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疾病)概述串讲 通俗易懂
- 格式:pptx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46
心力衰竭(h e a r t f a i l u r e)一、概述1. 定义:有足够静脉回心血量情况下,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2.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排血量正常,左室充盈压高,肺静脉回流受阻3.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肺和/或体循环被动性充血4.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前者是更广泛的概念。
心功能不全分四级,心衰分三度。
二、病因1. 原发心肌损害1.1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梗等1.2 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1.3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B1缺乏、淀粉样变2. 心脏负荷过重2.1 压力负荷(后负荷、阻力负荷、收缩期负荷):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病2.2 容量负荷(前负荷、舒张期负荷):1、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等。
2、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
3、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容量增多如甲亢、贫血。
3. 诱因:呼吸道感染;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摄钠、输液);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妊娠、分娩);治疗不当(洋地黄不足或过量);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它疾病(冠心病心梗、风心病风湿活动)。
三、病理生理当基础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首先发生多种代偿机制,可使心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正常水平,但代偿机制均有负性效应,到一定时候出现失代偿。
1. 代偿机制1.1 Frank-Starling机制1.1.1 正面效应:前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舒张末容积增加→心室壁张力增加→心排量、作功增加1.1.2 负面效应:心脏扩大到一定程度→收缩力下降→静脉压升高→到一定高度出现体循环、肺循环淤血1.2 心肌肥厚→心肌细胞肥大→室壁变厚→收缩力增加→排血量增加→心肌收缩力下降1.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液机(心房压升高,启动神经体液机制)1.4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率增加→收缩力加强→耗氧增加1.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维持血压;调节血液再分配,保证心脑等脏器供血;醛固酮分泌增加→水钠猪留→前负荷增加;Ⅱ使新的收缩蛋白增加→心肌肥厚;醛固酮刺激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胶原纤维→使心肌间质纤维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变窄,同时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使血管舒张受影响;这些改变称为细胞和组织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恶化→促进死亡。
循环系统——冠心病讲座(1)
循环系统——冠心病讲座
尊敬的听众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解一下循环系统中的一种疾病——冠心病。
一、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心脏疾病,其特点为心肌
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营养的主要动脉,当其
内层发生粥样硬化时,该动脉腔内的通路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心
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疾病。
二、冠心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1、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具体表现为:胆固醇、脂肪
等在血液中逐渐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导致血管腔变窄。
2、危险因素
(1)高血压:平时血压水平比较高,会强制心脏所需要的供应。
(2)高脂血症:人体内产生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较高。
(3)吸烟和酗酒:吸烟会使人体内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引起动脉硬化;而酗酒会引起肝素合成的不稳定,使得发生血栓的机率增加。
(4)生活不节制:久坐不动导致肥胖,进而增加心脏负担,而油腻食物、垃圾食品等则会导致超重或肥胖。
三、冠心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症状
(1)心绞痛:特点是胸苦、闷、痛或压迫感等。
(2)心肌梗塞:突然严重胸痛,伴随心跳加快、出汗、恶心等。
2、防治方法
(1)预防:注意饮食和运动,生活规律,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2)治疗:对于早期的冠心病,可以采用通过药物治疗来慢性控制病情,对于严重的病情则需要手术治疗。
四、总结
冠心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其危害性非常大。
人们应该加强对其
了解,掌握预防和治疗措施,保证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位,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循环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各种循环系统疾病的出现。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进行概述。
一、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心肌梗死则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心肌接收的血液减少,导致心肌组织坏死。
心力衰竭则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疾病,导致体内各部位供血不足,出现疲劳、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长期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它会导致循环系统的负担加重,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脏病、脑中风等并发症。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肾脏疾病等。
控制饮食、适量锻炼、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奏的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心动过速是心脏搏动过快,超过正常范围;心动过缓是心脏搏动过慢,也低于正常范围。
心房颤动是心脏上房无规律地收缩,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律失常会导致血压波动、心绞痛等严重后果,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四、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内血管壁的厚度增加、弹性下降,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通。
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五、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是指静脉血管的扩张、曲张和瓣膜功能异常,血液不能顺利流回心脏,积聚在下肢静脉中。
静脉曲张最常见于下肢,其症状包括静脉曲张的蓝色、皮肤色素沉着、浮肿、疼痛等。
适量运动、注意坐姿站姿、定期穿着弹力袜等可以有效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
综上所述,循环系统疾病涵盖了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动脉硬化和静脉曲张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对人体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循环系统——冠心病讲座-V1循环系统——冠心病讲座循环系统是人体的基本生命系统之一,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其中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血管则是血液在体内运行的通路。
冠心病是循环系统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循环系统中的冠心病。
一、循环系统的构成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个自动跳动的肌肉。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使其得到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2. 血管血管是血液在体内运输的通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其中动脉将氧强的血液从心脏中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而静脉则将二氧化碳富集的血液从身体器官转运回心脏进行再次循环。
3.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的运输物质。
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部分组成,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而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二、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是心绞痛,甚至可引起心肌梗死和猝死。
三、冠心病的症状1. 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
它表现为胸部发闷或疼痛,有时会向左肩或臂部放射,患者会感到气短和胸闷。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后果之一,其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伴随恶心、呕吐和出冷汗等症状。
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增高。
尤其是男性和女性在进入更年期之后,冠心病的发生率更高。
2. 吸烟吸烟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会不断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高血脂高血脂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过高会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肪沉积在动脉壁中,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五、预防和治疗1. 尽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尽量减少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一、概述1. 定义:有足够静脉回心血量情况下,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2.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排血量正常,左室充盈压高,肺静脉回流受阻3.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肺和/或体循环被动性充血4.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前者是更广泛的概念。
心功能不全分四级,心衰分三度。
二、病因1. 原发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梗等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B1缺乏、淀粉样变2. 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后负荷、阻力负荷、收缩期负荷):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病容量负荷(前负荷、舒张期负荷):1、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等。
2、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
3、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容量增多如甲亢、贫血。
3. 诱因:呼吸道感染;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摄钠、输液);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妊娠、分娩);治疗不当(洋地黄不足或过量);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它疾病(冠心病心梗、风心病风湿活动)。
三、病理生理当基础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首先发生多种代偿机制,可使心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正常水平,但代偿机制均有负性效应,到一定时候出现失代偿。
1. 代偿机制Frank-Starling机制正面效应:前负荷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舒张末容积增加→心室壁张力增加→心排量、作功增加负面效应:心脏扩大到一定程度→收缩力下降→静脉压升高→到一定高度出现体循环、肺循环淤血心肌肥厚正面效应: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室壁变厚→收缩力增加→排血量增加负面效应:1、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数不增加,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
2、心肌肥厚增加心肌收缩力,但心肌顺应性差。
3、心肌肥厚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神经体液代偿机制液机(心房压升高,启动神经体液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正效应: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心率增加→收缩力加强负效应:后负荷增加→耗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正效应:心肌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维持血压;调节血液再分配,保证心脑等脏器供血;醛固酮分泌增加→水钠猪留→前负荷增加;负效应:ATⅡ使新的收缩蛋白增加→心肌肥厚;醛固酮刺激成纤维细胞转变为胶原纤维→使心肌间质纤维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变窄,同时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使血管舒张受影响;这些改变称为细胞和组织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恶化→促进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