系交叉53.传向大脑皮质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B.脑桥的脑桥核C.延髓的薄、楔束核D.脊髓的后角固有核E.丘脑腹后外侧核54.皮质核束支配:A.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B.双侧展神经核C.对侧面神经核全部D.同侧舌下神经核E.对侧疑核55.脊髓丘脑侧束:A.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B.传导身体对侧的粗略触觉C.传导身体同侧本体感觉D.起于脊髓前角,止于丘脑E.传导对侧躯干、肢体的精细触觉56.外侧膝状体:A.与听觉有关B.与视觉有关C.与嗅觉有关D.与痛觉有关E.与触觉有关57.下丘脑包括:A.视交叉、漏斗、垂体、终板B.视交叉、漏斗、灰结节、终板C.视交叉、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D.视交叉、漏斗、灰结节、乳头体E.视交叉、漏斗、视束、乳头体58.第三脑室:A.左右各一B.位于两侧端脑之间C.经室间孔通侧脑室D.向下通中央孔E.位于脑桥与小脑之间59.与神经内分泌有关的神经核有:A.底丘脑核B.丘脑前核C.视上核D.乳头体核E.丘脑腹后核60.乳头体属于:A.上丘脑B.背侧丘脑C.下丘脑D.后丘脑E.底丘脑61.内侧膝状体:A.是视觉通路的中继站B.借下丘臂连于下丘C.是听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D.借上丘臂连于上丘E.向距状沟周围的皮质投射62.视交叉是指:A.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在此交叉B.双侧视神经在此交叉C.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在此交叉D.只有交叉的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E.交叉之后形成视辐射63. 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A.丘脑髓纹B.灰结节C.垂体D.内侧隆起E.丘脑枕64. 关于下丘脑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位于背侧丘脑前上方B.上界是下丘脑沟C.下界是视交叉D.漏斗的下方与松果体相连E.与躯体运动的调节有关65.腹后内侧核接受:A.三叉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投射B.内侧丘系和外侧丘系纤维投射C.内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投射D.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投射E.外侧丘系和脊髓丘系纤维投射66.关于角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围绕颞上沟末端B.围绕颞下沟末端C.围绕外侧沟末端D.围绕顶枕沟末端E.位于顶上小叶67.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A.双侧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前回下部C.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D.角回E.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68.听觉语言中枢位于:A.颞上回后部B.颞中回后部C.颞下回后部D.颞横回E.角回69.书写中枢位于:A.中央后回的下部B.额上回的下部C.额中回后 1/3D.额下回的后部E.缘上回70.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A.缘上回B.颞横回C.角回D.距状沟两侧E.额上回后部71.视觉中枢位于:A.中央旁小叶前部B.距状沟周围皮质C.海马回后部D.扣带回后部E.中央旁小叶后部72.躯体运动中枢位于:A.额上回B.额中回后部C.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E.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73.躯体感觉中枢位于:A.距状沟周围皮质B.额下回C.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E.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74.损伤一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可导致:A.对侧肢体瘫痪,并有感觉障碍B.对侧肢体瘫痪,并且肌张力减弱C.同侧共济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D.对侧肢体震颤并伴有肌张力增强E.对侧肢体瘫痪,并且肌张力增强75.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A.眼神经B.动眼神经C.视神经D.嗅神经E.滑车神经76.关于纹状体的叙述哪项错误?A.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B.纹状体可调节肌张力C.尾状核和苍白球合称新纹状体D.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两部分E.苍白球即旧纹状体77.新纹状体是指:A.豆状核的壳和苍白球B.尾状核和丘脑C.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D.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E.豆状核和尾状核78.关于胼胝体的正确描述是:A.通过外囊B.位于大脑纵裂的底部C.分嘴、膝、干三部分D.联络两侧丘脑E.联络两侧内囊的纤维79.胼胝体纤维是:A.连结同侧的额叶与顶叶B.连结同侧的颞叶与额叶C.连结同侧的顶叶与枕叶D.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E.连结两侧额叶的纤维80.内囊位于:A.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之间B.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的苍白球之间C.丘脑、尾状核头和豆状核之间D.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E.丘脑、尾状核体和豆状核之间81.内囊的分部及通过纤维:A.前肢含皮质脊髓前束B.膝部走行丘脑皮质纤维C.后肢主要有脊髓小脑后束D.后肢内侧通过视辐射E.后肢内侧有外侧丘系82.下列哪些纤维束不经过内囊的后肢:A.视辐射B.听辐射C.丘脑皮质束D.皮质脊髓束E.皮质核束83.内囊中通过的纤维是:A. 弓状纤维B.联络纤维C.投射纤维D.投射纤维与弓状纤维E.联合纤维84.右侧内囊膝部损伤时,面肌瘫痪的部位是:A.左侧眼裂以下B.左侧眼裂以上C.右侧眼裂以下D.右侧眼裂以上E.右侧全部面肌85.损伤左侧内囊后肢可能出现:A.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B.右侧肢体驰缓性瘫痪C.左侧肢体驰缓性瘫性.D.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E.左、右侧四肢痉挛性瘫痪86.左侧内囊后肢受损可出现:A.同侧四肢麻痹和躯体感觉丧失B.双眼右侧视野同向性偏盲C.同侧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D.左耳听觉丧失E.双眼左侧视野同向性偏盲87.右侧内囊出血可引起:A.口角偏向右侧B.右侧上下肢硬瘫C.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D.双眼右侧同向性偏盲E.右侧听觉丧失88.组成边缘叶的结构是:A.海马、齿状回B.海马旁回、扣带回、杏仁体C.海马结构、下丘脑、丘脑前核D.海马结构、海马旁回和扣带回E.海马结构和杏仁体89.右侧外侧膝状体损伤后出现:A.双眼视野颞侧偏盲B.双眼视野左侧偏盲C.双眼视野鼻侧偏盲D.双眼视野右侧偏盲E.右眼全盲90.损伤视交叉中央处,两眼视野表现为:A.双眼右侧偏盲B.左眼鼻侧偏盲C.双眼颞侧偏盲D.右眼鼻侧偏盲E.双眼全盲91.右侧视束完全损伤后出现的视野障碍是:A.双眼颞侧偏盲B.双眼左侧偏盲C.双眼右侧偏盲D.双眼鼻侧偏盲E.左眼全盲92.垂体瘤压迫视交叉可出现:A.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B.双眼视野全盲C.双眼视野颞侧偏盲D.双眼视野鼻侧偏盲E.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93.两眼对光反射消失,但视觉存在,因为:A.损伤两侧视觉中枢B.两侧视神经损伤C.两侧顶盖前区损伤D.视交叉损伤E.压迫两侧视束94.光照患者左眼,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缩小,病变部位位于:A.右视神经B.左顶盖前区C.右动眼神经D.左动眼神经E.右视束95.光照患者左眼,双眼瞳孔缩小,而照右眼时,双眼瞳孔均不缩小,病灶在:A.右视神经B.左顶盖前区C.右外侧膝状体D.右动眼神经E 左外侧膝状体96.下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的交叉部位在:A.脊髓前连合B.脑桥臂C.延髓的内侧丘系交叉D.间脑视交叉E.中脑结合臂97.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B.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C.薄束核、楔束核D.丘脑前核E.丘脑底核98.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神经核是:A.滑车神经核B.动眼神经核C.展神经核D.舌下神经核E.三叉神经运动核99.投射到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纤维是:A.内侧丘系B.脊髓丘脑束C.三叉丘系D.听辐射E.视辐射100.头面部的痛、温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三叉神经中脑核B.三叉神经脑桥核C.三叉神经脊束核D.三叉神经节E.脊神经节101.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第 3 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薄束核B.楔束核C.三叉神经中脑核D.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E.上橄榄核102.关于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描述正确的是:A.在脊髓交叉至对侧B.包括薄、楔束C.起始细胞位于胶状质内D.起始细胞位于胸核E.包括脊髓丘脑侧束103.面神经核上瘫:A.病灶的对侧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B.患侧额纹消失C.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D.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E.病灶的对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104.支配右侧眼裂以下面肌的神经核是:A. 右侧面神经核上部B.左侧面神经核下部C.左侧面神经核上部D.右侧面神经核下部E .右侧面神经核105.左侧展神经核受损可出现:A.左眼内斜视B.右眼内斜视C.左眼外斜视D.右眼外斜视E.左眼复视106.右侧薄束、楔束受损可导致:A.右侧受损平面下 1—2 节段皮肤的痛、温觉障碍B.右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觉障碍C.左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觉障碍D.左侧受损平面以下皮肤的痛、温觉障碍E.左侧受损平面以下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障碍107.损伤下列哪一结构,症状发生于病灶的同侧?A.内侧丘系B.三叉丘系C.薄束、楔束D.脊髓丘脑束E.内囊后肢108.某病人左侧舌前 2/3 味觉障碍,左舌下腺、左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左眼不能闭合,左额纹消失,左鼻唇沟消失,口角偏向右侧。
神经内科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病理主要累及部位是A、脊髓B、小脑C、脑干、小脑D、橄榄核、脑桥E、大脑正确答案:A2.关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瘫痪重于感觉障碍B、尿便障碍少见C、可伴有脑神经麻痹D、瘫痪由下肢开始向上肢蔓延,但不波及躯干肌E、多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正确答案:D3.脑电图常规至少记录A、10~20分钟B、20~30分钟C、30~40分钟D、50~60分钟E、1小时以上正确答案:B4.28岁女性,跳舞时突感剧烈头痛、呕吐、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无肢瘫,应首先作何种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A、脑电图B、脑超声血流C、脑动脉造影D、腰穿E、头颅CT正确答案:E5.癫痫大发作临床表现为A、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性抽搐B、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C、意识模糊,一侧肢体不自主抽搐D、意识清醒,肢体不规则地抖动E、意识清醒,肢体阵挛性抽搐正确答案:A6.一患者,舌咽、迷走、副神经三条神经均出现麻痹症状,指示病变在A、神经干B、颈神经根C、同侧颈静脉孔附近或延髓的疑核附近D、脑干被盖区E、以上全不对正确答案:C7.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最重要的是A、迅速降血压B、控制脑水肿C、抗生素治疗D、给止血剂E、给氧正确答案:B8.一位67岁的男性2年来出现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其他方面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Alzheimer病。
语言检查最可能发现下列哪种异常A、无异常B、缄默C、传导性失语D、经皮质感觉性失语E、经皮质完全性失语正确答案:D9.枕叶视中枢损害引起的中枢性失明,可有A、单纯瞳孔散大B、光反射丧失和瞳孔散大同时存在C、单纯光反射丧失D、光反射不丧失,瞳孔也不散大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10.下列哪项体征对鉴别肢体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最有价值A、肌张力增高或减低B、有无肌肉萎缩C、有无病理反射D、腱反射亢进或消失E、瘫痪程度分级及范围大小正确答案:C11.低颅压指的是颅压A、低于40mmH2OB、低于50mmH2OC、低于70mmH2OD、低于90mmH2OE、低于80mmH2O正确答案:C12.日本脑炎的主要病原体为A、HSV-ⅠB、狂犬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D、虫媒病毒E、带状疱疹病毒正确答案:D13.当C5~T2脊髓前连合受损时可出现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丧失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丧失D、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E、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但深感觉保留正确答案:B14.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治疗是A、尽早应用皮质激素B、针灸C、维生素B1、B12D、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E、手术治疗正确答案:A15.癫痫患者服药,最不应A、突然停药B、两药同时服C、服药次数太多D、只在夜间服E、服药量太小正确答案:A16.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辅助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早期可出现心电图的缺血性变化B、脑脊液中见皱缩的红细胞是区别于腰穿损伤所致出血的主要依据C、腰椎穿刺检查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根据,如病情重并出现昏迷应尽早进行D、早期血液白细胞增高正确答案:C17.一患者因车祸出现腰膨大损害,并有阳痿症状,说明病变在A、腰1~腰2B、骶3~5C、腰2~腰4D、骶1~3E、腰5~骶1正确答案:B18.40岁男性,突然起病,昏迷,呕吐,查体双瞳孔小,四肢强直样发作,双下肢病理反射阳性。
大家有关于中枢扩张和中枢扩展的异同点,以及两者之间疑问、想法、建议,对这两者进行详细的区分并且以此为中心向上和向下延伸细化。
中枢扩张和中枢扩展的前生后世能全面透彻的理解掌握后,对缠论的理解会更进一步常见谬误:1、认为扩张等同扩展!2、扩张后,走出了不可扩展,就说没有扩张或不属扩张范畴。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
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 线重叠部分。
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
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
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中枢的形成、中枢的区间: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
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
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
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
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
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
中枢方向:中枢形成的三段的方向是怎么开始的,不是随便三段就是的。
如果是向上的走势,里面的中枢一定是下-上-下的,向下的相反。
向上走势的典型中枢方向为3段连续重叠的次级走势构成的“下上下”类型;向下走势的中枢方向典型为3段连续重叠的次级走势构成的“上下上”类型;如果某级别走势仅仅由3段次级别走势构成,那么第2个次级别走势段的走势方向为该走势的中枢方向。
中枢扩展与中枢扩张划分测试题
(2011-07-09 00:26:11)
看了前面题目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本ID另外设计了一道题。
图上的直线代表1F线段。
高低点请根据网格自行辨认。
题目:请指出图上的所有5F级别中枢并取值。
老规矩,答案下次本ID在本文末尾公布。
这道题目很简单,主要测试大家对中枢扩展与中枢扩张的理解,同时该图也有助于各位提高中枢震荡的处理能力。
————————————————————————————————————————————————————————————————————————————————————————————
答案公布:
1、基于2-5这个1F中枢扩展而成的5F中枢:2—13。
中枢区间【4,13】。
2、基于6-9这个1F中枢扩张而成的5F中枢:6—16。
中枢区间【7,16】。
下面是多义性分解:
3、基于7-10这个1F中枢扩张而成的5F中枢:7—16。
中枢区间【7,16】。
4、基于8-11这个1F中枢扩张而成的5F中枢:8—17。
中枢区间【11,16】。
5、基于9-12这个1F中枢扩张而成的5F中枢:9—18.中枢区间【11,18】。
从以上几种多义性分解上,各位可以对比4/5的分解,两者的中枢ZG相同而ZD不同,这就为后面走势第三类卖点的判断提供了双重的技术依据,这就是多义性分解下的好处之一。
可能有人会发现,为何在第1种分解中,123这三段不在多义性的组合中?原因很简单,在
上篇博文中,1—12只是一个盘整走势,而在此处,1-12之间的2个1F中枢的存在使得1-12构成了下跌趋势,走势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性,因而2-5中枢也就有了一个方向性,其后13的出现使得这个下跌趋势重新进入了5F级别的中阴,从而就有了2/3/4/5的多义性分解。
本ID看完了此文的全部回复,发现很多人的分解都存在片面性,而且相当一部分童鞋没有理解走势的分解原则和中枢的取向性,有分解与本ID答案不同的,请自行对照本ID的答案检查原因,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进步。
另外,有人不明白本ID为什么把那什么作手看成废物点心,本ID除了鄙视其剽窃缠哥中枢震荡技术的人品问题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其所谓“井论”的纯粹是自误误人的玩意。
其人在瞎掰时还沾沾自喜,把趋势分为标准趋势和非标准趋势,自谓发展了缠论,这就是纯粹的自慰自渎,这种狗屁YY本不值一驳,不过看到有不少人被其迷惑,本ID就在此金针度人,口水一番吧,谁让本ID是缠论第一高手呢?
关于其所谓的标准趋势和非标准趋势,不过是在说A+B的趋势有c还是无c,这就如同419,带套的419就叫标准419,不带套的419就叫非标准419?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其人,根本没有理解缠哥的“a+A+b+B+c”究竟是在说什么,更别谈“A+B”型趋势的多级别力度对比下的背驰判断问题了,还井论,坐井自渎还差不多。
这种废物点心以后本ID也没兴趣去驳斥,让其坐井自渎自废是最仁慈的选择,下面继续结合这个图形讲讲中枢震荡的处理。
图上,当走势2—5的1F中枢的第三类卖点7的出现,8的新低后反弹,一般都对应着一个盘整背驰后反弹到9,此时,从1下来的走势形成第二个1F中枢69后,1—9构成了1F级别的下跌趋势,从1F操作角度上,就是背驰的判断和第二个中枢第三类买卖点的等待问题,因为有了69的出现,其后的走势就有了一个中枢震荡的问题,其后根据中枢震荡的顶底背驰判断操作即可,至于有c无c,关注69这个1F中枢的第三类卖点即可,而要出现第三类卖点,围绕69震荡的必然会有一个离开的次级别走势,然后再有一个回抽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如果这个回抽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在6下方背驰,则构成第三类卖点,意味着c或者是第三个1F 中枢即将出现,然后再根据背驰的判断去操作即可。
在该图上,围绕69的中枢震荡12—13点破2—5这个中枢,则中枢扩展确认,从而使得整个走势进入了5F级别的震荡,到14,则构成第三类买点和第二类买点的重合。
这种重合,构成所谓的V型反转,但是14跌破7这点,其力度也就有了一个中枢扩张的技术判断依托。
注意,特别要注意,中枢扩展和中枢扩张除了在形态上有区别外,更大的一个区别就在其力度上,以后有空本ID会讲解下中枢扩展和中枢扩张的力度对比的,这个涉及到动力学方面的高级课程,此处先提示下,具体课程,必须要等到以后课程的逐步深入后才能讲解,否则,小学就开始讲微积分,那课程根本没法讲了,估计这会能看懂本ID此文的童鞋都不多,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慢慢悟,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
PS:特别表扬下小九童鞋,能从本ID的系列课程中体会到大盘和个股A0的不同设置,这说明这位童鞋是认真思考了的。
当然了,其他童鞋也都值得表扬,尤其是积极回答问题积极讨论的,看到你们的回复,本ID完全相信你们中一定有人能成为那为数不多的钢铁战士滴,到那时,你们再回来看曾经留下的回复,这一定会是学习路上一段特别美好的回忆。
一根筋尚未钢铁,童鞋们仍需努力。
童鞋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