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章 战略管理

第章 战略管理

思考题

1.什么叫企业战略?什么是叫战略管理?

答: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方案,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战略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答:(1)指导性;(2)全局性;(3)纲领性;(4)系统性;(5)风险性;(6)竞争性;(7)长远性;(8)现实性。

5.战略管理具有什么作用?

答:(1)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取得竞争优势;(2)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3)战略管理有利于发挥企业战略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4)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意识。(5)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7.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1)企业资源分析;(2)企业能力分析;(3)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10.决定企业战略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答:(1)企业过去战略的影响;(2)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3)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4)企业文化的影响;(5)时间因素;(6)竞争者的反应。

案例分析

海天集团的滑落

人们记忆中的海天冰茶是1993年以一个供销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饮料巨头,初期发展迅猛。1995年,海天冰茶销量达到5 000万元。1996年,这个数字骤然升至5亿元,翻10倍。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海天的销售额达到了30亿元。短短几年间,海天集团一跃成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

海天的成功引来了众多跟风者的竞争。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一群“冰红茶”、“冰绿茶”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海天冰茶的独家生产很快就被分食、弱化了。2001年,海天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70%跌至30%,销售额也随之大幅下降。

伴随着产品先行者的优势被削弱,管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据介绍,在渠道建设方面,不论进入哪一个城市,不论什么职位,海天集团都从本地派遣人马。但是,管理这些网点的制度规范却很滞后,总部与网点之间更多的是激励机制,少有约束机制。

海天集团实行按照回款多少来考核工作业绩的制度。有报道说,有些从集团派出的业务人员为了达到考核要求,私自和经销商商定:只要你答应我的回款要求,我就答应你的返利条件,而且可以从集团给你要政策,甚至允许你卖过期产品。更有些业务人员,主要精力除了用于催款和许诺,就是和经销商一起坑骗企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海天集团开始了变革。变革的力度可以用“大破大立”来形容:第一步是企业高层大换血。目标是将原来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转为量化、标准化管理。集团引进了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开始接手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工作。

第二步是把1 000多名一线的销售人员重新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公司进行调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级公司进行垂直管理。这样的人员调动是集团成立8年来最大的一次。

第三步是把集团的组织结构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和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刀阔斧的变革并没有让产品的市场表现有所好转,相反,组织内部却先乱了起来。

在“空降兵”进入集团并担任要职后,新老团队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由于公司最初没有明确的股权认证,大家都不愿意自己的那一份被低估,元老们心里想的是“当初我的贡献比你多”,而新人则认为“今天我的作用比你大”。同时,1 000多名一线业务人员被调回生产部门,不仅关系到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且关系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企业出现了混乱。自2001年起,如日中天的海天开始明显地滑落。2002年下半年,海天停止销货。一度风光无限的“海天”渐渐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个回忆。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天集团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

2.结合案例材料,分析海天集团进行战略调整的动因。

3.你认为海天集团战略调整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假如你是当初海天集团的决策人,你会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案例解读:

1.海天集团的优势:海天冰茶这一产品类型的先行者;市场占有率较高,是中国茶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劣势:管理粗放、落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企业利益受损。机会:中国茶饮料市场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威胁:康师傅、统一、哇哈哈等企业加入竞争,蚕食海天市场份额。

2.海天集团为应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对组织进行了重大变革,包括高层大换血、组织结构调整等等。海天希望通过变革,能够改善管理绩效,阻止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3.海天集团的战略调整与组织变革有三大举措,包括企业高层大换血、将销售人员重新安排至生产部门、组织结构变革以推动多元化经营等,但这种“大破大立”并未带来预期效果。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新老团队之间的利益问题。另外将1000多名销售人员调回生产部门,不仅损害了这些销售人员的利益,也营销了海天集团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在进行战略调整之前,有必要对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明确组织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制定战略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外部机会,避开外部威胁,同时将自身的劣势降至最低限度。这样,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战略。作为海天集团的决策者,进行战略调整时既要认识到自身在产品和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又要认识到在管理和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劣势;既要认识到茶饮料市场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机会,又要深刻了解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威胁。盲目的、非植根于现实的、缺乏全局意识的战略调整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章 战略管理

思考题 1.什么叫企业战略?什么是叫战略管理? 答: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 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方案,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战略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答:(1)指导性;(2)全局性;(3)纲领性;(4)系统性;(5)风险性;(6)竞争性;(7)长远性;(8)现实性。 5.战略管理具有什么作用? 答:(1)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取得竞争优势;(2)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3)战略管理有利于发挥企业战略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4)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意识。(5)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7.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1)企业资源分析;(2)企业能力分析;(3)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10.决定企业战略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答:(1)企业过去战略的影响;(2)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3)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4)企业文化的影响;(5)时间因素;(6)竞争者的反应。

案例分析 海天集团的滑落 人们记忆中的海天冰茶是1993年以一个供销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饮料巨头,初期发展迅猛。1995年,海天冰茶销量达到5 000万元。1996年,这个数字骤然升至5亿元,翻10倍。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海天的销售额达到了30亿元。短短几年间,海天集团一跃成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 海天的成功引来了众多跟风者的竞争。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一群“冰红茶”、“冰绿茶”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海天冰茶的独家生产很快就被分食、弱化了。2001年,海天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70%跌至30%,销售额也随之大幅下降。 伴随着产品先行者的优势被削弱,管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据介绍,在渠道建设方面,不论进入哪一个城市,不论什么职位,海天集团都从本地派遣人马。但是,管理这些网点的制度规范却很滞后,总部与网点之间更多的是激励机制,少有约束机制。 海天集团实行按照回款多少来考核工作业绩的制度。有报道说,有些从集团派出的业务人员为了达到考核要求,私自和经销商商定:只要你答应我的回款要求,我就答应你的返利条件,而且可以从集团给你要政策,甚至允许你卖过期产品。更有些业务人员,主要精力除了用于催款和许诺,就是和经销商一起坑骗企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海天集团开始了变革。变革的力度可以用“大破大立”来形容:第一步是企业高层大换血。目标是将原来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转为量化、标准化管理。集团引进了30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开始接手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工作。

公共管理学作业

1.第1题 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行政法学 您的答案:C 2.第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3.第3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6.第6题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您的答案:B 7.第7题 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阶段的特征为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您的答案:A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A.彼得?杜拉克C.泰勒 B.帕金森D.法约尔 您的答案:C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半公共产品 D.半私人产品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您的答案:A 12.第1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13.第13题 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您的答案:C 14.第14题 关于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统一 B.绩效评价与管理是分权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试题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4分X 4): 1. 企业战略 2. 职能级战略 3. 企业目标 4. 企业战略管理者 三、多选(2分X 10) 1. 战略管理学者明茨伯格提出的战略整合概念中的 5p 是指:( ) A plan 计划 B pattern 模式 C position 定位 D perspective 远景 E ploy 计谋 F promotion 促销 2. 战略管理者包括:( ) A 董事会 B 高层管理者 C 各事业部经理 D 职能部门管理者 E 专职计划人员 3.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 ( ) A 战略制定 B 战略实施 C 战略评价和控制 4. 企业战略管理的全部内容可以分为哪些部分: ( ) A 解决承诺坚定 B 决策科学 C 行动迅速 5. 战略管理的任务包括:( ) A 制定战略愿景和业务使命 B 设置目标体系 C 制定战略完成目标 二、单选(1分X 10) 古典战略管理理论的代 表人物是: ( A 林德罗布姆 B 奎因C 明茨伯格 有效的战略 管理首先要做到的是: ( A 承诺坚定、取舍清晰 B 决策科学 在企业所有的资源和能力中( A 组织性资源 B 技术资源 1. 2. 3. ) 钱德勒 ) C 构建合理的治理机构 是最难流动和模仿的 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 4. 5. 6. 7. 8. 9. 10. C 人力资源 Vision 和M ission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分别指的是下列哪种意思: A 规 划和使命 B 远景和使命 C 远景和使命 D 前景和使命 按照产业组织模 式所提出的逻辑,企业战略制定应首先从( A 外部环境 B 选择结构好的行业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动态竞争战略: ( A 成本领先战略 B 差异化战略 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 C 一般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往往采取 A 合作型的事业部结构 C 企业的资源 ) C 集中战略 )开始分析 企业的能力 进攻战略 ) 组织的结构服从于爼织战略 产牛丿【同尿最 ( ) B 直线职能型结构 C 战略事业部结构 D 控股公司结 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 )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A 新产L B C 现有市场 D 现产品 市场转移战略最主要的优点是( A B 实现范围经济 C 实现规模经济 D 风险小

08第八章 战略管理

第八章战略管理 □选择题 1.下面关于战略管理表述,()不正确。 a.战略经营是管理者到一项重要任务,包括了所有到基本管理职能 b.管理者到许多决策都涉及战略管理 c.战略管理对营利性组织很重要,但对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机构不是很重要 d.战略管理与较高到绩效相联系 2.()是一个六步骤到过程,包括战略计划、实施和评估。 a.战略管理 b.SWOT分析 b.BCG矩阵 d.成本——产量——利润分析 3.使命陈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除了()。 a.产品和服务 b.市场 c.对雇员的关注 d.对竞争对手的关注 4.()是外部环境中到积极趋势。 a.机会 b.威胁 c.劣势 d.SBUs 5.()核心能力是在战略管理过程的()步骤中决定的。 a.实施战略 b.分析环境 c.分析组织到资源和能力 d.构造战略 6.()是组织的主要价值创造技术、能力或资源,决定了组织的竞争手段。 a.使命陈述 b.核心竞争力 c.现金牛 d. 竞争性战略 7.在分析组织优势和劣势时,公司通常会忽视()。 a.管理公司优势的影响 b.雇员在建立公司优势中的作用 c.由较弱到上层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劣势 d.组织文化及其影响 8.在SWOT分析中,组织机会在()结合点出现。 a.客服环境威胁和对雇员的授权 b.组织使命和职能战略的选择 c.组织资源/能力和环境中的机会 d.公司管理和使命的选择 9.()决定了公司所开展的、应当开展的或希望开展的业务以及开展这些业务所要做的工作。 a.公司层战略 b.业务层战略 c.竞争性战略 d.职能层战略 10.三项主要的公司层战略是增长战略、稳定性战略和()。 a.低成本战略 b.更新战略 c.市场领导者战略 d.利润最大化战略 11.通过合并较小到公司以扩大组织经营规模的企业采用的是公司层战略中的()。 a.增长战略 b.稳定性战略 c.紧缩战略 d.结合战略 12.在兼并不同行业到其他公司时,企业采用的是()。 a.非相关多元化的增长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通过兼并实现的稳定性战略 d.合并核心能力战略 13.()战略是公司层战略,其特征为基本不进行重大变革。 a.增长 b.紧缩 c.相关多元化 d.稳定性

注会战略管理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资料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次重点章。本章作为本书战略管理部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本章所介绍的概念和方法在以下各章会深入学习,属于统领教材内容的基础框架章。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1)战略的定义及明茨伯格的5P定义;(2)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3)战略的关键要素;(4)战略测试;(5)企业的使命及使命陈述;(6)战略目标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战略目标的SMART原则);(7)公司战略的发展途径;(8)战略管理的流程(战略管理循环)。 在近两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3分。本章考试的题型一般为客观题和简答题,但对本章的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是解决综合题的必要前提。2011年考试主要关注明茨伯格的战略5P定义、战略的关键要素、战略测试、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的关系。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与后面章节相结合。 本章重点与难点 一、战略的定义及明茨伯格的5P定义(重点) (一)定义 泛指重大的、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方案和对策。 由定义来看,战略的特征是其决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宏观性。 (二)明茨伯格的5P模型 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4P)的提法,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计划(Plan)、计谋(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二、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了解) 三、战略的关键要素(重点) 战略有以下五个关键要素:

【相关链接】 愿景是描绘企业期望成为什么样子的一幅图景,从广义上讲,就是企业最终想实现什么。因此,愿景宣言清晰地描述了企业的理想状况,使企业的未来更加具体化。换言之,愿景指明了企业在未来想要前进的方向。愿景是一幅充满激情的“巨大的画面”,帮助企业员工意识到在企业中他们应该去做的事情。如果企业的愿景简单、积极并充满感情,人们就能够意识到他们将要做什么,但是一个好的愿景也会给人以压力和挑战。 同时,愿景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渴望。一家企业的愿景比较持久,而企业的使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愿景的表述最好是相对简短和明确,而且容易记忆。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世界上服务最快、最好的餐厅”。(麦当劳的愿景) “让每个美国人都能拥有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成立时的企业愿景) 四、战略测试(重点) 良好的战略应能够传递公司的发展目标,一般在应用相关性和学术严谨性两个层面上检验战略是否良好。 五、企业的使命(重点) (一)企业存在的目标 对于营利组织而言,其追求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的使命 企业使命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与反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由,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它回答的是“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实问题。使命体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共识,是引导和激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不仅包括目前面临的任务,更涵盖对过去的认识、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判断,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企业使命是企业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理由。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使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企业使命不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具体结果的表述,而是企业开展活动方向、原则和哲学。企业使命是对企业“存在理由”的宣言,它要回答“我

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第十三讲

第十二讲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第一节企业型政府 一、企业型政府的涵义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Government)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 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与“官僚政府”相比,“企业型政府”是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富于活力与生气的、以人民需求(或称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企业家”并非专指私人部门的从业者,“企业家”是能够把低产值的经济资源转移到较高生产力,并获得较大收获的人。换言之,“企业精神”即应用创新方法使用资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极大化。因此,在公共领域内设计、执行创新理念,有效促使资源极大化并获得效果和效率(effectiveness & efficiency)的工作者,即被称为“公共企业家”。企业型政府的理念并非要求政府的运作完全与私人企业一样,而是认为政府必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引进竞争的刺激力量,使政府更具活力。 二、企业型政府的原则 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提出了“企业化政府”的 10个原则: 1.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Catalytic Government):掌舵而不是划桨。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不应是无所不在的,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合乎公平正义的政策(掌舵),而不是直接提供某项服务(划桨)。 2. 属于社区的政府(Community-Owned Government):授权而不是干预。政府应把自己的触角更多地深入于社区,将控制权由官僚组织转移到社区民众,鼓励公众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减少官僚控制。 3. 竞争型的政府(Competitive Government):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意味着活力,竞争有助于公共服务品质的提高,政府应将竞争观念注入其服务与产出之中,以取代传统独占的观念。 4. 任务导向的政府(Mission-Driven Government):转变规则。政府运作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认清任务的优先次序,借以集中精力并有效支配资源。 5. 结果导向的政府(Results-Oriented Government):将责任从投入转移至产出或结果。政府对其施政结果负责,并将其作为衡量的标准。 6. 顾客导向的政府(Customer-Driven Government):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需要。政府以顾客为本,针对顾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倾听顾客的意见,把创造民众利益、服务民众作为政府目的。 7. 企业化的政府(Enterprising Government):挣钱而不是花钱。政府财政强调开源与节流并重。传统财政理论片面强调节约开支,企业型政府则努力从管理人转变为企业家,强调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及增加利润的观点,认为机关应发挥企业经营的精神,进行有效的投资,获取更多的收益,解决财政困境。 8. 前瞻性的政府(Anticipatory Government):预防而不是医治。事先的预防重于事后的补救。企业型政府重视战略思考和长期规划,通过预见性决策,用少量的费用预防问题的出现而不是用大量的费用治疗出现的问题,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强。 9. 分权化的政府(Decentralized Government):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企业型政府讲求分权的管理理念,下放决策权,发挥地方政府或派出机关的功能;增加员工自主权力,通过集体努力提高生产力。 10. 市场导向的政府(Market-Oriented Government):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企业型政府是积极、主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0章战略性计划

第十章战略性计划 一、教学要点 1、战略性计划的主要步骤。 2、远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3、环境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4、外部一般环境的主要内容。 5、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的基本内容。 6、影响行业进入障碍的主要因素。 7、影响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 8、影响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主要因素。 9、影响行业内移动障碍的主要因素。 10、竞争对手分析的基本框架。 11、波特价值链分析的基本内容。 12、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 13、典型的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 14、典型的工业品市场细分变量。 15、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16、广告定位的基本策略。 17、各种类型战略的概念,及其选择的基本原则。 18、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9、关键名词:战略性计划、远景陈述、使命陈述、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BHAGs、天、地、彼、己、顾客、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目标市场、PEST模型、五力模型、行业现有竞争对手、入侵者、供应商、买方、替代品、进入障碍、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转移成本、在位优势、战略群、移动障碍、价值链、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广告定位、总成本领先战略、特色优势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混合多元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核心产品、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核心能力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主要部分。 3、核心意识形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4、市场细分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阶段。 5、_________是组织持久和本质的原则。 6、韦尔奇提出,公司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概括性的,明确的语言确定_________。 7、企业竞争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 8、行业环境研究主要包括行业竞争结构研究和行业内_________研究。 9、波特认为,行业的竞争状况以及最终利润状况取决于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构,这五种力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根据帕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理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项检验。 12、根据价值链分析法,每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价值活动的集合。 13、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重点问题解答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章重点问题解答 一、战略、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在我国自古就有,先是“战”与“略”分别使用,“战”指战斗、交通和战争,“略”指筹略、策略、计划,后来才合二为一,一起使用。总而言之,“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在中国它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后来指军事力量的运用,西方的战略也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原来是指将帅本身,后来指军事指挥中的活动。现在,战略一词已经开始泛化,其应用面已经很广泛,尤其是企业领域,目前企业战略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 什么是企业战略,不同的学者与经理赋予企业战略以不同的含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多数人的意见,企业战略可定义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岀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岀企业战略具有如下特征: (1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 (2 )企业战略具有长远性。 (3 )企业战略具有纲领性。 (4 )企业战略具有抗争性。 (5 )企业战略具有风险性。 国内外学者对战略的解释不一,但对战略管理的理解却大体一致。根据上面的各种说法,我们把企业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高层次性管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整体性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动态性管理。 二、战略管理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 通过前面我们对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概念的定义与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现岀来了。企业战略实质上是企业的一种“谋划或方案”,而战略管理则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具体说就是对企业的“谋划或方案”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2.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企业对目前的投入、物质转换和产品产岀的管理,而战略管理则从时间上和范围上扩大了投入一—产岀的管理过程。 当然,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 其次,有效的经营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最后,战略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实施框架。 三、战略管理层次 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战略可以划分为公司战略、竞争(事业部)战略和职能战略管理三个层 次。 1.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一些相对独立的业务或事业单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s,简称SBU)组合成的企业整体。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公司战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业务?”,即确定企业的使命与任务,产品与市场领域;二是“我们怎样去管理这些业务”,即在企业不同的战略事业单位之间如何分配资源以及采取何种成长方向等。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为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为 篇一:华师20XX 公共事业管理在线作业 1.第1题 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这是哪一个时期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特征()。 A.前资本主义时期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M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科斯定理真正要强调的是()。 A.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时,私人成本可以降低 B.市场交易费用为零时,资源配置可以实现最优

C.市场交易费用是不会为零,因为交易是有成本的 D.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世界里,产权的清晰界定至关重要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A.政府上网 B.政府信息公开化 C.政府信息化 D.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您的答案:B

《企业战略管理》整理笔记——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重点 1、企业战略概念 2、战略理论演进 3、企业战略层次 第一节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产生 1、战略产生 A竞争的必然产物 B动荡的环境呼唤战略 C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2、西方企业管理阶段回顾 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战略管理 3、本田案例 点评:看清对方面目和软肋,抓其弱点痛下杀手 二、企业战略概述 1、战略概念起源—军队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 己知彼百战不殆 ②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③选胜而后求

④示形,动敌 2、战略概念 哈佛商学院三大教授 德鲁斯 安索夫(构成要素包括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迈克尔·波特 (本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提供独特的价值) 【案例】可乐空调加价 可乐——羊群效应,市场渗透 格力空调——市场开拓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亨利·明茨伯格 战略—5P ①Perspective观念,视角 ②Position定位 ③Plan计划 ④Ploy计谋,策略 ⑤Pattern模式,绩效总结 3、战略思维的本质 特点: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前瞻性,焦点性,关键性,实践性,创造性,实用主义用于培育智慧,发现真理和印证价值的哲学思维,培育智慧(抓大放小,舍得)

【例】尼采的人生三变 【补充】突发战略与战略意图 【例】毛泽东的战略观 4、企业战略 ①概念:企业—— a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取长期生存发展, b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 c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d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②特点 全局性(顾全大局) 长远性(价值投资,正确的眼光) 抗争性(对手选择) 风险性(长虹案例) 可行性(资源能力匹配) 相对稳定性(确定后保持稳定) ③战略理论的演进 a以一般环境为基点的经典学派 b以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为基点的竞争理论 c以资源分析为基点的核心能力理论

战略管理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一、单选题 1.以下表述属于企业战略的是( )。 A.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计划 B.学校的教学规划 C.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制定的未来跨国经营方案 D.政府的分支机构制定的规章 【答案】C 【解析】只有选项C符合企业战略的概念。选项A、B、D从主体分析看它们都不是企业,也不具备企业战略的一些特征。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 2.下列属于职能战略的制定者的是( )。 A.首席执行官 B.销售经理 C.董事会成员 D.公司总经理 【答案】B 【解析】公司的只能战略的制定者是职能部门管理层,选项A、C、D均属于公司战略的制定者。 3.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要求“T型”福特汽车漆成黑色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战略。按照明茨伯格的战略5P定义,这表明( )。 A.战略是一种计谋 B.战略是一种观念 C.战略是一种模式 D.战略是一种定位 【答案】C 【解析】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要求“T型”福特汽车漆成黑色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战略,这强调战略是一种模式。

4. A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甲是该公司的董事长,乙是该公司的总经理,丙是销售经理、丁是董事会的成员。那么,甲、乙、丙和丁中属于制定职能战略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公司战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制定,包括CEO、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职能战略的制定者是职能部门管理层,所以选项C符合。 5. 一家酒类公司划分为白酒部和葡萄酒部,分别面向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战略。白酒部和葡萄酒部战略组各自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属于( )。 A.公司战略 B.业务单位战略 C.职能战略 D.营销战略 【答案】B 【解析】白酒部和葡萄酒部属于该公司的业务单位,战略业务单位是公司整体中的一个业务单位,是实行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单位,其拥有的自身具体的经营战略就是业务单位战略。 6. 表述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体现企业的哲学、信念、原则的是( )。 A.企业愿景 B.企业使命 C.企业目标 D.企业战略 【答案】B 【解析】企业使命是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整体发展方向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理由。企业使命是企业开展活动的方向、原则和哲学。 7.“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最能体现企业战略中的哪个要素( )。 A.要有愿景 B.具有可持续性

《企业战略管理》第10章 企业国际化战略

第十章企业国际化战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过程及内容。 2、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及常用战略。 3、理解国际战略联盟的重要意义及组建战略联盟的背景和步骤。 二、课时分配 本项目共4个小节,安排8课时。 三、教学重点 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过程及内容;理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及常用战略。 四、教学难点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及特征;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类型与进入方式。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及特征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的根本原因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基本动机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多元化 经营的多元化是企业为避免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采用的经营策略。其主要的做法是在关联度不大的产业进行投资,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确保“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经营效果。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往往利用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以保证企业收入稳定,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扩大销售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一个企业的销售状况将受到对其产品或劳务感兴趣的消费者人数和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影响。而当企业将其市场扩大到其他国家后,消费者的人数必然会增加,绝对的购买力也会增强,在一般情况下,销售额会有增长。因而,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特别是具有过剩生产能力的企业都会有跻身于国际市场的强烈动机和愿望。 (三)获取资源

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厂商或推销商往往喜欢在商品市场的所在国生产和推销产品,其根本原因是降低成本,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例如,利用原材料丰富的国家就地生产,显然可以大大降低原材料成本;生产基地接近市场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并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服务市场。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一)管理难度大 (二)经营空间的更加广泛性 (三)经营环境的更加复杂性 (四)更大的竞争风险性 第二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是指居于国际企业外部的有关主体的既存关系、现实活动,以及在现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与趋势。一般来说,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由企业所处的(或即将进入的)国际环境、母国的政策环境及东道国的环境3部分组成。 (一)国际环境 国际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国际经济法律环境、国际金融环境、多国组织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二)母国的政策环境 基于对跨国公司母国功能的认识,母国政府将采取鼓励和限制政策,以制约和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对跨国公司来说,母国的政策环境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母国对跨国公司的鼓励与限制政策上。 (三)东道国的环境 对企业来讲,东道国环境一般包括该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与本国的差异。只有熟悉东道国的环境,才能为制定完善的国际化战略奠定基础。 1、东道国的政治环境 2、东道国的经济环境 3、东道国的法律环境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 原则。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 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4)健全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一)从公共管理责任的角度来看,事故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同时暴露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要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工作效率低下,不依法办事,官煤勾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二)公共管理责任指公共管理主体依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规范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其特征有①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公共管理只有及时回应民众,才能解决民众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而该案例中,政府对公众要求没有做出回应,才导致事故发生②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③对制定政策的弹性:在制定与实施政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忽视各地区间差异。必要性①是实现发主政治要求②是实现责任政府要求(三)对策: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其中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立法机制。所有安监总局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一)个人或团体可以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将部分市政服务私营化,替政府完成服务(二)标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但这种提供不限于直接提供,可组织私人部门提供。公共部门的特殊性①公共部门的垄断性。主要是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管制等原因造成②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③公共部门产出特征④公共部门生产过 程特点⑤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⑥群众监 督困难⑦绩效评估标准限制(三)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①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②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③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④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⑤建立多重绩效 评估体制⑥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⑦重视管理者的 作用(四)有效地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在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价格方面展开竞争,有利于政府实现自身职能。 (一)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主要弊端是①政企不分,政事不分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③权力过于集中④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有以下方面①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包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

第一章 战略与战略管理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第一节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公司战略的定义(★) (一)公司战略的传统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对战略的定义,堪称公司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它强调了公司战略的计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注:战略的计划性,是从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的。它有两个本质特点: (1)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 (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二)公司战略的现代概念 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将战略定义为,“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或计划性)的战略和任何临时出现(或非计划性)的战略。 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组织的有限理性,并将重点放在组织在不可预测的或未知的内外部因素约束下的适应性上。 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 字面上: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而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 本质上:现代概念更强调战略的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 注:以上两种战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汤姆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定义:”战略既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 事实上,公司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战略制定的任务包括制订一个策略计划,即预谋战略,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对它进行调整,即适应性战略。一个实际的战略,是管理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 【提示2】战略的应变性,是从产业或市场的层次上来看的。战略的应变性强调企业应该采用何种措施来适应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即战略的应变性认为,战略是帮助企业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从而形成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力量。 【提示3】外部环境、战略和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外部环境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也是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企业战略的根本原理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达到外部环境、战略和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三者的动态平衡。 二、公司的使命与目标(★★) 公司使命:把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等根本性目的作为使命的一部分。(企业确定了价值观,后有愿景,有了怎样的愿景后,就有了使命。) 公司目标:使命的具体化。(欲要实现公司使命,就必须要先将其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目标。) (一)公司的使命 公司的使命,是要阐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公司目的、公司宗旨、经营哲学。 1.公司目的 公司目的,是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的直接体现。 组织按其存在理由可以分为两大类: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的首要目的是为其所有者带来经济价值,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第15章 企

第13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3.1 复习笔记 一、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1.民营化的意涵 (1)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主要有:撤资、委托、替代。 (2)民营化的主要目的 ①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②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3)关于民营化的争论 ①支持民营化者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认为政府失灵经常出现,而民营化意涵某种程度的“再市场化”。通过民营化方式,可以减少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政府的过度膨胀,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效能。 ②民营化的反对者认为,民营化不但会侵害主权的完整性,而且还会腐蚀民主政治的根基。因为,民主政治的基础乃是政治社群意识,民营化会动摇这种整体意识。另外,市场组织的盈利取向,亦容易使公共服务在效率的观念下,忽略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 2.民营化的类型

(1)民营化基本类型 ①撤资 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至民间。此种移转型之民营化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人。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 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承担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民间提供办理。 b.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支付。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抵用券。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强制。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 当大众认为政府所提供的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民间私营部门则意识到此种需求时,私营部门就可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有: a.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