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研究--以银广厦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78.90 KB
- 文档页数:3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公司概况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
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
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即使只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100吨、姜精油等160吨。
王懿婧(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730107)【摘要】本文以银广夏事件为例,浅析企业会计舞弊的三个诱因:利益驱动、监管漏洞、关联对象。
企业会计舞弊的两大危害性:显性危害和隐性危害。
企业会计舞弊的四个预防措施:加强企业经营人员培训,转变企业营运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强化社会舆论体系,加强舆论监督。
【关键词】银广夏会计舞弊诱因危害措施一、银广夏事件概述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证券简称为*st 广夏(000557)。
创始人陈川从话剧团编剧转型南下创业,先后创建深圳广夏文化公司和深圳广夏录像器材公司等。
1994 年,他将旗下的几家软磁盘公司改组并成功上市,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此后,进入全面多元化投资阶段,涉及领域极其广泛。
股市行情一路飙升,2000 年涨幅高达440%,成为名副其实的“跨世纪大牛股”。
2001 年8 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在股票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
银广夏方面实行紧急停牌,复牌后连续出现15 个跌停板,价位跌落到每股6.35 元,流通市值减少到17.8 亿元,将近68 亿元的流通市值消失。
6 万股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许多金融机构被拖累:中国经济开发信托公司深陷泥潭,大量持有银广夏股票的大成基金、景宏基金、景福基金等遭受重创。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为银广夏虚假财务报表签署无保留意见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庭审记录揭穿事件真相:天津广夏董事长董博受银广夏财务总监丁功民指使虚增利润,从1999 年到2001年初,先是虚构原材料提供方购入原材料,伪造销售发票、银行进账单等票据,并指使职工伪造了产品生产记录;进而伪造出口销售合同、出口报关单等产品售出记录;后又为完善造假程序,通过虚报销售收入从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 份,指使职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 份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逃过了国税局的审查。
银广夏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天津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
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天津广夏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662.18万元,负债总额55 808.95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853.23万元。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近年来,财务舞弊问题在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给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作为中国领先的银行之一,银广夏也遭遇了财务舞弊的指责。
本文将对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探析,旨在揭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预防之策。
一、背景介绍银广夏是中国某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
然而,最近几年,有报道指出该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引起了公众和投资者的担忧。
二、可能原因分析1. 利益冲突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方,如股东、管理层、投资者等。
这些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一些人为了个人或特定集团的利益而进行财务舞弊。
比如,管理层可能为了保留自己的职位而突出自己的业绩,股东可能为了提高股价而采取不当手段。
2. 不完善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是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公司的财务运作和信息披露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
如果内控体系不完善,就会给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可能的原因包括内部审计不够严格,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不充分等。
3. 目标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会面临各种目标和指标的考核,如业绩目标、基本薪酬等。
如果目标考核制度不合理,会导致管理层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不当手段。
可能的原因包括目标设定不合理、激励制度失衡等。
三、预防之策1. 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发现和预防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验。
同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 完善内控体系公司应加强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此外,公司应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3. 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公司应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确保目标设定合理、激励机制公正。
管理层应遵循法律法规,诚信履行职责,不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进行财务操作。
四、结论财务舞弊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信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一、事件回溯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其股价从3.98元/股一度攀升到37.99元/股。
但自2001年8月,《财经》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揭露其业绩完全是通过财务造假虚构的,银广夏瞬间从天堂打入了地狱,成为了中国的安然。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以及董事会监视不足的条件下,银广夏在财务舞弊过程中已经行成了一条造假流水线。
1999银广夏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从原始材料的购入开始造假,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银行汇款单。
为完善造假过程,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1999年度,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000年,银广夏继续造假活动,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该公司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
其舞弊工程不仅涉及公然造假而且涉及大量的违规操作。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尽管西方会计界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财务舞弊防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由于其研究成果是以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为前提的,未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展开。
(一)、外部压力迫使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舞弊,以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双赢”从以上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股市佼佼者的银广夏进行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最主要的动因就是避免ST、摘牌和各种处罚,弥合监管要求。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另外,深沪两个交易所也规定,凡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一律要被“ST”处理。
许多像银广夏之类的上市公司为了保全上市资格或不被“ST”处理,一般都会实施财务舞弊。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作为商业运作的主体,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和市场地位,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即财务舞弊。
本文旨在对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银广夏上市公司是一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金融公司,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中被曝出多起财务舞弊事件。
这些舞弊行为的核心动机是通过虚报收入、低报成本和隐藏负债等手段,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和可行。
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财务会计原则,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正常运行。
首先,虚报收入是银广夏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舞弊手段之一。
公司通过夸大销售额、虚构收入来源等方式,使公司的盈利看起来更加可观。
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还能提高股价。
然而,虚报收入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真实性,并为投资者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其次,低报成本也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法之一。
银广夏上市公司往往会故意低估成本,以增加净利润和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然而,低报成本不仅使公司财务数据失真,也会给潜在投资者带来错误的判断。
另外,银广夏上市公司还存在隐藏负债的问题。
通过将一部分债务或利润转移到关联公司或虚拟账户中,以减少负债的显示。
这种做法让企业看起来更加健康,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然而,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上述的财务舞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严重动摇,市场秩序也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核力度。
通过加大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力度,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行为。
此外,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金融犯罪。
其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应具备足够的财务知识和风险意识,通过了解公司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