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63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管理学基础是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使用的教材是王绪君主编的《管理学基础》(中央电大2001年版)。
由中央电大命题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20%)、判断并改错(20%)、名词(20%)、简答(30%)、计算(10%)(可参阅教材后面的综合练习题)。
按照中央电大的布置,期末复习重点如下所示(未列的问题请了解):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科学性;(3)管理的艺术性。
3、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1)社会环境;(2)政治环境;(3)经济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教育环境;(6)自然地理环境。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协调。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各管理学派的内容和特点(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学派(3)系统管理学派(4)决策理论学派(5)管理科学学派(6)权变理论学派。
4、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企业战略(2)企业文化(3)学习型组织(4)企业再造第三章计划1、计划工作的含义2、计划工作的特征(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遍性;(4)效率性3、计划的种类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4、编制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2)网络计划技术;(3)线性规划第四章目标管理1、企业目标的含义2、确定目标的原则(1)现实性;(2)关键性;(3)定量化;(4)协调性;(5)权变原则3、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4、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5、目标管理的作用(评价)(1)优点;(2)局限性第五章预测1、预测的含义2、预测的作用3、预测的方法第六章决策1、决策的含义2、决策的特点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3、决策的原则4、决策的程序5、决策的方法(1)定性方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2)定量方法:确定型(量本利分析);风险型(决策树);不确定型(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第七章组织概述1、组织的含义2、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3、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4、组织工作的原则第八章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2、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1)直线职能制(2)事业部制(3)矩阵制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4、集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1、人员配备的含义2、人员配备的原则3、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4、管理人员的来源(1)内部来源(2)外聘5、管理人员选聘标准6、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与方法7、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8、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第十章领导1、领导的含义2、领导的权限(领导的实质)(1)法定权力;(2)自身影响力3、领导理论(1)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2)管理系统理论;(3)管理方格理论;(4)权变理论4、领导者素质的含义和要求5、领导艺术(1)决策的艺术;(2)合理用人的艺术(用人、激励人、治人);(3)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影响因素、方法);(4)利用时间的艺术(分配时间、节约时间)第十一章激励1、激励的含义2、激励的作用3、激励理论(1)内容型;(2)过程型;(3)行为改造理论4、激励手段和方法第十二章控制的基本理论1、控制的含义2、控制的地位和作用3、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4、控制的原则5、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6、控制的基本过程第十三章控制技术与方法1、产品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的含义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预算的含义、程序3、零基预算4、成本控制含义5、成本控制方法(程序)第十四章协调1、协调的含义、作用、原则2、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信息沟通的含义4、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5、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6、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
管理学复习提纲前言管理的含义: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活动的过程。
管理一般包含下面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循环持续的过程,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二重性。
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分为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三种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包括:代表者,领导者,联络人。
信息角色包括:收集信息者,监督者,传达人,发言人。
决策者包括: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家。
管理者具备的职能:管理者除了要具备管理的思项基本职能之外,还应该具备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一般职能指:理念,人际关系,技术性和政治职能。
特殊职能是指:对组织的环境及其资源的控制能力,组织和协调工作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提供成长和发展机会的能力,激励员工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战略性问题的解决能力。
管理思想的发展史古典的管理理论大多是围绕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
实行刺激性德计件工资制度。
把计划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在组织机构的控制上实行列外原则。
核心:劳资双方在思想上的革命。
确实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强了企业的管理工作,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侧重于在企业的内部,并没有考虑到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工人的人权也不够重视。
二,法约尔的一半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划分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职能。
提出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以管理过程和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
西方的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工厂的照明实验: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一项微不足道的因素。
继电器的装配实验:读到方式的改变,使工人的态度转变,因而产量增加。
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任意一名员工的成绩都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组织统一考试。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王绪君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听面授辅导课、自学或讨论、做作业、上中央电大“电大在线”和浙江电大校园网浏览来完成学业。
我们可以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四大块: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激励、控制与协调。
我们使用的教材的篇章就是以此为依据划分的。
全书分五篇:第一篇概论,讲管理、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篇讲计划与决策,第三篇讲组织与人事,第四篇讲领导与激励,第五篇讲控制与协调。
根据中央电大的布置,本学期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题类型为:选择(20%)、判断(20%)、名词解释(16%)、简答(24%)和案例(10%)。
各章节学习重点如下所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三、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1、社会环境2、政治环境3、经济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教育环境6、自然地理环境四、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行为科学的含义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是指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of the work is not high, struggling to cope, a mere formality. Corrective measures: (lead leader: Luo Mingjun, Rectification time: September 25th, 1), long-term adherence to strictly abide by the party's political discipline. Strictly abide by the constitution, the principle of Party organization and party political life standards, do not spread against the party's theory and policy advice, not published against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decision not to divulge the speech, party and state secrets, not not to participate in a variety of illegal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and activities, dissemination of political rumors and false information, not to publish lossy unity remarks does not undermine the unity of things. 2, consciously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Party firmly and consciously ideologically,politically,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entral Committee to keep the action, and resolutely safeguard the authority Kennedy. Must safeguard the centralism. Take the lead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strict party life,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party, the principle of life, fighting.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cedure of ideas, adhere to the major issues and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Party members take the lead to a common Party member to participate in branch organizational life,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organization. (seven) safety supervision grassroots cadres is not enough. A fewleading cadres style floating love when peace officer in the office, to the grassroots, not willing to mining enterprises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in the specific work not burden, dare not touch, in the work of "Dragonfly" phenomenon, keen on Formalism, do not further, not specious writing, seek practical resul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not strong. Such as prod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work, the strict requirements, heavy task, individual leading cadres to everyday things busy as an excuse, "urged not do" or "knock on the ring"Lack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视,各种管理思想迅速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理论和新学派。
管理学基础复习第一章导论1、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活动。
P32、决策学派赫伯特.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P33、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P4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资源,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职能是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
P45、管理的特征:P5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既离不开科学性,又离不开艺术性。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于管理实践活动当中。
2)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正确的做事”以达到管理效率的目的。
“做正确的事”以达到管理效果的目的。
管理的目的应该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我们把这个统一体叫做效益)效率是指投入与生产之间的比值。
6、管理根本属性在于它具有二重性。
P57、管理二重性:就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以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所谓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有生产力引起和决定的,反映生产力特征的属性。
P68、管理二重性原理:P61)管理具有二重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二重性是不可分割的,存在以统一管理过程之中。
9、学习管理二重性原理的现实意义:P61)马克思关于经济管理二重性理论,既是揭露资本主义实质的锐利武器,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加强和提高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我国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和我国组织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有利于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管理的性质,基本职能以及管理在组织社会化生产和现实社会化生产目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学好管理二重性原理,才能分清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正确处理管理中的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实事求是烦人研究、借鉴国外管理中有益的东西。
4)只有学好二重性原理,才能正确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避免犯走两个极端的错误。
我们既要摒弃全盘肯定国外的管理理论的做法,又要防止封闭自守、夜郎自大的做法,这些都不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
管理学基础总复习管理学基础总复习第一章管理系统第一节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一、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3、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
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二、填空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3、管理行为,就是促进(有效实现目标)的活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6、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7、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心智技能)7、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体)8、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9、管理者的首位职能是(计划职能)10、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担不同性质的(组织)职能11、(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
三、简答1、简述管理的必然性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2、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