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最盛阅读题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4.52 KB
- 文档页数:3
《与朱元思书》中考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_______________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⑥,罗纨⑦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⑨,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⑩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制约。
④石篑(kuì):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⑤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⑥粉汗为雨:侍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
⑦罗纨(wán):丝织品,这里是指仕女所穿的细绢衣服。
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⑨工:巧妙。
⑩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岁春雪甚盛.盛:多。
B.梅花为.寒所勒为:被。
C.与杏桃相次..开发相次:一个接一个。
D.竟不忍去.湖上去:到。
2.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安可为俗士道哉?3.文中作者先详写湖上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了一个词语“”(用文中语句来回答)来写自己的感受。
4.对于游览西湖的最佳时间,作者与游客的观点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5.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D2.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和凡夫俗子说呢?3.竟不忍去4.不一样,游客“止午、未、申三时”,而作者则认为“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2023年《西湖游记》阅读答案2023年《西湖游记》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14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①月色入户。
户:②念无与乐者。
念:③盖竹柏影也。
盖:④怀民亦未寝。
寝: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小题3:(甲)文中,“闲人”一词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请找出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分)甲文写月的句子:乙文写月的句子:写法上不同点:参考答案:小题1:①户:门②念:考虑③盖:承接连词,相当于“原来是”④寝:睡觉(共4分)小题2: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②怎么能讲给世俗的人听呢!(共4分)小题3:“闲人”是作者在谪贬之后的自居、自傲,也不乏牢骚之情。
饱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宦海沉浮的悲凉,同时也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分,意思对即可)小题4:甲文写月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分),乙文写月句是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分)。
写法上不同点:甲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过直接描写月下景物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读懂短文,疏通句意,在语境中推断字词的意思。
比如“盖”也有“大概”的意思,而此句不是猜想,而是“确定的'了解”,所以其义为“原来是”。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填空和简答。
(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答案】1.(4分)(1)比高 (2)看到(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2.(2分)A3.(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8分)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西山如螺髻②||,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①高梁桥水:指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高梁之水||。
②螺髻:发型如螺壳形||。
③盖:车盖||。
古时为车上遮阳挡雨之具||。
④挂进贤冠:挂||,摘掉||。
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这里指官帽或乌纱帽||。
⑤情障:久存于心的愿望||。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道.此入玉河____________ (2)去.桥可三里____________(3)大可七八围许.____________ (4)思立亦以为然.____________2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
(2分)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2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21.(1)从||,由(2)距离(3)表示约数(4)这样2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3.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
24.作者发出了身在官场不得自由的感叹||,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向往追求的情怀||。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觕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①南迁:贬谪到南方。
①梧、藤:梧州、藤州。
①鬻(yù):卖。
①觕(cū)同“粗”。
①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____________)(4)饮酒但.饮湿(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如果你是苏东坡,在(乙)文的情景中,会对九三郎说些什么?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B.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C.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尊崇。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二)(含答案)(六)【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6.甲文作者(人名)和乙文作者(人名)都是(朝代)人。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6分)(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人不得()9.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
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
10.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教学共进联盟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2)______,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不以物喜,______,______,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诗词中的“用典”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小明:“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举个例子: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4)“______,______。
”这一句,就是借助历史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并未失去信心,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小红:是的,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5)“______,______。
”也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怀念亲友的无奈伤感和人事变迁的感叹。
小强:你们说的都是“用事”类的用典,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6)“______,______。
”则是“引用前人诗句”类用典,他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 默写古诗时,“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山环抱、绿水逶迤的五桂山旗溪村,吸引了一批有志向、有情怀的大学生前往创业,其中就______了以香草种植为主业的旗溪香草生活农场。
①这里不但有十几个品种规模化种植的香草,此外,还设计了香草科普园,里面有上百个香草品种。
五桂山土地矿物质______丰富,其中硒元素是国内土地含量平均值的5倍。
肥沃的土壤给予了香草生长的养分,水质天然纯澈的山泉水更是______了无数的香草。
2019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景尤不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体描写“一日之盛。
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西湖最盛阅读题答案
导语: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下面是我给您分享的《西湖最盛》的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相信大家通过这个学习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西湖最盛》阅读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西湖最盛》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岚设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与朱元思书》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最盛》阅读答案:
1.(1)约束,阻止。
(2)着,涂。
2.C
3.(1)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比堤畔的小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2)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
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下,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少女们混合着脂粉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美丽妖艳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光染成绿色、山气用颜色描画的非常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出来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的浓眉姿态发挥到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调,山水的容颜和意境,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