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34.63 KB
- 文档页数:1
青霉素类抗生素所致过敏性休克作者:别秀英黄永森李成建刘大庆乔永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1期1 氨苄西林例1,女,23岁,因急性扁桃腺炎自行口服氨苄西林胶囊0.75 g,1次/d,约10 min后患者全身即出现皮肤瘙痒,双眼睑浮肿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呼之不应,血压下降。
即予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约10 min后患者清醒,症状缓解[1]。
例2,男,42岁,因上感给予本品2.0 g+NS250 ml 静脉滴注,2次/d,1 min后患者静脉滴注部位发麻,5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面色青紫,剧烈头痛,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即停药。
予抗过敏性休克治疗,1 h后上述症状消失。
本例患者既往多次应用青霉素,体内产生了青霉素抗体,此次应用本品不排除与青霉素抗体有交叉过敏反应[2]。
2 阿莫西林例1,患者,45岁,入院前约1 h曾口服阿莫西林胶囊2粒,自觉头晕胸闷,入院后出现神志淡漠,应答迟缓,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即予抗过敏性休克治疗,8 h后恢复正常[3]。
例2,男,18岁,因感冒发热自服本品1粒(500 mg),服药后出现一过性黑蒙伴头晕、心慌,入院后查体过程中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测不到,神志不清,心音微弱,即予抢救,30 min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4]。
3 美洛西林女,43岁,因行乳癌根治术,给予美洛西林钠4.0 g+NS100 ml静脉滴注,10 min后出现血压下降,皮肤有红色丘疹出现,即予对症治疗,50 min后皮疹消失,血压平稳后继续手术,术毕清醒安返病房。
本例静脉使用本品发生过敏性休克较少见,提示使用本品应密切观察,严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5]。
4 哌拉西林男,55岁,因急性胃肠炎给予哌拉西林钠7 g+NS250 ml静脉滴注,次日当输入30 min后患者即诉手足麻木,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不能扪及,神志丧失,即予抢救,2 h后患者苏醒,逐渐恢复正常。
1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过敏性休克是抗体引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已致敏的机体对抗原物质发生强烈全身性变态反应综合征,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呼吸是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的改变,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2008年6月我院成功抢救了一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关键词】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过敏性休克护理【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18-011.临床资料患者女 70岁,因支气管炎于2008年6月1日收入院,遵医嘱做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皮试阴性。
应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0加100毫升生理盐水中滴注,5分钟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出冷汗、口唇紫绀、不能言语、血压50/30毫米汞柱、脉搏120次/分,立即停止输液,取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高流量氧气输吸入,0.1%盐酸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氧美松10mg静推,建立2条静脉通道,氨茶碱0.25克加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遵医嘱给予氧化可的松2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并加被保暖,20分钟后,血压120/70毫米汞柱、脉搏82次/分,病人生命体征开始恢复正常。
2. 护理体会2.1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2.2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初次静滴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患者,告诉病人及家属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叫呼叫器。
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输液后的30分钟。
2.3 注射盘内一定要备有肾上腺素、氟美松等急救药品。
2.4 认真做好抢救记录。
2.5 做好醒目标记在床头牌上、日栏牌上、病历上做出做出阳性标记红“十”字,严格床头交接班,做到人人知道、班班交接。
2.6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病情稳定后向病人及家属详细叙述过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1例氨苄西林钠过敏的抢救及护理氨苄西林钠是临床使用较广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常见的过敏反应以皮疹为特征,且为迟发性全身性皮疹;以多次应用后出现过敏性休克者极为罕见,也尚未见文献报道。
2011年11月9日,我们成功救治了一例在多次应用氨苄西林钠针,且皮试阴性后,应用氨苄西林钠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症状典型少见,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农民,因腹痛1月余,再发1周于2011年11月9日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T36.4℃,P62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腹软;脐周及左中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腹部超声示“慢性胆囊炎”,余无异常。
诊断为:1、慢性胃肠炎急性发作。
2、慢性胆囊炎。
患者既往多次应用氨苄西林钠无过敏史,也无其它过敏史。
遵医嘱行氨苄西林钠针皮试,结果阴性,予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ml加氨苄西林钠5g静脉滴注,在患者左手背进行静脉穿刺输液(一次穿刺成功),输液滴速50滴/分,输液开始至30分钟内患者未诉不适,当输注约100ml时,患者诉左上肢皮肤瘙痒,可见少许丘疹,继之出现头部及全身瘙痒起疹,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R28次/分,BP90/60mmHg,血压下降,患者精神异常紧张,考虑为氨苄西林钠过敏反应,立即终止原有输液,更换输液器,换接5%葡萄糖250ml,同时予吸氧,肾上腺素针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针5mg静注,复方甘草酸铵针2ml,扑尔敏针10mg肌注,氨茶碱针250mg静脉滴注等抢救处理,随之患者出现塞颤,即给予加盖被保暖;15分钟后呼吸困难、胸闷、瘙痒症状缓解,患者情绪稳定,血压110/70mmHg;1小时后皮疹消退,症状消失,病情稳定,患者无不适。
2 讨论此患者曾多次应用氨苄西林钠针,无过敏史,亦无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反应。
注射前氨苄西林钠皮试阴性。
用药前检查输入溶液及氨苄西林钠制剂无过期,无变质,无沉淀及异物,溶液瓶及安瓿检查无裂痕。
一例头孢吡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护体会在医学救护工作中,遇到的病例千奇百怪,每一个病人都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地去救治。
这里我要讲述的是一位因头孢吡肟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护体会。
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我正在急诊室值班,突然接到了急救电话,说有一位患者因用药过敏导致休克,需要紧急救治。
我立刻召集了急救团队,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的时候,患者已经被急救人员转移到了急救车上,全身皮肤潮红、出现荨麻疹,伴有呼吸急促、心率快等症状。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病史,患者是因为患上了肠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细菌感染,医生给予了头孢吡肟治疗,但在用药后不久出现了过敏反应。
现场急救人员已经给患者注射了肾上腺素和甲泼尼龙,但患者的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这时我立即进行现场评估,首先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监测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决定立即给患者注射抗组胺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为患者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在急救车上,我们一边给患者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测,一边对患者进行血管静脉通路的建立,以备后续药物治疗的需要。
我们及时与急诊科的主治医生取得了联系,通报了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了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抵达医院急诊科的时候,我们立即将患者转交给了急诊科的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与医生进行交接的时候,我们将患者的病情以及我们所做的急救措施进行了详细汇报,同时也接收了医生对我们急救工作的指导和建议。
经过医生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这一次急救过程中,虽然患者最终获得了成功救治,但我们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过敏患者的抢救救治应该更加迅速和果断。
在这次的急救过程中,我们发现前期的抗过敏治疗没有立即见效,影响了患者的救治进展。
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知识学习,提高应对这类病例的能力和水平。
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1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袁亚娟;罗春媛;张磊;成菊兰;刘文静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过敏性休克是IgE抗体引导的1型变态反应,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周围循环衰竭、呼吸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改变为特征。
临床上,神志清的患者,用药后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较易被发现,而意识障碍的患者,如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通常不易被发现。
2004年4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应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袁亚娟;罗春媛;张磊;成菊兰;刘文静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内分泌科,21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1
【相关文献】
1.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抢救1例 [J], 朱军;冯云
2.1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J], 袁亚娟; 罗春媛; 张磊; 成菊兰; 刘文静
3.静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期护理 [J], 段英梅;白娟;李思莹
4.静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期护理 [J], 段英梅;白娟;李思莹
5.1例第2次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病人的抢救 [J], 康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1例过敏性休克作者:范亚君滕月潘巍巍姜秀春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23期[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过敏性;休克[中图分类号] R92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06-01自抗生素问世以来,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在疾病的治疗、控制感染及抢救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随着抗生素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是抗生素常见反应,其中以药疹多见,出现过敏性休克虽少见但情况往往比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我呼吸内科1例应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房某护士,女,48岁,主诉“咳嗽、咳黄痰5 d”,伴气短,无发热,其他指标未查,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
当日工作结束后,自己行青霉素皮试,15 min后观察皮试阴性(两人看),自行静脉输入0.9% NS 100 mL+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0 g(四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802,包装2.5 g/支),输入3滴左右,自觉口角发麻,遂停止输液,立即请示值班医生,值班医生考虑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过敏,给予异丙嗪25 mg,im,并嘱其至病房休息、吸氧治疗。
距离病房门约4 m突然倒地,双眼发直,意识丧失,立即行心肺复苏,3 min 后苏醒,遂扶其上床,当时测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大汗、眼结膜充血、水肿,分别给予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5 mg静推,5% GS 500 mL+维生素C 2.5 g、0.9% NS 500 mL两路静点,0.9% NS 10 mL+甲强龙40 mg静推,症状逐渐好转,测血压110/80 mm Hg,意识恢复。
2 讨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哌拉西林钠与舒巴坦钠按2∶1的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哌拉西林属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易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水解而产生耐药性,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抑酶作用稍弱于他唑巴坦,但他唑巴坦价格较高,不良反应也较明显[1]。
静脉滴注维生素K1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的护理标签:维生素K1;过敏性休克;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率最高且症状重,故一般在工作中对此都保持高度警惕;而其他类的药物过敏反应相对少而轻,因此容易引起医务人员忽视。
笔者在20年的护理工作中仅遇见了1例静脉滴注维生素K1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72 h来院就诊。
意识清楚,精神一般,步入病房。
查T 36.8℃,P 92 次/min,BP 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黄疸,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
白细胞5.6×109/L,B超提示胆囊多发性结石伴胆囊炎,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遵医嘱禁食、抗感染补液治疗。
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氨苄西林舒巴坦钠3.0 g液体滴注结束后,再输入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K1 130 mg(滴速60滴/min)15 min。
巡视时发现患者诉全身皮肤瘙痒,随即胸闷、气急、心悸,听声音遥远,呼吸困难,小便失禁。
HR 50次/min,BP 60/20 mm Hg,全身皮疹,考虑为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甲强龙静脉滴注,吸氧等抢救措施,20 min后HR 94次/min,BP 111/77 mm Hg,意识清楚,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
次日停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在首瓶输入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K1 130 mg组液体20 min时再次出现上述同样的症状,考虑维生素K1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组液体,经过积极抢救10 min 后症状缓解。
2 护理2.1 密切观察,积极抢救护士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立即通知医生,参与抢救,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甲强龙等药物及时使用,抢救患者生命。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心内科文件一、过敏反应应急预案(一)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二)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溶液的配制、皮内注射剂量和试验结果判断应按要求正确操作。
过敏试验阳性者禁止使用。
(三)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
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四)药物过敏试验后,所有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停止使用该药物超过3天,并且应在再次使用前重新进行过敏试验。
(5)现在就应该使用和准备抗生素。
尤其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很容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它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效力,影响治疗效果。
(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
(七)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输液者更换药液和输液管道(必要时更换针头),更换生理盐水及输液器,就地抢救,是病人平卧同时迅速通知医生,撤掉的药液及管道按程序进行封存。
妥善封存剩余药液。
(二)立即仰卧,根据医生建议皮下注射1mg 0.1%盐酸肾上腺素,儿童可减少注射量。
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每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
保持温暖。
(三)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并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五)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以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维持血压的降压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氨茶碱,以及抗组胺药。
1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5-14T16:43:43.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姜亚[导读] 同意做试验,必须在试验记录单上签字,不签字不执行医嘱。
姜亚(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中心卫生院 261434)
【摘要】目的过敏性休克是抗体引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已致敏的机体对抗原物质发生强烈全身性变态反应综合征,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呼吸是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的改变,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2008年6月我院成功抢救了一例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引起过敏性休克,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过敏性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218-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 70岁,因支气管炎于2008年6月1日收入院,遵医嘱做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皮试阴性。
应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0加100毫升生理盐水中滴注,5分钟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出冷汗、口唇紫绀、不能言语、血压50/30毫米汞柱、脉搏120次/分,立即停止输液,取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高流量氧气输吸入,0.1%盐酸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氧美松10mg静推,建立2条静脉通道,氨茶碱0.25克加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遵医嘱给予氧化可的松2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并加被保暖,20分钟后,血压120/70毫米汞柱、脉搏82次/分,病人生命体征开始恢复正常。
2. 护理体会
2.1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2.2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初次静滴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患者,告诉病人及家属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叫呼叫器。
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输液后的30分钟。
2.3 注射盘内一定要备有肾上腺素、氟美松等急救药品。
2.4 认真做好抢救记录。
2.5 做好醒目标记在床头牌上、日栏牌上、病历上做出做出阳性标记红“十”字,严格床头交接班,做到人人知道、班班交接。
2.6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病情稳定后向病人及家属详细叙述过敏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2.7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做到头脑冷静、动作迅速、用药准确,使病人尽快脱离危险。
3.讨论
我们对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针剂、批号,生理盐水的批号、质量,输液器做了详细调查,确诊病人为过敏性休克,病人及其女儿为农村妇女,对过敏性休克认识不足。
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时,其女儿由于恐惧在病房外放声大哭,我们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皮试前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过敏性休克的严重性,让其心理上有所准备,消除恐惧心里,积极配合我们护理工作。
同意做试验,必须在试验记录单上签字,不签字不执行医嘱。
剩余药液医护人员一起用胶带封好,记录输液时间、过敏时间,由护士长、科主任一起送医院主管部门,必要时备案,对病人负责,也要保护好我们自己,以防医疗纠纷。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
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减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