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公示语翻译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功能对等论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汉英习语翻译摘要: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
而交往中,习语被广泛使用。
因此,对习语的理解成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所以对习语的准确理解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在翻译习语的实践中,不同翻译家有不同的理论。
而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却能够更好地指导习语翻译以实现源语读者和与接受语读者反应上的最佳对等,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从对《圣经》的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功能对等”理论,其核心意思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对等”(1993:118)。
功能对等理论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
首先,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就是将源语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不仅要传达源语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引申义也传达出来。
唯此,目的语读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源语信息。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将读者的反应作为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
它把译文读者放在首位,要求“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形式是次要的,功能是主要的。
二、功能对等与汉、英习语翻译习语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在某个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习惯用的形式简单而意思精辟的、定性的词组或句子,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
习语的整体意义并非是其构成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引申意义、比喻意义,所以富含有的文化含义。
这种文化含义往往与一个民族生活其中的生态有关,也与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出自文学的、宗教的典故有关。
由于生态、地理环境、宗教等方面的不同,英语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而,作为文化浓缩的习语也存在很大差异。
奈达的功能对等强调翻译要实现源语读者与接受语读者在反应上的对等。
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只有充分地考虑并准确处理习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功能对等要实现的目标。
(一)社会文化差异和汉英习语翻译汉语习语“木已成舟”若直译为“wood has been made into ships”,英语读者就不知道其意。
从功能对等谈旅游公示语的英译袁红艳1 邹虹萍2(11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1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摘 要:旅游公示语的英译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分析了旅游公示语的主要文本类型,并从“功能对等”的原则探讨了旅游公式语的翻译策略,即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必须从文化内涵的差异出发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旅游公示语;功能对等;文本;文化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2008)03-0065-03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了中国。
公示语的英译日显重要。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
具体而言,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都是公示语。
(罗选民黎土旺, 2006:66)而旅游公示语,简言之,就是在各旅游景点所展示的文字语言。
在各地涉外旅游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加强旅游公示语的英译研究实有必要。
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functi onal equiv2 alence)。
简言之,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N ida,1993:118)奈达认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是“译文读者的反应”,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对比。
由于译语和原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不同,“功能对等翻译”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因而可以用来指导旅游公示文本的英译。
一、旅游公示语言的文本分类根据布勒(Buhler)对文本的功能分类,即表达型(exp ressive)文本、信息型(infor mative)文本与呼吁型(vocative)文本,(Ne wmark,2001: 39)公示语文本应该主要属于信息型与呼吁型文本,尤以呼吁型为主;呼吁型文本指的是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汉习语翻译本文根据不同语言中的习语反映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了英汉习语的对等问题并对其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释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功能对等;英汉习语;翻译一、引言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
因为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习语通常包括俗语,谚语,成语,典故,格言,英语中还有俚语,汉语中有歇后语等。
习语不仅使用形象而且寓意深刻,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各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习语,人类的语言就没有生气,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习语,人类的文化显得单薄,索然无味。
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习语的翻译更是值得研究。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是大家公认的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最有代表的理论是“动态对等”理论,后发展为“功能对等”。
他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的信息。
“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四个方面。
到了20世纪90代,奈达考虑到双语交流中语言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提出对等中有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
在奈达看来,翻译的目的就是寻找与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语。
索达的动态或功能对等理论实质上是等效翻译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
三、英汉习语中的对等不同国家的习语有其相似的地方,但也蕴含着其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因此,在形式和内涵上,英汉两种语言有三种对等关系:完全对等、部分对等和零对等。
1、完全对等完全对等是指形式和含义(包括句法含义和文化含义)完全等值。
这在英汉语中的比喻中经常见到,比如,as sly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as 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as cold as ice 冷若寒冰;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crocodile’s tears 鳄鱼的眼泪;dark horse 黑马;sour grape 酸葡萄;be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等。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双语公示语已经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熟悉环境的“窗口”。
然而,国内公示语的翻译良莠不齐,不正确、不规范的翻译长期存在。
文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公示语的英译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错误分析一、公示语的特点及分类公示语,指以一种简洁、引人注目、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公众提供的带有内涵的信息,有时附带图片说明。
(一)公示语的特点1.简短。
公示语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对于乘客、游客等来说,看见它并立即理解它的意思很重要。
如果公示语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出现,那么,人们要花费时间去读、去理解,这样不仅让人觉得很麻烦,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2.简洁。
这是公示语翻译中的又一重要因素。
简洁,是指有意义且简单,内涵和内容要以一种清晰、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也是我们在翻译中试图达到的效果。
3.引人注目。
公示语要在特别的地方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一个警告性的公示语应该贴在即将倒塌的墙上。
看到它,人们就会远离危险。
警示语应该足够地引人注目、足够醒目。
4.通俗易懂。
这也是公示语至关重要特点。
有些人在翻译的过程中喜欢用高难度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子,以求给别人留下学术渊博的印象。
但这一点并不适用于公示语的翻译。
公示语就是要直接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如何去做,让人一眼看见就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在翻译公示语时使用晦涩的词汇或者复杂的句子,无疑是失败的。
(二)公示语的分类公示语无处不在。
关于公示语的分类,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北竹、单爱民将公示语分为静态公示语和动态公示语两类。
他们认为,静态公示语具有指导和服务的功能。
静态公示语作为一种提示语,告诉人们什么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被广泛地应用于景区、信息查询、文化和商业措施、外国组织和街道等处。
吕和发、王颖从功能方面将公示语分为引导标志、以“请”开头的标语、以“不”开头的标语、注意当心、公共提示、行为举止、规则要求、告示通知、作息时间、景点解说10种。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中日流行语翻译探究作者:白雪薄红昕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0期摘要: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所用词一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顺应了新思想、新事物产生发展的趋势。
尤金·奈达在翻译的定义上指出翻译不仅指词汇的单方面对等,还包含语义、风格、文体等的对等,并将这种对等取名为“功能对等”。
本文以中日两国流行语互译等情况作为切入点,分析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流行语互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流行语功能对等理论互译1.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是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奈达作为翻译家其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奈达在1964年提出著名的“动态对等”理论,五年之后他又将“动态对等”中的“动态”一词更换为“功能”,这种“功能对等”概念是在翻译中不要求文字表面上的字字对应,这种字字对应十分不灵活,而“功能对等”则需要两种语言之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更加注重听或看译文的受众了解到了什么。
翻译所传达的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词汇使用上表露出的文体信息,另一方面则是行文中包含的语义信息。
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处理就是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言再现于目的语的过程。
只有当目的语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全部再现了源语言的风格和精神时,该译作才能被称为优秀的作品。
2.流行语及其特点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点及事物,而且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体现部分,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及文化政治等的走向。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文化等方面就有诸多交流,尤其近年来随着网络等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中日两国的流行语文化及翻译也在不断相互渗透并互相影响。
2.1流行语的高效性、大众性流行语具有能够在某一群体或大众之中迅速传播并广为人知的特性。
例如:“インスタ映え”(晒INS/朋友圈)。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公示语英译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翻译成英语,而公示语的翻译占其中很大一部分。
对于大多数外国人而言,他们对中国了解不深,因此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需要借助公示语的翻译来达到交际目的。
早在1998年,在何自然的《社会语用学论文集》一书中,已开始对公示语英译有所提及。
2002年,北竹、单爱民在其文章《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中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公示语及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北竹、单爱民,2002:76~79)。
公示语英译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代表着中国近些年来的成就,也代表着中国为与其他国家交流所做出的努力。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结合公示语英译的实例,探讨如何实现公示语英译中的功能对等。
二、功能对等理论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Dynamic Equivalence)。
奈达在与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Nida、Taber,1969:12)。
这是奈达对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
可见,动态对等强调的是信息对等,而不是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
为了避免误解,奈达后来把“动态对等”改成“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强调了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实际上两者没有实质差别,重点都在“对等”上。
而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Nida,1993:117~118)。
“功能对等”原则有“最高标准”(maximal)和“最低标准”(minimal)之分(Nida,2001:78)。
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奈达的“最高标准”只能是一种理想。
“最低标准”要求“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郭建中,2000:69)。
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公示语翻译探究
摘要:本文从奈这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衡水市公示语翻译现状作了粗略的调查。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公示语作为外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质量也关系到了城市的发展。
公示语具有信息、指示、限制及警示四种应用功能,在措辞方面具有简洁、通俗及语言规范等特点。
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如: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等。
公示语的完善及改进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共同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以致于当代各级政府都把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得不认真研究、好好规划大力建设与发展。
衡水市以湖为媒打造北方滨湖休闲度假城市的设想,已经由规划运作阶段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随着城市面貌的的高速提升,我市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必将不断增多,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示及提示语也将越来越多,规范公共场所汉英双语的工作提上议程。
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不但影响到国外友人在中国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更甚者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我市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在众多语言学、翻译学专家的呼吁声中,标示讲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呼吁我市相关部门对此提高了认识,加强了整改的力度。
2公共场所标示语言翻译
公共环境的标示语即公示语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在各个领域力求与世界接轨。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提高我国语言国际化水平,如何将公共标示语言地道地翻译出来,是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公共标示或公示是指在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的牌子、张贴或图文等在公共场所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用途广泛,意义重大。
这类文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或提醒读者注意。
2.1特点
公共标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
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其特点是行文简明扼要,文本相对独立,语境依赖于其所指的对象。
这就要求这种文体要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要能用寥寥数词,或用简单明了的图示,或图标与文字结合来表示,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要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2.2公共标示语言翻译的具体任务
伴随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示及提示语越来越多,但各种错误及不规范现象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因此,公共标示语言翻译的具体任务就是要采用归纳的方法从具体的个案出发,揭示公共标示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其汉英翻译的特点,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林立,观点纷呈。
奈达是当今举足轻重的翻译家,也是当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对20世纪的翻译界影响深远。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4依据对应性原则的公示语翻译步骤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二个步骤。
4.1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
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
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吃透文化差异,灵活变通要多收集原汁原味的英文公示语的说法,将汉语公示语转换成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便于英语国家人们理解的地道英语公示语。
“在英美国家,公共汽车上常有‘Courtesy Seats’,这与中国公共汽车上所设的‘老弱病残孕专座’虽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把‘老弱病残孕专座’译成‘Courtesy Seats’,老外见了也能理解各种意思。
还有在美国,‘mall’只‘(车辆不得人内只限行人活动的)商业区,商业大街’,那么在中国‘步行商业街’就可以译成‘mall’。
虽然这样的商业街与美国的不尽相同,但功能是相同的,至少不会误导了外国人。
”(邢驰鸿,2006:37)。
再如,“休闲中心”译成”rest center’’就不如译成”recreation ceter”来的地道。
另外,一些人认为放置在同一块标牌上的公示语翻译。
肯定是汉语和英语一一对应的,否则就担心会出错,导致别人的笑’话。
恰恰就是这种一一对应的观念导致了错误的翻译。
汉语的公示语是为熟悉汉语的人士提供信息,有其独立存在的地位。
同样,英语公示语也是一种独立存在,和汉语公示语不是语言上的对应关系,而是功能上的对应。
比如“佛教圣地,清净庄严,洗心池内,严禁乱丢。
”是一个禁止性的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就是此处严禁乱丢垃圾。
而下方的英语翻译显得多余,Washing heart pool,So pure and so clean,Holy Buddhism land,No Litter into please,如果实在要在此处提醒国际游客,只需注明No Littering就可以了,确保英语翻译的功能一致。
国内这样的对应随处可见,如“有难事,找民警”,Tf you have any trouble please ask forthe policeman,“小心压破玻璃受伤”,Don’t press the glass to get hurt,“公共厕所”,对应于Public Toilet。
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所存在差异,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词句上的完全对应,在翻译实践中,必须适当的增减词,才可能避免错误的对号入座。
4.2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例如,公示语有其国际性的一面,还有本土意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差异。
一些在英、美、澳等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中的英语公示语,具有明显的本土意义,如“药房”,英国用chemist’s shop,美国用pharmacy;美国人用garbage can表示“垃圾箱”,而英国和澳大利亚人用rubbish bin;美国用school ofmanagement来指“管理学院”,英国和澳大利亚人用faculty ofmanagement。
首
先,这些公示语是为本土公民提供的一种服务信息,其本土特色是无法抹掉的。
公示语翻译是一项庞大而琐碎的工程,需要引起翻译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从某种角度讲,公示语翻译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对外交流水平高低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公示语翻译还有很多需要扫除的漏洞。
这些漏洞仿佛细小的皱纹。
容易忽视却大大减损衡水这座水市湖城的魅力,这需要大家继续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