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7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各科正文要点昨日,记者从北京获悉,备受各界瞩目的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
与去年的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各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仅在细微的方面进行了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对此,有关专家称,这一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数学降低了几个知识点的要求,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
英语学科词汇增加了240多个,阅读量会增加。
理科综合中,生物没变化,物理在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生态”二字,这说明试题会关注民生和环保问题。
文科综合中,各科变化较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注:生物考查内容与去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故不再摘录。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2008年高考大纲综合文科I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二、考试范围(一)政治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08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物理科)
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为120分。
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选择题中包括四选一的选择题和四选多的选择题,并明确区分;简答题用于考查实验和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字只出现在简答题中)。
模块内容比例:
必考模块:约80%
选考模块:约20%
实验(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15%左右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不出现难题,难易程度力求相当。
2008年理综考纲各地解读08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应该会有五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保持相对稳定性。
因为高考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事情,关系人的命运,所以咱们高考要保持相对稳定。
指哪些方面呢?一个就是题型相对稳定,一个难度基本稳定,再一个易中难的比例相对稳定。
这样的话才能使广大的考生和家长处于比较平和的心态,这样的话从当前整个党中央国家的关注民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和谐社会嘛!再一个咱们今年是奥运年,6月份高考,8月份奥运会,差两个月,你要高考有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的动荡甚至有人可能还要到北京来上访,那显然就不合适了,所以肯定是稳定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这个至关重要。
因为有的考生不知道今年到底怎么考,到现在还是有一点儿糊里糊涂,所以咱们应该明确,高考就是要考主干知识。
为什么呢?因为咱们考主干知识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公平、公正,就是说你不要到处去打听信息,不用去猜题,就是要考基础的东西,主干的东西,那什么是主干知识?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说在教材中篇幅比较大的。
第二个老师讲课用的时间比较多的。
第三个近三年高考在这儿出题出的比较多,而且分值还比较高,不只是一个选择题,可能要到20分左右。
对物理来说,物理课比如热血、光学、原子物理学包括振荡都是一道选择题6分,而主干知识在哪里呢?力学和电学,力学的分数大概在50还多一些,电学的分数在50少一点儿,而力学的内容那么多,那主干知识就是牛顿定律,还有能量守恒。
而电学的部分主要是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这是肯定的,所以你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儿是没错的。
从化学来看,它从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那方面考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九个方面里面至少要考五六个方面,有一些是肯定要考的,比如元素周期率或者是化学平衡,氧化还原这些是可能要考的,年年都不落。
对于无机这部分,内容讲得很多,但是咱们高考考过的是哪些呢?比如说像钠、镁、铝、铁,年年都是如此,有机不用说,准是考同分异构。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综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考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生物(一)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生物知识内容表二、化学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解读2008年高考大纲及第二轮复习的建议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 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 仪器原理数据,目标独立完成一、小题首先归类,扫描不留死角1、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内容:非重点知识约占4~5个题,其他为力学及电学的重点知识。
非重点知识包括:热、光、原子、振动的波、交流电与电磁振荡)重点知识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内容包括:受力分析(包括连接体问题)、共点力平衡、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运动学问题与估算、简单的功能关系、简单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与机械能、典型电场的场强与电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直流电路的定性分析问题、电磁感应的图像问题以及演示实验中的问题,等等。
2、选择题的解题思路:首先按知识“归类”,再回想这部分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常常就可以顺利解决。
3、针对选择题的复习策略:“扫描不留死角”。
①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②明确应掌握的内容,③各部分都通过题目练到,④不以题论题,而是通过题目把该部分的知识全面扫描。
二、大题重在能力,理解分析综合1、高考物理计算题从知识上说,主要考查力学与电学的重点内容;从考查能力上讲,主要是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2、解答大题的思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1)阅读理解题意(包括画示意图等),(2)确定研究对象,(3)建立物理模型,(4)分析状态过程,(5)选择适用规律,(6)列式求解结果,(7)联系实际讨论。
3、针对大题的复习策略(1)准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基础举例:①力的概念(受力分析的方法就来源于力的概念)②功的概念 机械功(狭义功)W=Fs cos θ;广义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W=ΔE ③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2)解答大题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对于物理过程复杂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复杂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过程。
常用的把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方法:①从时间上分段:要注意相邻时间段的衔接以及各物理间的关联。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考试大纲》无变动
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考试大纲》与2007年相比,“考试性质”、“考试内容”、“题型示例”均没有变化,考查内容仍为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电磁学等,并以力学、电磁学等为主要考查内容,其“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要求的层次分别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考核的能力要求仍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5个方面。
命题继续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物理学在相关领域的热点应用;凸现新课程理念,体现高考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 物理试题评析宝鸡市陈仓区教研室:邢彦君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赵宏哲一:试题总体评价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覆盖面广,卷中12个物理题目,除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外,<<考试大纲>>中的其他内容都有所体现。
试卷流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以及对物理过程的分析。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语言表述准确严谨,参考答案正确规范,无超纲题,无科学性的错误,试卷质量高,能较好的满足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对中学的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具体特点如下:1.从试卷结构、体例、题型、对知识点和方法的覆盖面等方面和去年相比,同类题型赋分等均保持稳定。
从试题的难度看,整卷难度有所下降,个别试题难度有所增加。
如17题,学生不会对日地距离、日月距离作近似处理(其依据是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不知道地球公转周期,此题显“难”。
再如19题,解题所需物理知识几乎全是初中所学,又涉及“标准状况”“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等化学知识,使该题变“难”。
学生缺乏估算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也是这两题变难的一个原因。
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对实验死记硬背,简单模仿),实验题也较难。
2.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卷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和规律。
第15题涉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第18题涉及原子核的核反应规律的应用,第20题涉及电磁感应,第23题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4题涉及冲量和做功大小的概念,第25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试卷能有效地考查考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3.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的计算题都要求考生熟悉物理情景和过程,通过分析和推断,找出这些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最后用公式准确表述出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物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 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用0.1000mol/L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 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 .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 .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8.对于IVA 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SiO 2和CO 2中,Si 和O ,C 和O 之间都是共价键B .C 、Si 和Ge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 .CO 2和SiO 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D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9.取浓度相同的NaOH 和HCl 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 .0.01mol/LB .0.017mol/LC .0.05mol/LD .0.50mol/L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 2SO 4水溶液的装置。
200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总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
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内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