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略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87.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10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主客相融”,“地”指的是()。
A 外部环境B 企业C 领导者D 使命或愿景2、围绕企业是否该变以及该怎样变,既有来自外部因素,也有来自主观因素,而企业战略变革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是()。
A 战略变革的动因B 战略变革的类型C 战略变革的主导思维逻辑D 战略变革方式3、“该企业通常是行业的领先者,企业领导者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主动寻求变革”的战略变革的主导思维逻辑模式是()。
A 战略后应式B 战略因应式C 战略反应式D 战略先应式4、“有变革能力的企业,因变革意愿弱,只有当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不得不正视来自内外变革动因的挑战,做出反应”的战略变革的主导思维逻辑模式是()。
A 战略反应式B 战略后应式C 战略因应式D 战略先应式5、“虽然资源与能力弱,但变革意愿强,该企业主动寻求变革,并为适应未来做好准备”。
这类企业采用的主导思维逻辑模式是()。
A 战略反应式B 战略先应式C 战略因应式D 战略后应式6、“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不进行各种探索未来发展趋势的各种尝试。
未来挽回不利的局面,企业才被迫无奈地变革”。
这类企业采用的主导思维逻辑模式是()A 战略先应式B 战略后应式C 战略反应式D 战略因应式7、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幅度、循序渐进地实施战略变革的方式是以下哪一种?()A 战略渐变式B 战略连变式C 战略突变式D 战略跳变式8、“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地、大幅度地推进战略变革,同时它也是一种无法事前计划、不可确定的剧烈的变革”。
这句话所描述的是哪种战略变革方式?()A 战略连变式B 战略渐变式C 战略跳变式D 战略突变式9、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大小不等的规模、幅度和频率,采用连续的实验、试错和调适,快速进行战略变革。
这种战略变革方式是()。
A 战略渐变式B 战略连变式C 战略突变式D 战略跳变式10、企业进行非常规、不连续的战略变革,该方式又被称为动态均衡变革方式。
第十章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一)导致战略规划及实施失败的常见错误1.对竞争环境判断失误。
2.不合时宜的假设前提。
3.被日渐侵蚀的竞争优势。
4.盲目扩张自损价值。
5.受制于组织结构。
6.失控。
公司失控通常有两个起因:一是公司盲目追求某些武断而固执的目标;二是公司战略控制体系失衡,无法在公司文化、激励系统和行为规范三者之间形成均衡。
7.领导失效。
(二)战略实施成功五要素1.始终如一的顾客取向①专业化。
②集中精力。
③高质量。
④制造一次性效果,避免可替换性。
⑤快速适应。
⑥国际化。
⑦制造可见的能力。
2.持续的改善①小步前进~积少成多。
②在工作小组中寻找问题答案。
③系统地使用创造性的想法。
④学习热爱错误。
⑤学习遗忘。
⑥让全体员工进行市场研究。
3.执行的坚决性①共同制定目标。
②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③目标表述。
④可操作化。
⑤让员工参与目标表述。
⑥目标视觉化。
⑦想象力的力量。
⑧实现目标——通向目标的道路。
4.理念和价值①企业理念:企业的力量源泉。
②企业文化:运作比写下来更重要。
③框架:企业的游戏规则。
④接受反面意见,制造紧张气氛。
⑤强硬的决定也要做一一不要犹豫。
⑥问题的等级结构方案。
⑦计划就是用来改动的。
⑧以灵活性作为企业的根本法一一高速市场营销。
5.员工的整体性①网络化组织。
②取消等级制度,制造扁平结构。
③树立个人责任心。
④集体领导。
⑤制造信息纽带。
⑥倾听/赞扬/认可。
⑦拿出些时间给员工。
⑧开拓成功的领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⑨系统地施行与效益挂钩的奖金。
⑩通过更好的培训形成竞争优势。
(三)战略控制的类型及过程1.战略控制的类型(1)回避控制①高效自动化②管理集中化③风险共担指企业可以将内部的一些风险与企业外的一些组织共同分担,例如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等。
这样,企业就可以不必担心某些职工的工作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利益,从而形成对企业的控制威胁。
④转移或放弃某些经营活动(2)具体活动控制①行为限制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利用物质性的器械或设施来限制员工的行为;另一是利用行政管理上的限制,员工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工作。
第十章战略控制与战略变革1、战略控制:企业战略管理者依据已有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对企业战略实施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发现偏差、纠正的活动。
本质是降低企业战略实施的不确定性。
2、战略变革: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现颠覆企业战略的行为,对企业产品、市场领域及其组合的重新组合。
涵盖企业战略目标的重新设计,是企业战略整体优化。
3、战略变革的动因:外因。
内因:企业领导者、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资源能力。
4、持续性战略变革:增强企业战略柔性(在动态环境中企业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制造变化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建立居安思危的企业文化。
第九章领导与战略1、费德勒领导权变模型: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任务结构(任务能够清楚地得到阐明的程度和人员对之负责的程度)、职位权利(一个领导者利用来自组织的职位赋予的权力令下属遵从他的指挥的程度)。
2、经理班子组建原则:能力相互匹配原则,需要拥有4种能力:生产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企业家资质、综合能力。
3、公司治理的内涵:通过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保证公司的科学决策(目的),从而维护公司相关利益的一系列制度。
公司治理的原因:解决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问题。
4、现代公司制特点:公司是法人、股份可以自由转让、有限责任制度。
5、现代公司的优势特征:(1)股权结构的分散化: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意味着产权关系明确清晰,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股份转让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小股东无法参与公司的决策,降低了积极性,为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便利。
(2)两权分离:突破所有者的决策能力和经营能力的限制,实现产业资本和智力支持的结合,创造更高的价值。
6、代理问题:当授权关系所涉及的双方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力时,被授权方可能不一定按照授权方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行事,这种授权后不尽力的行为成为代理问题。
不恰当的多元化可以分散高管的职业风险,扩大公司规模,便利高管提高报酬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