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二次课 概括文章内容题共3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24 MB
- 文档页数:39
2013年秋季班八年级语文第二次课讲义: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3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课时安排:2课时一.复习内容:(一)、作家作品:1、《陶花源记》:异属悉并乃②要咸遂皆延足道既向志②及规寻②津鲜美交通妻子无论绝境2、《短文两篇》:名灵斯惟鸿乱劳蕃独益谓鲜宜3、《大道之行也》:与独②亲②子②分归恶是故兴作乱故是谓4、《杜甫诗三首》:阴阳曾会当凌绝小浑走一何戍新已惟去虽犹得绝独(三)、重要语句:1、《桃花源记》:①渔人甚异之。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短文两篇》: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大道之行也》: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4、《杜甫诗三首》: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四)、内容主题:(五)、阅读理解:1、利用注释与工具书翻译《核舟记》二、三、四自然段2、课外文言文阅读: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①,专精耽②学,不营产业,常丐③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耶?”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①乐道: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快乐。
②耽:极爱好。
③丐:乞讨。
④朱买臣:汉朝人,家贫困好读书,他的妻子忍受不了苦日子,便与朱买臣离婚了,后来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
⑤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虽.家无斗储(2)、意.怡如也(3)、其妻患.之(4)、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2、将“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3、你怎样看待王欢妻子的言行?(2分)4、读了该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二.课堂演练﹙一﹚.基础知识(32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概括专题训练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故事的情节结构。
3.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
二: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2.句子摘录法。
3.段意合并法。
4.课题扩充法。
具体分析1.“六要素”综合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视具体情况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 句子摘录法。
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中心句。
3.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并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课题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三:概括内容遵循的原则1.“准确”,不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答题的语言精练,切忌罗嗦。
(一)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内容概括》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2.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概括文章内容的技巧。
知识链接:(1)概括文章内容的技巧。
内容概括方法:①题目扩展法;②六要素归纳法③摘录关键句法④段意串连法(2)对作品主要内容的理解的知识储备。
语文知识:①主要内容的知识②主题的知识③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语文方法:①整体阅读法(整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题)②带题阅读法(结合题目进行阅读)语文能力:①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②归纳文章主题的能力③结合文章核心事件,模仿地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启示的能力④简洁准确表达的能力阅读《灯如红豆》一文,完成文后1-6题。
(2019年广东省中考卷)灯如红豆候志明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爽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
一进謄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A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
”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
“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
”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点梳理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词语1.梳头shūtóu2.抱歉bào qiàn3.秩序zhìxù4.深宵shēn xiāo5.伴侣bàn lǚ6.小楷xiǎo kǎi7.硕果shuòguǒ8.卓越zhuóyuè9.迭起diéqǐ10.澎湃péng pài11.大无畏dàwúwèi12.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13.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14.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15.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16.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17.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词语释义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澎湃:波浪互相撞击。
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
指思想不集中。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臧克家,他被誉为“农民诗人”。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臧克家的散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与作为革命家方面的事例,表现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课文鉴赏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_________》半命题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第二次_______________》作文指导【文题设计】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
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
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一、题解以“第二次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承袭前几年的命题方式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使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取材空间,但与以往的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又有很大不同,有了“第二次”这个限制词,考生套优秀作文结构的可能性就相对缩小。
命题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以第一次为铺垫,突出这“第二次”的独特感悟。
二、思路导引A. 生活叙事类独占先机:第二次泪流满面、第二次起跑、第二次握住你的手、第二次搬家、第二次放声高歌、第二次遇见你、第二次回眸、第二次选择、第二次不再有恨、第二次感动、第二次别离、第二次我找回自信、第二次感受父爱(母爱)、第二次过母亲节、第二次超越、第二次失眠、第二次凝望老街、第二次走近乡村、第二次贴近爸爸、第二次给母亲洗脚、第二次放手、第二次单车载爱,,此类作文因情真意切而更能打动阅卷老师。
B、自然之悟:第二次等待花开、第二次观萤火虫、第二次观潮,,以“第二次观萤火虫”为例:第一次所见时,不屑,“只是包着漂亮皮囊的小飞虫,不自量力,很快会死,,”第二次感悟,一只萤火虫微不足道,却也能托起一片美好,百只,便能亮起一片光明,托起夏夜的美好,,C、阅读新感观(温故而知新):第二次读《西游》、第二次品《三国》、第二次看《海的女儿》、第二次听《听妈妈的话》(注:周杰伦的歌),,D 、议论说理类: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好、第二次更应珍惜、第二次是新生、第二次的痛苦是生,,此类文章往往作者目标明确,但少了生活材料的支撑而言之无物,停留于第一与第二次之间的比较纠缠。
(一)特殊的听众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
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
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
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
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
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
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
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故事情节【方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段意合并法。
适用于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的文章,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加上一些过渡词语,并进行合并。
(2)要素串联法。
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去套用,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公式中的“何人”必须是主人公。
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也可用“我”。
(3)问题概括法。
对整篇文章,作者所要说明的有哪几个问题;对其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题拓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5)句段摘录法。
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概括性语句(总起句、总结句);文章主要内容间的过渡句;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性语句;文章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
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注意:①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②语言简明。
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简洁明了。
③语言规范严整。
注:概括段落内容方法大体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某段内容可采取要素串联法、问题概括法等。
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方法总结】第一步:审题。
题干中出现“哪些”“哪几件”,表明记叙的事件不止一件;有时题干会明确指出几件事。
第二步:阅读全文,进行分析,确定作答要点。
需将内容初步分层(分层时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还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看具体讲了几件事。
知识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
在同时代的诗人中,贺敬之最善于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的政治主题。
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他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
他的很多诗集,可以说都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它们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鲜明地表露着诗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激情,格调高昂而奔放。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他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性命题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以政治的“虚”来贯串、带动形象的“实”,又以形象的“实”使政治的“虚”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就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
2.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展示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13.课外链接。
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
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层次、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打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阳光透射时清晰可辨,与币面的其他线条明显不同。
而假币即使有安全线,也是印上去的,平放时就能看见。
答案:对照法手感触摸法观察水印法检查安全线例3:根据这段话,用简要的文字依次概括季风的四个特点。
(每点最多不超过6个字)季风遍于全球,分布广泛。
季风的能源是永不枯竭的,只要有空气,有太阳,就有季风的能源。
季风的能量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一年中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
在各种能源中利用季风最为简便。
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分析导读: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分析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不超过80个字)(5分)◆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5 再塑生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成长旅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加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导学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教学准备:学生: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师: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图片资料一组幻灯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导入1.导语: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却叫做《再塑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文章。
2.板书课题、作者:再塑生命........海伦·凯勒3.学生展示自己所查询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4.教师运用多媒体,提供相关资料:幻灯片1: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幻灯2: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师:海伦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灯片3: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