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14
水稻病虫防治一、稻瘟病稻瘟病农民也叫“禾发瘟、”吊“颈瘟”等,是一种重要的暴发型流行性病虫害。
发生重的年份如防治不及时,损失很大,甚至无收。
1、识别稻瘟病为害水稻除叶鞘以外的各个部位。
按发病的时期和受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等,其中叶瘟、穗颈瘟最常见。
苗瘟:苗瘟是指发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的稻瘟病。
病苗多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成团枯死。
叶瘟:是指发生在叶片上的稻瘟病。
其病斑主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以慢性病斑最常见。
慢性病斑:一般为梭型病斑,有一条褐色的坏死线从病斑中央贯穿两端,这是识别慢性病斑的重要特征。
急性病斑:一般为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似开水烫过),在病斑的表面常有灰色的霉状物。
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严重发生的预兆。
穗颈瘟和枝梗瘟:是指发生在稻穗颈部和枝梗部的稻瘟病。
发病初期先在穗颈(或枝梗)上产生褐色的点,后使穗颈(或枝梗)变黑枯死,使整个或部分稻穗(或枝梗)变白形成白穗,对产量影响最大。
节瘟:是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
发病初期先在茎节上产生褐色的小黑点,最后整个茎节都变黑、凹陷折断,形成白穗。
2、发生特点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为害,尤其在秧苗3~5 叶期、分末至孕穗期、始穗至齐穗期发生多、为害重。
通常山区重于平原,早稻重于晚稻,地膜秧田重于露地秧田。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以发病稻草、种子带菌传播。
其发生轻重同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切相关。
一般气温在24—28C相对湿度在92%以上或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品种抗性差、过多或偏迟施用氮肥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此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和药剂预防叶瘟和穗瘟。
(1)选用抗病良种。
这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对稻瘟病常发区尤为重要。
(2)种子消毒。
所有种子在播种前都要用药剂浸种消毒,药剂可选用先安、强氯精等。
(3)烧毁带病稻草,合理水肥管理,不偏施、迟施氮肥。
Z i x u n t a i水稻是黑龙江省三大经济作物之一。
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笔者将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建议介绍如下,以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水稻纹枯病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
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防治建议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
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二、稻杆蝇1、危害症状。
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防治建议: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三、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省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省。
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
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四、稻瘟病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
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水稻四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以及白叶枯病是水稻的四大病害。
1、稻瘟病:水稻苗发病后,其基部变黑,上部变褐且卷缩而死,通常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2、纹枯病:在叶片上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若发病速度快,叶片会很快腐烂,通常可以用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
3、稻曲病:该病一般会对部分谷粒造成伤害,通常可以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 兑水37.5kg喷雾防治一、稻瘟病1、症状(1)在水稻苗上发病后,病苗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并卷缩而死,而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会出现大量灰黑色的霉层。
(2)在水稻叶片上发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的小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梭形斑,病斑的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外有淡黄色的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有灰色的霉层。
2、如何防治(1)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2)在叶瘟初发期以及进行早期预防的时候,每亩可以用富士一号乳油60-75ml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二、纹枯病1、症状(1)叶片染病之后,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边缘褪黄,若发病速度快,那么病斑呈污绿色且叶片很快就会腐烂。
(2)当穗颈部受害之后,颜色会变成污绿色,然后就会变成灰褐色且不能抽穗,秕谷量增多,千粒重下降。
2、如何防治(1)一般可以用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药剂防治纹枯病。
(2)平时需要加强栽培管理,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能施氮肥并合理的增施磷钾肥,以此来减轻病害。
三、稻曲病1、症状(1)稻曲病一般只发生穗部,会危害部分谷粒,在受害的谷粒内会形成菌丝块并日渐膨大,随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的块状物,即孢子座。
(2)然后又包在内外颖的两侧,颜色呈黑绿色,在初期时,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然后破裂并散生墨绿色的粉末。
2、如何防治(1)在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汕优36等抗病品种,而在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辽粳10号等发病轻的品种。
水稻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水稻的病害较多,常发生的有恶苗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和水稻后期综合症等。
下面介绍其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一、水稻恶苗病1.症状识别:在水稻分蘖期,病株比健株高三分之二左右,黄绿色,叶狭长披垂,节上出现倒生根。
农民又叫米禾、公禾、标禾、标茅。
这些病苗随后发黄、逐渐枯死。
2.发病条件:播种没有经过药剂消毒的带病种子,极易引起发病。
病田的种子、秧苗受到机械损伤,可加重发病。
3.防治方法:在浸种时,用线菌清消毒稻种。
方法是:用线菌清15克,加水9公斤,浸种6公斤。
浸种60小时,用清水洗净后按当地习惯进行催芽播种。
用这种方法浸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苗稻瘟病等。
同时要注意选用无病种子,晚稻要进行水育、水拔秧,以减少发病。
二、稻曲病1.症状识别:病粒初期开裂,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来有墨绿色粉末包裹整个谷粒,象豆豉。
2.发病条件:水稻抽穗前后,如遇多雨,日照少、温度适宜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偏施氮肥,长期深水灌溉田发病重。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对发病重的田块进行深耕等措施,均可减轻发病。
药剂防治:①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毫升或10%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或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60公斤拌匀喷雾。
最好掌握在孕穗至始穗期用药。
此法可结合防治纹枯病、云形病、粒黑粉病等。
三、稻粒黑粉病1.症状识别:病粒暗绿色或暗黄色,隐约可见内有黑色物,后从谷粒腹面裂开,露出黑粉,或伸出黑色舌状物。
有些病粒似青秕谷,但内有黑粉,手捏有松软感觉。
2.发病条件:水稻开花至乳熟期,遇多雨高温天气,有利于病菌侵入。
偏施或迟施氮肥,引起稻株徒长或倒伏,也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①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②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③亩用40%灭病威胶悬剂200毫升,各兑水75公斤,选择在水稻破口至齐穗期喷雾。
四、水稻后期综合症杂交稻和部分常规稻,孕穗至抽穗期常发生褐色叶枯病、叶尖枯病、云形病、叶黑肿病等多种叶面病害和梢腐病等,统称为水稻后期综合症。
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科学防治方法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进程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水稻作为国人赖以生存的主食,其生上进程中也遭到病虫害的庞大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十种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科学防治方法。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症状: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全部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
二、稻白叶枯病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育危害。
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
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
在感染品种上多显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矮缩病症状: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水稻生育期均可染病,苗期和分蘖期为感病敏锐期,发病越早,缺失越大。
如在苗期发病,病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化;在分蘖期感病,分蘖增多,显现丛生状,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绝大部分不能抽穗,虽有部分主茎尚能抽穗,但大多显现包穗,而且结实率着落。
防治方法: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四、稻恶苗病症状: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
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辨认。
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五、稻纹枯病症状:属于真菌类病害,多显现在水稻分蘖后期至抽穗期,该病害感染部位从最初的水稻茎秆底部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最严重的会扩大到水稻的稻穗部位。
当水稻根茎部位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且病斑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显现水稻叶片枯死现象时,可以判定是感染了稻纹枯病,要及时针对病害采取措施。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水稻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⒈水稻的常见病害⑴稻瘟病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水淋状斑点,逐渐扩展成大片的黄褐色斑块,最终叶片枯死而倒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病害监测和及时使用化学药剂等。
⑵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以稻叶为食,会卷曲叶片影响光合作用。
在生长季节内,可迅速繁殖并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田间管理、推行轮作制度、使用虫害监测指标和合理使用杀虫剂等。
⒉水稻的常见虫害⑴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吸食水稻汁液引发黄化和灌浆期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调整田间密度、搭配合适品种、病虫害监测和及时使用化学药剂等。
⑵稻纵卷叶螟同上述内容中的⑵。
⑶稻螟稻螟是水稻的常见害虫之一,幼虫以水稻的生长点和叶片为食,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减产甚至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使用对螟虫有效的化学药剂、采用生物防治等。
⒊防治方法⑴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见的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但应注意剂量和施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⑵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等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如紧固菌、蜘蛛、草蛉等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⑶物理防治物理防治包括使用覆盖物、粘虫板、黄板等方法,来阻止病虫害的轻易侵入和传播。
⑷抗病抗虫品种选育通过育成具有抗病抗虫性的水稻品种来减轻病虫害的危害,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依赖。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杀虫剂:指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⒉杀菌剂:指用于杀灭病菌和真菌的化学药剂。
⒊物理防治:指利用物理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使用覆盖物等。
⒋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寄生菌等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一、水稻病害(一)稻瘟病稻瘟病属真菌病害,俗称火风、扭颈、巴茅花、火烧瘟,是影响我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以发生。
水稻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病,秧苗期发生的称苗瘟,水稻叶片得病称叶瘟,稻穗颈部发病称为穗颈瘟,谷粒发病称为谷粒瘟,穗子上的小枝梗发病称为枝梗瘟,稻节上发病称为节瘟,叶枕发病称为叶枕瘟。
其中,穗颈瘟和节瘟对产量影响最大,造成白穗,大面积减产失收,病重田块颗粒无收。
1、病害识别及发生特点:(1)苗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水浸状)斑点,病苗灰黑色,卷缩枯死。
(2)叶瘟:在大田期,叶片上产生梭形的病斑,病斑褐色,中央灰白色,外围有一圈黄色,病斑两端有一条褐色坏死线。
在温度20℃左右,湿度比较大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淡绿色的病斑,称为急性病斑,说明叶瘟马上就要大发生了。
(3)穗颈瘟:在抽穗期发生,稻穗的颈部变成灰黑色,使水稻形成白穗(不勾头),或者谷粒不饱满。
(4)节瘟:主要发生于抽穗期,水稻的稻节变黑,容易折断,使水稻形成白穗或秕谷,一株水稻上可以有2-3个节同时受害。
(5)谷粒瘟:谷粒上产生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
稻瘟病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草上越冬,是来年发生病害的主要来源,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差别比较明显。
稻瘟病在冷凉的山区、低凹的狭谷、雾露重的地区容易发生,特别是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偏施氮肥的稻田、冷水深灌的田块,发生较重。
如果在水稻孕穗抽穗期遇秋风天气(平均温度在20℃以下持续3天以上),穗颈瘟和节瘟会大发生。
2、防治方法:对稻瘟病必须进行综合防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不能错漏一个环节,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1)选用抗病品种。
听取农业部门意见,选用比较抗病的杂交水稻品种,要进行品种轮换,不能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
(2)处理病稻草和病谷。
水稻收割后,要及时将田间的病稻草清理干净,带出田间垫圈和堆肥,必须在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病稻草不能堆放于田间,不能用来捆秧。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水稻主要病害辨识与预防(附图)一、真菌性病害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祸害导致的白穗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抓好两头,巧治中间”的预防措施。
即为抓好苗叶辟邪和穗瘟,巧治叶辟邪。
采用抗病品种就是预防稻瘟病的最为有效率的方法。
水稻生长前期推行浅水诚灌,尽早适当烤田,后期和暖交错,推动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
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
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以采用75%三环唑。
叶瘟掌控在初发病期用药,预防穗颈瘟,一定必须在破口初期杀灭。
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纹枯病轻微祸害状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
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
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1、实行“在育苗前歼灭菌源,育苗后强化肥水管理,并融合发作初期预防,保证水稻好像三叶较完整”的预防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水稻重要病虫害的防治•一、水稻病害• 1.纹枯病(三病之一)•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
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
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
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
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
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随水流扩大传播。
水稻生长前中期,病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
抽穗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
大水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
2、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
•化学防治: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加水50千克喷雾。
富士一号2. 稻瘟病(三病之一)•(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
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
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稻瘟病主要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稻谷或稻草上越冬。
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
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病情扩展迅速。
水稻病虫害要点分析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病虫害包括病害和虫害两种,分别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下面就水稻病虫害的要点进行分析。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病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由稻瘟菌引起。
表现为苗期叶片发黄,幼嫩部位感染后,牵连更多叶片至全株枯死,或至少丧失繁茂、直立的生长状态。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育苗、田间和收获后适当施用药物,如可湿性粉剂、水剂等,以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2.稻瘿蚊病稻瘿蚊病是由稻瘿蚊引起的病害,病害发生后,稻田会出现淡黄色症状。
当病害严重时,会将水田不同地区的病区连接起来,形成水田瘟病。
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清理蓄水区和施用药物,如氯氰菊酯、噻螨胺等,有效控制病害。
3.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是由白叶枯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稻株的叶片形成白色枯斑,干瘪脱落。
防治方法主要是采取药剂治疗,多使用流动可湿性粉剂等药物,也可以通过生物治疗等方式有效控制病害。
4.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纹枯菌引起的病害,生活在稻株的表皮细胞和叶绿体内部。
稻株病害表现为红色的菌丝覆盖在叶片上,同时伴随着内部病原体的侵入,导致根系结构的紧张和黄化。
在防治纹枯病时,我们需要采取化学治疗或药原发酵的方式来控制疾病传播的几率和影响。
1.稻飞虱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吸食水稻的汁液,导致叶片不发达和叶片弯曲。
在防治稻飞虱时,可以采取化学辅助防治,作为预防机制来保持稻田水稻的健康。
2.白背飞虱白背飞虱为常见水稻虫害,主要侵害稻株,会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白背飞虫危害严重时,田间水稻将呈黄色,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干燥。
防治方法主要是采取药剂治疗,如氯氰菊酯、凯特胺等常用中剂。
3.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在水稻成长期间会璧蛹,并吞噬叶片。
一旦发生虫害,会导致田间水稻长势欠佳,无法正常收获。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化学制剂灭虫,包括赤兔酒精、凯特胺、噻虫丙等。
4.稻飞蛾稻飞蛾为较为常见的水稻害虫之一,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水稻地区的害虫群体中。
水稻病害的症状识别与治理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病害的侵袭,使得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准确地识别水稻病害的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水稻病害,分析其症状特征,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法。
一、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病害之一。
初期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叶片会出现淡黄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暗褐色条状斑。
同时,可见黑色霉点,并伴有白色轧条状菌丝。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患病部分的水稻会出现褐斑,并逐渐枯死。
为了有效控制稻瘟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损失。
2. 合理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排水良好,及时清除病叶和秸秆等植物残体,减少病原菌的存活,防止病害的蔓延。
3. 喷施药剂: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施,起到控制病害扩散的作用。
二、纹枯病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另一种常见的病害。
在感染纹枯病的水稻叶片上,可观察到红色或黄色的条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条纹逐渐加宽并呈现褐色,形成纹枯病的特征症状。
同时,叶片上还可出现白色的霉状孢子丝,为病原菌的繁殖体。
为了有效控制纹枯病,可采取以下方法:1. 深耕培土:在播种前,进行适度的深耕培土,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2. 确保充足的光照:纹枯病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合理修剪枝叶,确保水稻充足的光照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3. 施用病害防治剂:在病害发生早期,可以使用能够有效控制纹枯病的病害防治剂,起到防治和控制病害的作用。
三、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也是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
患病的水稻叶片上可出现白色至黄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黄褐色,形成典型的病斑。
同时,叶片上还可出现黑褐色的孢子层。
水稻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都受到各种病虫的严重威胁,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的有三虫四病,即: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此外还有稻蝽蟓、粘虫、稻管蓟马、稻曲病等多种病虫,鼠害、草害、螺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
一、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治(一)水稻稻瘟病1、稻瘟病发生在水稻的部位及其症状: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从秧苗到抽穗结实都会受害。
因病菌侵害水稻的部位和生育期不同,症状表现有如下几种:(1)苗瘟:用带病种子播种,种子发芽不久就会发病,病菌侵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使幼苗卷缩枯死,严重时成团枯死,状如火烧。
(2)叶瘟:在本田稻株叶片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病斑。
急性型病斑:病斑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或呈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上密生灰绿色霉层,这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
慢性型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棱形或长棱形,病斑两端有一条褐色纵线,称为坏死线。
天气潮湿时,病斑也可以产生青灰色的霉层。
(3)节瘟:病斑初期在节上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围绕全节变黑、干枯、下陷,最后全节腐烂,折断倒伏。
(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节上,病斑灰黑色或淡褐色。
发病早而严重的全穗变白,极象螟虫为害的白穗,发病迟的可使谷粒不饱满,影响产量。
此外,在枝梗上和谷粒上也会发生枝梗瘟和谷粒瘟。
一般气温在24~28度,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叶片上有水珠,阴雨连绵,雾多露重,最适宜病菌产生孢子和侵入为害,在水稻的一生中,以秧苗四叶期、分蘖期和抽穗始期最易发病。
2、稻瘟病的防治:(一)农业防治:(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选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如目前推广的II优128、博二优15、粤丰占等新品种,丰产性能好,米质优又抗稻瘟病。
而七桂早、糯稻等品种较感病。
(2)加强栽培管理,提倡多施有机肥料,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水稻的全生育期中,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一)稻瘟病水稻从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按病害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和谷粒稻瘟5种。
1.主要症状(1)苗稻瘟:病苗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变灰黑色,上部淡红褐色,使整株幼苗卷曲枯死。
(2)叶稻瘟:在幼苗及成株叶片上均可发病。
有四种不同形状的病斑:A、急性型病斑:一般为椭圆形,也有不规则的,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密生灰色霉层;B、慢性型病斑:病斑褐色、纺锤形,外围黄色为中毒部,内部褐色为坏死部,中央灰色为崩坏部,天色潮湿时,病斑背面生有灰绿色霉层;C、褐色型病斑:斑点褐色,很小,只局限位于叶脉之间,常见于抗病品种上;D、白点型病斑:斑点白色、近圆形,大小约跨2~4个叶脉。
(3)节稻瘟:主要发生在茎节上,拔节期易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扩展至全节或一部分节变为黑褐色,组织破坏,茎秆易折断。
(4)穗稻瘟:又称穗颈瘟,俗称断脖子病,主要在穗颈及枝梗上发生。
穗颈发病,病斑褐色或灰黑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可长达3~4厘米。
发病早、发病重时,造成白穗,穗颈瘟常会引起穗梗及枝梗折断。
(5)谷粒稻瘟:主要发生在谷粒上,褐色或黑褐色。
2.发生特点病菌在稻草及病谷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高温、高湿易发病。
后期偏施氮肥发病重。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宜香优系列、绵Ⅱ优838等较抗稻瘟病种子;(2)种子消毒,可选用多菌灵、福尔马林、强氯精等进行种子消毒;(3)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4)药剂防治,可选用稻瘟净、三环唑、富士一号、稻康、瘟克等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一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治2~3次。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
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
水稻三大病害是什么水稻病虫害主要有哪些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农作物品种之一。
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是种植水稻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本文谈谈水稻三大病害是什么,水稻病虫害主要有哪些。
一、水稻三大病害是什么水稻三大病害是指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
稻瘟病: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造成白穗以致绝产;防治本病:可每亩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喷雾。
白叶枯病:病株叶尖和边缘会出现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出现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防治办法:用20%叶枯唑粉剂梅亩100g稀释成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能有效遏制白叶枯病的蔓延。
纹枯病:病株近水面会呈暗绿色斑点,后扩大呈云纹形,呈灰绿色,水稻不能抽穗,粒重下降。
防治办法: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对水50千克对稻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隔7天再防治1次。
二、水稻的主要病害有哪些1、水稻苗床期的主要病害水稻苗床期的主要病害是绵腐病。
低温时水稻容易发生绵腐病。
得了绵腐病的水稻,胚乳中的营养会被大量消耗,不可能生长为壮苗。
防止绵腐病的诀窍是一定要在播种后浇水前,使用氢氧化铜,三乙磷酸铝防治绵腐病。
2、水稻分蘖期的病害水稻返青分蘖期时,水稻会吸收大量氮元素,也是最需要氮肥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植株的各个器官都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害,其中最主要的害虫是稻飞虱,最主要的疾病是纹枯病。
3、水稻拔节期的主要病害水稻拔节期时,南方地区最常见的虫害是二、三化螟与稻苞虫。
这两种害虫会造成稻谷空瘪,稻穗发白,严重影响产量。
这个时期的病害则是稻瘟病,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稻穗破口期前的 5-7 天,使用传统药剂稻瘟灵以及吡唑嘧菌酯,效果都会不错。
三、水稻的主要虫害二化螟:插秧后5-7天,结合追肥每亩撒施3.6%杀虫双粒剂1.5-2.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