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人体解剖学教案详细完整版标题:人体解剖学教案详细完整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剖学的实践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生或大学生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
教案目标:1. 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解剖学相关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5. 增强学生对于个人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活动:第一课时:人体解剖学导论活动:1.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和疑惑。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参观实验室等方式,了解解剖学的基本设备和方法。
第二课时:骨骼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和比较真实人体骨骼模型或X光片,认识人体骨骼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和归纳骨骼系统的常见疾病和骨折类型,并展示给全班。
3. 学生通过解剖实验模型,实践识别和命名人体骨骼结构。
第三课时:肌肉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和比较真实人体肌肉模型或解剖实验图,了解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进行肌肉对比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3.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项与肌肉系统相关的实验或示范。
第四课时:消化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并分析真实的消化系统模型或解剖图,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进行消化试验,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消化器官的作用。
3.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消化系统模型并解释其工作过程。
第五课时:循环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并探索真实的心脏模型或解剖图,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合作进行心脏连通性实验,观察不同步骤中心脏的血液流动。
3.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与循环系统有关的实验或项目。
人体解剖课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体结构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兴趣,培养对人体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难点,人体解剖学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结构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人体解剖图,引发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30分钟)。
a. 人体骨骼系统,讲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介绍头骨、脊柱和四肢骨骼的结构。
b. 人体肌肉系统,介绍人体肌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不同类型的肌肉组织和其运动功能。
c. 人体循环系统,讲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过程。
d. 人体呼吸系统,介绍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肺部结构和呼吸过程。
e. 人体消化系统,讲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消化器官的构造和消化过程。
3. 教学互动(2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15分钟)。
介绍一些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新知识或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5.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人体结构图、解剖图和动画,直观地展示人体结构和功能。
2. 模型展示,通过人体模型或器官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
3.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大学人体解剖学教案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器官,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并重点关注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基本器官和骨骼结构2. 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作用3. 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对话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知道人体中有多少个骨骼?它们都有什么作用?”第二步:讲述人体基本骨骼结构(20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将讲解人体基本骨骼结构,包括:- 骨头的种类及其功能- 人体骨骼系统的组织结构- 人体关键骨骼的分类及主要功能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方式,教师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骨骼结构。
第三步:讲解人体器官和系统(30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介绍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介绍各器官的特点及其作用。
课程将分为以下不同的主题分别介绍:- 头颅内部器官- 呼吸系统- 心脏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人体不同器官的结构、功能、位置、附着部位和关键组织,将重点置于人体器官间如何相互连接以保证身体作用的协调性。
第四步:介绍人体肌肉系统(20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介绍人体肌肉系统,重点关注肌肉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 人体肌肉的分类- 坐骨肌、脊柱肌、肺区肌肉等不同类型的肌肉- 肌肉对人体运动和功能有何影响教师应结合绘图、模型、案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展示肌肉系统如何形成人体运动、姿势以及日常活动中的相关作用。
第五步:介绍人体神经系统(25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人体神经系统,重点介绍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各个器官间的关系。
课堂的主要内容包括:- 神经系统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解剖构造- 涉及神经元、神经纤维及如何传递信息的细节部分的详细讲解通过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人类感官、基本动作以及大脑在这些生命活动中所扮演的作用。
解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引言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能至关重要。
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解剖学优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掌握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结构;3.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关联;4.培养学生的解剖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3.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结构;4.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关联。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演示:通过投影仪或电视等工具,展示人体解剖学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解剖学知识。
2.问题导向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剖学的关键概念和术语,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解剖实习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解剖学实际操作,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人体解剖学结构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解剖学的学习话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 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的分类等。
- 逐步介绍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并结合图示讲解。
- 重点介绍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的名称、位置和结构,注重培养学生对解剖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3.问题讨论(20分钟)- 播放一段与解剖学相关的临床案例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问题思考。
-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问题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
4.实践操作(30分钟)- 到解剖实验室或相应实践场所,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解剖操作,观察和学习人体内部结构。
《人体解剖学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的详细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位置、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3. 学会使用人体解剖学图谱和模型进行自学和观察。
4. 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3. 人体的轴与面。
4. 人体的骨骼系统。
5. 人体的肌肉系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功能。
2. 示教:使用人体解剖学图谱和模型进行展示和讲解。
3. 自学:学生自主学习人体解剖学图谱和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学生在模型上进行解剖操作,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3. 模拟考试:检验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模型上的解剖操作技能。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第9-16课时:人体的轴与面。
第17-24课时:人体的骨骼系统。
第25-32课时:人体的肌肉系统。
第33-40课时: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体解剖学教材。
2. 图谱:人体解剖学图谱。
3. 模型:人体解剖学模型。
4. 课件:人体解剖学课件。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项,避免发生意外。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重点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浅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各门学科奠定了人体形态结构的最基本知识。
因此,作为基础课的解剖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任务。
而人体解剖学的许多章节是以理论教学为先导的,那么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临床课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方面,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1.1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课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的研究范围是人体的形态结构,因此实验教学在学习解剖学的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有些学生也非常喜欢上实验课,因为他们不仅能接触到逼真的模型和挂图,还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这就使得学生对某一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能有一个更深的了解[1]。
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实验课,主要是因为有的学生害怕尸体,有的学生被甲醛呛得直流眼泪,而有的则是嫌脏而不愿去接触。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心理,使得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口、善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一改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来完成教学,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在教学讲课比赛中,经常结合使用多媒体,比如再讲血液这一节时,通过动画可以直观地看到血液是如何流到全身,又返回心脏的途径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各循环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直观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负荷,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1.2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并获取知识。
教案人体解剖学导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2.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人体结构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概述1.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1.2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1.3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学科1.4人体解剖学的意义2.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2.1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2.2人体解剖学结构术语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3.1观察与描述3.2模型与标本3.3图谱与教材3.4互联网资源4.人体解剖学实践操作4.1解剖器械的使用4.2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4.3解剖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人体解剖学有多少了解?1.2引入: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对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讲授新课2.1人体解剖学概述2.1.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2.1.2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2.1.3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学科2.1.4人体解剖学的意义2.2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2.2.1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2.2.2人体解剖学结构术语2.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2.3.1观察与描述2.3.2模型与标本2.3.3图谱与教材2.3.4互联网资源2.4人体解剖学实践操作2.4.1解剖器械的使用2.4.2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2.4.3解剖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3.课堂练习3.1学生分组,观察人体解剖模型或标本,描述其结构。
3.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人体解剖图谱。
3.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体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课堂小结4.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布置作业5.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次课的提问。
5.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课堂练习表现:评估学生在观察、描述和分析人体结构方面的能力。
初中教案人体解剖课程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教材或人体解剖学图谱。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体解剖学?为什么学习人体解剖学?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形态的科学。
2. 讲解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器官或系统,讨论其结构和功能。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实物观察(10分钟)1. 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识别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官和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其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物观察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了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关于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供你参考。
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古代, 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
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
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
浅析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方法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110300)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r28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07-02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差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术语都来自于解剖学,但其内容多而琐碎,有些内容抽象而枯燥,而中专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学好这门课很困难。
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职卫校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1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即教师在讲课时尽量抓住机会,多设置启发式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既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介绍”人体解剖学姿势”时,可以先设置提问,如“什么是上和下”、“什么是前和后”,“它们的依据是什么”等等,经过学生讨论后,再引出“人体解剖学姿势”,学生释然,记忆深刻,教师也达到教学目的。
2 利用歌诀,韵律激趣。
对于内容繁多且枯燥乏味的章节,在学习时尽量联系生活常识和临床知识,应用有节奏、有韵律的文字,创作一些方便记忆,琅琅上口的歌诀,既降低记忆难度,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12
对脑神经的记忆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运用歌谣口诀记忆的方法,使书本的内容由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活泼,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而且记忆牢固,不易遗忘。
3 巧用教具,直观激趣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录像、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教师不断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填鸭式”教学要好。
例如在讲解口腔时,可提前要求学生上课时携带一面镜子,在讲课同时可观察相应的口腔结构。
这样使许多抽象的理论、复杂的概念、疑难的问题,顷刻间,豁然开朗,一目了然。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多媒体教学更形象、生动、直观。
比如我在讲解胆汁的排出途径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术,一边点击鼠标,一边讲解,通过动画使得学生对肝外胆道有了一个全新的直观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
4 结合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有些学生认为解剖课名词多、内容繁琐、难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解剖课属基础课不如临床专业课有意思。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
中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对症下药”,尽量地联系一些临床病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鼻旁窦时,我列举了一些鼻窦炎的病例,鼻窦炎是常见疾病,有些学生本身或者其亲朋好友就患有这种疾病,因此他们的求知欲非常的强烈;在讲解阑尾的解剖特点时,也适当地给学生穿插了一些有关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 借助比喻,联想激趣
教学中借助自然界的某些物体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结合书本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联想,把乏味的理论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理解。
如讲授眼球的结构时结合照相机来解说:把瞳孔比作镜头,把晶状体比作调焦结构,把视网膜比作胶卷;为了区别肋间内、外肌的肌纤维走向,可用顺插口袋是肋间外肌,反插口袋是肋间内肌来比喻。
通过比喻,使学生触类旁通,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活跃学生思维。
6、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实验课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上实验课时,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首先,让学生认定本次课的实验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由学生根据目标结合实验指导动手解剖、观察、寻找、辨认,教师在旁指导、矫正、帮助;再者,结合标本、模型、活体开展小组竞赛;最后,进行针对性总结,
指出本次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态认真的加以表扬、肯定,对学态马虎的现象,提出批评,对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的内容加强课后辅导,以促使目标达成。
以上做法,能避免学生存在依赖心理或只充当参观者的角色,避免学生走马观花的应付实验。
总之,以上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激趣法,不断突破教学的难点,促使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形成,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的浓厚兴趣,为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柏树令.中国的解剖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4):350-352.
[2]任洪琴.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1):101.
[3]张兰红,刘跃贞,张绪坤.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