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 第10课 民间面塑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24
第10课民间面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 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 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难点:掌握面塑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示范作品等。
学具: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包括和面、调色、捏制、剪裁、组合等步骤。
(2)讲解面塑的制作技巧,如如何使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等。
(3)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面粉、颜料、剪刀、牙签、擀面杖等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与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1)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3)民间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
2. 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民间面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制作方法,能否独立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面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面塑制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
2.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面塑制作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学会面塑的基本制作技巧。
难点:对面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面塑作品、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幻灯片上的面塑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示范面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体会面塑制作的乐趣。
四、创新与拓展(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2.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板书设计:面塑艺术的特点造型:夸张、生动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纹饰:简单、寓意丰富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面塑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面塑艺术的小论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实践、创新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面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面塑制作的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面塑作品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
1. 操作演示:教师应该准备一系列的面塑作品,并且通过逐步演示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如何揉、搓、捏和压等基本的面塑技巧。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教育学生尊重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民间面塑的题材和寓意。
4. 民间面塑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面塑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制作材料(面粉、颜料、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面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间面塑的艺术魅力。
2. 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民间面塑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面塑2. 内容: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制作方法和技巧、题材和寓意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民间面塑作品。
2. 要求:作品题材不限,但要体现出民间面塑的特点和寓意。
八、课后反思2.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间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环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环节的设计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
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面塑制作的过程中。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培养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面塑作品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2. 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面塑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面塑作品的创新和表现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面塑示范视频、面塑作品展示2. 学具:面团、工具刀、颜料、画笔、纸张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面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与讲解:通过示范视频和现场示范,讲解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面塑的基本技能。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面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10课民间面塑2. 板书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制作方法、技巧和评价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面团和工具,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塑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面塑的作文,内容包括面塑的制作过程、自己的感受和对面塑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间面塑的视频,展示面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美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十课《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及现状2.掌握主要面塑手法,包括揉面、切面、捏面等3.学会运用面塑技法制作民间面塑形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及范例展示认识面塑的基本知识与技法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点2.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揉面、切面、捏面等3.运用面塑技法塑造简单的面塑形象2.教学难点1.学生对面塑的情感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2.面塑的具体操作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过程1.引入1.1 观察与思考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民间面塑作品,带领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的形状、颜色、元素等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面塑的兴趣和好奇。
1.2 导入话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自由发言谈谈对民间面塑的认识和想法。
2.讲解及示范2.1民间面塑的历史渊源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民间面塑的历史和地域背景,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2.2面塑的基本技法逐一介绍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揉面、切面、捏面等,向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技法。
3.实践操作3.1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运用面塑技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面塑技法的理解。
3.2教师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辅助和指导,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
4.作品展示4.1作品评析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及评析。
在评价和交流中,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4.2作品鉴赏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民间面塑作品,并向学生予以解析和鉴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面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掌握了面塑的基本技法和操作方法,实践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10课民间面塑(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手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面塑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2. 面塑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面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面塑作品的创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面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步骤,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难点:面塑作品的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面塑作品实物、教材、示范视频等。
2. 学具:面粉、颜料、刀具、擀面杖、模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制作材料和工具、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
3. 示范讲解:播放示范视频,教师现场示范并讲解面塑的制作过程。
4. 学生练习: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分组进行面塑作品的制作。
5. 纠正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间面塑2. 内容:面塑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制作材料和工具、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完成一幅面塑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收集关于面塑的图片和资料,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运用简单的手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面塑作品。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手法不够熟练,作品造型和色彩搭配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