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8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雷电的危害雷电是⼀种⼤⽓中放电的现象,虽然放电作⽤时间短,但放电时产⽣数万伏⾄数⼗万伏冲击电压,放电电流可达⼏⼗到⼏⼗万安培,电弧温度也可达⼏千度以上,对建筑群中⾼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属设备等有很⼤威胁,可能引起倒塌。
起⽕等事故。
雷电对⼈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和超压或动⼒作⽤,以及⾼温作⽤。
当⼈遭受雷电击的⼀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体,重者可导致⼼跳、呼吸停⽌,脑组织缺氧⽽死亡。
另外,雷击时产⽣的是⽕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肤烧灼伤。
雷电击伤,亦可使⼈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剥脱,⽪内出⾎,也能造成⽿⿎膜或内脏破裂等。
雷电的危害⼀般分为两类:⼀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热效应作⽤和电动⼒作⽤;⼆是雷电的⼆次作⽤,即雷电流产⽣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2 防雷的预防措施雷电发⽣时产⽣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雷。
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2.1 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其作⽤是防⽌直接雷击或将雷电流引⼊⼤地,以保证⼈⾝及建(构)筑物安全。
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避雷带、避雷器等,是直接接受雷击的⾦属部分。
避雷针⼀般设在⾼层建筑物的顶端和烟囱上,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避雷线常⽤来架设在⾼压架空输电线路上,以保护架空线路免受直接雷击,也可⽤来保护较长的单层建(构)筑物。
避雷⽹和避雷带普遍⽤来保护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和感应雷。
避雷器是防⽌雷电过电压侵袭配电和其他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
其中阀型避雷器是保护变、配电装置常⽤的⼀种避雷装置;管型避雷器⼀般是⽤于线路上;保护间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防雷装置,俗称简单避雷器,⼀般安装在线路的进户处,⽤来保护电度表等设备。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1.3.1雷电效应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够摧毁房屋,劈裂树木伤害人畜,损坏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
雷击放电所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危害有:(1)电效应在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或将输电线路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几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效应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结构中间的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它物质分解为气体。
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4)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生出大量的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和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应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
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对于存放可燃性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是很危险的。
(5)电磁感应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
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中感应电流,这时如果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非常危险的。
(6)雷电侵入波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
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当防雷装置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防雷设计基础知识点防雷设计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防雷设计的基础知识点,包括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防雷设计的原则和规范、以及常见的防雷设施等。
一、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大气中电荷分离导致的强电流放电现象,它具有瞬间高峰电流和高电压的特点,对建筑物和人体都带来严重的危害。
1.1 雷电的形成雷电是在大气中云层间或云层与地面间形成的,主要有云间放电、云与地闪放电、地闪放电三种形式。
其中,云间放电是云与云之间产生的电荷释放现象,云与地闪放电是云与地面之间产生的电荷释放现象,地闪放电是地面表面产生的电荷释放现象。
1.2 雷电的危害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击危害: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产生强大的电流、电压,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2)感应危害:雷电通过感应作用,导致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问题,对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3)过电压危害:雷电放电时,会产生过电压,可能烧毁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
二、防雷设计的原则和规范防雷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规范:2.1 安全可靠原则防雷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建筑物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设计应当以安全可靠为出发点,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2.2 经济合理原则防雷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雷环境、设备敏感性等因素,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确保在经济成本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防雷目标。
2.3配套规范遵守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电气设计规范》等,确保设计方案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常见的防雷设施常见的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网。
3.1 避雷针避雷针是建筑物上突起的尖刺状金属装置,其作用是引导雷电通过导线释放到地面,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避雷针应设置在建筑物最高点,并与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相连,形成整体的防雷系统。
第1篇一、引言雷雨天气,是夏季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防雷安全意识,普及防雷安全知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小学防雷安全教育常识。
二、雷电的形成及危害1. 雷电的形成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当云层中的水滴、冰晶和尘埃等粒子相互摩擦时,会产生电荷。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强大的电流,从而产生雷电。
2. 雷电的危害雷电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对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建筑物等造成严重危害。
以下是雷电的主要危害:(1)对人类:雷电击中人体时,会立即造成烧伤、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2)对动物:雷电击中动物时,会使其失去生命。
(3)对植物:雷电击中植物时,会导致植物枯萎、死亡。
(4)对建筑物:雷电击中建筑物时,会导致建筑物损坏、火灾等。
三、防雷安全常识1. 雷电来临前的预防措施(1)留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雷准备。
(2)关闭门窗,切断电源,防止雷电侵入室内。
(3)不要在室外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4)不要在树下、山顶、开阔地带、孤立的树木下避雨。
2. 雷电发生时的应急措施(1)立即蹲下,降低身体重心,双脚并拢,减少触电风险。
(2)如身处室内,应远离门窗、电器、金属物体等,以免雷电侵入。
(3)如身处室外,不要奔跑,尽量寻找低洼地带避雷。
(4)如遇雷电击中,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救援。
3. 雷电过后应注意的事项(1)检查家中电器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2)如发现电线、电缆等受损,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3)检查房屋、围墙等建筑物,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四、加强防雷安全教育1. 学校应定期开展防雷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防雷安全意识。
2. 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将防雷安全知识融入教学过程中。
3.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防雷安全,与学校共同做好防雷安全教育工作。
4. 社会各界应加大防雷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雷安全意识。
五、结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建筑物等造成严重危害。
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店铺分享的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雷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
其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
世界各地每年遭受雷击而造成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仅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遭受雷击伤亡。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
雷电的主要危害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
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
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
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供电设备、通信广播、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等领域都是感应雷的主要袭击对象。
雷电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面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若侵入建筑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有的人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会任凭电闪雷鸣而安然无恙,有的单位舍不得花这笔钱来搞防雷工程,有的单位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安置不规范或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成了引雷入室的'祸根;雷期间,野外作业及行走不能及时地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有人甚至跑到大树下、屋檐下躲雨,室内人员甚至打开门窗观赏雨景或收看电视、打电话,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头不及时拨掉,从而导致雷电击伤亡悲剧频发。
防雷电安全知识内容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大气放电现象。
雷电不仅具有强大的能量,还具有高温和高电压的特点,对人体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防雷电的安全知识。
一、了解雷电的危害性雷电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次雷击能释放出几十万伏特的电压,并且产生高温。
如果人体或物体被雷电击中,会产生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此外,雷电还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其他灾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雷电的危害性。
二、了解雷电的形成和传播规律雷电是在大气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的放电现象。
当云层内部的水分子、冰晶以及其他颗粒运动碰撞时,会产生静电荷的分离。
当云层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别聚集到云层的不同部分时,就会形成电势差,导致雷电的形成和传播。
三、了解防雷设施的作用为了减少雷电对人们和物体的危害,我们常常在高楼、电线杆、通信塔等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防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这些设施能够吸引雷电,并通过导体将雷电引导到地下,避免雷电对建筑物和人们的伤害。
四、了解个人防雷安全知识除了依靠防雷设施,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个人防雷安全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例如,在雷电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空旷的地方。
如果被困在户外时,应尽量躲避高大的物体,如树木、电线杆等。
此外,还应避免接触水体、金属物品和电器设备,以免成为雷电击中的目标。
五、了解雷电预警系统的作用雷电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雷电的形成和传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雷电预警系统的指示下,人们可以提前避开危险区域,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
六、了解雷电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果不幸遭遇雷电事故,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应急处理方法。
首先,应迅速躲到室内,避免在窗户、阳台等露天场所停留。
其次,应远离水源和金属物品,以减少雷电对人体的危害。
同时,应及时拨打紧急电话,寻求救援。
七、了解防雷设施的维护和检修防雷设施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防雷的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能量巨大,对人类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电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鸣和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极大,它可以瞬间点燃可燃物,对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被防护物。
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的核心,它能够将雷电的能量迅速分散和释放,降低雷击的威力。
3. 防雷设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要求,防雷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避雷针: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它通过尖端的形状和合理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接收雷电,将其引入地下。
-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带,它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网状结构,它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设施的核心,它通过埋设导体和深埋接地装置,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4. 防雷设计与施工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被防护物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防雷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导电性。
5. 雷电预警系统除了防雷设施,雷电预警系统也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 雷电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雷电安全常识,以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不要站在高处或者接近高耸物体,不要在室外使用金属制品,如伞和铁制的遮阳棚等。
雷电的危害及建筑物防雷等级一.雷电的分类和作用形式雷电是由带电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大地的放电,雷电的作用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1直击雷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放电的现象称为直击雷。
2.雷电感应雷电感应(也被称为感应雷)是雷电的第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效应和静电效应。
雷云在建筑物和架空线路上空形成很强的电场,在建筑物和架空线路上便会感应出与雷云电荷相反的电荷(称为束缚电荷)。
在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后,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突然消失,但聚集在建筑物的顶部或架空线路上的电荷不能很快地全部泄入大地,残留下来的大量电荷,相互排斥而产生强大的能量使建筑物遭受破坏。
3.雷电波侵入当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遭受雷击或与遭受雷击的物体相碰,以及由于雷云在附近放电,在导线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沿线路或管路将高电位引进建筑物内部,称为雷电波侵入,又称高电位引入。
二.雷电的破坏形式各类雷击的其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机械性破坏机械性破坏由两种力引起,一种是强大的雷电流通过物体时产生的巨大电动力,另一种是雷电流通过物体时产生的热量,引起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急剧蒸发而产生的内压力。
2.绝缘击穿性破坏高电压使供配电系统中的绝缘材料被击穿,造成相间或对地短路,使破坏的范围和程度迅速地扩大和增强。
同时高电压会对电子元件产生破坏(击穿),这是电气系统中最普遍的一种雷电破坏形式。
3.热力性破坏热力性破坏是雷电产生的巨大热量使物体燃烧和金属材料融化的破坏现象。
4.无线干扰性破坏由于雷电波中夹杂有大量高频杂波,对通信、广播、电视等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有强烈的干扰破坏作用。
三.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
防雷电意识知识点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雷电防护意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一些高压电设备比较集中的场所,如电力输变电站、电信基站、广播电视塔等,雷电防护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防雷电意识的相关知识点。
1. 雷电的危害及其防护雷电是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高能量天气现象。
当雷电在地面或建筑物上击中时,其能量可相当于数百千瓦的高功率雷达,因此,雷电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伤害:雷电打击会直接导致人身伤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设备损坏:雷电打击会瞬间释放大量的电能,轻者可能导致设备损毁,严重者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雷电危害的高度警惕,加强对雷电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对人身和设备的伤害。
2. 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是由于云层中的水滴和冰粒在云中碰撞形成静电,并在云内部和云与地面之间形成电荷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雷电的形成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云中的冰粒和水滴在云内部相互冲击,形成静电。
当云内部的电荷分布失衡时,就会产生雷电。
(2)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平衡也是雷电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云层与地面间的电荷差异较大时,就会形成雷电。
了解雷电的形成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雷电对人身和设备造成的危害。
3. 雷电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防范雷电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面接地: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将雷电的电能引导入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对设备和人身的危害。
(2)金属避雷针:在建筑物的高处设置金属避雷针,将雷电引向地下,减少其对建筑物的损害。
(3)避雷带: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避雷带,防止雷电对建筑物周围的地面和植被产生破坏。
(4)避雷接地网:运用金属网格或线圈等结构,将雷电的电能引向地下,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通过以上防护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雷电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
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专项培训(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专项培训一、雷电的危害分类:一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二、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三、防雷系统主要有两种,直击防雷保护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四、安装防雷设施的具体措施 1.直击雷防护远离避雷针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处与来自雷云的下行先导接闪,从而扩大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针高4m、7m时保护半径分别为60m、76m(滚球半径45m计)。
2.电源系统的防雷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在建筑物近旁发生雷击时,强大的脉冲电流会在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磁场(以雷电中心的范围内都可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因此而感应出高电压,沿线路产生的过电压窜入设备,造成设备损坏。
(1)配电室。
低压进线柜设置电涌保护器。
其作用是防止直击雷和较强的雷电电磁脉冲雷击。
经过这级保护,使雷击电流绝大部分泄地。
(2)办公楼。
总配电箱设置电涌保护器1组,为办公楼电源一级防护。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1.3.1雷电效应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够摧毁房屋,劈裂树木伤害人畜,损坏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
雷击放电所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危害有:(1)电效应在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或将输电线路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几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效应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结构中间的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它物质分解为气体。
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4)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生出大量的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和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应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
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对于存放可燃性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是很危险的。
(5)电磁感应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
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中感应电流,这时如果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非常危险的。
(6)雷电侵入波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
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当防雷装置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
如果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或其它金属管道的相隔距离很近,它们之间就会产生放电,这种现象称为反击。
反击可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金属管道烧穿,甚至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8)雷电对人的危害雷击电流迅速通过人体,可立即使呼吸中枢麻痹,心室纤颤或心跳骤停,以致使脑组织及一些主要脏器受到严重损害,出现休克或突然死亡,雷击时产生的电火花,还可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
1.3.2雷电的危害及防护雷雨多发季节,雷电造成的灾害除经济损失外,还可造成人身伤害以致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
人是导电体,若被雷电直接击中头部,并且通过躯体传到地面,可以使心脏和神经麻痹,心脏可能停止跳动,或者发生室颤,就是心跳极不规则,心脏不能有效地射血,被击者无脉搏、无血压;脑神经受损可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使人几分钟内死亡。
此外,尽管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也可能会造成伤害。
这是由于人体距离雷击点很近时,一部分雷电电流可通过”跨步电压”进入人体。
在雷击灾害中,我们对雷电伤害人身的事故特别关注。
一般来讲,当云地闪电现象,也就是云与大地之间产生雷电释放的现象发生时,雷电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地面,才会对人的活动造成大的影响。
近些年,雷电伤人事件不断: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一学校遭雷击,造成7名学生死亡,40多人受伤。
同日,该市梁平县又有两人在户外田野行走时遭雷击死亡。
6月4日,广东省罗定市一林场工棚发生雷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6月11日,福建省气象局宣布,2007年1至5月该省重大雷电灾害造成9人死亡,13人受伤。
湖南省发生了727起雷电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
据湖南省气象局不完全统计,全省今年上半年发生雷电事故727起,引发火灾、爆炸事故8起,造成19人死亡、29人受伤。
国家气象局的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将近1000人遭雷击死亡,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
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1)直接雷击:在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因为人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由人的头顶部一直通过人体到两脚,流入到大地。
人因此而遭到雷击,受到雷电的击伤,严重的甚至死亡。
2007年5月23日16时10分左右,5月23日下午4时34分,重庆开县义和镇政府兴业村小学正在电闪雷鸣中正常上课,但是突然之间强大的雷电袭击了这所小学,据目击者称,当时这所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各有一个班正在上课,一声惊天巨响之后,教室里腾起一团黑烟,烟雾中两个班共95名学生和上课老师几乎全部倒在了地上,衣服、鞋子和课本碎屑撒了一地。
截至目前,此次雷击事件共造成兴业村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7人死亡、19人重伤、20人轻伤。
兴业村小学校舍是1974年由村民投工投劳建成的,1997年又进行了一番维修,由于教室是砖石结构,条件好于土木结构和土石结构的教室,因此不属于一类和二类危房,不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之列,县里面比这所小学条件差的还有不少。
目前开县农村小学中的老房子都没有防雷装置,只有新建的楼房才有。
重庆市气象局初步勘查后发现,发生事故的小学教室并没有采取避雷措施,兴业村本来就地处雷电多发区,而兴业村小学位于一个山包上,位置突出,周围又有水田和水塘,再加上教室前面种有大树,种种因素都增加了雷击事故发生的机率。
想起那场惊天动地的雷击,很多人仍然心有余悸。
(2)接触电压:当雷电电流通过高大的物体,如高的建筑物、树木、金属构筑物等泄放下来时,强大的雷电电流,会在高大导体上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
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受到这种触摸电压的袭击,发生触电事故。
(3)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物体泄放到大地。
一般情况下,电流是最容易通过电阻小的通道穿流的。
人体的电阻很小,如果人就在这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就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将空气击穿,再经过人体泄放下来。
使人遭受袭击。
(4)跨步电压:当雷电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场。
电位的分布是越靠近地面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远离雷击点的电位就低。
如果在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在人的两脚间就产生电压,也就有电流通过人的下肢。
两腿之间的距离越大,跨步电压也就越大。
河北省阜平县海沿村的一个奶牛场落成后的4年中竟遭受了8次雷击,奶牛频频死伤。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饲养奶牛的农民每次都安然无恙。
海沿村地处太行山区,较为贫困,年人均收入只有600元。
奶牛场是一个扶贫项目,2002年建成至今多次发生数十头奶牛被雷电击倒的事件,先后有6头奶牛被击死,15头奶牛不同程度受伤。
然而,人却无一伤亡。
这是因为雷电落地后,地面不同点的电压不一样,会产生跨步电压,牛前后四脚着地,跨步电压大,而人在劳作时双脚基本并拢,跨步电压最小,避免了受伤。
至于海沿村屡遭雷击的原因,邻近村里有人说是“闹鬼”,也有人说是地下有稀有矿脉引来了雷电。
而海沿村村民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他们采取措施防雷,在奶牛场劳作时都会穿上胶鞋,雷电来时松开牛架,关掉机器设备等。
当地气象人员解释,雷电频发是因为海沿村的地理位置,以及奶牛场的钢架结构。
海沿村村西是苍海湖,村东是流泉河,南北都是山梁,很容易造成上空正负电荷汇集,产生雷暴,而奶牛场的钢架结构吸引雷电释放,产生强电流场。
为此海沿村将安装防雷设置,张新利说,海沿村已被列为防雷重点村,拟在该村东北方向和南侧山顶建设主动避雷塔8套,在奶牛场建小避雷针6套。
安装完毕后,奶牛场在雷暴天气中也将安然无事。
针对上述四种雷电袭击人的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对雷电的预防主要分为室内预防和室外预防两种。
1. 室内预防雷击(1)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
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
自来水管、下水管,不要接触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以及各种带电装置,以防止侧击雷与球雷侵入;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
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 室外如何避免雷击(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攀爬、骑驾等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
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不要使用手机打电话;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在室内让他两脚并拢,在户外特别注意,一个就是你应当躲避高大的建筑物或者物体,像树木、铁塔,或者是电线杆类似这些地方都要躲避开来。
再有一点就是要躲水体,像有一些在水田里劳作,或者在池塘里打鱼,都要赶快要躲避水体。
除此之外要注意,咱们一般出去的时候比方打伞,或者是农民朋友扛着锄头、铁锨,这些都要避免,都要放在地下。
如果有防雷措施的一些建筑物,你到那里去躲避是可以的。
如果没有,像刚才讲的小的水泵房,看瓜的小棚子,那些都是架起来很高的,也不要到那儿去躲避。
万一没有地方躲避怎么办?你就要两腿并拢,就地蹲下。
1.3.3 家用电器防雷的基本知识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若避雷不当,雷电能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
在寻常百姓家,电视、电话、音响、电脑、空调等已相当普遍。
为免遭雷击,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安全使用家用电器尤为重要。
影响家用电器安全的雷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直击雷,第二种是感应雷。
其中感应雷又是威胁家用电器安全的主要雷电形式。
感应雷侵入家庭的主要通道为电源线、电话线、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的馈线。
当雷电感应作用于这些通道时,通道上就会产生很高的电磁脉冲,电磁脉冲就会对电器设备造成危害。
事实证明,许多家用电器对电磁脉冲都较为敏感,当电磁场强度达0. 03 GS 时就会使电器设备产生误动作,当电磁场强度达到2.4 GS 时电器设备就会被烧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