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总时差_自由时差的解题思路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关键路径计算、总时差、自由时差1. 关键路径2. 总时差与自由时差的区别总时差是指在不延误项目完成日期或违反进度因素的前提下,某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总时差=LS-ES=LF-EF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紧后活动最早开始的情况下,当前活动可以推迟的时间。
自由时差=( 后一活动)ES-( 前一活动的)EF所以总时差影响总工期,自由时差影响紧后活动。
(1 )总时差(TF):当一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不相同时,它们之间的差值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计算公式是:TF=LS-ES 。
(2 )自由时差(FF):在不影响紧后活动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被延迟的时间是该项活动的自由时差,它由该项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EF 和它的紧后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决定的。
计算公式是:FF=min{ 紧后活动的ES}-EF 。
(3 )关键路径。
项目的关键路径是指能够决定项目最早完成时间的一系列活动。
它是网络图中的最长路径,具有最少的时差。
在实际求关键路径时,一般的方法是看哪些活动的总时差为0,总时差为0 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关键活动组成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
尽管关键路径是最长的路径,但它代表了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
因此,关键路径上各活动持续时间(历时)的和就是项目的计算工期。
3. 如何计算ES,EF,LS,LF(1 )最早开始时间(ES):一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决于它的所有紧前活动的完成时间。
通过计算到该活动路径上所有活动的完成时间的和,可得到指定活动的ES。
如果有多条路径指向此活动,则计算需要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径,即ES=max{ 紧前活动的EF} 。
(2)最早结束时间(EF):一项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取决于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它的持续时间(D),即EF=ES+D 。
(3 )最晚结束时间(LF):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完成的最迟时间。
计算公式是:LF=min{ 紧后活动的LS} 。
(4 )最晚开始时间(LS):在不影响项目完成时间的条件下,一项活动可能开始的最晚时间。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造价相关法规和案例分析考试都会涉及网络图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是经常考到的,我在学习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怎么计算:
1.自由时差= 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对于无紧后工作的工作,也就是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总时差=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最早完成时间
计算方法:
(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其他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最好的理解
1、看到总时差,一定使用的是关键路线法,因为关键路线是通过总时差的计算找到的。
2、是总时差决定了进度表的灵活余地,而自由时差只影响紧后活动。
3、网络路线、活动都可以有总时差,而自由时差只有活动才有。
4、不受其他路线影响之前,同一条路线的总时差是传导的,即活动的总时差都相等、路线总时差也等于各活动的总时差,总时差不能相加。
5、总时差的计算是同一活动的最晚(开始或结束)减最早(开始或结束),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比较总时差大小时,不考虑绝对值,正总时差大于负的总时差。
6、如果只说时差,那就是总时差。
时差的利用
①如果延期的工作位于关键线路上,不管延期多长时间,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都有影响;
②如果延期的工作不在关键线路上,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是否有影响,取决于延期的时间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关系:
A.延期时间>总时差,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都有影响。
B.总时差≥延期时间>自由时差,对总工期没有影响,对后续工作有影响。
C.延期时间≤自由时差,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都没有影响。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在项目管理和工程领域,"标号法"通常是指用不同的标签或符号表示不同的任务或活动。
然而,这个方法并没有直接关联到计算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总时差(Total Float)和自由时差(Free Float)是网络计划技术中的术语,这种技术主要用于项目进度的安排和计划。
以下是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基本解释:
1. 总时差: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延迟开始的最大时间。
换句话说,总时差是在不改变项目总完成时间的前提下,任务可以推迟的最长时间。
它等于最晚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再减去计划完成时间。
计算公式为:TF = LS - EF - SF
其中,TF是总时差,LS是最晚开始时间,EF是工作最早开始时间,SF是工作的计划完成时间。
2. 自由时差:这是在不延误下一个任务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一项工作可以延迟开始的最大时间。
换句话说,自由时差描述的是一项任务在不影响其后续任务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多久开始。
计算公式为:FF = EF - SF
其中,FF是自由时差,EF是工作最早开始时间,SF是工作的计划完成时间。
注意,这些计算基于某些假设,例如任务之间没有依赖关系,没有资源冲突等。
在复杂的项目中,这些计算可能更为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二建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方法1.什么是时差?时差,简单地说是指两地之间的时间差异。
由于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一周,而人类为了方便起见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因此,我们在跨越不同的时区时,需要根据所在位置和目的地的时区差计算出时差。
2.什么是自由时差?自由时差又叫随意时差或任意时差,是指从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所需的时间差,与不同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有关,且没有固定规律。
例如,从北京时间9点到纽约时间12点的时差为15小时,但从北京时间10点到纽约时间13点的时差为14小时。
3.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计算自由时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时区差、出发和到达时间的差异以及日期的变化。
下面以北京时间为例,介绍计算自由时差的方法:1.确定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时区差。
以北京(UTC+8)到旧金山(UTC-7)为例,时区差为15小时。
2.确定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在计算时需要将时间转换为24小时制,并将小时数与时区差相加。
例如,从北京时间9点出发,飞行10小时到达旧金山,到当地时间19点。
根据时区差计算,北京时间的19点减去15小时,得到旧金山当地的4点。
因此,自由时差为19-4=15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较为繁琐,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处理时差问题时,最好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时区转换器或应用程序等。
4.什么是总时差?总时差是指到达目的地时,真实经历的时间与起飞时间的时间差。
在计算总时差时,需要考虑自由时差、飞行时间以及在目的地所处时区的变化等因素。
5.总时差的计算方法总时差的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出发时间与到达时间转换为相应的24小时制时间,并计算时间差即可。
例如,从北京时间9点出发,飞行13小时到达纽约,到当地时间22点。
根据时区差计算,北京时间的22点减去12小时,得到纽约当地的10点。
因此,自由时差为22-10=12小时,总时差为13+12=25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在跨越多个时区或日期变更时,总时差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
二建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公式
二建总时差和自由时差是在工程测量中常常涉及到的概念。
总时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后的实际时差,而自由时差是指在理想条件下的时差。
对于二建总时差的公式,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总时差 = 观测时差 + 系统误差 + 个人误差 + 环境影响。
其中,观测时差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时差值,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设备等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误差,个人误差是由于观测者个人技术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引起的误差,环境影响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而关于自由时差的公式,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自由时差 = 观测时差 + 系统误差。
自由时差只考虑了观测时差和系统误差,而没有考虑个人误差和环境影响。
在工程测量中,我们通常会对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进行分析和计算,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际测量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与自由时差计算的简便方法总结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是经常考到的,我在学习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如下图:
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二、总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这样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计算出每个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我总结的简单的方法如下: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天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例】一、某双代号网络计划中(以天为单位),工作K的最早开始时间为6,工作持续时间为4,工作M 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2。
工作持续时间为10,工作N的最迟完成时间为20,工作持续时间为5,已知工作K只有M,N两项紧后工作,工作K的总时差为(A )天。
A.2B.3C.5 D.6
解题思路:工作K的总时差等于其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为6,因此求总时差只需要求最迟开始时间即可。
根据题意,工作K的最迟完成时间应等于其紧后工作M和N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工作M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22-10=12,工作N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20-5=15,因此工作K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12,工作K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12-4=8,总时差等于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等于8-6=2
【例】二、已知工作A的紧后工作是B和C,工作B的最迟开始时间为l4,最早开始时间为10;工作C的最迟完成时间为l6,最早完成时间为l4;工作A的自由时差为5天,则工作A的总时差为()天。
A.5 B.7C.9 D.11答案:B
解题要点:根据题意,B 的总时差为4,C的总时差为2,TFA=MIN(LAGAB+4,LAGAC+2),而LAGAB和LAGAC的最小值为5(因为A的自由时差是其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所以的TFA最小值为7。
【例】三、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M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5天和3天,该计划执行过程中经检查发现只有工作M的实际进度拖后4天,则工作M的实际进度(不影响总工期,但将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推迟1天)。
解题思路: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工作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情况下工作的机动时间,该工作的总时差为5天,自由时差为3天,该工作拖后4天,很显然,不会影响总工期,但会影响到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