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镰刀型贫血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4
机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性贫血症,属隐性遗传。
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分子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的四聚体,其中每条肽链都以非共价键与一个血红素相连接。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同。
英格兰姆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链中第六个氨基酸发生变化引起的。
正常健康的人第六个氨基酸是谷氨酸,而患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则由一个缬氨酸代替谷氨酸。
一般用来诊断及侦测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分析测试包括:·全血球计数分析(Complete blood count , CBC) ·S血红素筛选测试(Hemoglobin S screening test) ·血红素电泳分析(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镰形细胞分析测试(Sickle cell test)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疾病检查1.外周血血红蛋白为50~100g/L,危象时进一步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在10%以上。
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异形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
镰状红细胞并不多见,若发现则有助于诊断通常采用“镰变试验”检查有无镰状细胞。
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2.骨髓象示红系显著增生,但在再生障碍危象时增生低下,在巨幼细胞危象时有巨幼细胞变3.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增高,溶血危象时显著增高。
本病的溶血虽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存在着血管内溶血。
4.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可能增高。
5.红细胞半衰期测定显示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至5~15天[正常为(28±5)天]6.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S占80%以上HbF增多至2%~15%,HbA2正常,而HbA缺如。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2011-1-4 21:15:42病例:一位15岁的美籍非洲妇女到急诊室就诊,主诉双侧大腿和臀部疼痛一天,并且不断加重,服用布洛芬不能解除其疼痛症状。
患者否认最近有外伤和剧烈运动史。
但她最近感觉疲劳和小便时尿道经常有灼烧感。
患者既往有症状,有时需要住院。
检查发现,体温正常,没有急性疼痛。
其家族其他成员没有类似的表现。
患者结膜和口腔稍微苍白,双侧大腿外观正常,但有非特异性的大腿前部疼痛,其他体征正常。
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为17,000/mm3,而其血红蛋白含量低,为71/L。
尿液分析显示有大量的白细胞。
•15岁的美籍非洲妇女•双侧大腿和臀部疼痛一天•布洛芬不能解除其疼痛症状•感觉疲劳和小便时尿道经常有灼烧感•结膜和口腔稍微苍白,双侧大腿外观正常,但有非特异性的大腿前部疼痛,其他体征正常•白细胞计数升高,为17,000/mm3,而其血红蛋白含量低,为71/L。
尿液分析显示有大量的白细胞•初步诊断:镰刀细胞性贫血分析: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等位基因出现突变的遗传病。
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不能产生正常血红蛋白的遗传疾病。
它在非洲和美洲黑人中甚为普遍。
这种疾病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患者的血红细胞变成镰刀形及出现贫血现象。
1.蛋白质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2.重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即可引起疾病正常人的血红蛋白β亚基的第6位氨基酸是谷氨酸,而镰刀形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中,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即酸性氨基酸被中性氨基酸替代,仅此一个氨基酸之差,原是水溶性的血红蛋白,就聚集成丝,相互黏着,导致红细胞变形成镰刀状而极易破碎,产生贫血。
分子基础:单碱基替代,缺失、插入。
血红蛋白中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导致血红蛋白在低氧条件下发生折叠,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成镰刀型。
症状:1.劳累、有贫血、黄疸和肝、脾大2.心、肺功能常受损,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3. 渗尿血尿、多尿4.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是常见的体征。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及其发病机理人类的贫血症是由于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的,人类的贫血症有许多种。
其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人类几种常见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类遗传性疾病,由于异常血红蛋白S(HbS)所致的血液病,因红细胞呈镰刀状而得名。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
该病主要见于非洲黑种人,最初见于非洲恶性疟疾流行区的黑种人中。
HbS杂合子对恶性疟疾具有保护性,单核吞噬系统将镰状细胞连同疟原虫一起清除,疟疾不治自愈,使HbS杂合子患者得以生存。
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认为,正常的GAG突变为GTG(A→T);但浙科版教材认为,正常的GAA突变为GTA(A→T)。
查找一些资料两种情况都有,其中,大多数情况是支持前者,但也有的资料同时说明了两种方式的存在。
另外,除了异常血红蛋白S(HbS),即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还有一种是异常血红蛋白C(HbC),即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赖氨酸,形成HbC。
如下所示:发病机理:正常成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相互结合成的四聚体,α链和β链分别由141和146个氨基酸顺序连接构成。
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生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A→T),使其编码的β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因β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形成HbS,HbS在脱氧状态下相互聚集,形成多聚体。
这种多聚体由于其HbS的β链与邻近的β链通过疏水键连接而非常稳定,水溶性较氧合HbS低5倍以上。
纤维状多聚体排列方向与细胞膜平行,并与细胞膜紧密接触,故当有足够的多聚体形成时,红细胞即由正常的双凹形盘状变为镰刀形,此过程称为“镰变”。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生理功能分析专业:制药工程姓名: 何晶晶班级:08化31 学号:08233018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
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现在医生可以用regular blood transfusion避开伤害患者的大脑来阻止这类疾病的发病,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能真正治愈的药物。
(一)红细胞的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一般用1L血液中红细胞的个数来表示红细胞的数目。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
正常人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不仅有性别差异,还应年龄、生活环境和机体功能不同而有差异。
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则称为贫血.(二)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等生理特性,这些特征都与红细胞的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液中98.5%的氧是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的。
红细胞运输的氧约为溶解于血浆中氧的65倍。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分别占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88%和7%。
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它的催化下,二氧化碳迅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后者再分解为碳酸氢根和氢离子。
在红细胞的参与下,血液运输二氧化碳的能力可提高18倍。
双凹圆碟形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气体交换面积,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面的距离都很短,故有利于细胞内、外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处到血浆中,即丧失其运输氧的功能。
此外,红细胞内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红细胞的表面还具有I型补体的受体,可与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的吞噬,防止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内而引起免疫性疾病,因而具有免疫功能。
镰状红细胞镰状红细胞试验被用于检测、诊断和确诊镰状红细胞性贫血(又被称为镰状红细胞病)。
镰状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产生一种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血红蛋白S (HbS或HgbS)。
红细胞(RBC)中这种变异体可以多聚体,使得RBC的形状从圆盘状变为特征性的新月状(镰刀状) 。
这种形状的改变限制了RBC在全身顺畅流动的能力、限制了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使RBC寿命由120 天减少到大约10-20天。
由于这些患者机体合成RBC不如RBC破坏的那么迅速,因此出现贫血;当镰刀状红细胞暂时停留在小血管中并导致阻塞时,患者会有发作性疼痛及一系列并发症。
血红蛋白S的合成起源于变化了的(突变的)―S‖ 基因。
具有一条突变S基因的人具有镰刀样红细胞特征。
这类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健康问题,但是可以将该基因传递给他的孩子。
当一个人具有两个突变S基因(纯合子SS)时,就会发生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若患者有一个S 基因,同时具有其他一系列血红蛋白变异体中的一种时,被称为双重杂合。
这类患者也可以有镰状红细胞导致的症状和并发症。
试验镰状红细胞试验用于鉴定血红蛋白S以及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突变体的存在,评估患者RBC的数量和状态和/或确定患者具有一个或更多的血红蛋白变异基因的拷贝。
当某个人想要知道其是否患有镰状红细胞病或是否携带镰状样红细胞性状时,可申请镰状红细胞试验。
选择何种试验取决于检测目的—筛查还是确诊疾病。
目前,在美国大多数的州及地区都将新生儿镰状细胞的筛查作为常规进行。
该试验能鉴定目前血红蛋白的类型。
这种以及其他可能采取的试验包括:λ筛查用:∙HbS溶解试验。
在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加入化学物,降低它所携带的氧量。
即便是那些仅携带一个镰状红细胞基因的患者中,也会存在一些血红蛋白S。
含氧量的减少将促使S相关多聚体形成,并且使受累的RBC成为镰状。
这个试验可检测血红蛋白S的存在。
由于含有镰状红细胞基因的婴儿在出生后数月后才能合成大量的血红蛋白S,因此对于婴儿,应在大约6个月后进行检查。
镰状细胞贫血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镰状细胞贫血概述镰状细胞贫血(sickle cell anemia),又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异常血红蛋白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β-肽链第6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使血红蛋白S(hemoglobin S,HbS)异常,以致红细胞呈镰刀状得名。
本病主要见于非洲和非裔黑人,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慢性局部缺血导致器官组织损害、易感染和再发性疼痛危象。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
对症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症状与痛苦。
本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sickle cell anem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本病是遗传病,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贫血、黄疸、脾大、血管阻塞危象、感染。
主要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检查项目:血液检查、红细胞镰变试验、骨髓检查、血浆结合珠蛋白、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寿命检测、生化检查、心脏超声、B超、X线、CT、MRI、氨基酸分析、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妊娠容易加速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恶化,且易发生流产和死胎,且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如有生育打算,请与医生商讨应对方案。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病特点三、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病因总述:患者因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形成了异常HbS,取代了正常血红蛋白(HbA),在脱氧状态时HbS分子间相互作用,聚集成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
基本病因:反复的脱氧镰变终将造成红细胞膜损伤细胞的柔韧性和变形性降低,造成以下病理现象:1、溶血因镰变及切变力诱发红细胞在循环中破坏,造成血管内溶血。
镰状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识别和捕获,造成血管外溶血。
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
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它会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异常,从而导致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受损。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红细胞中的一对碱基对的突变所引起的。
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的突变是指正常的A型碱基对变为T型碱基对,这导致了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氨基酸被错误地替换为另一个氨基酸。
这种突变使得血红蛋白分子在低氧环境下形成聚集,进而使红细胞变形成镰状。
当红细胞变形成镰状时,它们会变得异常脆弱,容易破裂,并且很难通过狭窄的血管。
这导致了血液循环的不畅,引起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疼痛发作、贫血、肝脾肿大等。
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的遗传方式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携带了一对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的突变基因,那么他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而如果两个人都携带了这种突变基因,他们的孩子有25%的几率患上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用药来缓解症状,如使用止痛药来减轻疼痛发作,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此外,还可以通过输血、脾切除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尽管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同时,科学家们
也在不断地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但我们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帮助患者重拾健康,过上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为镰状细胞贫血碱基对的研究和治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