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芽生产工艺流程

麦芽生产工艺流程

麦芽生产工艺流程

麦芽生产工艺流程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畴 本制度规定了化工工艺治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全厂化工生产活动中治理事项的治理。 二、化工工艺治理内容及要求 (一)化工操作人员对工艺文件(岗位操作法、岗位责任制等)熟练程度,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要求。 (二)化工操作人员对现场工艺流程熟练,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 (三)化工操作人员对<<化工通用治理标准>>执行情形,要求符合标准。 (四)工艺记录报表、交接班记录填写情形是否按时、准确、整齐,保管妥善,符合原始记录治理标准。 (五)巡回检查制执行情形要求符合化工操作通用治理标准。 (六)工艺治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 (七)工艺指标、定额消耗情形要求符合标准。 (八)工艺事故处理情形要求符合工艺事故治理标准。 (九)工艺台帐要求健全、完整。 (十)化工岗位清洁文明要求达到标准。 (十一)各单位化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形要求直截了当与单位效益挂钩,执行经济责任制标准。 (十二)生产技术部负责每月五日前将上月化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形考核 结果汇总上报。 三、化工工艺纪律检查方式及要求 (一)对化工艺纪律执行情形采取巡回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三种方式。 (二)巡回检查由各化工车间主管生产工艺的副主任负责进行.每周至少一次,负责本车间范畴内所有化工岗位的检查,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操作者有权禁止或停止其操作。

(三)不定期抽查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进行,每月最少四次。检查范畴包括本单位所有化工岗位。对不符合本标准的操作人员有权停止其操作。 (四)定期全面检查由厂组织联合检查组负责进行,每季度一次。范畴包括所有化工岗位。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操作人员有权停止其操作,并责令其所在单位进行批判教育。 (五)当班生产调度、生产班组长必须按点定时检查,生产调度随时抽查。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者应及时纠正或停止其操作。 (六)每次检查必须有检查纪录,作为执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开停车治理制度 为了加大开停车的打算性和严肃性,有效地增加生产时刻,提升开车效率,使全系统生产处于受控状态,做到清理和检修工作安全、及时、高效、完全,使各装置长周期、满负荷、连续、稳固运行,特制定复肥厂开停车治理制度。 一、复肥厂生产系统分为硫酸、磷酸过滤、浓缩、磷铵、一铵五个主统和氟钠、供电、供水、供汽(气)等辅助系统,除氟钠由磷酸车间按照每月的生产作业打算自主组织生产外,其它主辅系统的开停车,均纳入本制度之列。 二、打算开停车的治理制度 (一)辅助系统的开停车由调度室统一和谐和指挥,而主系统的开停车必须严格履行申请、审批程序。 (二)停车时刻在1小时之内,由当班班长电话报告调度室,并经当班

麦芽糖精制流程图

麦芽糖浆(饴糖、高麦芽糖浆、超高麦芽糖浆) 麦芽糖浆是以淀粉为原料,经酶法或酸酶结合的方法水解而制成的一种以麦芽糖为主(40%~50%以上)的糖浆,按制法与麦芽糖含量不同可分为饴糖、高麦芽糖浆和超高麦芽糖浆等。 饴糖是最早的淀粉糖产品,距今已有2 000余年的历史,传统生产工艺是以大米或其他粮食为原料,煮熟后加麦芽作为糖化剂,淋出糖液经煎熬浓缩即为成品。该糖浆含有40%~60%的麦芽糖,其余主要是糊精、少量麦芽三糖和葡萄糖,具有麦芽的特殊香味和风味,因此又称为麦芽饴糖。20世纪60年代起已被酶法糖化工艺所取代。所谓酶法糖化是先将淀粉质原料磨浆,加热糊化,用α一淀粉酶液化,然后用植物(麦芽、大豆、甘薯等) β一淀粉酶糖化作成糖浆,再经脱色和离子交换精制成酶法饴糖,称为高麦芽糖浆。高麦芽糖浆制造时,若在糖化时将淀粉分子中的支链淀粉分支点的α一1,6键先用脱支酶水解,使之成为直链糊精,再经β一淀粉酶作用,可生成更多的麦芽糖,其中糊精的比例很低,麦芽糖的含量在70%以上,这种糖浆被称为超高麦芽糖浆活液体麦芽糖浆(表6~2)。 1 饴糖 饴糖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甜食品,以淀粉质原料——大米、玉米、高梁、薯类经糖化剂作用生产的,糖分组成主要为麦芽糖、糊精及低聚糖,营养价值较高,甜味柔和、爽口,是婴幼儿的良好食品。我国特产“麻糖”、“酥糖”,麦芽糖块、花生糖等都是饴糖的再制品。 饴糖生产根据原料形态不同,有固体糖化法与液体酶法,前者用大麦芽为糖化剂,设备简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后者先用α一淀粉酶对淀粉浆进行液化,再用麸皮或麦芽进行糖化,用麸皮代替大麦芽,既节约粮食,又简化工序,现已普遍使用。但用麸皮作糖化剂,用前需对麸皮的酶活力进行测定,β一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现代化的啤酒厂一般已经不再设立麦芽车间,因此制麦部分也将逐步从啤酒生产工艺流程中剥离。) 一个典型的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不包括制麦部分):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图中代号所表示的设备为: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10、麦糟输送11、麦糟贮罐12、煮沸锅/回旋槽13、外加热器14、酒花添加罐15、麦汁冷却器16、空气过滤器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18、发酵罐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20、缓冲罐21、硅藻土添加罐22、硅藻土过滤机23、啤酒精滤机24、清酒罐25、洗瓶机26、灌装机27、杀菌机28、贴标机29、装箱机 (一)制麦工序 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料转

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大麦在收获后先贮存2-3月,才能进入麦芽车间开始制造麦芽。为了得到干净、一致的优良麦芽,制麦前,大麦需先经风选或筛选除杂,永磁筒去铁,比重去石机除石,精选机分级。 制麦的主要过程为:大麦进入浸麦槽洗麦、吸水后,进入发芽箱发芽,成为绿麦芽。绿麦芽进入干燥塔/炉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从大麦到制成麦芽需要10天左右时间。 制麦工序的主要生产设备为:筛(风)选机、分级机、永磁筒、去石机等除杂、分级设备;浸麦槽、发芽箱/翻麦机、空调机、干燥塔(炉)、除根机等制麦设备;斗式提升机、螺旋/刮板/皮带输送机、除尘器/风机、立仓等输送、储存设备。 (二)糖化工序 麦芽、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或立仓经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经过去石、除铁、定量、粉碎后,进入糊化锅、糖化锅糖化分解成醪液,经过滤槽/压滤机过滤,然后加入酒花煮沸,去热凝固物,冷却分离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规程(草稿)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全面提升产品的制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优化5M1E(注1)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制订本规程。 ——注1:5M1E分别是英文-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的单词首位字母。 二、使用范围 本集团下属各公司的应依据本规程来制订、执改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除另有规定外,均以本规程执行; 三、规程的内容: 1、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体系化) 工艺流程涉及的部门有:各公司的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和集团采购部。 2、管理责任(制度化) (1)各公司技术部责任 a,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文件 各公司的技术部依据产品任务单,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的文件,工艺流程文件的主要是以下三种类: ——工艺过程卡片;

——工序卡片; ——操作说明书; 工艺流程的卡片和操作说明书中应包含:图纸(加工的工件图纸以及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都有图纸说明)、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及对环境的要求、检验及方法、产品的包装、工时定额、材料和物耗定额、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加工工具、对特殊工件的吊装位置及方法、包装方法、加工的起始时间、责任者的签名等,总之应当是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工序和各个工序中要点(5M1E)都要简约地反映在流程中;——注2:工时定额和物耗定额: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和执行,对于首件和单件生产可以是定性管理;对于3-5件的小批量生产应当是首件完成后,对出其余件进行的半定量管理,就是给个范围值;对于成熟的大批量生产件应当是定量管理,就是应当给出固定的定额;——注3:可以有空项,按实际生产中需要的项目编写,应当简要全面部不应当有漏项;各个公司在制定工艺流程时,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文字表述式,只要能在实际生产中,对生产的产品有以下作用即可--加工的指导、检验指导、记录完整(可以追溯产品的加工历史);b,根据生产出现的问题,可以用工艺流程附加单的形式进行补充及修改,必要时废除老工艺,重新制定新工艺; c,会同质检部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2)各公司生产部责任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麦芽糖的生产工艺与要点

麦芽糖的生产工艺与要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麦芽糖的生产工艺与要点 1.调浆 浓度17——18波美度—— 温度≤45℃ 糖浆必须均匀,无团块,流动性好。而搞α-淀粉酶添加量为400——450ml/T干基。 2.液化 一次喷射温度105——110℃带压保温时间4——5分钟。二次喷射温度125——135℃带压保温时间1——2分钟。层流罐反应温度95——98℃,反应时间110分钟左右,液化液的终止DE值15——20%,碘色反应呈现棕色或浅棕色。 3.糖化 液化后的液化液经降温至58——60℃,再泵入糖化罐内。糖化的工艺将根据不同的产品而不一。一般而言加糖化酶之前,液化液的DE值为20%,PH值调至,温度55——56℃,加入真菌酶200ml/T干基,糖化时间44——46小时,糖化液最终DE值为46——48%。 另一种常规工艺是:加酶前液化液DE值20%,——,温度58——62℃,先加入真菌酶200ml/T干基,14小时后再添加复合糖化酶100ml/T干基,糖化总时间26小时,糖化液最终DE值为52——55%。 糖化时间到即刻升温80—85℃灭酶出料,也可用喷射器灭酶。

糖化酶加入后搅拌30分钟即可,随后静态糖化反应,搅拌应机械或空气型,压缩空气要经过洁净处理。 糖化罐要定期消毒,以防微生物染菌发酵。 4.一次脱色过滤 糖液内加入303型糖用湿炭,%/T干基,80℃条件下搅拌30分钟再进行压滤,机内压≤,滤液应澄清,基本无色,无碳粒,透光率≥95%。 正常生产可利用脱色回碳,新湿碳添加量为%/T干基,滤布安装平整不重叠,不错位,压紧装置应将压滤机压至极限,要保持压滤机碳层均匀,饱和后压滤机用水和气冲洗滤饼,使其含糖量≤2%。 5.二次脱色 加入303型糖用炭%/T干基,压滤机内压≤,滤液清澈,无色透明,有光泽,无碳粒,透光率≥97%。 6.离交; 用板式换热器将糖温降正≤50℃,糖液通过阳-阴-阳-阴床进行离子交换和脱色,流量为单罐树脂,体积的倍/h。一般是四对离交柱交替使用,即结合形式为(1,2)(2,3)(3,4)(4,1)。当第一对阳阴交换柱出液的电导率≥120US/cm或颜色明显变黄时停止进液。原第二对阳阴交换柱成为第一对,而备用的交换柱将作为第二对使用。 调节离交液PH值应利用现有的阳柱而不必滴加酸。 离交液的质量标准:透明.清澈.无色.无异物.无泡沫层.电导率≤50us/cm,PH≥,透光率≥99%。

麦芽汁制备工艺

麦芽汁制备工艺 第一节概述 麦汁制备 ?麦汁制造是将固态麦芽、非发芽谷物、酒花用水调制加工成澄清透明的麦芽 汁的过程。 第一节麦芽与谷物辅料的粉碎 ?目的:使整粒谷物经粉碎后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物料中贮藏物质增加和水、 酶的接触面积,加速酶促反应及物料的溶解。 ?一.麦芽的粉碎 ?麦芽的粉碎方法: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回潮干法粉碎和连续调湿粉碎 ?麦芽的干法粉碎:近代都采用辊式粉碎机 ?麦芽回潮粉碎:麦芽在很短时间内,通入蒸气或热水,使麦壳增湿,胚乳水 分保持不变,这样使麦壳有一定柔性,在干法粉碎时容易保持完整,有利于过滤 ?麦芽湿法粉碎:由于麦芽皮壳充分吸水变软,粉碎时皮壳不容易磨碎,胚乳 带水碾磨,较均匀,糖化速度快。 ?连续浸渍湿法粉碎:改进了原来湿法粉碎的两个缺点 第三节糖化原理 ?一.目的和要求及控制方法 ?糖化: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 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 二、糖化时的主要物质变化 ?1.非发芽谷物中淀粉的糊化和液化 ?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 程 ?液化:淀粉在热水中糊化形成高粘度凝胶,如继续加热或受到淀粉酶的水解, 使淀粉长链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 2?¢淀粉的糖化: ?指辅料的糊化醪和麦芽中淀粉受到麦芽中淀粉酶的分解,形成低聚糊精和以 麦芽糖为主的可发酵性糖的全过程。 ?(1)淀粉糖化的要求:糖化时,淀粉受到麦芽中淀粉酶的催化水解,液化和 糖化同时进行 ?(2)糖化过程中的淀粉酶:啤酿造中淀粉的分解全部依赖于淀粉酶的酶促水 解反应 ?(3)影响淀粉水解的因素: ?①麦芽的质量及粉碎度:糖化力强、溶解良好的麦芽,糖化的时间短,形 成可发酵性糖多,可采用较低糖化温度作用 ?②非发芽谷物的添加:非发芽谷物的种类,支链、直链淀粉的比例,糊化、 液化程度及添加数量,将极大的影响到糖化过程和麦汁的组成

工艺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组织职责 3.1 全厂工艺管理由厂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其他各部门、生产车间配合。 3.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主任对本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技术部、总工办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生产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各项等活动。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4.4 生产技术部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5 工艺变更 5.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5.2 工艺变更程序 5.2.1 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变更,如不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情况可由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变更,并将变更内容报总工办、生产技术部核实、备档;如对于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在生产技术部部工艺指标考核监控范围内的工艺变更必须上报公司总工办、生产技术部部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2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生产车间负责人(或技术员)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公司甲醇厂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暂行) 1、目的 为了强化甲醇厂生产管理,严肃生产和工艺纪律,推进技术进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置运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各车间要以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为目标,切实做好本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甲醇厂内各车间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 ①岗位操作规程由岗位所在车间组织编写,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校核,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最后由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 ②各岗位必须有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③每年对岗位操作规程的适用性进行一次评审,做好评审记录。 ④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范围由各车间制定,做好发放记录,相关人员人手一册。 ⑤若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应及时对原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也可以编制补充操作规定。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4、岗位记录与工艺台帐的管理 ①岗位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岗位主要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的变化情况、主要设备的开停时间,停车原因、机电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备车情况、设备检修和试车情况、跑冒滴漏情况、不正常生产和事故处理情况、领导的批示及岗位记录的名称、交接班者的签名等内容。 ②工艺台帐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分析化验台帐》、《工艺事故台帐》、《原材料消耗台帐》、《设备、管道、阀门、盲板设置台帐》、《技改技措台帐》、《生产技术经济查定台帐》、《催化剂台帐》、《原始开停车台帐》等。 ③各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每月2日按时间顺序整理交生产设备技术部存放;工艺台帐由车间保管存放,生产设备技术部定期检查,对记录、台帐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及时销毁处理,作好记录。 ④工艺台帐和记录要求: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⑤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工艺指标及工艺变更的管理 ①工艺指标的制定,应以设计工艺参数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依据。由生产设备技术部负责制定,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以生产技术文件下发。工艺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不符的,实践证明设

工艺管理制度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麦芽糖制作过程

麦芽糖制作过程 麦芽糖应该是不少人童年中的一个特殊的记忆,因为在前几十年,麦芽糖是不少小孩子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糖果。而发展到了现代社会,麦芽糖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变得少见,可是不少人仍旧忘不了麦芽糖的味道,想要寻找麦芽糖。其实麦芽糖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麦芽糖,下面就一起了解麦芽糖的制作过程。 麦芽糖的五种做法 做法一 材料:小麦,糯米(可以根据做的多少来定量哦!)。 做法: 1、把小麦泡在水中让它发芽至3到4厘米。 2、麦芽切碎。 3、糯米焖熟后同麦芽拌在一抉。 4、将拌好的糯米发酵4小时,亲们不要心急哦。 5、滤出糯米转化的汁液,并用大火熬至粘稠。 6、麦芽糖凝固后会变成琥珀色的糖块儿,再吃时把糖块儿加热,用筷子搅着吃就可以喽! 做法二 材料:山药1节,麦芽糖适量。 做法: 1、山药削皮,切成薄片,平铺到盘子上。

2、在山药上撒少量的麦芽糖。 3、放到电饭锅的蒸笼上,下面煮米饭,上面蒸山药。米饭蒸熟了,山药也就蒸熟了。 4、蒸熟山药后,把盘子里多余的水倒掉,再撒上麦芽糖即可。 做法三 材料:白萝卜200公克,麦芽糖80公克,盐5公克。 做法; 1.白萝卜洗净后削去外皮刨丝备用。 2.取一碗,放入作法1的白萝卜丝、盐、麦芽糖一起拌均匀后,腌约30分钟 3.将作法2的白萝卜丝挤汁即可。 做法四 材料:淡奶油200克,白糖80克,麦芽糖35克。 做法: 1.淡奶油倒入小锅中。 2.加入白糖。 3.再倒入麦芽糖。 4.然后用小火加热。 5.煮沸奶油。 6.一直煮到刮刀分开底部出现锅底状。比较浓稠。 7.然后倒入模具中。 8.放凉后脱模。 9.也可以倒入方形模具中。 10.倒出来就是方的。 做法五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制麦和酿造两部分。二者均有冷却水产生,约占啤酒厂总排水量的65% ,水质较好,可循环用于浸洗麦工序。中、高污染负荷的废水主要来自制麦中的浸麦工序和酿造中的糖化、发酵、过滤、包装工序,其化学需氧量在500~40000 mg/L之间,除了包装工序的废水连续排放以外,其它废水均以间歇方式排放。啤酒工业中、高污染负荷废水的来源与浓度工序废水中CODcr 浓度 /(mg.L-1)排放方式浸麦工序 500~800 间歇排放糖化工序 20000~40000 间歇排放发酵工序 2000~3000 间歇排放包装工序 500~800 连续排放啤酒厂总排水属于中、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呈酸性,pH值为4.5~6.5,其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浓度分别为1000~1500,500~1000和220~440 mg/L.啤酒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较大,为0.4~0.6,因此很多治理技术的主体部分是生化处 (一)按原麦汁浓度分: 1、营养啤酒:糖度:2.5~5BX° 酒精度:0.5~1.8% 2、佐餐啤酒:糖度:4~9BX° 酒精度:1.2~2.5%

3、储藏啤酒:糖度:10~14BX°酒精度:2.9~4.2% 4、高浓度啤酒:糖度:13~22BX°酒精度:3.5~5.5% (二)按啤酒的色泽分: 1、浅色啤酒:以捷克的比尔森啤酒为典型代表。 2、浓色啤酒:棕啤,红啤。 3、黑啤酒:以德国的慕尼黑啤酒为代表。 4、绿啤酒:因添加螺旋藻而呈绿色。 5、小麦啤酒,又称白啤酒,颜色浅黄,有脂香味。 (三)以成品啤酒杀菌与否分: 1、鲜啤酒:未经巴氏杀菌即销售。 2、熟啤酒:经过巴氏杀菌后销售。 3、纯生啤酒:成品啤酒经过超滤等方法进行无菌过滤,而不经过巴氏杀菌 制麦工序 啤酒的种类很多,其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从大麦制成啤酒是一个比较 复杂的过程。其基本流 程是:一是先制作麦芽。大麦必须通过发芽过程将内含的难溶性淀粉转变为用于酿造工序的可溶性糖类。除了一般的麦芽,还可使用结晶麦芽或烘烤的麦芽作为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

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制度(2021)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中的工艺管理。 2组织职责 2.1全厂工艺管理由厂技术科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技术厂长主管。 2.2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科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等活动。 2.4技术科负责全厂工艺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

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本厂各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技术科审核,主管厂长批准实施。 3.3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科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3.4技术科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工艺变更 4.1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4.2工艺变更程序 4.2.1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工艺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

麦芽糖概述及用途

麦芽糖概述及用途 一、麦芽糖概述及用途 麦芽糖,分子式C12H22O11·H2O;分子量为:360.32。麦芽糖根据含量不同又分为饴糖、高麦芽糖浆和超高麦芽糖浆。麦芽糖的传统制法是用含有淀粉的谷物经麦芽酶糖代制得,所以叫麦芽糖。民间俗称糖瓜、糖稀。麦芽糖多为透明粘稠的液体,也有浓缩冷却结晶成固体的,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低热值低甜度糖类之一,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40%,热量值仅为蔗糖的5%。 麦芽糖浆用途广泛,用于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固体食品、液体食品、冷冻食品、胶体食品(如果冻),无所不及。麦芽糖在食品中不仅是甜味剂,而且是添加剂、保鲜剂、保湿剂。(1)麦芽糖浆中含有大量糊精,具有良好的抗结晶性,在冷冻食品中也不会有结晶析出,还有防止其它糖产生结晶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在生产果酱和果冻时防止蔗糖的结晶析出,延长食品的保存期。(2)麦芽糖具有良好的发酵性,故也大量用于面包、糕点、啤酒的制造,有防止淀粉凝沉和老化作用,可以增加果冻、果酱和加淀粉的罐头的保质期。(3)麦芽糖甜度低,吸湿性低,保湿性高,具有一分子结构水的麦芽糖非常稳定,增加了食品的保湿性。在糕点中加入麦芽糖浆可使糕点新鲜可口。但当麦芽糖吸收了6%-12%的水分后,就不再吸水,也不释水,这种特性能使食品抑脱水和防止食品老化,使食品长期处于绵、软、湿润、新鲜、可口。增加食品的货架期。(4)麦芽糖对酸和热均比较稳定,在PH3和120℃加热90min几乎不分解,熬糖温度可达160℃,加热时不易发生美拉特反应而变色,故在常温下不会因麦芽糖的分解而引起食品的变质变味。(5)高麦芽糖浆在糖果工业中可替代水解的淀粉糖浆,不仅制品口味温和,甜味适中,产品不易变色,而且硬糖具有良好的透明度,有较好的抗砂抗烊性,从而可延长保存期。高麦芽糖浆因绝少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可与糖类发生美拉特反应的物质,故热稳定性好,在制造糖果时更适合于用真空薄膜法熬制糖和浇铸成型。(6)在医药上用纯麦芽糖输液滴注静脉时,血糖不会升高,适合于糖尿病人补充营养。麦芽糖在人体代谢中不需胰岛素就能被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甜味剂。麦芽糖还是制造麦芽酮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果的原料,后两者对肠道中有益人体的双歧乳酸杆菌的繁殖有促进作用,是很好的功能性食品,所以麦芽糖在医药上有独特的功效。 二:麦芽糖的生产技术 早在1500年前,我国就用传统的方法,以大麦为原料,用麦芽酶酶解生产麦芽糖(饴糖),这种作坊式的操作工艺已不适合麦芽糖工业发展的要求,到了1960年代中期,采取双酶糖化法新工艺开创了工业化大生产的道路。 天然淀粉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二种淀粉分子单位组成的紧密的结晶体微粒,其中存在着结晶和非结晶区,很难被酶水解。当淀粉悬液加热到60℃时,淀粉颗粒逐渐被破坏,体积膨胀破裂而溶于水,此过程叫做“糊化”,在“糊化”过程中,附着于淀粉的蛋白质也得以分离而凝聚,淀粉只有“糊化”以后,才能被酶作用而水解。不同来源的淀粉达到完全“ 糊化”的温度也不同,谷物淀粉比薯类淀粉较难“糊化”,但要采用105~110℃的温度进行“糊化”时,可以满足多数淀粉对“糊化”的要求。 淀粉“糊化”经过几个阶段,首先为膨化,即水分子渗透到淀粉内部,使巨大淀粉链扩展,因而体积和重量都增加,此为膨化作用。其次温度从40℃开始升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淀粉粒的体积增加到50~100倍时,各巨大分子的联系减弱到使淀粉粒的分子链崩溃,此时粘度最大,这就是淀粉的“糊化”。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5~75℃,薯类淀粉“糊化”温度为55~65℃。“糊化”后的淀粉粘度大,流动性差,不易操作,使其粘度降低叫做液化。目前液化有两种方法。 2.1.1 酸液化 酸液化通常是用盐酸将粉浆调节到pH2.0,在140~150℃加热5 min,闪及冷却中和,经此处理后,淀粉得以完全“糊化”和部分水解,从而使料液过滤非常容易。但因酸液化无专一性,可使共存的纤维素、蛋白质等一起水解,以致产生5-羟基-2-呋喃及无水葡萄糖、色素等副产物,并且生成多量的灰份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增加精制费用。 2.1.2 酶液化

麦芽糖制取过程

麦芽糖浆生产工艺 麦芽糖浆系采用优质玉米淀粉,经过多种酶水解而制得得以麦芽糖为主的糖浆, 该产品是一种无色透明粘稠的液体,质体清亮、透明、口感温和纯正,低甜度,有麦 芽香味,具有熬煮温度高、冰点低、抗结晶等诸多优点,常被用于果酱、果冻之中, 防止砂糖的结晶析出,高麦芽又具有良好的可发性,故也大量用于面包、糕点、啤酒 上,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制食品、冷冻食品、调味品等领域。另外麦芽 糖浆不依赖人体胰岛代谢,血糖上升缓慢,且发热量低,对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人 及肥胖者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2生产技术方案 2.1麦芽糖浆生产技术方案 2.1.1工艺 水、液化酶 PH 值 蒸汽 糖化酶 PH 值 活性炭 活性炭渣 存放台 酸 碱 2.1.2工艺描述、工艺参数及质量要求: 2.1.2.1 调浆 A 、工艺描述: 本工序的主要作用是将淀粉或淀粉乳调节至适合液化的条件,加入高温液化酶, 为一次喷射液化做准备。 B 、工艺参数: a 、波美度控制在16-18oBe(麦芽糖含量≥50%);14-16oBe(麦芽糖含量≥70%); b 、浆液的pH 值控制在5.6-6.0之间。 C 、质量要求: a 、原料无霉变,无结块; b 、搅拌均匀、充分,不能有面团或死角,料液浓度要在规定范围之内。 2.1.2.2高温液化 脱色 淀粉 调浆 液化 糖化 离交 三效 成品

A、工艺描述: 调节好的淀粉乳通过喷射口与蒸汽充分接触,快速升温,将淀粉链条打开,使淀粉充分液化,再通过一次高温、高压喷射将其液化酶失活。 B、工艺参数: a、一次喷射温度103±5℃; b、层流时间50-90min (麦芽糖含量≥50%);40-90min(麦芽糖含量≥70%); c、二次喷射温度125℃-135℃。 C、质量要求: a、液化液DE值5-12%(50%麦芽糖含量产品);DE值控制在3-7%(70%麦芽糖含量产品)。 2.1.2.3糖化 A、工艺描述: 利用糖化酶的作用,将打开的淀粉链条切割成目标糖,使之达到预定的含量。 B、工艺参数 a、pH值在5.20—5.55; b、糖化温度57±1℃。 C、质量要求: a、麦芽糖含量达到预定要求(含量≥50%或≥70%); b、麦芽糖醇专用产品葡萄糖含量≤3%;其它规格按国标执行。 c、最终糖液碘色亮黄色。 2.1.2.4絮凝脱色 A、工艺描述: 利用活性炭和絮凝剂的作用,有效去除产品中的蛋白、脂肪及少量色素,使糖液澄清透亮。 B、工艺参数: a、活性炭加量:前三批10 kg/批,絮凝剂K01:1kg/批,絮凝剂K02:70g/批; 三批以后减半。 b、脱色温度80℃±1; c、先加入活性炭,再加絮凝剂,搅拌均匀后静置20-30min。 C、质量要求: a、蛋白、脂肪等充分沉降; b、碘色反应为亮黄色。 2.1.2.5渣液分离 A、工艺描述: 通过板框将料液中的活性炭及其絮凝物过滤除去。 B、质量要求: a、滤液碘色反应为亮黄; b、滤液澄清,无料渣、无异味、无酸味。 2.1.2.6离子交换 A、工艺描述: 本工序是利用阴阳树脂的作用交换去除糖液中的离子,并且树脂也有吸附色素和大分子的作用,通过此工序,达到去除产品中离子和色素的作用。 B、工艺参数: a、糖液进料温度严格控制在≤45℃ b、保持流速≤4m3/h

麦芽制备技术

麦芽制备技术 把原料大麦制成麦芽,称为制麦。发芽后制得的新鲜麦芽叫绿麦芽,经干燥和焙焦后的麦芽称为干麦芽。麦芽制造的主要目的是:使大麦生成各种酶,并使大麦胚乳中的成分在酶的作用下,达到适度的溶解;去掉绿麦芽的生腥味,产生啤酒特有的色、香和风味成分。 大麦预处理 (一)、大麦的后熟与贮藏 (二)、新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率低,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期才能达到应有的发芽力,一般后熟期需要6~8周。贮藏期间,大麦的生命及呼吸作用仍在继续。为减少呼吸消耗,大麦水分应控制在12.5%以下,温度在15℃以下。贮藏大麦还应按时通风,防止虫、鼠及霉变的危害,严格防潮,按时倒仓、翻堆。 (二)、大麦的精选和分级 1.粗选和精选 粗选的目的是除去各种杂质和铁屑。大麦粗选使用去杂、集尘、脱芒、除铁等机械。精选的目的是除掉与麦粒腹径大小相同的杂质,包括荞麦、野豌豆、草籽和半粒麦等。大麦精选可使用精选机(又称杂谷分离机)。 2.分级 大麦的分级是把粗、精选后的大麦,按颗粒大小分级。目的是得到颗粒整齐的大麦,为发芽整齐、粉碎后获得粗细均匀的麦芽粉以及提高麦芽的浸出率创造条件。大麦分级常使用分级筛。 浸麦 (一)、浸麦的目的 (1)提高大麦的含水量,达到发芽的水分要求。麦粒含水25%~35%时就可萌发。

对酿造用麦芽,还要求胚乳充分溶解,所以含水必须保持43%~48%。浸麦后的大麦含水率叫浸麦度。(2)通过洗涤,除去麦粒表面的灰尘、杂质和微生物。 (3)在浸麦水中适当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可以加速麦皮中有害物质(如酚类等)的浸出。 (二)、浸麦吸水过程及测定 1.大麦的吸水过程在正常水温(12~18℃)下浸麦,水的吸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浸麦6~10h,吸水迅速,麦粒中水分质量分数上升至30%~35%。第二阶段:浸麦10~20h,麦粒吸水很慢,几乎停止。第三阶段:浸麦20h后,麦粒膨胀吸水,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吸水量与时间成直线关系上升,麦粒中水分质量分数由35%增加到43%~48%。 2.浸麦与通风大麦浸渍后,呼吸强度激增,需消耗大量的氧,而水中溶解氧远不能满足正常呼吸的需要。因此,在整个浸麦过程中,必须经常通入空气,以维持大麦正常的生理需要。 3.浸麦用水及添加剂浸麦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为了有效地浸出麦皮中的有害成分,缩短发芽周期,达到清洗和卫生的要求,常在浸麦用水中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石灰乳、Na2C03、NaOH、KOH、过氧化氢、甲醛、赤霉素等。 生产中检查浸麦度的方法是:①浸麦度适宜的大麦握在手中软有弹性。如果水分不够,则硬而弹性小;如果浸麦过度,手感过软无弹性。②用手指捻开胚乳,浸渍适中的大麦具有省力、润滑的感觉,中心尚有一白点,皮壳易脱离。浸渍不足的大麦,皮壳不易剥下,胚乳白点过大,咬嚼费力。浸渍过度的大麦,胚乳呈浆泥状,呈微黄色。③观察浸渍大麦的萌芽率又称露点率。萌芽率表示麦粒开始萌发而露出根芽的百分数,检测方法是:在浸麦槽中任取浸渍大麦200~300粒,分开露点和未露点麦粒,计算出露点麦粒的百分数,重复测定2~3次,求其平均值。萌芽率70%以上为浸渍良好,优良大麦一般超过70%。 5.影响大麦吸水速度的因素

工艺管理制度规程(DOC 46页)

工艺管理制度 1、工艺规程是产品生产的法规,是产品生产的主要依据,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凡 生产的产品必须有工艺规程,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任何人不得违反工艺规程,如果技术资料不全,暂时不能定出工艺规程,应提出操作要点,否则不得生产。 2、工艺规程的制定、审批、管理原则 (1)工艺规程应由产品的研制者或工程师负责编写,并经质管部审核,报总经理审批。 (2)工艺规程按生产品种分别制定,一般包括:产品名称、设备特征、工艺流程、技术条件、操作要点等。 (3)经批准后的工艺规程,应作为保密技术资料归档,并严加控制,不得向任何人泄密。 3、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 (1)工艺规程是技术法规,在生产中有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凡不按工艺规程操作,造成质量事故者,按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惩处。 (2)工艺规程制定后,有关操作人员必须将工艺技术条件,操作要点等熟练掌握,对工艺规程不熟悉者不得配制、操作。 4、工艺规程的修订和变更 (1)工艺规程草案或操作要点,经一定时期的生产考验后,定为正式生产操作规程。 (2)当产品配方改变、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以及生产条件改变等,可进行工艺规程的修订。 (3)工艺规程的变更,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执行。 (4)对生产工艺规程的改进而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的,根据经济效益的大小给 予适当的奖励。 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1、目的 为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者必究”的原则。 2、范围 公司各阶层职员。

3、考核评估的具体要求以及实施办法 3.1 对于公司所制定之质量管理制度,工艺管理进行相关项目的考核。 a、质量管理制度考核以公司年度质量方针的目标实施报告以及每次的内审情况为依据。 b、工艺管理制度考核以员工技能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依据。 3.2 人员要求 a、公司有详细的岗位职责文件和相应岗位负责人以及相关章程条款。 b、每位员工必须要经过岗前生产知识和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并熟悉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 3.3 权责要求 a、员工必须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认真按照操作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 b、管理人员有责任令其下属在工作中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做好考核记录,以作日后员工晋升的依据。 4、奖、惩准则 4.1 奖励原则 a、通过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报告和每次的内审情况,以及员工技能的考核报告给予评定。 b、经核实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技术革新,或使公司信誉度在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的; c、在合理的节能或工艺改革中取得较好的效益的; d、或其它事项由部门负责人提名,经公司研究一致推荐,报总经理批准的。 4.2 奖励办法 a、特等嘉奖为主(所奖的金额或物品价值按具体项目经公司研究决定),精神鼓励并行,有晋升职务提名时,应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生效,并将此事项通报全公司。 b、事件记录在个人档案。 4.3 惩罚原则 a、在质量管理制度和工艺管理的考核中出现应可避免的过失或错误事件; b、经核实不按工作指引(或工作准则)操作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的,或有意违规操作造成的过失;以及某些操守令公司信誉度在社会有上有不良影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