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3.89 KB
- 文档页数: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培养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观特点。
2. 讲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习性。
教学活动:1. 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观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2. 讲述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习性,如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酸性土壤等。
第二章:杨梅的品种与分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不同品种及其特点。
2. 了解杨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介绍杨梅的不同品种,如普通杨梅、矮生杨梅、杨梅等。
2. 讲解杨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
教学活动:1. 介绍杨梅的不同品种,让学生了解各种杨梅的特点。
2. 讲解杨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杨梅的主要产区。
第三章:杨梅的食用与药用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2. 学会正确食用杨梅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解杨梅的食用价值,如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等。
2. 介绍杨梅的药用价值,如消暑解渴、清热解毒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杨梅的食用价值,让学生了解杨梅的营养成分。
2. 介绍杨梅的药用价值,让学生了解杨梅的药用功效。
第四章:杨梅的采摘与保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采摘时间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保存杨梅,延长其保鲜期。
教学内容:1. 讲解杨梅的采摘时间和方法,如成熟期采摘、轻拿轻放等。
2. 介绍杨梅的保存方法,如低温冷藏、避免潮湿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杨梅的采摘时间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采摘杨梅。
2. 介绍杨梅的保存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存杨梅。
第五章:杨梅的文化与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在故乡的文化地位和象征意义。
2. 了解与杨梅相关的故乡习俗。
教学内容:1. 讲解杨梅在故乡的文化地位和象征意义,如寓意吉祥、丰收等。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述故乡杨梅的美丽和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杨梅的外貌、味道和故乡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杨梅、故乡、成熟、翠绿、酸甜、枝头、期盼、采摘、分享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杨梅,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培养阅读习惯。
4.2 生字词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杨梅知识问答,增加对杨梅的了解。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分享杨梅的种植和食用方法。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杨梅的用途和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七章:课文解析7.1 课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以及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掌握杨梅的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杨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产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特产——杨梅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交流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外形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外形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外形。
d. 学习第二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2)学习第二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颜色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颜色特点。
c.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梅的颜色。
d. 学习第三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3)学习第三自然段:a. 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味道特点。
b. 学生交流杨梅的味道特点。
c. 出示实物杨梅,让学生品尝,感受杨梅的味道。
d. 学习第四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杨梅”。
4. 感情朗读:(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全班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
(2)出示其他关于杨梅的诗词、歌曲等,让学生欣赏、拓展。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特产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自读、交流,掌握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特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我爱故乡的杨梅》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年级:一年级4. 学科:语文5.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能正确书写“杨梅、故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特产的意识;(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的心态;(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2)课文朗读的节奏和情感把握;(3)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3)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词书写,巩固记忆。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4. 品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杨梅的句子;(2)学生讨论,分析杨梅的特点;(3)教师总结,强调杨梅的象征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特产对自己的意义;(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感恩意识;(3)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家乡特产和美好生活。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以“我家乡的特产”为主题,写一篇短文;(3)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家乡特产的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爱故乡的杨梅》选读课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描绘故乡风土人情的散文,通过描述杨梅的生长过程、果实特点以及故乡人民对杨梅的喜爱,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2 课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我爱故乡的杨梅》2.2 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杨梅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4.3 课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杨梅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
4.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关于杨梅的种植、品种、食用方法等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杨梅的了解。
6.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杨梅种植基地,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对杨梅的认识。
6.3 创作展示邀请学生创作与杨梅相关的绘画、摄影、写作等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水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杨梅的图片、视频等。
2、杨梅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学生回答)那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种水果,它就是杨梅。
(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以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杨梅的形状(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杨梅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2)出示杨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杨梅的形状,体会“遍身生着小刺”的感觉。
(3)指导朗读,读出杨梅形状的可爱。
2、学习杨梅的颜色(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句子。
(学生回答: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故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杨梅的基本知识介绍杨梅的品种、生长环境、成熟季节等基本信息。
2.2 杨梅的食用方法讲解杨梅的食用技巧、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2.3 杨梅的文化内涵探讨杨梅在故乡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杨梅的基本知识、食用方法和文化内涵。
3.2 教学难点理解杨梅在故乡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寓意。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杨梅,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了解杨梅的基本知识。
4.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杨梅的食用方法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4.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杨梅园,亲身体验杨梅的采摘和食用。
4.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杨梅的价值,培养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收获等。
5.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杨梅的美味和故乡的风土人情。
6.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杨梅种植案例,让学生分析杨梅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3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杨梅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2 图书资源推荐学生阅读与杨梅相关的图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7.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杨梅园,让学生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杨梅,知道杨梅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培养学生对故乡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点认识杨梅,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
1.3 教学难点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4 教学准备杨梅图片或实物。
PPT课件。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出示杨梅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形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杨梅的了解。
1.5.2 讲解使用PPT课件,详细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杨梅的生长过程。
1.5.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杨梅是故乡的特产?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5.4 总结强调杨梅的特点及生长环境,让学生加深对杨梅的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杨梅的生长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知道杨梅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2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知道杨梅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3 教学难点理解杨梅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4 教学准备杨梅树生长环境的图片。
PPT课件。
2.5 教学过程2.5.1 讲解使用PPT课件,介绍杨梅的生长环境,包括气候、土壤等条件。
展示杨梅树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
2.5.2 观察出示杨梅树生长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杨梅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5.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杨梅树对生长环境有这些要求?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2.5.4 总结强调杨梅的生长环境及杨梅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引导学生理解杨梅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对其生长的重要性。
第三章:杨梅的生长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知道杨梅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3.2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知道杨梅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3.3 教学难点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3.4 教学准备杨梅生长过程的图片。
PPT课件。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故乡的美丽,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 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及译文。
2. 杨梅的生长过程图片或视频。
3. 写作素材及参考范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出示杨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杨梅的外形特点。
1.2 学生分享对杨梅的了解,教师总结。
1.3 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思考对故乡的情感。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课文4.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4.2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韵味。
5. 拓展延伸5.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乡的热爱。
5.2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搜集有关故乡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通过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
2. 学会欣赏故乡的美丽,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进行复习。
2. 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能力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本课是一篇描写故乡杨梅的散文,通过作者对杨梅的喜爱,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生字词学习重点学习“故乡”、“杨梅”、“成熟”、“酸甜”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习和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杨梅的特点进行理解和描述。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杨梅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5.2 朗读课文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5.3 学习生字词1. 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书写练习。
2.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5.4 理解课文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杨梅的特点、故乡的情感等。
2. 通过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课文内容。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词,掌握本课“贪婪”,“吮吸“等词语。
2.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4.学会描述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或是家乡的水果。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杨梅果生长、颜色、味道变化等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手法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类型:讲授课四、教学工具:课文录音,杨梅插图,生字卡,PPT五、教学用时:两个课时六、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设置谜题,导入课堂: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见过很多水果,也吃过很多水果呢?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描写水果的课文。
老师现在描述一种水果看看那位同学能最快猜出来。
有一种水果它像桂圆大小,也跟大家玩的弹珠差不多大小,浑身长满小刺,颜色有淡红的,也有暗红的,味道酸酸甜甜的,端午节它就新鲜上市,也是它的成熟期。
你们能猜出是什么水果吗?(二)进入课堂: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出示杨梅的插图),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杨梅名字的由来呢?现在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个凄美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余姚梅溪杨家岙(ào)山脚下住着姓杨的父子俩。
父亲是个药农,儿子杨石郎是个胆大艺高的猎人。
一天,石郎正在打猎,忽闻呼救声,忙寻声赶去。
只见一只猛虎横衔着一个姑娘,他忙搭箭向老虎射去。
老虎负伤逃去,姑娘得救了。
原来这美丽的姑娘是天上百果仙子,暴戾的百兽王想把她占为己有。
姑娘被救后在杨家住下养伤,同时为乡亲们采药治病。
石郎见她心善手巧,很喜欢她;姑娘则见石郎勤劳勇敢,也对他深深爱慕。
因附近有个梅湖,姑娘就取名梅珠。
一家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幸福地生活着。
不久事情传到百兽王耳朵,他又嫉又恨,于是设下了一个毒计……。
一天,梅珠和石郎上山采药打猎,突然山崩地裂,梅株从万丈高山上跌落下来。
梅珠临死时,要求石郎在她死后把她葬在大树下。
第二年,安葬着梅珠姑娘的那棵大树上长出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有人放到嘴里一尝,又甜又清口。
大伙这才明白,这是梅珠姑娘死后替百姓造的福,就把这种果子叫做杨梅。
同学们觉得这故事怎么样?接下来大家先默读这篇课文,要注意课文里面出现的生字词,不认识的或是不确定读音的字词记得要做好记号,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理解课题,解决生字:在学习生字词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作者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题,蕴含了两个意思有没有同学为大家解答的?”(同学回答)看来我们的同学很聪明,没错!首先第一个意思是:作者爱故乡的杨梅,更爱故乡。
但是作者又是从那些方面体现对故乡杨梅的爱,以及对故乡的爱呢?这是贯穿这篇课文的一个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不过我们首先应该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现在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贪婪,吮吸,狭长,触到,细腻,伸展,细雨如丝,柔软,甜津津(板书)。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生词,我们先以开火车的形式读每一个词语,然后齐读,把这些词语带拼音一个读两遍。
同学们都学习了课文里的生字词了,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课文录音同学们要认真的听,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这篇课文的,然后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词义:既然我们学习了生词,就要了解他们的意思,这样我们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在平日里的交流,日常的写作中正确的运用这些词语{贪婪,吮吸,伸展,甘露,细腻,细雨如丝,甜津津。
字义如下(7个):贪婪:贪图享受,不知道满足。
课文指杨梅不知满足的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
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伸展:本课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甘露:甘美的露水。
课文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
细腻:细致光滑。
细雨如丝:形容雨很细小,像丝一样。
甜津津:形容味道甜美。
}3.学习近义词、反义词: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些在文中出现的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有:细腻,贪婪,伸展。
甜津津(板书)。
反义词有:喜爱,伸展,细腻,柔软(板书)。
现在小组讨论,然后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给老师答案。
同学回答后,每个读两遍。
近义词:细腻——细微贪婪——贪心伸展——舒展甜津津——甜丝丝反义词:喜爱——讨厌伸展——收缩细腻——粗糙柔软——坚硬(四)划分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这篇课文总共六个自然段,我们可以把它划分成三部分,不过这要怎么分成三部分呢,大家先想一想,等一会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了“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第三部分(第3至6自然段):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特点。
从课文划分的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先总写对故乡杨梅的爱,然后再写杨梅及杨梅果,这种文章结构叫做总分结构。
什么是总分呢?总分结构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开头提出总论点(或者说开门见山),中间,结尾是分论点。
这种文章结构是很简单的,相信同学们都能学会,并且运用到写作方面。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每个抄两遍。
2.分析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杨梅的可爱?第二课时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同学们先齐读一遍课文。
刚刚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作者是先写杨梅树再写杨梅果的。
课文总共六个自然,作者大篇幅的描写杨梅果,所以那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从第几自然段开始写杨梅果的(同学回答)。
显而易见我们这篇课文主要学习的就是杨梅果。
(一)理解课文,理清思路:首先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课文的开头就写道:“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直奔主题,写出了作者的故乡,以及作者大对故乡杨梅的爱,同时也起强调作用)。
1.分析句子:现在我们有请同学来分析课文的第二段好在哪里?(贪婪:是指杨梅不知满足的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它原意是形容人贪得无厌。
在这里作者贬义词新用,非常贴切的写出了杨梅对雨水的吸收。
所以我们很好的看出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梅人的情感,写出了雨中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活泼调皮,十分惹人喜爱,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欣赏句子:我们对比一下下面这两句句子,你们更喜欢那一句。
“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和“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第二句)这两句话对事物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从杨梅的形状,大小,刺的变化,口感描写了杨梅的特点,这也是这篇文章作者的描写手法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重点把握:现在我们以分组的形式把课文的4—6段读一遍,每组读一段,第一组读第四段,第二组读第五段,第三组读第六段。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你们留的思考题吗?分析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杨梅的?由那位同学为我们解答?作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这三方面描写杨梅的可爱(板书),具体这是个怎么样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起来解答。
首先杨梅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圆圆的,桂圆大小,生着小刺,成熟后刺平滑,细腻,柔软)(板书)。
作者写出了杨梅圆圆的,和桂圆般大小,这样同桂圆一比较同学们是不是很快脑海里就浮现出杨梅的大小了?然后杨梅的颜色又是怎么样变化的呢?(淡红,深红,几乎变成黑)(板书,并结合PPT播放颜色相应的杨梅图片)。
作者描写杨梅的颜色变化是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不仅符合杨梅的生长变化,也丰富读者的想象空间,就像一幅动态的画面在我们眼前展示。
最后杨梅的味道又是怎么样的?(又酸又甜,甜津津)(板书)说了那么久的杨梅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都流口水了?在老师小时候,差不多端午节那段时间我婶婶堂姐他们都会到隔壁的村子摘杨梅,摘回来的杨梅都会放在篮子里面,有淡红色的,有深红色的,也有黑色的,还会有个别是刚结果不久的青色的。
有很多味道都是酸酸的,我们都不太敢放肆的吃,尽管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杨梅也是一种新鲜的水果,因为我们村子里都没有人家有种。
(三)小结:课文学到了这里大家还记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留的问题吗?“作者从那些方面体现对故乡杨梅的爱?”(形状,颜色,味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杨梅可爱吗,你们喜欢杨梅吗?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仅要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对故乡的热爱,也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观察手法,不得不并补充的一点是作者对杨梅的观察非常的仔细,这是很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五)布置作业:1.描写一种你最喜爱的水果,并写明原因。
2.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附:板书设计我爱故乡的杨梅贪(tān) 婪(lán) 吮(shǔn) 吸(xī) 狭(xiá) 长触(chù) 到细腻(nì) 伸(shēn) 展(zhǎn) 柔(róu) 软(ruǎn)甜津(jīn) 津细雨如(rú) 丝杨梅树:贪婪吮吸欢笑形状:圆的(桂圆大小)遍身小刺(触觉)平滑柔软细腻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爱杨梅果颜色:淡红深红黑故乡 (视觉)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