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胡麻斑病试验简报
- 格式:pdf
- 大小:241.84 KB
- 文档页数:3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方法说实话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种了这么多年水稻,突然就遭了这个病,真挺头疼的。
我刚开始就只知道把那些已经染病特别严重的水稻拔掉,觉得这样可能就不会传染了。
现在想想,可真是太傻了,这只是个很片面的做法。
有一年我想,是不是肥料施得不够才得这个病呢,于是我就拼命给水稻施肥。
结果不但没把病治好,反而还让那些健康的水稻也长得乱七八糟的。
后来我才知道啊,施肥得适量,不是越多越好。
我也试过用药。
最开始用那种普通的农药,就按照那个说明书上的浓度去配。
结果发现作用不大。
后来问了有经验的人,才知道对于水稻胡麻斑病得用专门针对它的药,而且浓度得把握好。
就像做菜放盐一样,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浓度不对那药就没效果。
我就专门去买了那种特效药,小心翼翼地按照稍微高一点的浓度(当然是在安全范围内)去调配,然后仔细地喷洒。
这个过程可得小心,那感觉就像给婴儿喂奶一样,得精确得很。
还有啊,田间管理也很重要。
我以前总是忽略了田里的卫生。
那些发病水稻的残叶残枝啥的就扔在田里。
后来我知道了,得把这些东西都清走,就像家里打扫卫生一样,要干干净净的。
那些病菌啊就藏匿在这些残枝败叶里,你要是不清走,下次还得发病。
另外呢,排灌也得注意。
之前田里总是湿乎乎的,排水做得不好。
我发现排水顺畅的那些区域,水稻得这个病的就少一些。
后来我就特别注重开沟排水。
到现在呢,我还不是很确定种子有没有影响。
每次我为了保险,都会把种子拿出来晒晒,毕竟多管闲事总比不管事好嘛。
总之啊,防治水稻胡麻斑病可得多方面下手不能只靠一个办法。
这都是我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能有点用处。
il州我址科技”2019-2水稻病虫害防控试验简报四则“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温州已经进入了水稻插秧的季节。
但近年来,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控中,由于持续地使用农药,导致水稻二化螟等病虫害对杀虫剂已经产生较强的抗性,为了筛选更高效的防治药剂,各地对不同农药的防控效果进行了试验探索。
编者对2018年水稻病虫害防控相关试验进行整理,以期为今年的水稻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几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效果2018年在温州瑞安塘下早稻1代二化螟上,进行了3种化学农药和2种生物农药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药后3d对二化螟防效最高的为5%阿维菌素乳油,每667n?施用140ml,防效达71.7%,化学农药的速效性显著高于生物农药。
每667n,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100ml及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二化螟防效较理想,为害稳定期保苗效果均高于85%,其中防效最佳的是每667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ml o但天敌种群影响试验显示,每667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ml对蜘蛛种群影响较大,蜘蛛减少率达40.5%,因此推荐使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每667n?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00mlo阿维菌素自2006年开始在温州稻田应用,2010年前的推荐用药量是每667n?施用1g(纯药量);本试验结果表明,每667n?施用阿维菌素3g(纯药量)的保苗效果仅为67.9%,5g(纯药量)以上方能获得理想防效。
瑞安市仙降街道二化螟田间种群2013年和2016年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是15.3倍和52.9倍(南京农业大学病虫抗药性监测实验室测定),表明随着阿维菌素在温州市的长期田间应用,特别是2015年后,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明显。
在未来几年,虽然阿维菌素仍然可以使用,但是须密切关注其抗药性的增强。
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自2015年在温州推广应用,是目前二化螟的主推药剂。
水稻胡麻病该如何防治?水稻胡麻病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水稻胡麻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我国的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可能发生。
水稻胡麻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进而造成减产,发病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30%以上。
那么,水稻胡麻病该如何防治?现将水稻胡麻病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水稻胡麻病的为害症状1.幼芽:发芽期,芽鞘受害后变成褐色,有的甚至芽未抽出,子叶即枯死。
2.叶片:苗期发病,叶片及叶鞘上散生许多芝麻粒大小的病斑,多为椭圆形,中央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晕,严重时能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
发病的叶片从叶尖逐渐向下干枯。
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引起秧苗枯死。
成株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
3.穗部:穗颈和枝梗受发病,病部呈暗褐色。
谷粒早期受害,病斑灰黑色,可扩及全粒,形成秕谷。
后期受害,产生与叶片上相似的病斑,但病斑较小,边缘不明显。
患病严重的谷粒,质脆易碎。
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均可长出绒状的黑色霉层。
二、水稻胡麻病的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40%克瘟散乳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
2.农业防治:发病田块的稻草不能直接还田。
加强肥料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有机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尤其是缺钾田块要增施钾肥。
前期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使稻苗活熟到老。
3.药剂防治:苗期,用稻瘟灵(春雷霉素)防治。
移栽后,用稻瘟灵(春雷霉素)加三环唑结合防治螟虫一起喷雾。
【本人结语】做好水稻胡麻病的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种植产量的关键,当引起重视。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胡麻病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稻胡麻斑病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治作者:李纲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1期李纲近些年在我国沿海地区水稻的种植中,水稻胡麻斑病问题严重,胡麻斑病也被人们称为水稻胡麻叶斑病以及胡麻叶枯病。
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巨大,本文针对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防治进行系统的研究。
对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建议指导,充分克服我国沿海地区水稻的病害问题。
一、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病原因分析水稻胡麻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附着在稻草和谷粒上过冬,并稻草以及水稻种子都是感染胡麻斑病的重要渠道。
在水稻苗期以及水稻的成熟阶段都有可能感染胡麻斑病,对于水稻植株各个部位都会带来一定的损害。
和其它病害一样,该病发生也受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和气候变化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病原理的分析,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水稻的土壤环境缺乏营养在水稻种植区域土地贫瘠,土质缺乏营养会导致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环境缺乏有机质、或者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氮肥的施加量过少,导致水稻的抗病性减弱,容易受到水稻胡麻斑病的侵害。
另外水稻的土壤环境如果缺乏钾元素以及硅元素等,也容易导致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根据科学研究数据显示,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过高,也会增加水稻胡麻斑病发生的风险。
土质瘠薄缺乏有机质、氮肥施用量小或前期施氮过量但后期短缺的情况下,该病往往发生严重。
如氮肥施用过量但钾或硅等元素缺乏,该病也会严重发生;土壤中磷素的含量与该病成正相关,增加磷肥施用量会使该病加重。
2、水稻栽培管理方法不当水稻的栽培方法以及田间管理会极大影响水稻的长势和品质,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水稻栽培管理方法的不当。
大部分稻田由于反复利用回水,灌溉水盐碱度高,甚至盐碱度较高的回水也常常被用尽,稻田土质盐碱加重,一些营养元素转为非有效态难以被水稻有效吸收利用在水稻的前期栽培和种植中没有科学把握水稻品种的质量,没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选种,导致水稻种子适应性低,增加水稻胡麻斑病发生的风险。
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3期1危害症状永胜县发生的水稻胡麻叶斑病主要以秧苗期和叶片为主,尤以叶片最为普遍。
苗期若感染胡麻叶斑病,叶片上就会出现椭圆形的病斑,呈暗褐色,大小类似胡麻粒,有时病斑会扩大逐渐连在一起呈条形,若病斑过多秧苗就会枯死。
成株的叶片染病,一开始表现为褐色的小点,后逐渐扩大成芝麻粒大小的椭圆形病斑,中间呈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周围还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这些小的病斑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大斑。
病叶从叶尖逐渐开始向内干枯。
在环境条件潮湿时,在死苗的表面会长出黑色的霉状物。
该病与稻瘟病的区别就是该病的病斑两端无坏死线[1]。
2发病条件水稻胡麻叶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稻平脐蠕孢,病菌以菌丝体在颖壳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和病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潜伏菌丝体能存活3~4年,菌丝翻入土中经1个冬季后失去活力。
带病种子播种后,潜伏菌丝体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则借助气流传播至秧田或本田,萌发菌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症,并形成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2]。
高温高湿、有雾露存在时更有利于发病,此时发病会更加严重。
不同品种的水稻之间的抗病性也不同。
对于相同品种来说,苗期最易感此病,在分蘖期植株的抗性会增强,分蘖末期其抗性又开始减弱,这可能与水稻不同时期对氮素的吸收有关。
贫瘠、缺肥、缺水、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漏肥漏水严重的地块相对正常地块发病较重[3]。
该病的病菌在5~35℃时均可生长菌丝,最适温度为24~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8~33℃,以30℃最适,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0℃,以24~30℃为最适。
孢子萌发需有水滴存在,相对湿度大于92%。
饱和湿度下25~28℃,4h 就可侵入寄主。
3发生规律胡麻叶斑病2007年7月5日在永胜县永北镇种植的凤稻系列的品种上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在全县扩展,在5年间发展成为永胜县的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胡麻叶斑病特效药有哪些?
水稻胡麻叶斑病是水稻生长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如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那水稻胡麻叶斑病特效药有哪些?
一、水稻胡麻叶斑病特效药有哪些?
水稻胡麻叶斑病特效药有多菌灵、托布津、代森锰、代森锰锌、克菌丹等。
一般在发病初期喷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或70%代森锰500倍、80%代森锰锌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
喷施时,尽量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二、水稻胡麻叶斑病怎么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择在无病田留种,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深耕灭茬,压低菌源。
(2)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及有机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物株抗病力。
酸性土要注意排水,并施用适量石灰,以促进有机肥物质的正常分解,改变土壤酸度。
实行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2、种子消毒用强氯精浸种
稻种在消毒处理前,先晒1-3天,这样可促进种子发芽和病菌萌动,以利杀菌,之后用风、筛、簸、泥水、盐水选种,然后消毒。
3、药剂防治
重点在抽穗至乳熟阶段的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不受侵染。
4、加强肥水管理
对沙质土应多施有机肥,酸性土可施石灰,禾苗生长缺氮要增施氮肥和钾肥或人粪尿、草木灰等。
在灌溉方面,要避免深水灌溉。
水稻胡麻斑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作者:吴春红于振湖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06期1胡麻斑病简介水稻胡麻斑病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
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
无性态为Bipolarisoryzae(BredadeHaan)Shoean.etJain,异名为HelminthosporiumoryzaeBredadeHaan,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真菌。
有性态为Cochliobolusmiyabeanus(ItoetKurib.)Drechsl.,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自然条件下不产生。
分生孢子梗常2~5根成束从气孔伸出,基部膨大暗褐色,越往上渐细色渐淡,大小为99~345μm×4~11μm,不分枝,顶端曲膝状,着生孢子处尤为明显,有2~25个隔膜。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或圆筒形,弯曲或不弯曲,两端钝圆,大小为24~122μm×7~23μm,有3~11个隔膜,多为7~8个隔膜,隔膜处不缢缩,两端细胞壁较薄,一般从两端萌发。
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其形态较病斑上的短,分隔较少,只有2~7隔膜,有时可产生串生孢子,单胞或双胞,大小9.5~32μm×4~5.5μm,多为长圆形或卵形,淡褐色或无色。
本试验研究水稻胡麻斑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针对肥水管理、水稻品种、栽培措施、肥料应用、药剂选择、防治时期等以探讨勤得利分公司(农场)各地区水稻发生及其危害,为生产过程中病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1危害症状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
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
苗期叶片、叶鞘发病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
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
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胡麻田除草剂筛选试验初报景泰县农技中心胡广瑜摘要:12种处理对胡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分析表明,40%立清乳油750 ml/hm2+8.8%精喹禾灵乳油750 ml/hm2和40%立清乳油1200 ml/hm2对胡麻杂草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代替人工除草。
药剂处理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胡麻安全,建议在胡麻田化学除草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胡麻;杂草;除草剂;防治效果胡麻是景泰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胡麻在全县农作物种植比例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09年全县胡麻播种面积达到0.31万hm2,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胡麻杂草危害日趋严重,据2009年调查,景泰县胡麻田杂草有31种,其中优势杂草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一年生阔叶杂草,包括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猪秧秧(Galium linearifolium)、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等。
二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包括野燕麦(AvenafatuaLinn)等。
而目前市场上适用胡麻田的除草剂种类很少,缺乏可以兼防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有些易对当茬胡麻和后茬作物产生药害,而且除草效果不理想。
缺乏除草剂、繁重的人工除草是限制胡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9年我们在景泰县寺滩乡永川村进行了多种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旨在筛选出新型安全、高效除草剂,为全县胡麻田化学除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除草剂为8.8%精喹禾灵乳油(禾草立清,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6%二甲四氯钠(上海迪拜农药有限公司生产);40%立清乳油(2甲〃溴苯腈,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7.5%双草克星乳油(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指示胡麻品种为陇亚10号(甘肃省农科院生产)。
1.2 试验方法试验在景泰县寺滩乡永川村闫立虎胡麻田进行,肥力中等,胡麻杂草分布均匀,前茬为小麦。
水稻胡麻斑病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治【摘要】水稻胡麻斑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
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潮湿、土壤含水量较高、种植密度过大等因素。
胡麻斑病的特点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胡麻斑,易扩散到整个植株,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针对胡麻斑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病害调查、采用抗病品种等方法,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对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工作要及时、有效,以确保水稻产量和质量。
通过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胡麻斑病带来的危害,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水稻胡麻斑病、发生原因、特点、防治措施、引言、结论1. 引言1.1 水稻胡麻斑病概述水稻胡麻斑病,是由水稻干尖孢属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
病原菌主要侵染水稻的叶片和叶鞘,在病叶上形成大片斑点,斑点呈灰白色或浅灰色,严重时会蔓延到整片叶片上。
水稻胡麻斑病不仅会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还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土壤、水稻品种、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原菌容易生长繁殖,导致病害加重。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过高、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风险。
针对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源、喷洒杀菌剂等。
通过科学管理和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控制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原因、特点和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防治水稻胡麻斑病,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发生原因水稻胡麻斑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原因。
1. 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部分水稻品种对胡麻斑病的抗病性较弱,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
特别是在气候潮湿、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病原菌更容易在植株上繁殖扩散。
2. 病原菌传播途径:胡麻斑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土壤、空气传播,或者由昆虫、农具等介体传播,使病害在田间快速蔓延。
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防治效果试验简报刘丛江;刘玉平【摘要】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均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发生.并且试验中30%爱苗乳油用量为20 g/667 m2时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79.6%;1%申嗪霉素用量150 g/667 m2时对水稻褐变穗防效最好,防效为74.5%.但试验数据为1 a试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0(040)001【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纹枯病;褐变穗;不同药剂;防效【作者】刘丛江;刘玉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星农场,黑龙江,佳木斯,156300;黑龙江省七星农场,黑龙江,佳木斯,15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在寒地水稻生产中,水稻病害已成为制约水稻品质、产量提高的重要瓶颈之一。
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防治水稻病害,使其病原菌生理小种不断改变,传统的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效在不断降低,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1 内容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试验设在七星第三管理区,草甸白浆土,基本肥力:有机质 36.7 g/kg、碱解氮142.32 mg/kg、速效磷 19.4 mg/kg、速效钾 187.2 mg/kg、pH值6.05,地势平坦。
4月5日播种,5月14日插秧,其它管理同常规。
1.2 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主茎11片叶。
供试药剂:25%苯醚甲环唑乳油、30%爱苗乳油、1%多氧清、1%申嗪霉素、3%多抗霉素。
1.3 试验设计1.3.1 预防纹枯病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4个处理,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
每个处理面积1 667.5 m2。
施用时期均为剑叶露尖期。
具体试验处理安排:处理1:25%苯醚甲环唑乳油,用量15 g/667 m2,背负式喷雾器兑水15 L/667 m2(弥雾喷雾机兑水 7~8 L/667 m2),茎叶喷雾;处理2:25%苯醚甲环唑乳油,用量 20 g/667 m2,背负式喷雾器兑水15 L/667 m2(弥雾喷雾机兑水7~8L/667 m2),茎叶喷雾;处理 3:30%爱苗乳油,用量20 g/667 m2,背负式喷雾器兑水15 L/667 m2(弥雾喷雾机兑水7~8 L/667 m2),茎叶喷雾;处理4:常规对照。
水稻胡麻叶斑病怎么治?水稻胡麻斑病特效药水稻胡麻斑病,又称水稻胡麻叶斑病或水稻胡麻叶枯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全国各个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且从苗期至成熟期均会发病,危害甚大。
那么,水稻胡麻叶斑病怎么治?又有哪些特效药呢?一起来了解了解。
一、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方法l.深耕灭茬,压低菌源。
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
2.播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3.增施腐熟堆肥做基肥,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株抗病力。
酸性土注意排水,适当施用石灰,要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二、水稻胡麻斑病的特效药由于水稻胡麻斑病的药剂防治过程与稻瘟病相同,因此在特效药的选择方面也与稻瘟病相似。
1.新克瘟散:对水稻胡麻斑病有极强的治疗作用,亩用量100-133毫升。
但该药属有机磷酸酯类杀菌剂,尽量不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田应用。
2.三环唑:内吸性能较强的保护性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根、茎、叶吸收,并输送到稻株各部。
但该药需掌握在病菌侵染前使用,常用浓度为1000倍液,亩用制剂量50~75克。
3.富士一号乳油或40%可湿性粉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叶瘟初发期和早期预防,常用浓度1000倍液,亩用制剂量60-75毫升(克)。
4.使百克乳油:该药剂属低毒杀菌剂,对水稻胡麻斑病有极强的治疗作用,可用于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田,亩用量40-60毫升。
5.富士一号乳油或40%可湿性粉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叶瘟初发期和早期预防,常用浓度1000倍液,亩用制剂量60-75毫升(克)。
【本人结语】做好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工作,是保证水稻种植稳产高产的关键,当引起重视。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方法与特效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稻穗期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和
增产效应试验
赵朝明;李品清
【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
【年(卷),期】2011(026)001
【摘要】在晚稻穗期进行喷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水稻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94.6%和92.8%,在含胎期喷施1次对叶片病斑和谷穗防治效果分别达89.1%和79.1%.在穗期使用还能对水稻具有补锌、延迟叶片褪绿、增亮谷粒色泽、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在含胎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增产率达22.05%;在含胎期喷施1次,增产率达15.55%.【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赵朝明;李品清
【作者单位】大新县全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西崇左市532304;大新县植保植检站,广西,崇左市53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114
【相关文献】
1.70%戊唑醇窑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研究 [J], 张沁;何木兰;余夕辉;周爱萍;余兵
2.70%戊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J], 夏际龙;胡东坡;王国刚
3.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J], 潘连富;赖大欣
4.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粉痂病试验 [J], 刘立文; 王道瑛; 师占海; 苑宝洁; 徐芳; 张红杰
5.70%丙森锌·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J], 朱雄伊;朱一丹;吴万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