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41.07 KB
- 文档页数:3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作者:文少白葛畅李明邹雨坤侯宪文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17年第08期摘要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
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还田方式;土壤;甘蔗叶;有效养分中图分类号 X712;S158.5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Different Returning Field Methodson Soil Nutrient of Sugarcane LeafWEN Shaobai1,2, GE Chang3, LI Ming3, ZOU Yukun1, HOU Xianwen1 *1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2 School of Tropic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 China3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ATAS,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sugarcane leaf resources and mitigat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straw burning,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sugarcane leaf returning field methods on soil nutrient were dynamically monit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helpful for the slow releasing of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with the methods of sugarcane leaf crushing returning and deeply burning to field. The method of sugarcane leaf burning and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soil available potassium in the range of 12.3-18.3 mg/kg at the early state,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ous in the range of 5.6-20.9 mg/kg and 0.8-4.0 mg/kg, respectively, and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oil to the effective state. However, sugarcane leaf burning and returning to the field caused the los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elements of sugarcane leaf and brought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af crushing and returning to field was the most labor saving and convenient method.Key words Methods of returning to field; soil; sugarcane leaf; available nutrient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7.08.008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收获残留下来数量巨大的甘蔗叶,一般每公顷可产生6 000~10 500 kg(以15%蔗茎重计算),除部分做饲料及粉碎还田外,国内外对其传统处理方式是直接田间焚烧,直接利用率不到20%。
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生态环境及甘蔗产量的影响
冉思贵
【期刊名称】《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年(卷),期】2022()7
【摘要】蔗叶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元素,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
通过对蔗叶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为我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对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生态环境及甘蔗产量的影响进行
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起到作用。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冉思贵
【作者单位】广西农垦星星农场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
2.蔗叶覆盖还田系列研究Ⅰ.对甘蔗工、农艺性状的影响
3.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4.
蔗叶还田对甘蔗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效应5.蔗叶过腹还田对甘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
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耕作方式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刘逊忠;林群艳;黎国安
【期刊名称】《中国糖料》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通过设置纵横深耕松土、覆盖蔗叶;单向深耕松土、覆盖蔗叶;常规犁耕松土、覆盖蔗叶(CK)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酸性赤红壤春植糖料蔗产量与糖分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纵横深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优于单向深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和常规犁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刘逊忠;林群艳;黎国安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钦州535000;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平吉农技站,钦州535018;广西钦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钦州5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6.1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J], 梁昌贵;刘逊忠;林群艳
2.赤红壤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甘蔗产量与糖分的影响 [J], 刘逊忠;梁昌贵;郑中;黄霞;廖日艳;黄开耀
3.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J], 劳家喜;林时建;邹金松;刘逊忠
4.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量及糖分的影响 [J], 刘文秀;陈世凡;黄晓雪;庞少欢;黄中雄
5.优化施肥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J], 林群艳;梁昌贵;冼承斌;刘逊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蔗碎叶技术及效益分析作者:梁显璠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6期摘要:甘蔗叶的粉碎还田工作,是一项有益于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的作业。
通过甘蔗碎叶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提升甘蔗产量,改善甘蔗品质。
现阶段,在甘蔗碎叶技术的推广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针对甘蔗碎叶技术,阐述了相应的技术原理以及作业,并且,分析了相应的效益。
关键词:甘蔗;碎叶机;技术;效益在现阶段来看,我国种植的甘蔗面积十分庞大,每年的总产量居于世界排名的第三位。
在收获甘蔗的时候,在蔗田中,会存在大量的蔗叶、蔗梢等,总量约为1800万吨。
如果这些蔗叶、蔗梢不能及时从蔗田中移除,必然影响蔗田的后续作业。
因此,在很多地区中,往往采用焚烧,又或者是人工搬运的方式。
对于就地焚烧来说,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不过,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有机肥料,还会释放大量烟雾,对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
对于人工搬运方式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曾经,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大量焚烧秸稈,使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迫使各级政府设置专项基金,专门应用在秸秆粉碎技术中,明确禁止秸秆焚烧。
经过多年的运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在我国南方的蔗区中,20世纪90年代初,就对蔗叶粉碎还田给予了很高关注,不过,因为蔗叶粉碎还田机械等因素的限制,未能实现这个愿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的广西,应用了北方的秸秆切碎机,以此来完成蔗叶粉碎还田工作。
不过,因为甘蔗属于起垄作物,在蔗田状况方面,与北方麦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秸秆切碎机,很难有效粉碎蔗叶。
在这种情况下,广西农机部门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广西金光农场进行了长期试验,研制出了3SY系列蔗田碎叶机(如图1所示)。
这种机械性能比较稳定,获得了蔗农的认可。
一、蔗田碎叶机技术原理1.蔗田碎叶机的结构特点3SY系列蔗田碎叶机主要组成包括:变速箱、皮带传动系统、机架、机壳、碎叶捡拾轮、限位轮等,详情见图1,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应用甩刀、负压吸入方式,经过共同作用,有效捡拾蔗叶,不仅捡拾率较高,还不会损伤甘蔗的宿根。
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分析与控制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摘要】The practice of sugarcane leaf shattering and returning reduced the organic substance' s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ignificantly and improved the soil structure, but it also comes along with such negative effects as increased insect pests, higher morbidity and no increased output and income, etc. After our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n the soil structure and nutrient ingredient before and after sugarcane shattering and returning and its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their main reasons were discussed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by combining cultivation, management, technical measures and so on were also proposed.%通过对甘蔗叶粉碎还田前后土壤结构、营养成分以及还田技术方式进行分析和试验对比,初步探讨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从种植、管理、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控制技术措施.【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3页(P5331-5333)【关键词】甘蔗叶;粉碎还田;效益;负面效应;控制【作者】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甘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用甘蔗叶粉碎还田机将砍收后的甘蔗叶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深耕翻埋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1]。
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蔗叶还田改土见成效摘要:蔗叶还田对于增加蔗地的有机肥料、改变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甘蔗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对蔗叶还田改土实践进行跟踪。
经过二十多年蔗叶还田,结果表明,蔗叶还田使得土壤的各项养分都得到提升,有机质从原来的1.79%提高到2.60%,全氮从0.09%增加到0.14%,速效磷从13.37mg/kg增加到43.25mg/kg,速效钾由79.63mg/kg增加到233.33mg/kg。
土壤有机质与速效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与酸性土壤ph值提升,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甘蔗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农场;蔗叶还田;土壤;成效中图分类号:s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84-2蔗叶富含有机质及其他的蔗株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元素。
蔗叶还田有助于提升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改变,提升甘蔗的抗旱能力。
同时,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提升作物的产量。
1 蔗叶还田实行概况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位于广西中部武宣县境内,为黔江制糖公司主要原料基地之一。
从1980年起单一种植甘蔗,甘蔗种植面积19800亩。
因大面积种植甘蔗,且甘蔗生产全部施用化肥。
为改良土壤,农场从1981年至2010年推行蔗叶还田以改良土壤。
蔗叶还田的基本方法为在甘蔗收获后把蔗叶收集于行沟内,然后破行松蔸用泥土将其覆盖,在施肥培土时用手扶拖拉机施耕将蔗叶打碎并培土。
长期实施后,土壤得到很好改良。
2 结果与讨论分析黔江农场分别于1987年和2010年对该农场第十一分场进行土壤采样化验,各年份化验统计数据的平均值见表1,从1987年的土壤检测结果可发现,其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很低。
而2010年的土壤采样化验结果表明,各项养分指标显著增加,从两次取样平均值看,ph值由4.6增加到5.4,有机质由1.79%增加到2.60%,全氮由0.098%增加到0.145%,速效磷由13.37mg/kg增加到43.25mg/kg,速效钾由79.63mg/kg增加到233.33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