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20201010154356)
- 格式:pdf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4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案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安庆保卫战。
上海战役。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是我们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生动写照。
他们的艰苦创业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三、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太平天国的某一历史人物,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要点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二、洪仁玕和《资政新篇》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1.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2.太平军痛击“华尔洋枪队”3.安庆保卫战4.上海战役四、天京保卫战1.保卫天京的英勇战斗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课时安排一课时板书设计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二、洪仁玕和《资政新篇》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1.洪秀全提拔陈玉成和李秀成2.太平军痛击华尔“洋抢队”3.安庆保卫战4.上海战役四、天京保卫战1.保卫天京的战斗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革命形势呈现出一种怎么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全盛局面,军事上取得胜利,领导集团团结一致)(导入新课)与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相反,太平天国后期,领导集团在政治上日益腐败,彼此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终于导致了领导集团的大分裂和激烈残杀,结果使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入衰落。
加之客观上,外国侵略者对清朝政府的支持,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
(板书课题)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讲授新课)(板书)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太平天国前期,经过北伐西征等,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第二节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一、天京事变(1856年秋)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其封建化趋势不可避免。
投奔太平天国的地主必将带入地主阶级的思想,而太平天国不能改造他们的思想,反而受他们的思想的影响愈重,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思想。
生活享受,产生权利排他性,太平天国领导人各个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
2、危害:①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元气大伤,领导核心解体,出现朝中无将,城中无兵的被动局面。
②失掉在军事上乘胜消灭清军的有力时机,使清军得以喘息,重振旗鼓,乘机向太平军反扑。
③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将士对上帝的信仰发生根本动摇,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革命精神的锐减。
④总而言之,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转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
二、力挽局面和重振朝纲●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任能存在八年的原因:⑴外部原因:①天京事变后,全国农民运动任处于高涨阶段,客观上分散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力量。
②1856年清政府与英法之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天京事变后,清政府在很长时间内任然没有解决满汉地主阶级问题。
⑵主观原因:天京事变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政策:Ⅰ、重建领导核心,提拔一批人:蒙得思、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杨辅清(辅王。
青年将领)、李世贤(侍王)、韦志俊、洪仁玕(干王、《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分为四部分:用人查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⑴政治上:①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天京事变后,各将领拥兵自重,各占山头),权归于一;②主张用温和手段消除山头主义;③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办报纸、设意见箱)⑵经济上:主张兴办近代交通业,仿造火车、轮船;设立邮局;提倡修筑道路;兴修水利;开工厂;办银行;实行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主张与西方国家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技术,但不许他们干预内政。
⑶思想文化上:明确批判清政府的异端邪说,批判儒家天命论,提倡朴实之风。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学目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安庆保卫战。
李秀成在上海附近的斗争。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通过对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讲解,培养学生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教育;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分析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的原因,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提出的革命纲领适应了广大农民要求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吸引了千百万农民投身革命,前后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建立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就其斗争的规模、水平而言,是以前历次农民战争所不及的,它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是时代赋予这次革命运动的新内容。
太平天国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外交活动都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鲜明立场。
地位分析:上一节课讲述太平天国由兴起到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本节课讲述的是天京风云突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了矛盾与变乱,大大削弱了革命力量,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过程。
重点分析:⑴太平天国的防御战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因为它是后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太平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这里是一个集中体现,重点讲解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的认识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⑵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因为这是两节课最后的落脚点。
而且,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将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教案示例之二教案示例之二教材分析太平天国后期,政治上日渐腐败,终于导致领导集团内部的残杀和分裂,结果使太平天国由强盛转人衰弱。
为了巩固政权,洪秀全起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担任军事指挥。
他们暂时稳定了天京的局势。
后来,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围攻太平军。
太平军在青浦、安庆、上海等地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最后,天京保卫战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天京局势的稳定;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青浦大捷;安庆保卫战;上海战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思想教育:①太平天国后期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表现了太平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也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3.能力培养:①组织学生讨论:“应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的史实,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的内容,最后板书本课题目。
)(讲授新课)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板书)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进取心逐渐减退,生活上日渐腐化。
他们大兴土木,严格等级秩序,越来越脱离群众。
(指导学生看教材有关介绍太平天国领导人生活腐化的小字和插图)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为争权夺势,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斗争。
1856年,杨秀清要求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洪秀全被迫应允,却密令在外地的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