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案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9.48 KB
- 文档页数:4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1.掌握金属常见的物理性质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3.知道置换反应的定义并熟悉常见的置换反应4.知道合金的概念,了解合金具有的性质及合金与纯金属的异同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二、金属分类总共有90多种金属。
1.可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其他所有金属都是有色金属2.可根据金属密度大小将金属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如铁、铜、锌、铅等。
轻金属:一般指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如钠、镁、铝等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也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三、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1)大部分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2)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氧气反应,且与氧气反应现象越剧烈。
可以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3)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因而有抗腐蚀性。
2.金属活动性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四、置换反应1.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知道一些常见合金主要化学成分。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2.常见的合金的特性。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常见合金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那么,了解金属的性质,对科学地利用金属材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提问]: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大家结合P115“联想与启示”以及生活中金属的用途来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完成114页交流与活动并填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小结]:1.金属颜色:(1)绝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
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3.金属的延展性:(1)大多数的金属有良好的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4.金属的密度:(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5.金属的硬度:(1)纯净的金属硬度通常都比较小,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6.金属的熔点:(1)绝大多数金属熔点都比较大,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引导]通过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金属是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材料。
【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 溶液的反应2.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了解通过实验学习物质的性质和 变化的方法。
【课前预习】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把 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填在下表中。
2.说出下列物质中各使用了何种金属及利用了该金属的哪种性质。
①用于制干电池外壳的是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②体温表中银白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③包装糖果用的是_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3.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由于_____________, 火柴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交流与讨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总结 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师“个备” 或学生笔记栏【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P115[联想和启示]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分别将光亮的镁带、铝箔、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思考]铁、铝、铜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各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物质?[小组讨论](1)哪些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__________. (2)仔细观察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 。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 会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前几章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间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而且不可缺少。
学生活动:说说你知道哪些金属,完成课本习题,能以最快的速度金属元素的大约种类吗?说说你见过的金属,以及它们的颜色、状态、用途、和你知道的它们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思考1:铁、铝常用于制作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思考2:铁、铝、铜能加工成导线、能压成薄片,表现出金属哪些物理性质?思考3:金、银、铂做成各种首饰等,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探究活动一]:砂纸打磨请同学们找出镁带、铝带、铁带、锌带、铜带并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取少量铁粉于试管中观察颜色。
[小结]: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过渡]: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必须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二)金属的化学性质P115《观察与思考》回忆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二]: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_____________(三)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探究三]完成P116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铜带与盐酸[探究问题三]:置换反应1. 置换反应2.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四]将光亮的铁带深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结论]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稀酸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熔点、硬度2.纯金属第1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2.纯金属本堂课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
沪教课标版初中化学初三全册第五章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设计【案例背景】在“以后教室”环境下双板互动教学为载体,更好地去适应每个小孩的成长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的自主进展、个性进展、全面进展,培养学生的求实、求真与创新能力。
在学习方式上,将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相相合,注重师生、生生对话和问题解决。
在师生关系上,谋求和谐,以道相交,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金属的性质》教案中,教师以“区别铁粉和炭粉”为主线,紧紧围绕“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提出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问、促问,有效引导学生明白得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本质。
同时也让学生把握科学的对比实验的细节注意点,力求让每位学生“一课一得”,在课后能够有连续进展性的学习。
教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所用课时:1课时班级人数:46人(分成8组,每组5~6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白得置换反应概念;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能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及盐溶液反应,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3、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计实验、观看实验现象和讨论交流,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联想、类比、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与整合,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适应、改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情形设置,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化学视角更科学的明白得物质及其变化;2、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摸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能够区别常见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以后教室”环境下Starc平台的使用差不多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到学科教学中,本节课一开始就双屏展现,左屏显示要紧课件PPT,右屏显示学生分组分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