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2
语言学流派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diglossia)、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或socialect)、标准语和土语(vernacular)、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和非正式语体(informal style)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
微观社会语言学(mino-sociolinguistics)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社会语言学现在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
随着6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对语言异质性的认识的加深,社会语言学又发展出交际民族志学、跨文化交际、交际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会话分析、语言变异研究等学派。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的概念,打破了索绪尔以来只研究语言内部同质系统的局限;2)对语言研究进行计量统计的分析;3)通过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之间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解决了共时和历时的矛盾。
各语言教学法流派一览图一、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流派项目产生时间代表人物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优点缺点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19世纪奥伦多夫【德】语言学:历史比较(所有语言都始于一种原始语)心理学:德国官能心理学(训练官能)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2.注重培养阅读、写作、智力,不重视口语和听力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文学名著1.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基础2.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能较好地培养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体现了理性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能力过分强调语法学习,依赖母语,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略口语教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自然法、口语法)19世纪下半叶贝力子【德】帕默【英】语言学:语言是习惯;不同语言并不对等,反对翻译法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教学过程模仿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1.直接联系原则,排除母语,用直观手段,常用表演2.以口语为基础原则,先听说后读写3.以模仿为主原则,直接感知4.句本位原则,句子是基本教学单位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外语学习途径,为听说法、视听法等流派开了先河,促进了翻译法变革,首开经验派教学先河2.制定了一整套练习体系,编出了有成效并广泛推行的教材,在世界外语教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2、偏重经验,重视感觉,忽视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3、早期过分排斥母语,一点就透的也不用母语讲反而影响教学情景法20世纪20—30年代帕默霍恩比帕默的语言观:学习语言有两种能力,有意识的和天赋的,两种要同时运用;并且教学方法要取各家之长1、教学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掌握语言结构是前提2、从口语开始3、课堂使用目的语4、新的语言点在情境中介绍并操练5、先掌握词汇语法之后再叫阅读和写作1、继承了直接法的特点,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特别是对词汇和语法的控制方面以及强调运用情景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规则、功能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两个主要的流派,分别是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
这两个流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以及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是一种以形式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关注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有索绪尔、布洛赫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形式主义派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规则和结构,揭示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功能派是一种以功能为中心的语言学流派。
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功能派的代表人物有马尔库斯、哈贝马斯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功能派通过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采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形式和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寻找语言的普遍规律。
功能派主要采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立的系统,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无关,语言的功能是次要的。
功能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与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密切相关,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是为了实现语言的功能。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形式主义派主要关注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则和形式,研究语言的句法、语音、词汇等方面。
功能派主要关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意义、语用、语境等方面。
形式主义派和功能派是两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
形式主义派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关注语言的内部规律;功能派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关注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学分支及流派纵观语言学的发展史,从高度抽象层面来看,其间总是交织着形式与功能两种理论观点的对峙与竞争,由此产生的不同学术观点、理论流派和描述方法,成为语言学发展的原始动力,推动着整个学科不断向前。
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愈演愈烈,从理论上形成了所谓“索绪尔悖论”(Saussurean Parodox),从关注焦点和研究内容上体现为“内置语言”研究与“外置语言”研究之间的差别。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ternalized language, or I-language andexternalized language, or E-language.)有人将西方语言学史划分为八段: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及以后;现代前夕;19世纪;20世纪第一阶段;20世纪第二阶段。
西方语言学的源头在希腊。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谈到方言差异和外来语现象;诡辩学派的辩驳演讲引发了修辞研究;《对话录》记下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语言哲思;亚里士多德为逻辑和语法范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至斯多格学派本质论与约定论、类比论与不规则论之争尤其热烈,语音、词源、语法三个方面都有所研究。
公元前,世纪狄奥尼休斯(色拉克斯的《语法术》,确立词、句概念,提出八大词类,对希腊语的结构做了描述。
罗马人接过了希腊语言文化的所有成果。
略晚于色氏,瓦罗撰成《论拉丁语》,将语言研究三分为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
他注意到派生有别于曲折,称前者为“任意变化”,后者为“自然变化”。
公元,世纪初,普利西安详尽描写了古典拉丁语,其著《语法原理》广为流传,左右了这个中世纪的语法学和语言哲学。
中世纪的学术语言是拉丁语。
经院哲学盛期,摩狄斯泰学派的语法研究也达到巅峰。
该派所主张的思辨语法实为拉丁语法范畴与经院哲概念的融合。
思辨语法首次建立清晰的句法理论,区分了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又提出存在、理解、表意三种方式,用以阐述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现代语言学流派1. 现代之前(1) 语言学溯源:古印度、古希腊、阿拉伯古印度传统:方法:经验总结;著作:《梵语语法》(Pānini);词汇:词类划分(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构词法(词干与词尾),静词分七格;语音: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元音作为独立语音成分;古希腊传统:方法:哲学思辨论题:词与物的关系:天然vs. 规定(cf. Arbitrariness vs. iconicity)词汇:词类划分(八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成分词);提出格概念(斯多葛学派the Stoics);区分三种人称、三种数(单、复、双);句子:区分五种句式(直陈式、命令式、能愿式、从属式、不变式);三种语态(主动、被动、中动);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阿拉伯传统....(2) 重要发展17世纪法国唯理语法学派:阿尔诺(A. Arnaud)、兰斯诺(C. Lancelot)思想基础:语言与思想有内在联系;语法与逻辑有内在联系;语法正误遵从逻辑标准;寻找“适用于一切语言的一般原则”;《普遍唯理语法》(Grammaire Générale Raisonnée):洪堡特(Karl Wilhelm von Humbolt, 1767-1835)著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观点:语言绝不是产品(Ergon),而是一种创造互活动(Energeria);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3)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梵语研究);各语言之间的关系;前奏:威廉·琼斯(W. Jones):梵语与欧洲语言有共同的起源奠基人:葆朴(F. Bopp, 1791-1867),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之间的比较关系(1816);雅克布·格里姆(J. Grimm):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欧洲诸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施莱赫尔(A. Schleicher):1. 语言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受着相同的功能规律和发展规律的支配,因此可以把自然科学中所制定的精确方法应用于语言发展过程和分类的研究。
图解:
本图展现了近一个世纪的语言学主要流派(涵盖14位领军人物及其21部重要著作)。
页面左上方的蓝色及黄色圆形简要描述了欧洲语言学,两圆交汇的部分是其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页面右上方的蓝色及紫色圆形简单描绘了美国语言学,两圆交汇处也是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
页面中间的绿色圆形代表认知语言学,她与生成及功能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下拉实线连接了语言学家和其代表著作,通过时间轴可大致了解著作出版的年代。
缺陷:
遗憾之处很多。
例如,个别地方没有对齐;整体不太美观;由于计算错误,没有空间安置认知语言学四位创始人之一,来自比利时的René Dirven;时间(年代)轴要是反方向就更好了。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史上是发展最快的、最活跃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理论并把语言学真正变成科学之后,现代语言学便呈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论文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了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
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 索绪尔,1857--1913,。
他通常被描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使语言学科走向现代的大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说是语言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索绪尔的理论主要是从三个斱面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索绪尔是把语言学研究明确为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他的理论直接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语言的本质。
他的理论可归纳如下:1.语言符号的本质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的,即“所指”和“能指”。
不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关联的是能指的线性特征。
2.语言单位的关系性质由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一个能指不所指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属性。
所指只是一个系统里的一员,通过同一系统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界定。
3.语言系统不语言现象的区分这是语言系统不语言的实际现象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认为是研究语言系统。
4.共时不历时的区分语言学上的共时不历时之区分,就是静态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之分。
二、早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创始于1926年10月6日,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伊、雅克布逊、布龙达尔等。
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研究主要有三个斱面:1.为语言事实的共时研究斱法做了理论上的开拓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特征3.强调语言在知己语言社团中所发挥的功能。
50年代后新一代的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续老一辈的研究,发展了新的理论,包括关于语言演变,语言系统,标准语言,主位不述位,语言功能。
,二,哥本哈根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派。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跨学科性:现代语言学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等。
这种综合性使得语言学能够更全面地研究语言现象。
2. 实证性:现代语言学注重对语言现象的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揭示出语言规律和语言变化的实际情况。
3. 语言普遍性: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某一种语言,而是关注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和共同规律。
这种研究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
4. 全球化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语言学也越来越关注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比如研究语言接触、语言变异以及语言政策等领域。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为以下几点:1. 认知科学的影响: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语言学趋向于更深入地研究人类语言的认知机制和处理过程。
比如探索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认知基础,以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等。
2. 数字化和计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语言学趋向于更加数字化和计算化。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语料库语言学等技术,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处理语言数据,并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3. 跨文化语言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语言学将成为重要研究领域。
这种研究将注重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及不同语境下语言使用的变化和适应性。
4. 社会认知语言学:社会认知语言学将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大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语言的社会因素和社会语言学,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如语言地位、社会规范和身份认同等。
综上所述,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综合化和应用化。
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证研究语言现象,关注语言的普遍特征和全球化影响,不断推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现代语言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大时期的代表。
网络课件介绍了八个流派,我们要求重点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因此我们主要围绕这三大学派简要介绍有关内容要求,也就是各个学派最基本的基本情况:各学派的贡献、地位、代表人物。
更加详细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本课程课程端参考《语言学概论》网络课件中“望远镜?语言学流派”。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欧洲商贸业和航海业的发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语言学者们通过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语言,从而进行比较研究。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语言教学法流派语言教学法流派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这些流派根据不同的教学观念和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1. 语法-翻译法:这种流派主要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的规则和结构的理解,通过翻译文本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学习者需要通过翻译来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建立起对语言的系统性认识。
这种方法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也受到一些批评,认为它忽略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2. 印度语言教学法:这种流派主要关注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印度语言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与母语人士进行沟通和实际交流来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提倡学习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通过与母语人士的互动来提高听说能力。
3.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基于图形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图形来组织和呈现语言知识。
学习者可以通过构建和解读思维导图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词汇的理解。
思维导图法被认为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语言知识。
4. 沉浸法:沉浸法是一种以浸泡于目标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语言的方法。
学习者通过生活在说目标语言的国家或环境中,与母语人士进行互动和交流,加速语言学习过程。
沉浸法认为通过完全沉浸在目标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语言。
5. 语境法:语境法认为学习者需要将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真实的情境和语言材料,让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语境法强调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帮助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6.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这种流派主要关注学习者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通过提供具体任务和情景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进语言学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理念。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布拉格学派基本观点:布拉格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在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和F. de索绪尔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们同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看法有同有异。
相同之处是反对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历史主义及分割主义,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应对其结构进行共时的研究,不同之处是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作交际工具,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
因此要用功能的观点去研究语言。
布拉格学派认为句子能从语法角度分析也能从功能角度分析用主位和述位来分析句子。
主位指已知信息或在给定语境是明确的话语起点前信息述位指说话者陈述的有关或涉及话语起点内容。
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区别:布拉格学派区别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之处是:他们主要研究已有悠久文化的欧洲语言,从功能观点出发广泛探讨标准语、语言修养、修辞学、文艺学、诗学、美学等问题。
他们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为了强调自己的特点,布拉格学派曾明确表示应该把自己称为功能语言学派。
主要贡献: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和博杜恩·德·库尔德内的理论。
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音系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分析比较法对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定量分析法又为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
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1.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20 世纪20 年代,英国出现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思想。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摘要:两千多年前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就开始了各种语言的研究,只是古代的这些研究都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所以未能揭示出语言的本质。
直到19世纪比较语言学产生后,语言研究才开始发掘语言发展的规律,才使语言的研究变成了科学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功能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史上是发展最快的、最活跃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理论并把语言学真正变成科学之后,现代语言学便呈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论文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了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
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 索绪尔(1857--1913)。
他通常被描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使语言学科走向现代的大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说是语言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索绪尔的理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
索绪尔是把语言学研究明确为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他的理论直接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语言的本质。
他的理论可归纳如下:1.语言符号的本质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的,即“所指”和“能指”。
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关联的是能指的线性特征。
2.语言单位的关系性质由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一个能指与所指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属性。
所指只是一个系统里的一员,通过同一系统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界定。
3.语言系统与语言现象的区分这是语言系统与语言的实际现象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认为是研究语言系统。
4.共时与历时的区分语言学上的共时与历时之区分,就是静态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之分。
二、早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一)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创始于1926年10月6日,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伊、雅克布逊、布龙达尔等。
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1.为语言事实的共时研究方法做了理论上的开拓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特征3.强调语言在知己语言社团中所发挥的功能。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一、综合性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了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如音韵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以及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
现代语言学不再局限于研究单一的语言现象,而是以全球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和多样性。
二、科学性现代语言学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以数据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工具,来揭示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
现代语言学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三、描述性现代语言学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客观描述,而非主观评价。
研究者通过描述语言的音韵、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交际情境,来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功能。
现代语言学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强调对语言使用情境的分析和解释。
四、系统性现代语言学强调对语言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
研究者关注语言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研究语言的规则和规律。
现代语言学通过研究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多个层面的语言要素,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
现代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变化和语言演化的过程,探讨语言系统的变动和发展。
五、认知性现代语言学强调语言与认知的密切关系。
研究者通过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探索语言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
现代语言学关注语言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研究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和反映。
现代语言学还研究语言的习得过程和语言障碍的机制,揭示语言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应用性现代语言学强调语言研究的应用价值。
研究者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语言教学、语言治疗、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领域,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现代语言学还关注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政治等社会实践问题,为促进语言多样性和语言平等做出贡献。
现代语言学以综合性、科学性、描述性、系统性、认知性和应用性为特点,旨在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功能,推动语言学的发展和应用。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
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
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
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1.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
2.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duction Stase)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
2.早期表达阶段(The Early Production Stage)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
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
3.最后阶段(The Last Stage)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
自然法的指导思想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这种理论重视自然的交际,强调非正式的习得,而不注重形式语法的分析。
跟全身反应法一样,自然法强调先充分理解后再表达,不强迫学生表达,这对外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自然法提出,到学生的言语“出现”时再表达,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呢?如果永远不“出现”,该怎么办?另外,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有一定的问题。
外语教学法流派: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全身反应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心理学教授阿舍尔(James T.Asher)。
简述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
'简述现代
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
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史上是
最快的、最活跃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理论并把语言学真正变成科学之后,现代语言学便呈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从历时的角度阐述了现代语言学的各个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
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 索绪尔(1857--1913)。
他通常被描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使语言学科走向现代的大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说是语言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由论文联盟
收集整理。
索绪尔的理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发展起来的:语言学、
学和
学。
索绪尔是把语言学研究明确为科学研究的第一人。
他的理论直接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语言的本质。
他的理论可归纳如下:
1.语言符号的本质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的,即“所指”和“能指”。
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相关联的是能指的线性特征。
2.语言单位的关系性质由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因此一个能指与所指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属性。
所指只是一个系统里的一员,通过同一系统内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界定。
3.语言系统与语言现象的区分这是语言系统与语言的实际现象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语言学家的认为是研究语言系统。
4.共时与历时的区分语言学上的共时与历时之区分,就是静态语言学和进化语言学之分。
二、早期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创始于1926年10月6日,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伊、雅克布逊、布龙达尔等。
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1.为语言事实的共时研究方法做了理论上的开拓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特征3.强调语言在知己语言社团中所发挥的功能。
50年代后新一代的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续老一辈的研究,发展了新的理论,包括关于语言演变,语言系统,标准语言,主位与述位,语言功能。
(二)哥本哈根学派
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人数不多的语言学派。
这个学派成立于1931年,代表人物有乌尔达尔、叶儿姆斯列夫、布龙达尔。
哥本哈根学派的语言学理论,目的是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是语言学的对象问题,第二个是语言研究的准确化问题。
他们在追求形式化过程中,把语言学与数理逻辑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只有语言学成为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时,才是客观的、科学的。
这个思想对包括哈里斯、乔姆斯基、韩礼德等不同语言学流派的语言学家都有很大影响。
(三)伦敦学派
伦敦学派通常是指英国的语言学研究,其实就是弗斯学派。
讲伦敦学派的主义贡献其实就是讲弗斯的主要贡献。
弗斯对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是“多系统的”,而不是“单系统的”;第二,弗斯认为语言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语义的产生,语言描写实际上就是语义描写;第三,韵律语言学是弗斯的主义兴趣所在。
人从聚合与组合两个方面研究语言的韵律特征,把分析的范围从单个音节扩展到音组;第四,弗斯区分语音的系统和结构。
他把呈聚合关系即选择关系的语言形式界定为系统,把呈组合关系即线性关系的表现形式成为结构;第五,弗斯从人类学中吸收了不少营养。
他特别重视语言的社会属性,把语言看作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套硬性规定的符号和标记。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他们是韩礼德创建的语言学理论框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又称意义潜势。
系统语法要研究的是语言这个系统的构成以及其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相互。
功能语法试图揭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
系统语法的核心部分是构建句子的一整套有效选择的图表,并且配有对不同选择之间的关系的详细的说明。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与其他语言学家的理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语法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学特征;第二,系统语法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知识”的手段。
它区分了“语言行为潜势”和“实际语言行为”;第三,系统语法比较重视对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第四,系统语法用“连续体”这一概念来解释众多语言事实;第五,系统语法依靠对语篇的观察和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第六,系统语法以“系统”为基本范畴。
三、小结
通过对现代语言学流派脉络的把握,可以更好地让我们借鉴他人,拓展视野,打开思路。
对我们汉语语言的发展大有益处。
我国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和优越的语言研究条件,通过对现代语言学流派的学习借鉴和我国语言学家的自身努力,必然也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流派,并为相关领域的社会生产、
建设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