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说 斑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黄褐斑中西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黄褐斑的中医致病因素分为肝郁、脾虚、肾虚、血本身寒热导致的血瘀,故活血化瘀贯穿黄褐斑中医治疗过程的始终。
西医方面阐述黄褐斑的致病因素主要有紫外线照射、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等因素,目前尚无明确的致病原因。
黄褐斑影响美观并且治疗周期较长,在经济条件欠佳的过去大多黄褐斑患者对此病不予以重视,大多患者也未接受治疗。
如今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提升,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黄褐斑患者就诊,因患者数量增多,也为中西医对黄褐斑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标签:黄褐斑;病因;治疗方法黄褐斑是后天面部出现浅棕或深棕的对称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可导致加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怀孕、内分泌失调或使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可引发本病,妇女为此病的高发人群,罹患人数中男性比例仅约10%,种族上黄、棕、黑深色皮肤人种发病率更高[1]。
黄褐斑属于中医“面尘”、“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
中医对其的记载最早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灵枢·经脉》:“血不流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
”当时已经认识到血瘀和黄褐斑的关系。
后世中医鉴于前人记载及自身临床经验将黄褐斑的发病责之于肝、脾、肾三脏: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肾不足,虛火上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久病气虚,行血无力;以上各项因素最终均导致面部气血失和,瘀血停于颜面引发本病。
由于血瘀是黄褐斑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黄褐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引起血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寒热虚实之分。
从临床角度看,黄褐斑的血瘀证主要有虚实两型[2],故在治疗时活血化瘀发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虚实调节活血化瘀在治疗过程中的主次地位。
杨桂芹[3]从肝、脾、肾及血本身四个方面论治。
1 中医病因1.1肝郁血瘀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乐观,心情舒畅。
若肝疏泄减弱则两胁胀痛,情绪抑郁,焦虑失眠等;肝疏泄太过则急躁易怒,目赤面红,情绪亢奋。
无论是疏泄减弱还是疏泄太过都影响了气机。
中医诊断斑的名词解释斑,是指表面出现不均匀的色彩或纹理变化的病变。
在中医诊断中,斑可以是一种重要的指标,用于辨识不同病症及其病程。
中医的诊断方法十分独特,其中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大部分。
而望诊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表象来获取病情信息的过程。
在望诊中,医生通常会仔细观察病人的皮肤、舌苔、眼睑等部位是否出现斑。
斑在中医学中可以有不同的特点,例如颜色、大小、形状、位置等。
颜色可以描述为红斑、白斑、黑斑、黄斑等,每种颜色都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疾病。
大小可以从微小到巨大,形状可以有规则和不规则,位置可以集中于特定部位或遍布全身。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特点,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病因和病情。
在中医诊断中,不同部位的斑也会有不同的含义。
举例来说,额头上的斑可能与心脏相关,眼睑上的斑可能与肝脏相关,背部的斑可能与肾脏相关。
这种将斑与特定脏腑联系起来的诊断方法,被称为“五斑诊脏法”,是中医的传统方法之一。
除了斑的位置和特点,中医还会进一步观察斑的出现时间和变化过程。
时间的长短以及斑的变化情况,对于判断病情进展十分重要。
有些斑是暂时性的,可能会随着疾病治愈而消失;而有些斑是持久性的,可能会持续存在并与疾病进展相关。
通过观察斑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与稳定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斑在中医中的意义不仅限于诊断,还与预后和防治密切相关。
对于一些疾病来说,斑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好转或恶化。
例如,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病情缓解期间可能会出现白斑;而在病情加重或复发时,白斑可能会转变为红斑。
因此,观察斑的变化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当然,在中医诊断中,斑并不是唯一的依据,而是与其他的病历资料以及症状综合分析的结果相结合。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医生才能产生准确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斑在中医诊断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病情和病程的信息,以及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通过仔细观察斑的特点、位置、变化情况,中医医生能够做出初步判断,辨识疾病及其发展轨迹。
痣的中医名词解释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变,也被称为痴。
它是由于皮肤上的黑色素细胞聚集而形成的,常呈现为小而圆的斑点或凸起的结节。
痣的形成与遗传、激素水平、光照暴露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对于中医来说,痣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状况,更是反映了人体内部的健康状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痣是由体内湿气的不和谐引起的。
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阴邪,可以阻滞体内的正气运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痣被称为“肤痣”,是阴经之气的积聚。
肤痣可以分为黑色素痣和血管痣两类,分别代表了异常增生的黑色素细胞和毛细血管。
对于中医医师来说,观察和分析痣的位置、颜色、形状以及病人的舌质和脉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位置的痣反映了不同的内脏功能状况。
例如,位于面部的痣往往与消化系统有关,胸部和腹部的痣则可能与心脏、肺部和肝脏等器官有关。
此外,痣的颜色也是中医医师进行辨证分析的重要因素,黑色的痣通常被认为与湿热有关,而红色的痣则与血瘀有关。
根据传统中医的治疗理念,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中医医师可以有效地治疗痣。
中药是中医治疗痣的常用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草药是赤芍。
赤芍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缓解痣的症状。
此外,针灸、拔罐和经络按摩等中医疗法也常被应用于痣的治疗。
除了治疗痣,中医还强调预防痣的形成。
中医认为,饮食健康、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情绪状态都是预防痣的重要因素。
例如,饮食中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减少痣的风险。
此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以降低患痣的风险。
尽管痣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湿气的反映,但并不是所有的痣都需要治疗。
在中医的观点中,如果痣的颜色均匀,表面光滑,没有疼痛或变化,那么一般不需要干预。
然而,如果痣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增大、破裂出血或其他不正常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建议。
总而言之,对于中医来说,痣是一种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中医祛斑六大药方在现代社会中,女性越来越注重美容养颜。
然而,皮肤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她们的面前。
其中,斑点、黑色素沉淀等皮肤问题困扰着许多女性。
在传统医学中,中医祛斑药方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治疗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中医祛斑六大药方。
1.玫瑰花祛斑玫瑰花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美白、清热解毒、祛斑等功效。
制作玫瑰花祛斑的方法是先将干玫瑰花泡在温水中,再加入适量的蜂蜜。
用浸泡后的玫瑰花水敷在斑点处,每天敷多次,坚持使用可以有效地祛除斑点。
2.黄豆粉祛斑黄豆粉含有丰富的异黄酮,可以调节内分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淡化黑斑、雀斑等色素沉淀。
将黄豆磨成粉末,每天早上空腹时添加适量的水饮用,效果非常明显。
3.三七祛斑三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美容。
其主要功效是祛斑、淡化面部黑黄、紧致肌肤等。
将三七切成碎片,加入清水煮沸后滤出三七汤水,用这个汤水和珍珠粉调匀,然后涂抹在斑点处,每天坚持使用,斑点逐渐淡化。
4.白芷祛斑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用于祛斑、美白、抗氧化等方面。
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性油和黄酮类物质。
将白芷泡在热水中,然后用泡好的药水涂抹在斑点处,坚持使用可以有效地淡化色斑。
5.桑叶祛斑桑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碱,具有抗氧化、抗皱、美白、祛斑等功效。
将干燥的桑叶煮熟,捣成糊状,敷在面部两侧,每天使用两次,对于色斑、黑斑、雀斑有明显的祛斑作用。
6.菊花祛斑菊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和沉淀,从而达到祛斑的功效。
将干菊花用清水泡制,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醋,用泡好的菊花水涂抹在斑点处,每天使用两次,可以有效地祛斑。
总之,中医祛斑药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疗效,成为美容领域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通过坚持合理使用这些药方,每个女人都能够拥有健康的肌肤,展现自身绝美的光辉。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黄褐斑药方和病例中医治疗黄褐斑,讲究的是内治,它更善于从疾病根源入手,治标又治本,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颜正华教授认为,要想从根本上祛除黄褐斑,必须从失调的内分泌入手。
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情志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泄,气滞血瘀等。
每月的月经会造成气血流失,也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
另外,失眠、饮食不规律、劳累等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针对上述原因,中医会通过让患者服用一些调整内分泌的纯中药保健品来进行调理,通过化瘀通络、改善循环,从而调整内分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
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
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
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
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作者:吴景东顾炜尹莹金晓哲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5期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1]。
其病因尚无定论,发病机制复杂,认为与遗传、紫外线照射、妊娠、口服避孕药、雌孕激素水平增高、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2]。
相当于祖国医学之“面尘”,“黧黑斑”等。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黄褐斑辨证施治,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五脏六腑之精华均上注于面,面部气色的好坏,皮肤的光泽或枯槁,色素斑的形成与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协调密切相关。
《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有诸内,必行诸外。
”故黄褐斑虽发于外,然其根必源于内。
1.1 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之本: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此年龄段正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任脉通,太冲脉盛”至“太冲脉衰少”的阶段,是女子经孕产乳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发生活跃的时期。
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与肾的藏精、主生殖,肝的藏血、主疏泄,脾胃的化生、统摄密切相关。
因此,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现分析如下:1.1.1 肝郁:明·《普济方》曰:“面尘脱色,是主肝”。
当责之于肝。
清·《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 为肝木失荣”。
肝藏血,主疏泄条达,若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疏泄失司,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络脉瘀滞而引起面部黄褐斑,故《医宗金鉴》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
1.1.2 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升清降浊,由于长期思虑过度,心身憔悴,劳伤脾土;或恣食甘肥、偏食五味、食积化热而致脾虚失运,痰饮内停;或情志郁结,肝气不疏,克伐脾土,而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调,清阳不升则不能上荣于面,浊阴不降则痰湿水饮上蒙于面,而生褐斑,故《张氏医通》云:“痰饮积脏腑,则面黯”。
脸上有斑怎么办中医教你如何快速祛斑脸上有斑是很多女性面临的美容问题,给人感觉精神不佳、不够健康。
因此,众多人追求祛斑美容,而除了现代医学手段之外,中医也有许多有效的去斑方法。
本文就以脸医美容专家的角度,带领大家探究中医纯天然的祛斑法。
一、斑点的主要表现及成因斑点是指皮肤表面上的颜色不同、形状不规整的斑块。
不同的斑点类型有不同的成因,包括黑色素斑、褐斑、雀斑、老年斑等等,它们的形成都有明显的相关性。
1.黑色素斑黑斑点通常是因为肝脏或胆囊问题而产生的,如果不进行处理,黑色素斑可能会随着日晒和年龄增长而增多。
2.褐斑褐色斑点产生主要与长期日晒有关,不良的自然环境与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可以导致斑点加深。
3.老年斑老年斑是排泄通道不畅,加上内分泌失调,随着年龄增长而形成的。
它们通常在脸部和手部出现,有时会让皮肤显得干燥。
4.雀斑雀斑是遗传基因的表现、成因答案未明。
然而,太阳所产生的紫外线,也是它们变深的因素。
二、中医意义下的祛斑方法1.中药水中药水具有很长历史用于美容和美白。
将中药放入开水中加热并泡浸几分钟,然后用化妆棉将药水涂在斑点处并轻轻按摩。
2.中药膏中药膏是第二种可有效祛斑的中医方法。
由于中药膏是一种深层渗入皮肤中治疗的方式,因此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效果。
3.中药洗面奶这种祛斑方法可以清除外表的污垢以及处于皮肤表层的褐色色素。
将中药洗面奶涂在皮肤上3至4次,让它透过皮肤表层,渗出。
4.中药熏脸中药熏脸主要是通过深层渗透来消退斑点。
将一些中药材装在盆中,倒入适量沸水,然后将脸透过炊烟和水蒸汽接近香薰,让它的微量化学成分在表皮层渗透下去,可以使你的斑点消退。
5.中药汤中药汤是能够全面、彻底地调节身体代谢,起到减轻斑点、美白皮肤效果的美容活血牛膝汤。
有吸收力的药汤相结合,容易渗透到皮肤中,从而起到祛斑功效。
建议将此种民间美容秘方看作护肤和美容的重要补品。
中医养生美容建议中医学一直在强调生活环境和个人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和美容的影响。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792-16796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351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姜晓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4日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对称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严重影响当今女性生活,易诊难治,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中医认为,黄褐斑多因肝郁不畅,阻滞肌肤;或肝肾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滋养面部;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最后导致黄褐斑。
目前,西医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主要以口服苯二酚、维甲酸和激光治疗为主,但是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疗法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已被众多临床观察有确切的疗效。
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Chloas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ohan Jiang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Sep. 25th, 2023; accepted: Oct. 19th, 2023; published: Oct. 24th, 2023AbstractChloasma is a common localized symmetrical facial pigmentation skin disease that seriously af-fects women’s daily lives, is easy to diagnose but difficult to treat, and has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s’ psychology.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toda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chloasma is often caused by liver stagnation, which blocks the skin;or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kidney water cannot nourish the face; or improper diet can damag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resulting in endogenous dampness and heat, ultimately leading to chloasma.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treats melasma with oral quinone, retinoic acid, and laser姜晓涵therapy, but the efficacy of solely us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not ideal.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as a widely accepted treatment method, has been widely observ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chloas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as follows.KeywordsChloasma, Etiology, Pathogene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对称分布在前额、面颊等处,多呈现黄褐色斑片,无鳞屑,无瘙痒,边界清楚[1]。
黄褐斑(蝴蝶斑)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良方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平摊于皮肤上,抚之不碍手为特征的皮肤病。
由于妊娠妇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黄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称。
因为黄褐斑的形状似蝴蝶,又名蝴蝶斑。
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约为3~4:1。
妊娠3~5个月妇女尤多,一般分娩后数月可以消退,一般妊娠期的黄褐斑为生理现象,半年至1年内不能自然消退者,可视为疾病。
中医学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皯黯”的记载。
明·《外科理例》指出本病好发于女子,多与情志因素有关。
清·《医宗金鉴》对其预防及护理有详尽的说明。
本病以面部及鼻为中心,对称生有褐色斑片为主要表现与特点,属于中医“黧黑斑”、“面黑肝”、“皯黯”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1)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变化是黄褐斑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病多见于妊娠分娩后的妇女,是由于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颗粒,孕激素能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MSH与黑素细胞高亲和力的受体结合而增加其黑素量。
有的学者认为该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连锁遗传现象,并发现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者更易发生黄褐斑。
患者LH明显高于正常,E2明显低于正常的卵巢功能不全状态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情绪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而导致MSH 释放而致色素沉着。
遗传因素是未婚女性和男性发病的主要原因。
(2)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导致激素的改变而成为诱发因素。
化妆品由于含有氧化亚油酸、枸橼醛、水杨酸盐、金属、防腐剂和香料而致黄褐斑。
长期服用冬眠灵苯妥英钠、安体舒通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3)日光照射: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因素,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
经过太阳照射面部的黑素细胞可达2000/mmmm2,而身体其他部位仅为1OOO/mmmm2,这是黄褐斑好发于面部的原因之一。
皮肤中的pre-D3在太阳光照射下,无需酶经光化学作用转化成维生素D3,D3可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大多数黑素细胞树突明显增大。
中医药在色斑方面的应用趋势及“太白七草”在色斑治疗方面的价值研究摘要面部色斑古籍中称为“面尘”“黧黑斑”“黑”“黑皯”“面疱”等。
自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功效的药物。
太白七草是对秦岭系独有的珍稀本草的研究大成,作为我国中医药的一脉,也是近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的重大成果,其在祛斑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色斑;太白七草;中草药;化妆品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 26届世界皮肤学会议上 , 欧莱雅公司就中国女性皮肤调查情况作了报告, 报告指出:与欧洲女性相比, 中国女性在皮肤老化过程中, 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色斑问题。
色斑随着年龄的推移, 根据气候环境和阳光曝晒度的不同而变化各异。
中国女性被这些问题困扰 , 在 30多岁后更为明显。
[1]现代皮肤生理学认为引起色斑的原因以:内分泌、紫外线及皮肤损伤为主要原因,同时过度医美、过敏、不当护肤也是造成色斑的原因,我国中医认为,色斑尤其是黄褐斑的成因主要包含四方面原因:血瘀气滞,上荣不足;湿蕴脾虚,痰阴不降;肝肾阳虚,水亏失养;气滞肝郁,清阳失运。
[2]1.中医治疗色斑的方法分析目前大多数中药相关美白化妆品是以酪氨酸酶为作用靶点,利用黄酮类、多酚类、鞣花酸等中药有效成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如添加当归、红花、人参、甘草、白蔹等,以实现美白功效.将黄芩、芦荟、紫草、沙棘、甘草等添加到防晒产品中,利用其中草药活性成分吸收紫外线、防止氧自由基形成等功能可达到防晒效果。
[3]中药复方主要是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和“七情配伍”的组方原则进行的。
中医药理论中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体质学说,以及中药配伍组方、炮制技术,应用于皮肤护理效果明显,在化妆品开发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4]中药化妆品的发展趋势是鼓励创新,创新涉及以下三个方向:新原料的开发及应用、科研成果的转化、地区独特性的创造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产品的相关信息,使得当下的消费者被教育为“成分党”、“配方党”。
医诊通未病■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宝玺这种斑其实是皮肤癌长在面部的色素斑都是老年斑吗?除了老年斑还有可能是哪些疾病?如何区分老年斑和皮肤癌?老年斑一般不需治疗我们常说的老年斑,在医学上称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皮肤病变,中老年人是好发人群。
一般认为,除年龄和先天遗传外,老年斑的产生还和很多因素有关。
如摄入脂肪过多,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过少;甚至油溅到手上留下色素沉着,都易导致其过早出现。
但导致老年斑的首要原因是紫外线的过度照射。
老年斑多长在手或脸上,就是因为这两个部位暴露在外的时间最多。
如果你的手上斑比脸上多,通常说明手部防晒做得没有脸上好,反之亦然。
因此,要预防老年斑,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晒工作,并尽量避免干燥、受冻。
老年斑早期表现为小而扁平、分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淡黄褐色或茶褐色。
后期皮疹渐渐增大、增厚,表面更加呈乳头瘤样增生,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
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片会逐渐显著,颜色变异很大,会呈现淡茶褐色乃至暗褐色、黑色。
病程通常进展缓慢,损害部位可向周围扩大,但也可融合成大块,不会自己消退。
老年斑一般不需要治疗,仅是美观上的问题。
采用激光治疗便能够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也可用液氮冷冻治疗。
要注意此美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容,这属于治疗性的医学美容范畴,必须选择正规医院。
部分宣称能够美容祛斑、祛痣的诊所或美容院可能并不具备明确诊断的能力,加之可能不了解痣的组织结构,一旦错误治疗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疤痕、恶变等,需慎重选择。
别把皮肤癌误当老年斑56岁的刘女士,这几年脸上的“黑斑”长得特别疯狂。
她惊讶于自己的“老年斑”来得如此之早,于是只好频繁进出美容院,但祛斑的效果却不明显,她又不得不去整形美容医院做激光。
然而当医生看见其黑斑时,就已经怀疑这不是普通的“老年斑”,经过检查才发现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
斑的名词解释斑,是一个多义的词汇,可以指涉许多不同的事物和概念。
在各个领域中,斑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解释。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还是在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和文化,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下面将从几个不同领域中解释斑的含义,来揭示这个多面性词汇的魅力。
自然界中的斑在自然界中,斑是形容一种颜色或图案上具有不规则形状的区域。
动物身上的斑状花纹常常具有美丽的外观,起到伪装或警示的作用。
比如,豹子身上的斑点能使它们更容易隐藏在丛林中;毒蛇身上的斑纹则向敌人们发出警告,表明它们具有剧毒。
而植物中的斑通常是由于病虫害或外界环境的原因形成,有时也被用作区分不同种类的标志。
文化中的斑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中,斑往往代表着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绘画和设计中,斑可以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给作品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印象派画家尤金·德拉克鲁瓦的作品《咖啡馆》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斑点的画法,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对比和空间感。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斑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物特征或情感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心情斑斓,意味着他们的情绪多变、丰富多彩。
医学中的斑在医学领域中,斑经常与疾病症状相关。
皮肤上的斑点,如黑色素瘤、色素沉着等,常常是某种病理反应的表现。
此外,斑还可以有遗传性的特征,如血管瘤斑、白化病斑等。
医生通过观察和对比斑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帮助诊断各种疾病和疾病的发展程度。
心理学中的斑在心理学研究中,斑被用来指代人类视觉注意的特定模式。
根据实验观察,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特定区域,即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斑点上,而忽略其他斑点。
这种斑点注意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斑点注意”。
总而言之,斑是一个富有多义性的词汇,其意义和解释因不同的领域而异。
无论是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上,还是在文化、医学和心理学的领域中,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认识。
通过对斑的多面性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价值。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梳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从黄褐斑源流、概念、诊断、辩证论治、现代研究等方面,总结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研究进展1.黄褐斑病名源流探析有关黄褐斑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面尘”。
黄褐斑可按照中医“黧黑斑”、“肝斑”进行辨证论治。
明朝之前无“黧黑斑”的记载[1],但有些与黧黑斑相关的记载,如:“面尘、䵟、黑曾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面黑如地色”的描述,《灵枢·经脉》中有外邪侵犯少阳经脉,可令“口苦”,“甚则面微有尘”,侵犯足厥阴经脉,也可得“面尘”的说法。
《诸病源候论·面黑皯候》认为:风邪侵袭皮肤,痰饮脏腑,均可导致黄褐斑。
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言“膈间支满,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始见“黧黑”一词。
宋代赵佶《圣济总录·面体门·面䵟黑曾》曾记载䵟黑曾的临床特征;“黧黑斑”这一病名首见于《外科正宗》。
明清开始才将“面尘”等症状,作为一种疾病治疗,且未将黧黑斑与雀斑分开论述,而是一并命名为“黑斑”,直至近代才将黄褐斑、雀斑分开为两种疾病,并将黄褐斑称之为“黧黑斑”。
2.黄褐斑的中医学病因病机本病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2],病机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
七情不调,心烦急躁,忧思抑郁,肝失调达则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则会损耗阴血,郁而化热,肝火上炎,血热不能华面而致该病;气结气滞则血运不畅,导致气滞血瘀。
血瘀积于面部而生成“黧黑斑”,故中医有“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之说[3]。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胃气不足则纳少不化,不能营造气血。
气血两虚,肌肤失养。
脾虚失健运,失去统摄之权,则运化不利,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内停,浊气上犯,蕴结肌肤而生褐斑。
女性产后或者更年期发生黄褐斑主要责之于肾精亏耗[4]。
肾水亏虚,不能涵木,肝阴失养,血液运行不畅,故而形成色斑。
中药美白祛斑的方法美白祛斑是每个女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好肌肤是每个女人都想拥有的,但是色斑是每个女人都在烦恼的事情!你们知道中药美白祛斑方法有哪些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下。
中药美白祛斑的方法1、白僵蚕《本草纲目》记载:“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牵牛,白僵蚕末,水和掺之。
”《神农本草经》中则载有:“灭黑斑,令人面色好”的功效。
通过白僵蚕来进行美容去斑时,可采用外用法,也可使用内服法。
外用时,将白僵蚕研成粉末,与蜂蜜调和成膏状,洁面后涂抹适量进行敷面,有不错的祛斑效果。
内服时,可与白茯苓、白菊花、玫瑰花、丝瓜络等一起入锅煎汁。
目前,利用白僵蚕来美白祛斑,已在现代女性中广为流行,如果你也有色斑的困扰,那也不妨一试。
中药美白祛斑的方法2、白芷其味香、辛,性温。
历代视为美容佳品。
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
《本经》记载:“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膜。
”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中都记载白芷是制作面脂的主药。
可以美白,又可美体。
白芷粉末装碗,加入蛋黄搅匀。
加入蜂蜜和小黄瓜汁,调匀后涂抹脸上,约二十分钟后,用清水洗干。
把白芷捣碎,磨成粉,加蜂蜜拌成糊状。
两天一次敷面,一次不要超过30分钟。
中药美白祛斑的方法3、白蔹功效:美白、治疗面部雀斑、清热祛风。
白蔹对美白肌肤有特效。
《药性论》记载:“可治面上疮疱。
”白蔹粉功效:美白消斑、除痘祛印、清热解毒、收敛粗糙毛孔,肌肤光洁白皙,祛斑控油。
白蔹具有治痈疮,烫伤,消肿,溃后收敛等功效,内服外敷均可。
中药美白祛斑的方法4、白茯苓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上疮。
《药性论》记载:“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美白肌肤,有牢牙乌发,延年益寿。
白茯苓粉使用方法:内服:取白茯苓粉一勺,约5克左右,用开水冲服,一日2-3次。
1、茯苓蜂蜜面膜材料:白茯苓粉15克白蜂蜜30克做法:将蜂蜜与茯苓粉调成糊状即成。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增加,呈现暗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
目前,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提出以下诊疗方法:
1.做好预防工作
避免过度暴晒,尤其是在阳光最强烈的时间,如中午12点至
下午4点。
出门前应涂抹防晒霜,并配备太阳镜和帽子。
食用富含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等,有助于预防皮肤老化和黄褐斑的形成。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医生应根据黄褐斑的类型、颜色、形状、部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治疗、色素激光治疗、光子嫩肤等。
3.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治疗方案中加入其他治疗方法,如口服抗氧化剂、外用美白霜等。
4.治疗后的预防和调护
治疗后,应该做好皮肤的保养工作。
避免再次暴晒,定期使用美白霜和保湿霜,补充水分和营养元素,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
生。
总之,预防黄褐斑的发生,个体化的治疗,以及治疗后的预防和调护都非常重要。
只有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特*疗法中国#间疗&CHINA'S NATUROPATHY,Jan.2021,Vol.29No.1 2产程疼痛程度,值得临床使用。
产妇会阴撕裂后伤口边缘整较差,不仅延长产妇会阴伤口愈合时间,且极易形成瘢痕。
若在分娩时,及时会阴侧切术,可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目前,我国初产妇在分娩中较大比例的采用预防性会阴侧切术,采用侧切术后,部分产妇仍会出现严重的软产道撕裂伤,所产生的损伤超生产过程,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愈合不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伤口愈合不良导致产妇疼痛,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和产后哺乳,可见应控制会阴侧切术在初产妇分娩中的使用,严格把控会阴侧切率囚。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热敷可减少致痛物质对局部刺激,加快血液流动,扩张血管,增加胶原纤维伸展性若在产程中热敷按摩会阴可促进会阴部水肿吸收,减轻损伤组织炎性反应。
另外,根据疼痛产生机制(闸门控制),当个体感觉接受或过量刺激,脑干会传出冲动关闭闸门,抑制传,故利用热敷、按摩等刺激,可减少感匚国。
另外,热敷、按摩能使产妇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痛阈。
热敷按压还可伸弹性,减少会阴裂伤及侧切率,保持会阴完整性,尤其对于会阴组织较,热敷可伸展性囚若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予以按摩热敷会阴,可提高会阴完整率,降低会阴裂伤及侧切率,改善第2产程程度,值得临床推广若参考文献口]何国琳,刘兴会.软产道损伤的防治[口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14-16.[2]龙良平,林莹,谭志华.减少会阴损伤相关干预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口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1):65-68.[3]祁元琴,吴颖.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和性生活的影响分析2中国性科学,2刘9,减⑷:88-91.[4]钟苑仪,李瑞满,蒋春林.暖宫贴局部热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2.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130-4132.[5]蔡慧丽.产前会阴按摩联合凯格尔运动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87-89.[6]武春鸿,杨辰晨,李燕,等.产时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盆底功能的影响[2.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0(1):791 79&(收稿日期:2020-04-07)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张尚柔9,李忻红0(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0.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面部,其发病机制和致病原因尚不明确。
中医面色术语
中医面色术语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皮肤的颜色、粗细、光泽、状况等,进而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的健康情况。
中医面色术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色泽
中医面色术语中的色泽指的是面部皮肤的颜色和光泽度。
正常情况下,人的面部皮肤应该呈淡红色或粉红色,色泽光泽有神采。
如果面部皮肤呈青紫色或黯淡无光泽,就说明身体出现了某些病症,如气血虚弱、肺热等。
2.色素
中医面色术语中的色素指的是面部皮肤中的颜色素沉淀。
正常情况下,人的面部皮肤中的色素应该均匀分布,不过多或过少。
如果面部皮肤中的色素沉淀过多,就会出现黄褐斑、黑斑等症状,代表可能出现了肝郁、肾虚等病症。
3.痕迹
中医面色术语中的痕迹指的是面部皮肤上的痘疤、红血丝等。
如
果面部皮肤上有痘疤、色素沉淀过多等症状,就说明身体内部可能出
现了炎症、外感等病症。
另外,如果面部皮肤出现红血丝,则可能是
因为肝火过盛,血液循环不畅等原因引起的。
4.纹路
中医面色术语中的纹路指的是面部皮肤的皱纹数量和深浅程度。
正常情况下,人的面部皮肤应该有一定的皱纹,但不应该太多或太深。
如果面部皮肤中的皱纹过多或太深,就说明身体过度消耗,不足以维
持肌肤弹性。
总之,中医面色术语可以反映出我们身体内部的状况和健康情况。
如果我们的面色有变化,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并调整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无行指点----中医说斑“五”这个数字在中医里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以至于在中医看来,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来划分: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一个“五”氏家族。
它们也确实是一家人,彼此勾连,相互提携,偶尔闹点小矛盾,身体就会遭连累。
我们当然不能隔山看景,坐视不理,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行”强了弱了都得出手,或扶持或打压。
譬如用食物。
词解相生相克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
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相互制约、抑制、克服。
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密不可分,没有生,就没有长,即便是孙悟空,也得有块石头;而没有克,大家都不受约束,就会疯长无限。
所以相生相克的平衡拿捏得好,万物才能正常存在,身体才可良顺安康。
表解五行五行五脏五腑五官五味五色时令情志木肝胆目酸青春怒火心小肠舌苦赤夏喜土脾胃口甘黄长夏思金肺大肠鼻辛白秋悲水肾膀胱耳咸黑冬恐★木属木的时令是春季。
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的时机。
属木的器官是肝、胆、眼睛。
属木的情志是怒。
属木的味道是酸味。
属木的食物是青色食品。
五行五脏五腑五官五味五色时令情志木肝胆目酸青春怒火心小肠舌苦赤夏喜土脾胃口甘黄长夏思金肺大肠鼻辛白秋悲水肾膀胱耳咸黑冬恐★木属木的时令是春季。
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的时机。
属木的器官是肝、胆、眼睛。
属木的情志是怒。
属木的味道是酸味。
属木的食物是青色食品第一节中医阴阳平衡篇阴阳学说承认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括阴阳两个方面,如:天为阳、地为阴,如果天地阴阳不平衡则生态不平衡,出现各种自然灾害;脏为阴、腑为阳,如果脏腑阴阳不平衡,则出现机体的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阴阳是相互对立、下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第二节五行的相生与相克关系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木(肝)火(火)土(脾)金(肺)水(肾)一、相生关系:木生火木多火才能旺,所以木生火。
如果肝的功能阴阳失调,必会影响到心的循环出现障碍。
如:肝阴虚导致的失眠就会容易惊醒,而醒后的表现就会心慌,有很多人就会错误的认为是心脏病,实际上根源在于肝脏。
火生土火通过燃烧会化成土,所以火是生土的。
而心的阴阳出现失衡时,也会影响到脾的功能。
如:心阳虚的少气懒言、面白,就会影响到脾胃,而形成脾胃不和的乏力、手脚凉、面黄白,实际是由于心脏的动不中所致。
土生金金属是从土中开采出来,所以土是生金的。
如果由于脾胃湿热而贪食或喜欢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必会导致肺不主皮毛而生粉刺、痤疮等皮肤病。
金生水金属化了就会变成水,所以说金生水。
当肺阴虚时,人会出现咽干、口渴、皮肤干燥、肠干燥等一些虚热的表现这时也就会影响到肾,出现一些肾阴虚的表现,如:舌干裂、五心烦热、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肾的虚热表现。
水生木树木的生长主要是靠水的滋润,所以说木不能离开水。
当人出现手心、脚心、心里烦燥等一些肾阴虚的表现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肝阳亢的表现,如:性情急噪、脾气暴躁、多动、少寐等。
二、相克关系:木克土木只有破土才能生长,所以说木是克土的。
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肝阳亢型经常会生气,而生完后有一种人没有胃口,什么都不想吃;还有一种人却胃口大开,而特别能吃,在中医理论认为称为肝气犯胃。
所以有很多一部分人的胃病是由于肝的阴阳失衡所致,因此有经验的医生在在治疗脾胃病时是先从调理肝的功能入手的。
土克水古时有句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沙土才能制服水。
所以,脾胃不和的人会影响到肾脏的功能而出现运化功能失职导致的水肿等一系列肾病。
水克火水能把火扑灭的道理都知道。
如果人肾阴虚,就会很容易导致心不主神志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等心脑血管疾病。
火克金只有火才能把金属融化,后煅造成刀剑、首饰。
所以火是克金的。
平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些人由于心火过旺、急性上火,脸上就会长疙瘩,这是因为心火过旺克了肺金所致。
金克木树木需要金属器械来砍伐,所以只有金属才能克木。
例如肺阴虚的人皮肤就会瘙痒、过敏,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不稳定,出现烦躁易怒等肝阳亢的表现。
第二节肝阳亢:身体状况——肝阳亢是肝脏机能亢进的一种表现,如:性情急燥、处世不周、易怒、精力异常充沛、喜动(小孩多动)、喜欢明亮;皮肤干枯;口苦、咽干、厌食、腹胀:脸色发青、发紫、发红;眼袋大、眼球突出、眼红、痒、痛、眼膜震颤;头目胀痛、耳鸣如潮;入睡难或恶梦多;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头重脚轻、腰膝酸软;青筋暴露;饭后两肋胀満并扯动小腹疼痛;阴囊湿疹、睪丸热肿、胀痛;女子月经提前,量多色紫或经间出血;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红、苔黄或舌两边青紫;手掌的颜色发红或发青;面部状况——反映在面部则呈潮红或降色、或有红血丝、黄褐斑;易患血压高、或血脂高、血糖高、肥胖症、胆囊炎、甲亢等疾病。
调节方法:23时以前要休息,尽量减少压力。
可少吃一些辣椒;忌高脂肪、高淀粉等高热量饮食。
肝阴虚:身体状况——肝阴(血)虚是肝的物质基础匮乏,阴血不足所致,易出现下列表现:情志不舒、懒言少语、闷闷不乐、委屈爱哭、喜欢独自相处、喜欢阴天或昏暗的地方;眼睛凹陷、黑眼圈、目倦神疲或眼睛干涩、眨眼、视物模糊、迎风流泪、花眼、近视、色盲等眼睛异常;两膝酸软、手抖、腿抽筋、摇头、手脚麻木、肌肉蠕动;白头隐痛、眩晕多梦、易惊醒;耳鸣如蝉;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便秘(血虚型);灰指甲或易断裂;口喝不欲饮;舌淡少苔;面部状况—反映在头面部则皮肤干燥、头皮瘙痒有皮屑、面生黄褐斑、雀斑;反映在形体则比较消瘦。
易引发各种严重的肝胆疾病。
调节方法:23时以前要休息,多补充绿色或酸性的食物;忌食辛辣食物。
心阳虚:心阳虚相当于心脏这部发动机的电力不足一样,其表现有:四肢不温、心悸气短、活动加重;长吁短叹、自汗、小腹无力,少气懒言、乏力;语音低微;心慌、胸闷、心里怯弱;失眼、健忘;或小肠蠕动无力形成便秘(气虚便秘),舌嫩而苔白胖大,脉细弱无力;面色白无光泽;或面青黑;反映在面部则在两眉之间易生白头粉刺;在太阳穴易生黄褐斑、精神性黑痕等;反映在手部则中指变形。
调节方法:中午要休息,少食生冷、水果食物,可适量吃红枣。
保持心情舒畅。
心阴虚:身体状况——相当于心脏这部发动机没有润滑油一样,其具体表现:心悸、烦燥、失眼、健忘、多梦;盗汗、五心烦热、胡思乱想、胸闷、心中焦虑、难忍;倦怠、口干、心颤或眩晕;舌的颜色红或暗紫、舌尖疼痛、舌瘦而苔燥,或有溃疡或有裂痕;更年期症状较明显,面部状况——反在面部则面红燥热、或表紫、或血管扩张;在太阳穴易生黄褐斑、精精神性黑痕等;两眉之间易生红色痤疮;颧骨易露红血丝等。
调节方法:避免情绪激动,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专家提示:心脏为人体的发动机,而心的阴阳不平衡,会减少人体发动机的寿命,也极易导致精神病、心脏病、脑口风、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
面红、紫、白都是对心脏的提前警示,望及时观察。
脾胃虚寒:身体状况——脾胃的功能是对立统一的,脾升降,受纳排运,使相关的物质向躯体各部传送,这样将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又将气血物质输送全身,流注血管,供美生的全过程,为生命的全息无能运动过程,所以,脾胃是不能分离的如果脾胃不全,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有:四肢不温、胃脘泠痛,遇寒凉加剧,得温痛减,口泛清水,食后作吐,肠鸣、胃腹胀满、不思饮食、喜热饮、大便溏泊;肌肉酸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部肌肉呆板、后背痛、肌肉松弛、精神抑郁、嗜睡、思虑过度;牙龈出血、妇人经血量多、经期长、或量少、推后、色淡、或白带清稀;唇白、舌体胖大,苔白有齿痕;面部状况——反映在面部则面部青黄、易生黄褐斑、痤疮、敏感、皱纹、皮肤松弛、皮肤瘙痒,口周、面颊、额头易生白色皮疹等;反映在形体则出现浮胖、黄胖、臃肿、水肿或黄瘦。
易患胃炎、胃下垂、贫血、子宫下垂、前列腺、脱肛、痔疮、肛裂等疾病。
调节方法:忌食生冷、海鲜、油炸类、粘性的食物。
不可喝绿茶。
脾胃湿热:身体状况——人的饮食不当,生活起居的不规律,会对脾胃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伤害,其具体表现有:消谷善饥(贪吃)、胃脘灼痛|+喜冷饮或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吞酸嘈杂;口唇干裂、口腔有民味;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干燥或多日不便、小便黄或短少;舌红、苔黄厚、腻、燥、或有裂痕;痰黄稠;易生脚气、手癣、皮肤划痕症、头皮屑等;男性阴囊湿疹,睾丸热肿胀痛;女性易患带下病(黄带、有异味)、月经提前、量多、色紫、粘稠或经期延长;面部状况——反映在面部则早晨脸易潮红、易生痤疮、过敏、黄褐斑;口周、面颊、额头易生红色皮疹;易患痔疮、肛裂等肠胃疾病。
调节方法:少食多运动,尽量吃清淡、粗纤维的食物。
肺阳虚:身体状况——相当于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太弱,其具体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咳喘无力,动则气短,声音低怯;干咳、痰多清稀;怕冷、自汗、舌淡苔白;大便不下常;痰鸣、打呼噜;面部状况——表现在面部则面色清白、易生粉刺、丘疹、结节、毛孔粗大、皮肤敏感;易患感冒、鼻炎、肺气肿、结肠炎等。
凋节方法:多食谷物、白色、干果类的食物。
忌生冷、水果味苦的食物。
肺阴虚:具体表现:形体消瘦,咳嗽较重,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黄稠、或咳痰带血;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喉咙干痒、口干、咽燥、音哑、鼻干痛;女性月经量多、色紫红有块、质粘稠或经期延长;舌红、苔少干燥有裂痕;反映在面部则两颧潮红、易生痤疮、囊肿、酒糟鼻、皮下红疹、皮肤过敏(红、肿、痒、痛)等皮肤问题;易患感冒、鼻炎、肺气肿、结肠炎、肺心病等。
调节方法:忌食辛辣食物,多食水果及蔬菜及味苦的食物。
肾阳虚:身体状况——相当于肾这部机器动力不足。
其表现:怕冷、手脚凉(重者夏天也凉);精神不振、腰膝酸冷;虚喘气短、咳喘痰鸣;自汗;嗜睡、多梦;腰痛、关节痛;听力下降;凌晨腹泻,或者便秘;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尿少、夜尿频多;身浮肿,腰以下尤甚;发质干枯、断裂、脱落、白发;记忆力减退肢水肿功能减退;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阳痿、早泄;女性宫寒不孕、白带清稀、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很容易导致更年期提前;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舌白胖大或有齿痕;易患前列腺炎、易患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病;形体;面部状况—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敏感等皮肤问题。
肾阴虚:身体状况——如果比喻阳虚为动力不足,那么阴虚相当于肾这部机器润滑油匮乏。
中医将这种“润滑油”称为阴津。
阴津匮乏,细胞组织运动磨擦力增大导致内热。
具体表现有:怕热、手脚心热、烦躁不安、或午后潮热、健忘少寐;腰酸腿软、盗汗;咽干舌燥、入夜更甚;小儿多动、身材矮小、发育迟缓、智力或动作迟缓;成人早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眩晕耳鸣;牙齿酸痛易松动;发质干枯、断裂、脱落、白发;便秘;小便短赤、尿频、尿痛;男子遗精、性功能亢奋;女子形体消瘦、经期紊乱、内分泌失调,月经提前、量少、色经或经间出血、甚至及早闭经;舌瘦、红、苔少而燥、有裂痕;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易患前列腺炎等秘尿系统病;易患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形体消瘦;面部状况——反映在面部则呈絳黑色斑片、面黑色假面具、面部潮红、颧红(越到下午脸越红)、在耳部、下颚、下巴、颈部长红色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