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L.03 图的关联矩阵及生成树数目
- 格式:pdf
- 大小:376.33 KB
- 文档页数:7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其中生成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图论中,生成树是一棵树,它包含了图中的所有顶点,并且是由图边组成的无环连通子图。
生成树在图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运筹学和电路设计等领域。
生成树的概念与基础就是组成它的边是有限的,并且连接图中的所有顶点,但没有形成圈回到起点。
生成树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的最小连接方式。
生成树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中,用于构建最小生成树算法,以便在网络中选择最小的数据传输路径。
此外,在运筹学中,生成树被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树问题,即为一个加权图找到一棵包含所有顶点的生成树,使得树中边的权重之和最小。
在离散数学中,生成树计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
生成树计数是指对给定图,计算其生成树的数目。
生成树计数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图论和组合数学的算法来解决。
通常,生成树计数的问题与相应图的特性和性质密切相关。
对于一个简单图来说,如果图中任意两点之间至少有一条边,那么该图一定存在生成树。
对于有 n 个顶点的连通图来说,它的生成树数量可以通过Cayley公式计算得到。
Cayley公式表明,一个有 n 个标号的顶点的完全图的生成树数量等于 n^(n-2)。
而对于非完全图,生成树的计数问题则较为困难。
在处理非完全图的生成树计数问题时,可以使用基于递归和动态规划的算法来解决。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使用Kirchhoff矩阵树定理,它将生成树计数的问题转化为计算矩阵的行列式的问题。
Kirchhoff矩阵树定理提供了一种计算给定图的生成树数目的有效算法,通过计算图的基尔霍夫矢量的一个特征值,可以得到图的生成树的数目。
另一个常见的方法是使用Prufer编码,它是一个用于描述无环连通图的序列。
通过Prufer编码,我们可以将计算生成树的问题转化为计数树的问题。
通过对无向图进行Prufer编码,我们可以计算出生成树的数目,并且可以根据生成树的数目来确定该无向图的种类和特征。
算法合集之《生成树的计数及其应用》生成树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连通图中的一个子图,它包含图中的所有顶点,并且是一个树结构,即没有回路。
生成树可以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中,如网络设计、电路设计等。
生成树的计数是指给定一个图,计算其中生成树的个数。
本文将介绍生成树的计数方法及其应用。
生成树个数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度数矩阵的方法和基于邻接矩阵的方法。
基于度数矩阵的方法是通过度数矩阵计算生成树的个数。
度数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顶点i的度数。
对于一个连通图,它的度数矩阵满足以下性质:矩阵中每个元素都是对称的,对角线上的元素为顶点的度数,非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生成树的个数可以通过计算度数矩阵的行列式的值来获得。
基于邻接矩阵的方法是通过邻接矩阵计算生成树的个数。
邻接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顶点i和顶点j之间是否存在一条边。
对于一个连通图,它的邻接矩阵满足以下性质:矩阵中每个元素都是对称的,对角线上的元素为0,非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生成树的个数可以通过计算邻接矩阵的专门构造的拉普拉斯矩阵的行列式的值来获得。
生成树的计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两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1.网络设计:在网络设计中,生成树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生成树的计数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网络时选择最佳的拓扑结构,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例如,在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的网络时,生成树的计数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恰当的网络拓扑结构,使得数据中心能够快速传输数据,并且故障时能够保持高可用性。
2.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中,生成树可以用来表示电路中的连接关系。
生成树的计数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电路的性能,并且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以优化电路的功耗和响应速度。
例如,在设计一个数字电路时,生成树的计数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最小化电路中的延迟和功耗。
综上所述,生成树的计数及其应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关联矩阵和树的关系
关联矩阵与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联矩阵与树的数量关系:对于一个给定的图,其关联矩阵的转置矩阵的行列式值等于该图的树的数量。
这一关系在计算图的树的数量时非常有用,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2. 关联矩阵与树的生成:一个图的关联矩阵的子矩阵对应于该图的一棵生成树。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图的关联矩阵的子矩阵非退化,那么该子矩阵对应于该图的一棵生成树。
这一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检查关联矩阵的子矩阵来判断一个图是否包含特定的生成树。
3. 关联矩阵与欧拉图:通过关联矩阵的谱理论,可以研究欧拉图。
如果一个图的关联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偶数,那么该图是一个欧拉图。
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判断一个图是否是欧拉图,并进一步研究欧拉图的性质和结构。
综上所述,关联矩阵与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图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利用关联矩阵进行图论问题的求解。
图的关联矩阵的研究摘要利用矩阵的形式来对图进行表示,不仅在理论方面便于用代数知识对图进行研究,而且也便于计算机对图进行处理,在图论的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图的关联矩阵是用来表示的图中结点与边的关系,本文首先对图的定义及分类进行描述,再对图中的结点和边的一些性质进行描述,同时对数域和线性空间的定义进行叙述。
其次我们对有向图和无向图中的关联矩阵进行描述,通过举例,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理解关联矩阵。
接下来我们结合线性代数的知识,简明地证明了具有n个顶点无向图G的关联矩阵的秩为n-1,接下来我们引入了积和式的定义,然后证明了一类连通图的积和式的计值关键词:图完全图数域线性空间关联矩阵积和式Research on the Incidence Matrix of GraphsABSTRACTUsing the form of matrix to represent the graph, not only in theory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algebra knowledge to study the map, but also to facilitate the computer to deal with the map, in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 the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rap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atrix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scribe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raphs, and then describe the various properties of nodes and edges in the graph, and describe the definition of logarithmic domain and linear space. Secondly, we describe the associative matrices in directed graphs and undirected graphs. By way of example, let us understand the associative matrices more intuitively. Then we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linear algebra to prove the rank of n-1 with the correlation matrix of n vertex undirected graphs G,T hen we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permanent, and then prove that a class of connected graphs of the product and the type of valueKey words:Graph Complete graph Number field Linear space Incidence matrix permanent;目录第1章绪论 ............................................................................................................. ..1第2章图的关联矩阵 (5)2.1 关联矩阵的定义 (5)2.1. 关联矩阵的举例及其简单应用 (6)第3章第4章致谢 (16)参考文献 (17)第1章绪论定义1.1 一个图是由点集V={v i}和V中元素的无序对的一个集合E={e k}所构成的二元组,将其记为G=(V,E),V中的元素v i叫做顶点,E中的元素e k叫做边。
杨忠道定理杨忠道定理是由中国数学家杨忠道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它在数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围绕杨忠道定理展开,介绍其定义、性质和应用。
杨忠道定理,又称为杨氏矩阵树定理,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是由杨忠道于1963年提出的,用于计算图的生成树的个数。
该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矩阵的行列式性质,将图的邻接矩阵转化为关联矩阵,从而求解生成树的个数。
我们来介绍一下图的邻接矩阵和关联矩阵。
在图论中,邻接矩阵是用矩阵来表示图的结构的一种方式。
对于一个n个顶点的图,邻接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顶点i和顶点j之间是否存在一条边。
如果存在边,则为1;否则为0。
关联矩阵则是将图的边和顶点之间的关系都表示在矩阵中,是一个n×m的矩阵,其中n为顶点数,m为边数。
杨忠道定理的关键是通过计算邻接矩阵的代数余子式来求解生成树的个数。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n个顶点的图,将其邻接矩阵的第i 行第i列元素替换为该顶点的度数,其他元素不变。
然后计算该矩阵的任意一个n-1阶代数余子式,即去掉其中任意一行和一列后,剩下的元素所构成的(n-1)×(n-1)矩阵的行列式。
最后,将所有的代数余子式相加,即可得到生成树的个数。
杨忠道定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首先,生成树的个数与图的度数有关,即与邻接矩阵的对角元素有关。
其次,生成树的个数与图的连通性有关,只有连通图才存在生成树。
此外,杨忠道定理还可以用于计算图的割集(图中去掉某个边后,图分为两个不连通的部分)的个数和割点(图中去掉某个顶点后,图分为两个不连通的部分)的个数。
杨忠道定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于计算网络中的最小生成树,从而优化网络的通信效率。
其次,它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回路个数,从而帮助设计师评估电路的稳定性。
此外,杨忠道定理还可以应用于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研究,帮助分析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图的生成树计数与Polya枚举理论图是离散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数据结构,而生成树是图论中的一个常用概念。
生成树是指包含图中所有顶点,并且边的集合构成一个树的子图。
生成树的计数问题是研究给定图找到多少个不同的生成树。
而在解决生成树计数问题时,Polya枚举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工具。
Polya枚举理论,又称循环群理论,是由匈牙利数学家Pólya提出的。
它主要用于解决对称性的计数问题,也可以应用在生成树计数问题中。
下面,我们将介绍图的生成树计数与Polya枚举理论的相关知识。
一、生成树的计数问题生成树的计数问题是研究给定一个图,找出图中所有不同生成树的个数。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Kirchhoff矩阵-树定理。
Kirchhoff矩阵-树定理是由Kirchhoff于1847年提出的,它给出了计算生成树个数的一种方法。
在这个定理中,我们通过给定图的拉普拉斯矩阵(即度数矩阵与邻接矩阵之差)来计算生成树的个数。
具体而言,对于一个无向图G,设图G的邻接矩阵为A,度数矩阵为D,则拉普拉斯矩阵为L=D-A。
根据Kirchhoff矩阵-树定理,生成树的个数等于拉普拉斯矩阵L的任意一个n-1阶顺序主子式(即选择L的n-1行n-1列,并且这些行列对应的顺序不变)的行列式的绝对值。
二、Polya枚举理论Polya枚举理论是解决对称性计数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
它主要基于群论的理论,通过考虑作用在对象上的对称性操作来计算不同对象的置换数量。
在生成树计数问题中,Polya枚举理论可以通过考虑生成树的自同构群来得到生成树的个数。
自同构群是指保持图的拓扑结构不变的一系列变换。
具体而言,对于一个给定图G,我们可以找到它的自同构群。
然后,通过计算这个自同构群的置换数量,即可得到生成树的个数。
三、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成树计数与Polya枚举理论的应用,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由4个顶点和4条边构成的图。
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离散的对象和离散的结构。
图论作为离散数学的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图的性质和结构。
在离散数学中,图的树是一种重要的概念,而生成树则是树的一种特殊类型。
本文将介绍图的树以及生成树的计数算法。
在图论中,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集合。
树是一种特殊的图,它是一个无环图,并且其中的任意两个节点都是通过唯一的路径连接在一起的。
树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它具有n个节点的话,就有n-1条边。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归纳法进行证明。
生成树是图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是包含所有节点并且没有环的子图。
图中可能存在多个生成树,而生成树的计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图有多少种不同的生成树取决于图的结构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计算生成树数量时,有一些经典的算法可以使用。
其中,几个著名的算法包括Matrix Tree 定理、Kirchhoff定理和Prufer编码。
Matrix Tree 定理是一个重要的生成树计数定理。
该定理指出,一个图的生成树数量等于其拉普拉斯矩阵中任意一个不连通的块的行列式。
拉普拉斯矩阵是一个图的特殊矩阵,其中的元素是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计算拉普拉斯矩阵的行列式,我们可以得到图的生成树数量。
Kirchhoff定理是图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定理。
它指出,一个图的所有生成树组成的集合,可以通过这个图的基尔霍夫矩阵的任意一个不连通部分的代数余子式求和得到。
基尔霍夫矩阵是一个与图的边相关的矩阵,通过对基尔霍夫矩阵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图的生成树数量。
Prufer编码是一个用于计算生成树数量的编码技术。
在Prufer编码中,我们将图的生成树转化为一个特殊的序列。
通过对这个序列的计算和转化,我们可以得到图的生成树数量。
Prufer编码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但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图,因此是一个实用且灵活的生成树计数方法。
总之,在离散数学中,图的树和生成树是重要的概念。
图的树是一种无环图,而生成树是包含所有节点且没有环的子图。
⽣成树计数算法⽣成树计数问题:给出⼀个⽆向图,求它的⽣成树的个数。
预备知识(1)⼀个n个顶点的⽆向图G,定义它的度数矩阵D,D是⼀个n*n的矩阵。
对于顶点u,设度数为deg[u],如果i=j,那么D[i][j]=deg[i],否则D[i] [j]=0.(2)⼀个n个顶点的⽆向图G,定义它的邻接矩阵A,A是⼀个n*n的矩阵。
如果i和j之间有边,那么A[i][j]=1,否则等于0。
(3)⼀个n个顶点m条边的⽆向图G,定义它的关联矩阵B,B是⼀个n*m的矩阵。
对于第i条边e[i]=(u,v),那么B[u][i]和B[v][i]中⼀个是1,⼀个是-1,第i列其他值为0。
那么我们有所以对于如果i=j,它是顶点i的度数,否则,如果i和j之间有边,那么它等于-1,否则它等于0.(4)对于⼀个n个顶点m条边的⽆向图G,定义它的Kirchhoff矩阵C,C是⼀个n*n的矩阵,很显然,C=D-AMatrix-Tree定理对于⼀个⽆向图G,它的⽣成树个数等于其Kirchhoff矩阵任何⼀个n-1阶主⼦式的⾏列式的绝对值。
所谓n-1阶主⼦式,就是对于任意⼀个r,将C的第r⾏和第r列同表⽰时删去后的新矩阵,⽤下⾯的字母表⽰C_{r}接下来,我们⾸先证明下⾯四个性质:性质1:对于任何⼀个图的Kirchhoff矩阵C,它的⾏列式为0。
性质2:对于不连通的图,它的Kirchhoff矩阵C的任⼀个n-1阶主⼦式的⾏列式均为0。
性质3:如果G是⼀棵树,它的Kirchhoff矩阵C的任⼀个n-1阶主⼦式的⾏列式均为1。
性质4:柯西-⽐内公式。
设A和B分别是n*m和m*n的矩阵,那么其中S是⼀个⼦集,⼤⼩为n,也就是S取遍所有的n⼦集,相应的As和Bs为从A和B中取出S元素下标的所有列和所有⾏。
性质1证明:由C的性质可得,它的每⼀⾏每⼀列和均为0,那么我们把第2到第n⾏都加到第⼀⾏,那么第⼀⾏就全部是0了。
有⼀⾏全部是0,那么它的⾏列式就是0了。
(转载)求⽣成树的个数——matrix-tree算法题⽬的⼤意是给你⼀些点的坐标,然后有⼀个距离限制R。
如果两点之间的距离⼩于R且他们之间没有点与他们共线就可以连通。
最后要你求连通图的个数。
这个题⽬让我⼜学到了⼀点,那就是⽤矩阵树定理来计算⽣成树的个数。
在这⾥我不就证明展开讨论,因为我证明不来,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周冬《⽣成树的计数及其应⽤》。
我就直接说定理就好了。
Matrix-Tree定理是解决⽣成树计数问题最有⼒的武器之⼀。
它⾸先于1847年被Kirchhoff证明。
在介绍定理之前,我们⾸先明确⼏个概念:1、G的度数矩阵D[G]是⼀个n*n的矩阵,并且满⾜:当i≠j时,dij=0;当i=j时,dij等于vi的度数。
2、G的邻接矩阵A[G]也是⼀个n*n的矩阵,并且满⾜:如果vi、vj之间有边直接相连,则aij=1,否则为0。
我们定义G的Kirchhoff矩阵(也称为拉普拉斯算⼦)C[G]为C[G]=D[G]-A[G],则Matrix-Tree定理可以描述为:G的所有不同的⽣成树的个数等于其Kirchhoff矩阵C[G]任何⼀个n-1阶主⼦式的⾏列式的绝对值。
所谓n-1阶主⼦式,就是对于r(1≤r≤n),将C[G]的第r⾏、第r列同时去掉后得到的新矩阵,⽤Cr[G]表⽰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题⽬给出的数据来建⽴相应的矩阵,然后求出这个矩阵的n-1阶⾏列式的绝对值就OK了。
另外为了优化⼀下算法,我们可以先DFS,看这个图是否能够连通,如果不能连通,则字节输出-1,后⾯就没必要在运算了。
但是事实远⽐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我个⼈认为这题⽬最⿇烦的就是求⾏列式。
我采⽤的是通过⾼斯消元法将矩阵化成上三⾓矩阵,然后求对⾓线的乘积。
我们可以看到,题⽬中说数据很⼤,所以我们要进⾏取模运算。
⽽且在对矩阵的操作中,如果交换⾏,则⾏列式的值就变成了相反数如果乘以了某个系数,则⾏列式的值也相应的乘以这个系数。
我的思路来⾃于的博客。
图G(p,q)的生成子图的构造与计数作者:吴建强俞万禧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23期吴建强1 侴万禧2(1.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摘要】在工程实际中,经常要设计最短线路或管线,这往往要用到生成树的知识。
本文给出了生成子图的定义,证明了生成子图的计数定理和构造定理,提出了任意G(p,q)的生成树的构造方法和技术方法。
介绍了八面体平面的生成树的计数和构造。
【关键词】生成子图;生成树;构造;计数0 引言在各种各样的图中,有一类简单的,但却是重要的图,就是所谓的“树”。
它是基尔霍夫在解决电路理论中求解联立方程问题时首先提出来的,可惜他的发现超越了时代而长期没有引起重视。
树与图中其他一些基本概念,如回路、割集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图论中比较活跃的领域。
在图论中,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往往首先从树这类图入手。
许多问题对一般的图未能解决或者没有简便的方法,而对于树,则已完满解决,且方法较为简便。
给定一个无向图G,若G的一个生成子图T是树,则称T为G的生成树。
图的生成树不是唯一的。
但任何连通图至少有一颗生成树。
所有生成树中具有最小数的生成树称为最小生成树,求最小生成树是实际问题的需要,例如“为了把若干城市连接起来,设计最短通信线路”,“为了解决若干居民点供水,要求设计最短的自来水管线路”等等。
1 基本思路定义1 设G(p,q)为p个顶和q个边的任意连通图,则G(p,q)中任意p-1个边所导出的S(G)个子图称为生成子图。
定义2 设图G(p,q)中存在S(G)个生成子图,则S(G)个生成子图中T(G)个不含圈的生成子图称为生成树,C(G)个含圈的生成子图称为含圈的生成子图,并有S(G)=C(G)+T (G)。
定理1 设G(p,q)为任意连通图,则G(p,q)中任意p-1个边所导出的生成子图的个数为2 八面体平面的生成子图 1)生成树的个数设图G(p,q)为p=6,q=12的八面体平面图,图G(6,12)中的C5的个数C5(G)=8,C4的个数C4(G)=15,C5的个数C5(G)=24,则据定理1,图G (6,12)中生成子图的个数为S(G)=792个生成子图中含圈的生成子图的个数C(G)=393S(G)=792个生成子图中不含圈的生成树的个数为:T(G)=S(G)-C(G)=792-393=3992)S(G)个生成子图的构造G(6,12)中S(G)=792个生成子图可借助于b=792,r=330,k=5,λ=120的下列区组的(b,v,r,k,λ)设计:(1,2,3,4,5)(1,2,3,4,6),(1,2,3,4,7),(1,2,3,4,8),(1,2,3,4,9),(1,2,3,4,10),(1,2,3,4,11),(1,2,3,4,12),(1,2,3,5,6),(1,2,3,5,7)…(8,9,10,11,12)。
关联矩阵与树的关系
马蓓蓓;王万禹
【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4)011
【摘要】根据图G的关联矩阵的部分性质,得出了关联矩阵与树之间的关系,即G 的树的总数=|AAT |,其中A为图G的关联矩阵.另一方面,根据大子阵的边集合是G 的一棵生成树当且仅当A的大子阵非退化,给出了一种快速找出任意图G中生成树的个数的求法.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马蓓蓓;王万禹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数学学院,成都 611130;成都师范学院数学学院,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57.5
【相关文献】
1.基于关联矩阵的决策树分类算法 [J], 方立
2.关联矩阵法与城市宜居指标的结构关系度量——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例 [J], 戴俊骋;周尚意;赵宝华;刘昕
3.安全系统工程中事故树的关联矩阵表示法,化简及定性分析 [J], 黄培清
4.基于关联矩阵的决策树分类算法 [J], 方立;
5.关联矩阵与树的关系 [J], 马蓓蓓;王万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