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工业制备纯碱的实验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4
一、填空题1.“84消毒液”能有效灭菌,某化学社团模拟生产厂家配制了500mL“84消毒液”,并在瓶体贴上标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______,写出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
(2)社团成员为探究“84消毒液”有效成分的部分化学性质,利用稀释的84消毒液进行如下实验: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少量消毒液,无色溶液变蓝,说明NaClO具有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其中每1molNaClO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3)“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该社团成员用18mol·L-1浓硫酸配制100mL0.9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mL;②若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高,则下列可能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B.量取浓硫酸时,俯视液体的凹液面C.未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D.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2.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名不符实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________,_______;(3)向一定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直至不再生成沉淀,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沉淀完全后,继续滴加NaHSO4溶液,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
向含有7.2 gNaOH的溶液中通入CO2,当通入的CO2与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7∶9时,则所得溶液中NaHCO3的质量为______g。
3.(1)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模拟氨碱法制备纯碱一、实验目的1.理解氨碱法制备纯碱的实验原理2.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3.掌握模拟氨碱法制备纯碱的实验操作二、中学化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氯化钠、氯化铵、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不了解2、对实验原理不理解以及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3、饱和溶液的定义理解4、在制备碳酸氢铵时,加热的温度?三、实验原理1、碳酸钠又名苏打,工业上叫纯碱。
本次实验是向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氨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然后碳酸氢铵和氯化钠生成碳酸氢钠,然后加热碳酸氢钠至300℃,分解成碳酸钠。
主要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四、实验任务1、查询所学药品的基本物理参且确定相关药品的用量2、明白氨碱法制备纯碱的原理五、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1、盐酸的用量及其浓度;氯化钠的用量以及是否是饱和溶液2、水浴加热的温度3、装置的气密性六、实验设计过程1、原料选择2、反应物用量3、仪器选择与装置的选择4、装置的组装七、药品物理参数八、仪器药品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天平、量筒、分液漏斗、烧杯、漏斗、玻璃管、试管、酒精灯、玻璃棒、药匙、导管和橡皮塞若干、蒸发皿、温度计、铁圈、锥形瓶、洗气瓶 药品:氯化钠、稀盐酸、浓氨水、石灰石(碳酸钙)、蒸馏水九、实验装置图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熔点/℃ 沸点/℃ 密度g/cm 3溶解度/g备注NaCl 58.45 800 1440 2.165 36 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液氨NH 3 17 -77.73 -33.5 0.69 89.9 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NH 4HC 3 79 105 169.8 1.58 11.9 能溶于水 NaHCO 3 84.01 270 851 2.159 小苏打,白色粉末 Na 2CO 310685116002.532纯碱,苏打,碱灰,易溶于水NH 4Cl 53.49 340 100 1.52CO 2 44 -78.46 -56.56 1.977 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CaCO 3 100.09 825 未知 2.70-2.95 灰石、大理石 HCl36.46158.8187.91.44772无色十、实验步骤1、组装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分液漏斗的活塞转动一下并涂点凡士林,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洗气瓶和试管内加水。
初四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l-35.5 Zn-65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共16分)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洗干净的铁锅常常出现铁锈B.湿衣服在太阳光下迅速晒干C.龙亭湖水在冬天里结冰D.舞台上用干冰产生云雾缭绕效果2.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3.电视上广告用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实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B.没有氧气就没有人类C.这种化妆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D.人长期在纯氧环境中,可以延年益寿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上图所示。
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1℃时,甲乙两种物质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5.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OH、NaCl、HCl、FeCl3B.AgNO3、NaCl、BaCl2、稀HNO3C.Na2SO4、BaCl2、KNO3、NaClD.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6.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7.向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持续通入CO2出现了异常现象(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分析仪进行研究,测定记录得到溶液的导电性变化随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制碱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制碱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制碱法制备碱性氧化物的方法;
3. 理解碱性氧化物在中和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制碱法的原理和方法;
2. 碱性氧化物在中和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瓶、玻璃棒等;
2. 实验试剂:硝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等;
3. 实验操作步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介绍制碱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碱性氧化物;
3. 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反应现象,并总结制碱法的方法;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碱性氧化物在中和反应中的作用;
5. 实验总结: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制碱法的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加深对制碱法的理解;
2. 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引导学生探究碱性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制碱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碱性氧化物的应用;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以上为高中化学制碱法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纯碱工业制法
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氨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但氨碱法也有许多缺点:首先是两种原料的成分里都只利用了一半——食盐成分里的钠离子和石灰石成分里的碳酸根离子结合成了碳酸钠,可是食盐的另一成分氯离子和石灰石的另一成分钙离子却结合成了没有多大用途的氯化钙,因此如何处理氯化钙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其余的食盐都随着氯化钙溶液作为废液被抛弃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NaCl +NH3+H2O +CO2=NaHCO3+NH4Cl 。
2NaHCO3=Na2CO3+H2O +CO2。
专题侯氏制碱法1制备原理:侯氏制碱法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实质为勒夏特列原理)•制备纯碱(NatCQ),主要利用NaHC3在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NaHCQ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 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2、化学反应原理:侯氏制碱法原理(又名联合制碱法)NH+CO+HO=N4HICONHHCONaCI=NaHCO+NHCI (在反应中NaHCC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总反应方程式:NaCI+CO+HO+Nk=NaHCO+NHCI2NaHC如一NaCO+HO+C卿(CO循环使用)注意:NaCI (饱和溶液)+NH (先加)+HO (溶液中)+CO (后加)=NHCI+NaHCOj (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先添加NH而不是CO: CO在NaCI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才能析出NaHCO晶体.)1石灰石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通过反应生成一系列物质,如图.F列说法正确的是()A .漂粉精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钙B .图示的制纯碱方法,要求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NH,然后再通COC .纯碱属于碱,俗名苏打D .制取纯碱和漂粉精所涉及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2、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通入足ht 通人过赧他和的气体A - A和徴枇的气体B -口斛沖过滤-w tr站―i —師溶液―\]—眇丄’貼A . A气体是CO, B气体是NHB . 第川步得到的晶体是Na t CO?1OH2OC . 第n步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fO+C餌NaHCO M +NH+D.第W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溶解、蒸发、结晶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根据NaHCC溶解度比NaCI、N@CQ NHHCO NHCI都小的性质,运用CQ+NH+HO+NaCI=NaHCO+NHCI的反应原理制备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气体A【『的饱和加人食松诲液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气体是NH, B气体是COB.把纯碱及第川步得到的晶体与某些固体酸性物质(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发酵粉C.纯碱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 D •第W步操作是将晶体溶于水后加热、蒸发、结晶4、NaCI+CG+NH+HOANaHCQ+NHC I”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NaHCC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B .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NaHCO勺饱和溶液C. NaHCO不是纯碱D .从该反应可以获得氮肥5、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A . CQ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N@COB . H2和CI2光照制HCIC . CI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粉精D .用硫磺制硫酸6、我国是一个用碱大国,侯氏制碱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制碱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之一是NaCI+CO+fO+NH H NaHCO+NHCI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向饱和的食盐水中通气体的最合适的方法是先通CO,再通NHB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NaHCO勺溶解度在几种物质中最小C .若制得的”碱中混有少量的NaHCO应用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D .用酚酞试液可鉴别制得”碱液和NaHCO溶液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食盐水關取副产(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___________ ,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___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________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______ 8、某化学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以NaCI、NH3、CQ和水等为原料以及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再将NaHCO制成Nc b CQ.(1 )装置乙的作用是 行吸收处理. 由装置丙中产生的 有 ____________ 为 ____________(3)若在中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Q 各分解不完全,该小组对一份加热了 11 min 的NaHCQ样品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取加热了 11 min 的NaHCQ 羊品29.6g 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曲线c 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该 样品中NaHCO 和NaCQ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 .9、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为我国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图是侯氏联 合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已知NH 4CI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I 大,而在低温下比NaCI 溶解度小,在278K 〜283K 时,向NHCI 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粉,可使NWCI 单独结晶析出.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分别将NH 和CQ 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正确的通入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流程图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固体 B 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 .10、工业上可用食盐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不同的方法生产纯碱.请回答下列问题:團1團2(1)卢布兰芳是以食盐、石灰石、浓硫酸、焦炭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再浸取,结 晶而制得纯碱.盐战的ItS2尾气中含有的•为防止污染空气,NaHCO 制取NaCQ 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 NaHCQ 专化为N@CQ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tA—5S1QCrp酉水 甲6 moJ/L 盐嚴含氨的饱 「轴倉盐水丙NaliCO;Z.Pi WT己M 空if ・h①食盐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钠和焦炭、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产物之一为CaS);氨碱法的工艺如图1所示,得到的碳酸氢钠经煅烧生成纯碱.①图1中的中间产物C是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②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联合制碱法对氨碱法的改进,其优点是(4)有人认为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也可用氨碱法以氯化钾和石灰石为原料制碳酸钾•请结合2图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分析说明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有关信息:已知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H+CQ+fO+NaC F NHCl+NaHCO j; 或NH+CO+HQ-NHHCQ、NHHCQ+NaCI—NaHCQ M +NHCI .上述生产纯碱副产品NHCI 可作为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1)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I的循环,该设计体现了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是•从沉淀池”中分离出沉淀的操作名称是.(3 )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具体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纯碱厂每天消耗NaCI质量为130t,原料NaCI的利用率按90%计,则每天可生产N&CO 的质量为t .1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图L 圄2(1)写出上述流程中循环n物质X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向母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则副产品为____________ .(3)流程中设计了I循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C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F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序号)+ 2 - -.c ( Na)> c (CO )> c ( HCO )- + -D . c ( OH )- c ( H) =c (HCO ) +c ( H2CO)♦ v r X-------- *(5)在N&CO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 2-A. c (Na) =2c (CO ) B- - +C. c (OH )> c ( HCO )> c ( H)幵【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常考实验题1. 南海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充分利用南海海洋资源,结合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基本原理,模拟实现工业联合制取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2)下列物质中均能与贝壳主要成分、生石灰、熟石灰发生反应的是( )。
A . 水B . 盐酸C . 二氧化碳(3)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通常情况下,1L水能溶解约1L二氧化碳或700L氨气。
现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已知:固体,Ca(HCO3)2和NaHCO3化学性质相似。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__。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________。
(6)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纯碱(Ⅲ类)国家质量主要标准如下表所示: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来判断纯碱样品的等级(不考虑其他杂质参加反应)称取10. 8g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纯碱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固体19.7 g;另称取60 g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纯碱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银固体1.435 g。
①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01%)②列式计算该纯碱样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③该纯碱样品的等级为________。
2. 小红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如图所示),她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侯氏制碱法探究与学习教学目标:(1)理解“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2)通过实验流程的改进,体会复杂化学体系的系统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侯氏制碱法”是侯德榜先生于1942年研究成功的制碱工艺,为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这其中蕴涵了自然科学的发现和研究方法,体现了化学研究的缜密之美,是人类智慧和科学精神的集中载体,对学生人文道德的提高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创设以化学史为背景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的思路,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流程的改进,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复杂化学体系的系统分析方法,给学生今后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有用的思维模型。
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史以不可代替的独特方式积累人类在了解世界、创造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类精神和科学态度。
因此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感悟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定为他们树立不断实践创新的标范和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1)“侯氏制碱法”原理的理解。
(2)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流程的改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引言)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侯氏制碱法”是侯德榜先生于1942年研究成功的制碱工艺,为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这其中蕴涵了自然科学的发现和研究方法,体现了化学研究的缜密之美,是人类智慧和科学精神的集中载体,对我们人文道德的提高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问)如果你是制碱公司的总监,你如何设计制备纯碱呢?首先第一个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选择制碱的主要原料。
(现在请同学4人一小组进行选择和讨论)(5分钟后)请若干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如下:第一小组:NaOH、CaCO3、HCl、第二小组:NaCl、CaCO3、HCl、第三小组:NaHCO3加热分解(问)选择原料我们首先应该从哪个方面来考虑?(生答)经济角度(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组同学选择了NaOH 、第二组同学选择了NaHCO3,而这两种的本身价值要比Na2CO3还高,所以选择这两种原料的话工厂可能早就被PK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