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张玉利管理学课件12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123
徐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在吉林大学迎接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玉利教授。
我代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全体师生对张玉利老师在百忙之中不远千里来到吉林大学作学术报告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张玉利老师兼职比较多,有全国MBA入学考试命题组的专家、天津市管理学会理事、Motorola大学兼职教师、天津市学科评定组成员。
张玉利老师近年来围绕创业管理、中小企业的企业成长、企业管理、管理教育等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组织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六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与学术专著六部,组织召开了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中国企业成长研讨会,为Motorola公司、天津顶新集团、三星集团、联想创业公司、珠海华丰集团等众多企业开展过管理培训。
从张老师的学术研究、兼职和管理咨询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张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咨询专家。
张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获得过多次奖励:天津市五四奖章、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
今天张老师所作的名家讲座的题目是\"问题与科学以创业研究为例\"张老师的讲座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如何从现实中识别、发现和挖掘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提供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相信张老师的讲座对于吉林大学在座的师生必将受益匪浅,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对张老师不辞劳苦来到吉林大学为我们作学术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们热烈欢迎张老师为我们作学术报告。
张老师:谢谢徐主任,今天我来到到这里感觉底气不足,因为徐教授是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名家,我自己认为管理这个学科的基础科学有两个非常基础,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行为科学。
所以我们应该自己不断的补课。
但我毕竟不是搞经济学研究的,所以说底气不足不是谦虚是客观事实。
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吉林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是我的一种荣幸。
第一章1.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对管理是怎样理解的?答:1.人们在不同领域从事的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管理对象不同、内外部环境不同、分析问题角度不同,导致管理实践的差异,而管理实践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管理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范畴的宽泛以及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产生的创新,是人们难以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概括管理工作的全部内涵。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管理就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是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工作,协调集体活动以便取得1+1>2的效果。
管理工作表现为由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工作组成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管理是变革与创新,是促使组织在动荡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2.对管理的众多解释之间并不矛盾。
透过不同的解释,可以发现管理工作的诸多基本点,如管理的目的性、管理职能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与一般作业活动的区别等。
基于这样的基本点,本书突出强调管理职能,并把管理解释为: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
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也就是说,可以将管理理解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正确地做正确地事情的一门学问。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待补充)答:管理工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可被归类为四大主要的管理职能中,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的任务主要是制订目标及目标实施途径(即计划方案)。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工作开始。
具体来说,计划工作(1)描述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如利润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2)有效利用组织的资源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3)决定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
第十二章 控制工作基础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 管理控制的定义 控制标准 管理控制的基本要素 偏差信息管理控制的特点 矫正措施适应环境的变化 限制偏差的累积管理控制的功能 处理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 管理控制及其功能 降低成本物质资源的控制 人力资源的控制 管理控制的范围 信息资源的控制 财务的控制作业控制和财务控制 管理控制的层次 结构控制 战略控制 制定工作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 控制工作过程 将衡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实际工作并采取措施前馈控制按活动过程划分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集中控制控制工作的类型 按控制所采用的方式划分 分散控制分层控制预算控制 按控制运用的具体手段划分 非预算控制 控制工作基础考点一:管理控制及其功能(见表12-1)表12-1 管理控制及其功能考点二:控制工作过程(见表12-2)表12-2 控制工作过程考点三:控制工作的类型(见表12-3)表12-3 控制工作的类型划分依据12.2 课后习题详解1.管理控制与机械系统控制有什么异同?答:管理控制是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包括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三项基本要素。
(1)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其控制过程及基本原理与机械系统控制没有什么区别,都包括三项基本步骤:设定控制标准、获取偏差信息和矫正偏差。
(2)与机械控制系统相比,管理控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
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确保组织各部门和单位彼此在工作上的均衡与协调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了解、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予以控制。
②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管理工作中的控制不同于机械系统的调控,后者的控制过程是高度程序化的,具有静态的特征。
而组织不是静态的,其内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进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
第十一章 领导技能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有效沟通(见表11-1) ★★★★★表11-1 有效沟通 沟通与沟通过程 正式沟通 沟通的基本类型非正式沟通有效沟通 信息发送方面的障碍沟通中的障碍 信息传递过程的障碍信息接收方面的障碍改进沟通过程的技巧建议/参与型团队生产/服务型团队团队类型 计划/发展型团队 行动/磋商型团队 团队管理 高绩效团队的基本特征加强团队管理的技巧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发展历程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矩阵时间计划表诊断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的技巧 分析无效的时间消除时间浪费 领导技能要点考点二:团队管理(见表11-2)★★表11-2 团队管理考点三:时间管理(见表11-3)★★表11-3 时间管理要点重要性11.2 课后习题详解1.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有效沟通的?答:就沟通过程而言,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发送方面的障碍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求信息发送者能将心中的想法以合适的语言加以编码,使之成为可传递的信息。
这一编码过程的质量如何将会极大地影响到信息沟通的总体效果水平。
具体说来,有四个因素限制着信息发送者生成高质量的编码信息:①技能。
有效沟通最起码的一个条件是,编码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势必造成所传递信息的先天性缺陷。
②知识。
任何人都无法传递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信息发送者在特定问题上所掌握知识的范围影响着所传递信息的质量。
③态度。
信息发送者的态度会影响其编码行为。
任何人,包括管理者在内,都会在许多问题上持有自己某种预先定型的想法,这些想法影响和左右着个体对所沟通信息的编码。
④社会文化系统。
社会文化系统会通过对信息发送者的地位与威信、信仰与价值观的作用而影响到信息沟通行为。
(2)信息传递过程的障碍信息传递需要通过合适的通道并以某种特定的网络连接方式进行。
信息传递中技术性的障碍时常存在。
第十四章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本章导读】介绍有效控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分析设计、构建控制系统时应突出考虑的问题,针对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介绍解决的办法。
有关基本的控制原理并不难以理解,但要在管理实践中构建起有效的控制系统却十分不容易,这意味着要排除大量的人为因素干扰,需要做大量扎实而细致的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节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通常要具备整合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等五个基本的特征,这也是使控制行之有效的必要条件。
一、整合性控制作为管理职能之一,必须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充分整合到整个组织系统中。
在管理职能中,控制和计划的联系最为紧密,孔茨曾把二者比作一把剪刀的两刃,他说:“可以把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看成一把剪刀的两刃;没有任何一刃,剪刀也就没有用了。
没有了目标与计划,也就不可能控制,这是因为必须要把业绩同某些已规定的标准相比较。
” 计划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而制定的,这些目的或目标就是进行控制所采用的绩效衡量标准的原始依据。
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相关的控制因素,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可行性。
反之,由运行中的控制系统所提供的结果又为新计划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计划与控制联结在一起,互为依据,互为结果,构成了一个不断反复的循环。
控制是制定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采取矫正措施的过程,对于控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要由人来执行,这就要求组织的构建能将这些工作的责任得以明确的划分,使控制系统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
假设某企业有大量的产品积压或所签订的合同无法如约履行,这些偏差出现后如果不能明确究竟由谁来负责,那么进一步的纠正行动就难于进行。
因此,控制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组织机构的保障,组织机构越明确、越全面和越完整,控制工作也就会越有效。
二、客观性有效控制的第二个特征便是客观性,这意味着控制系统应尽可能地提供和使用无偏见的、详细的、可以被证实和理解的信息。
管理工作中难免会有许多主观的因素,但是下属人员能将工作做好却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