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防雷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防雷技术与应用摘要:雷击是雷雨季节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破坏十分严重。
本文分析了雷击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损害情况,提出了防范雷击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并介绍了一些实际的应用和做法。
关键词:防雷接地有线电视网络电气设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由接收天线、前端机房、干线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系统和用户终端等几部分组成,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传输系统,广泛分布于高层建筑、室外架空线路、地埋线路,也极易遭受雷电的袭击。
雷击引起的网络故障影响大、范围广、维修的难度也很大,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避免和减轻雷击破坏,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行极其重要。
1 雷击的种类及其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危害雷击根据其形成的原理可分为直击雷、雷电侵入和波感应雷三类。
(1)直击雷是带电云层与大地的直接放电造成的,它主要的特征是雷电发生迅猛放电,且声光并发。
直击雷主要的损害部位是接收天线、架空杆路和有源设备。
(2)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而迅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
(3)感应雷是由于雷雨云的感应或放电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引起的。
感应雷产生过程中,巨大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由于感应使附近设备感应出较高的电压,使电子设备损坏。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遭到感应雷的通道有:接收天线、馈线引入、电源线引入、信号线路引入、接地线路引入等5个部分,其中最常见的是电源线路引入。
因此,感应雷对接收天线、前端机房、干线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系统和用户终端均能造成严重损坏。
实践证明,一般直击雷和雷电侵入波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破坏的概率较小。
出现概率最大的是感应雷,感应雷击约占网络中雷击故障的90%以上,因其危害大、范围广,也是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安全运行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防雷技术分析与措施防范雷击除了在设备元器件上加强必要的防护措施外,关键是做好对雷电产生的电流的疏导工,目前来看,良好的接地以及引下线路的布线设计是简便也是最关键的手段之一。
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防雷接地的处理摘要: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遍布城乡,光缆、电缆线路跨越各种复杂地形,做好防雷工作对保证有线电视安全优质播出至关重要,因此,在建网初期,就要按照防雷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勘察路由,选择地线的接地点,测量地线沟的土壤电阻率,调阅历年的气象资料,了解雷击区的分布,在掌握有关信息之后,采用对应的接地方法防止雷击。
关键词:有线电视;传输网络;防雷1.引言雷击是网络设备运行的最大杀手,它能造成大面积的传输信号中断和网络设备运行瘫痪,因此准确判断出雷击原因,及时对网络系统采取规范的避雷措施,是人身安全、光电设备和网络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在现行的各种防雷措施中,最为有效而且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接地,也就是将雷击中产生的电荷完全或部分引入地下,以避免雷击事故发生。
2.雷击的危害特点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机已经从老式的显像管调整到平板电视机,不同种类的等离子、液晶电视机被大幅度应用到各家各户当中。
平时有线电视在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接上机顶盒会发现液晶屏幕上有交流干扰现象,有线电视的声音嘈杂、屏幕上出现横杠滚动等等,都是由于雷电干扰造成的影响。
下面来掌握以下雷击给网络带来危害:(1)直击雷的危害:雷云对网络线路中的有源和无源器件、钢铰线、线缆外导体等直接放电。
其特点是破坏力大、设备损坏严重。
但直击雷大约只占网络线路中雷击事故的10%。
(2)感应雷的危害:雷暴区内雷电流的强大电磁感应作用引起金属导体上产生高电压而放电的现象。
它分为电网感应雷和线缆感应雷。
实践表明,感应雷约占网络线路中雷击事故的90%以上。
(3)雷击中的二次放电:如果避雷设计不符合技术规范,虽然在网络线路中采取了一些避雷措施,但雷击中的二次放电现象仍会对网络线路中的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造成损坏。
其原因是:通常在发生雷击时,雷暴区内的雷电电流波峰值可达10~30ka,持续时间几十ns,假设防雷系统接地电阻是10ω,在接地极上则会产生100~300kv的高电压,引起引雷导线上电位上升,对附近的电力线或有线网络设备形成二次放电,造成危害(同样,网络线路中的直击雷和感应雷也可引起多处网络设备的二次放电现象)。
33卫星技术欢迎投稿:@2008年第17期谈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及接地措施◎秦皇岛张勇马思邈对于在广电系统工作的维护技术人员,都熟知雷电对广播发射传输设备的危害,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造成重大的播出事故及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地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不间断的优质播出,减少乃至杜绝雷电对设备的损坏,采取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避雷、防雷措施至关重要。
这里重点讨论有线电视网络的防雷。
夏季雷雨天气较多,从经验的角度讲,每年的有线电视网络故障数量有一半以上都发生在6-8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
因此,做好防雷从而提高维护质量,就会极大程度地增强有限电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广大有线电视用户的正常收视,提高满意度的同时也能增强综合效益,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摘要本文介绍了雷电的一些特性及主要的入侵方式,并对系统前端、光节点及电缆网及在施工维护中的防雷接地措施等作一些简单介绍,供同行参考。
击雷打击时,强雷电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进而击穿网络线路电缆外皮,使高压侵入网络系统;(2)、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网络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网络系统设备。
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电击中避雷针时,在避雷针接地体附近将产生放射状的电位分布,对靠近它的电子设备接地体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
防雷措施根据以上的雷击特点,结合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结构具体的防雷措施如下:1.前端的防雷前端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包括各种开路天线、卫星天线、卫星接收机、调制器解调器、光发光收等设备。
万一这些设备被雷击损坏,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外,还会造成大范围的停播,对企业形象造成影响,因此前端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
前端的防雷主要分三种:(1)机房的电磁屏蔽传统的屏蔽室一般采用钢板密封焊接,同时采用屏蔽门、滤波器、波导管等设备,由于造价昂贵和施工条件等限制在工程上难以推广。
单从防雷角度考虑,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的电磁屏蔽只要满足一般要求就可以了,而国家标准是达到B ,要雷电产生及主要入侵形式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现象一般分为两类,即直击雷和感应雷。
论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防雷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以光缆传输为主)的防雷方案设计。
文章介绍了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和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组成,根据雷电的形成过程和雷击大地时雷电流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光缆遭遇雷击的原因,提出了避开雷区、雷点,阻止光缆诱导雷电,引接雷电入地的光缆防雷设计思路,介绍了光缆的防雷设计与安装的方法、架空和埋地光缆防雷措施的不同之处,讨论了架空和埋地光缆的几种防雷接地方法,提出其优缺点,总结出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雷电光缆架空埋地避雷线接地避雷器1 引言每年春夏季,由于雷雨较多,气候异常,是有线电视系统发生故障的高峰季节。
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危害十分强烈,所以防雷、避雷与接地问题,就成了有线电视维护人员征服自然,减少灾害损失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雷电产生原理雷电是发生在雷雨云中的电学现象,并且,也只有雷雨云才可能造成雷电。
因此,雷雨云的存在就成了雷电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雷雨云在产生雷电的同时,还伴随着降水,雷雨云在气象学里叫积雨云。
只有发展成熟并伸展得很高的积雨云才有雷电现象出现。
积雨云是空气强对流的产物。
由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升温远高于大气层,所以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所以近地面气层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的作用,温度也随之升高。
气体升温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根据动力学原理大气就产生上升运动,而对流层上部的气层相对说来密度较大,就产生下沉运动,这就是所谓对流。
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与高空低温下沉气流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流中的水汽逐渐凝结而形成云。
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却水滴、冰晶,并随高度逐渐增多,在冻结高度(-10℃),由于过冷水滴大量冻结,从而释放潜热,使云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大约10km)附近后,向水平方向展开,形成云砧,这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积雨云发展到鼎盛时期,气象学上称之为秃积雨云。
有线电视防雷技术探讨应用科技赵国荣(姚安县栋川镇文化服务中心,云南楚雄675300)?”晶要】有线电梗。
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它包括多个环节;耍使每个环节在雷雨时都能正常工作,就必须要捌|好防蔷工作。
’蓉交通连雷电膏?l j有线电视系统的危害分析,讨论了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持施。
从而消除或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危害。
,’囊委。
譬键词】有线电视系统;SPD(浪涌保护器);雷击一,,f。
j.∥一,。
.,,,。
,。
,,,,,,,…一.,,。
.。
∥√,/。
彩有线电视系统是通过光缆接入有线电视信号或由大楼通过卫星天线和一组优质共用天线接收的开路电视系统信号经前端处理后,以有线方式将电视信号分送到电视系统的各终端用户。
这些电子设备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缺点,它们极易遭受雷电过电压、电涌的损害,因此对有线电视防雷技术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雷电的危害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对电压和电流脉冲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除直接雷击影响外,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波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和工作中断时有发生,会使播出传送系统中的元件及电子模块烧毁,危害播出安全。
在雷电灾害多发地区,90%以上的播出传输事故是感应雷击造成的。
雷电通常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
直击雷主要对建筑物和人、畜安全造成危害范围一般较小,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来防避。
“感应雷”是因静电感应和雷电流电磁感应两种原因引起的金属导电体上产生极高电压放电的现象“感应雷”危害范围甚广,有线电视系统的电子设备受到雷击损坏,主要是由”感应雷”造成的。
归纳起来,雷电的危害如图1所示:图1雷电的危害2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的防雷措施前端包括各种开路天线,卫星天线,卫星接收机,调制解调器,光发光收等设备,它是整个有线系统的离沁开路天线、卫星天线、卫星接收机..般装设在建筑顶部或屋面上。
架设天线时既要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又尽量要避开雷区。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 OGY INFORM T ION 2008NO.20SCI ENCE &TECH NOLOGY I NFOR MATI ON 学术论坛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也迅速铺开,给广大的老百姓带去了清晰地电视信号。
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涌流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有线电视系统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老百姓的收视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十分重要。
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多样化、复杂化,其微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电压较低,通信信号幅度相对较小等特点,如在回路中设置防雷设施势必会影响通信、网络等设备的可靠、安全和畅通。
这给弱电设备的过电压防范带来一定的难度。
1雷电的形成及分类雷电是一种大气中带有大量电荷的雷云放电的结果。
大气中饱和的水蒸气在强烈的气流作用下,不断分裂而形成雷云。
雷云中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当云层对地的电场强度达到约27k V /c m 时,就会造成空气绝缘层被击穿,雷云对大地便发生先导放电。
先导放电的路径达到大地时,大地和雷云产生强烈的碰撞(又称主放电),出现强大的雷电流(可达数万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近二千度。
同时出现闪光和巨响,即所谓的雷电。
雷击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
直击雷:直击雷的放电时间很短、约在数微秒内,但放电能量非常大。
雷击点低,对地面设备的破坏力很大,雷击率约占10%。
感应雷:感应雷是雷电放电过程中,在雷击点附近的导体上或线路上,将会产生很大的静电感应电压,而形成的瞬间冲击过电压。
它主要透过电阻性或电感性两种方式而耦合到电子设备的电源线,控制信号线上,最终导致耐低压的元器件损坏。
有资料表明,以雷击中心2.5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电压,损坏线路中的浅谈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系统的防雷王淑虹1张建乐1李建敏2(1.保定百世开利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2.保定百世开利有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宽带信息港河北保定071000)摘要:本文针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系统的特点,对雷电感应造成系统设备的危害进行了阐述。
有线电视系统网络防雷问题的探讨摘要:夏季是雷雨多发季节,是有线电视网络发生故障的高峰季节,有线电视系统防雷问题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中特别重要。
本文从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危害、雷电防护的基本措施、方法和广电网络日常维护注意事项三方面对有线电视系统防雷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民防雷探讨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夏季雷雨较多,气候异常,是有线电视网络发生故障的高峰季节,有线电视系统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我们防护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就可能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雷电不仅仅破坏系统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使有线电视信号出现大面积中断,可能造成重大安全播出责任事故,其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本文就如何做好防雷,确保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传输、安全运行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雷电的基本知识及危害雷电是自然界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雷电放电是自然电磁干扰源中最强的一种,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球形雷”和“感应雷”三种。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
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放电现象发生过程迅猛, 造成的损坏程度较大。
直击雷发生时,一次只能袭击的目标小,也就是说直击雷发生的概率较低,仅占雷击率的10%,一般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来防避减少危害。
球形雷简称球雷,是一种特殊的雷电现象。
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的由烟囱或通气管道滚进楼房,遇到物体或电气设备时会产生燃烧或爆炸,球形雷一般发生的较少,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位置上才会有球形雷的发生。
感应雷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地埋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的放电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防雷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自然雷电的形成,雷电的种类及直接雷与感应雷对有线广播电视系统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分析,得出了雷击对广播电视系统造成损害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属于感应雷的结论。
作者详细阐述了对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系统、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系统和有线广播电视用分配系统三个部分的防雷所采取的不同方法,特别是采取了光缆加固钢丝,线路钢绞线的良好接地与220v供电设备的电源安装漏电过载保护器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避雷方法。
实践证明也是切实可行的。
它的应用对我地有线广播电视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减少机器设备的雷击损失,节约维修经费开支,减轻一线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广播电视正常安全播出,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输系统;防雷措施
每年夏季由于雷雨较多气候异常是有线电视系统发生故障的高峰季节。
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危害十分强烈所以防雷、避雷与接地问题就成了有线电视维护人员征服自然减少灾害损失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我将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网络的防雷措施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雷电的形成及雷击对广播电视的损害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产生于积雨云层,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某些云团带正电荷,某些云团带负电荷。
它们对大地的静电感应,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产生异性电荷,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不同电荷云团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可以击穿空气(一般为25-30kv/cm)开始游离放电。
随着云对地放电逐渐发展,当到达地面时如建筑物、高低压输电线等),便会产生由地面向云团的逆导主放电。
在主放电阶段里,由于异性电荷的剧烈中和,会出现很大的电流(一般为几十千安至几百千安)并随之发生强烈的闪电和巨响。
所以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它给人类的破坏性是巨大的,雷击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4000人之多,财产损失约为50-100亿元。
雷击对有线广播电视系统设备带来的破坏性灾难也是非常严重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对电压和电流脉冲的敏感程度越来越高,除直接雷击影响外,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波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和工作中断时有发生,会使播出传送系统中的元件及电子模块烧毁,危害播出安全。
笔者在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多年,感受到在雷电灾害多发地区,90%以上的播出传输故障是雷击造成的。
雷电引起的危害在广播电视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尤其是对感应雷击的防护,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部门关注和防范的重点。
我地每年5—10月为雷雨季节,前后长达6个月以上全县共有12个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机房,光缆电缆传输干线长达1200多公里,每年被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城区和各镇乡(街道)广电站维修人员,每到雷雨季节,经常不分白天
和黑夜,加班加点突击抢修被雷击的有线电视、数字电视。
为尽快修复被雷击的广播电视不顾劳累而拼搏。
每年有线广播电视雷击故障抢修占整个故障维修的百分之八、九十之多,牵制了我市广播电视维修人员大量的精力和物力。
因此,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如何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把雷击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摆在我们广电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雷电通常有两种:直接雷和感应雷。
直接雷只占整个雷击的10%左右,危害一般较小,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来防避。
有线电视卫星接收如抛物面天线,虽然安装避雷针后,即使在其保护范围内,仍然可能遭到雷击而使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等设备烧坏。
烧坏部位大多在电源保险丝、变压器、整流元件。
这说明雷击不是从天线直接引入的,而是从电源线引入。
可见避雷针虽然保护了建筑物和卫星接收无线的安全,却保护不了置于机房内的有线电视设备,这最主要是由感应雷造成的,通过对所有雷击设备损害部位分析证明,危害最大的是“感应雷”占整个雷击率的90%左右,其危害范围广,雷击程度重,对机房前端系统、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设设备均遭受破坏性损害。
二、前端机房设备的避雷接地办法
前端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雷击发生在前端机房附近,会在机房内的金属机箱和外壳上感应出高压电,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前端设备的电源漏电也会危及人员安全。
因此,对机房内的所有设备金属外壳、输入输出电缆屏蔽层、光缆加固钢丝和屏蔽层接地,设备外壳接地与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在总接地处把它连接起来。
机房接地线的埋设:接地极采用φ50mm镀锌钢管,长度为1.5m,地上部分留80cm,上端打φ10mm的圆孔2个,埋入地下端削成30°角斜面,在深0.6-0.8m的地线沟内,第二个桩长度为0.70m埋入地下端削成30°角斜面,便于打桩,每1.0m处打一个桩,上面留20cm,便于焊接,地线埋设长度一般为20-25米,具体根据土质而定,凝土可以短一点,如少质土需延长,每个桩上面用5×2mm镀锌扁铁焊接后连成一体,焊接时整个钢管周围都要焊接严密,以增加扁铁与钢管的接触面。
为了减小接地电阻,可在整条在沟内先填埋40-50公斤中性降阻剂(如食盐、铁屑等长效化学降阻剂)。
对整条沟先填埋20cm厚的细土并夯实,用地阻摇表检测接地电阻,是否达到规定值,如未达到,延长接地线长度,直至接地电阻达到规定指标,然后回填夯实,填平整条沟。
地线埋好后把前端机房所有设备金属外壳,包括ups机箱外壳接地线连在一起,引至避雷接地极上端处,用3孔夹板固定连接。
三、光缆传输和用户分配系统的防雷措施
从光缆传输和用户分配系统每年所造成的设备雷击情况看,90%以上是从设备电源线上窜入高压电流,击坏光接收机和放大器。
击坏光接收机、放大器、设备电源部分的保险丝,变压器和整流元件,严重时击坏光接收机、放大器放大模块或造成整个放大器或光收机报废。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光缆防雷
因为光缆在制造过程中,为了增加其抗拉强度,在光缆中增加了两根钢丝。
在光缆接头包施工操作时,我们一般只注意光缆熔接,而忽视了光缆的防雷。
通常将两端光缆钢丝,分别固定在接头包两端支架上,自然形成了间隙。
这样当任意一段光缆中感应很高的雷击电压时,就会向另一端钢丝放电,放电过程中产生巨大火花,使接头包内光纤断裂损坏,为防止这种现象。
在光缆熔接时,先把接头包内的光缆钢丝两端用导线连通,再与吊挂光缆的钢绞线连通。
有效避免光缆遭受雷电侵害。
2.随着当地低压电网的改造,低压电网越来越规范
有线电视的网络随着“光进铜退”光接点也越来越接近用户,线路放大器逐步减少。
我们根据这些条件,将有源设备的取电点推到了用户表箱的漏保后,这样就增加了取电的安全性。
对于一些未能改造的电网,则根据情况我们自己加装漏保和电源防雷器。
3.光节点处加装地线
因我们地区光缆的改造使得电缆网的覆盖片区半径缩小到150米—200米的范围内。
这样我们以光节点为中心点,在此处用1.5米长50mm×50mm×5mm镀锌角铁做为接地体打入地下,为方便施工,在角铁的上端焊接双槽夹板夹持做避雷线的7*1.4的钢绞线并涂抹防锈漆,避雷线与支撑钢绞线也用双槽夹板压紧连接并用铁丝扎紧。
这样接地处即能保护有源设备也为电缆网提供了保护。
经过2013年夏季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只要不是有直击雷落下,雷雨后的设备损坏率只有常年同期的30%左右。
提高了单位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