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47.24 KB
- 文档页数:2
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种质研究陈卫境(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政府滨江新区办事处,江苏靖江214519)摘要河蟹苗种的质量是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蟹种前,必须掌握不同水系蟹种的特点,要善于从不同水系的蟹种中选择优质亲本和苗种。
另外,既要能识别性早熟的蟹种,也要尽可能自行培育优质蟹种。
在合理放养时,要注意河蟹种的优先选择顺序,同时要掌握放养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河蟹;健康养殖;苗种;质量;研究中图分类号S96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73-02Research on River Crab to Large Size in Healthy Breeding Germplasm CHEN Wei-jing (Jingjiang City People's Government of Binjiang District Office ,Jingjiang ,Jiangsu 214519)Abstract River crab seedling quality ,is the river crab to large size in healthy breeding success one of crucial factors.In the choice of crab ,must grasp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crab kind ,should be good at from different water crab species select excellent parents and off-spring.In addition ,it can identify the precocious crab ,also as far as possible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rabs.In the rational stocking ,crab ki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oose the order of priority ,at the same time to grasp the stocking techniques.Key words River crab ;Healthy breeding ;Fry ;Quality ;Research作者简介陈卫境(1977-),男,江苏靖江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研究。
392020.24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 种养结合增效,产品丰富增收。
河蟹销售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波动较大,养殖效益随之浮动。
从近年来的行情看,高品质河蟹价格较为稳定,因此需要在大规格河蟹亲本苗种推广应用、池塘环境技术、养殖调控关键技术和现代化养殖装备技术等养殖关键技术方面加以改进,在河蟹规格提升的基础上提高内在品质,同时提升标准化养殖管理效率和产量,促进河蟹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两年,通过在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部分推广示范基地,及示范点推广应用高品质河蟹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每亩河蟹可增产15公斤左右。
一、核心技术1.科学选种技术 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适宜的优良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 “长江2号”)进行科学放养,是养蟹成败和效益高低的关键技术之一。
蟹种挑选除参考池塘主养河蟹技术中蟹种鉴别与选择外,重点考虑种质因素,了解蟹苗及亲本来源,要求亲本个体规格大,雌蟹每只200克以上、雄蟹每只300克以上。
2.种草移螺技术 (1)水草种植。
采取伊乐藻为主,轮叶黑藻、黄丝草和苦草为辅的复合型水草种植管理模式。
池塘消毒后7~10天种植水草,1月下旬至2月初为伊乐藻最佳种植时间,黄草种植高品质河蟹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充足的食盐和饮水。
注意断奶后的羔羊应先留在原来的羊舍内饲养数日,以减少应激反应。
七、做好疫病防控初生羔羊体质弱,抗病力差,发病率高,应保持圈舍卫生,定期消毒,以减少羔羊接触病原菌的机会。
此外,羔羊出生后应立即注射抗破伤风毒素,1周龄内注射“三联四防”疫苗,断奶时注射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等疫苗,2月龄前后进行驱虫。
饲养员每日应仔细观察羊只的采食、饮水、排便等是否正常,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江苏省高邮市周山镇农业农村局(225612)王 震宝应县泾河镇农业农村局陈中明·重大技术推广·40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农牧循环经营效益增,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优。
河蟹养殖技术(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
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
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
大规格河蟹无公害的养殖技术1、选择种苗技术放养时选择规格整齐、优质健壮的长江水系天然蟹苗培育的蟹种,规格为每千克150-260只。
每亩放养500-600只。
放养规格整齐、密度适宜,成活率普遍高于46%以上,有的高达70%,亩产达45千克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3千克。
2、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技术(1)采取秋冬季带籽移植轮叶黑藻、黄丝草和小茨藻等优质水草。
在河蟹各个生长发育阶段,调配水草的种类,组成挺水、沉水相结合的水草群落,形成植物生态链,吸收分解有害物质,有效地控制不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植物:青泥苔、水网藻、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使得pH值保持在7.2-7.8,含氧量5毫克/升以上。
水生植物的生长为河蟹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质绿色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确保水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夏季高温时能降低池水温度,使得河蟹处在最适生长温度20-28℃之间,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
(2)贝类移植技术。
春季2-5月份河蟹养殖池塘投放螺蛳、蚬和蚌等鲜活软体动物,每亩投入量为250-300千克,使其自然繁殖,既能增加防污能力、净化水质、提高河蟹抗病能力,又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了适口的鲜活饵料,而且可以节约人工配合饲料,确保优质商品蟹达标。
(3)饲养管理技术。
必须彻底清塘,杀灭病原体,每年捕获后排干池水,使塘底充分曝晒,并用无公害药物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土质贫脊的池塘适量施有机肥料,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优质基肥。
调控水质,增加溶氧量,保持水体含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防止河蟹脱壳时缺氧死亡,污染水质。
同时还需在池中培育和移植水生生物,增加池塘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密度,为基本满足河蟹营养需求,还需适时适量投喂无公害熟化料。
做到早期要吃好、中期要吃好又吃饱、晚期吃食不能少的科学合理投料方法。
预防病害发生,基本不用生石灰净化水质,可移植一定量的螺蛳等贝类动物,这些贝类动物同样与水生植物一样净化水质,使得水质pH值保持在7.2-8.2,这样预防河蟹颤抖病及丝藻附着病有效率可达95%,因为水体pH值在6以下时易暴发河蟹颤抖病,水体混浊时易发生丝藻附着病,这两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营造优质河蟹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学的原理,按照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特点,建立商品蟹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河蟹高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方法-养殖技术大家都知道河蟹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掌握良好的养殖技术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保障。
现主要介绍河蟹生态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池塘建设与消毒、水草种植、蟹苗的放养、日常管理、河蟹病害的防治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河蟹精养高产的养殖技术方法。
1、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河蟹产量、质量,实现生态养殖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选择好蟹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
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水池的面积,池塘的面积不宜太小,要求深度为1.2-18m,底部要求留10-20cm厚的有富含腐殖质淤泥。
水池的形状最好为长方形,这样便于饲养管理。
水池的周围不要种植高大的树木,以免遮光。
在蟹池的周围挖2m宽1.8-2m深的围沟,并在池中纵横开挖5-8条沟,方便河蟹栖息和捕捉。
养殖前对蟹池进行消毒,将池内留有20cm深的水,按每亩150-200kg量泼洒生石灰水,然后均匀的翻动池底的淤泥,可有效的杀灭敌害生物,改良池底,同时还可以增加水池塘中的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生长,也可以用漂白粉进行清塘水清毒,待消完毒后暴晒15-30天即可。
在蟹池内种植上适宜的水草,这些水草适口性好,并且营养丰富,可供河蟹采食。
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有效改善蟹池的水质,有助于提高河蟹的品质。
水草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遮阴、栖息、蜕壳的场所,同时还可减少河蟹的活动量,利于能量的蓄积,对生长有利。
蟹池中种植水草时要注意每隔10m左右留2-3m的无草通道,便于行船和观察河蟹日常的情况。
2、放养优质的蟹苗在放养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池埂的周围设置防逃设施,并且在进排水口安装30-60目的双层筛,以防止敌害生物侵入。
如果蟹池内的水草还未长成,先将蟹苗置于暂养区养殖,待水草长成后再投入蟹苗。
蟹池以养殖河蟹为主,可以搭配的养殖一些其他水产,如鱼、青虾等,可建立多品种的生态养殖系统,利于河蟹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