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八要”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留守生自我管理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拼搏的需要,将孩子托付给他人照顾,而父母或监护人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没有亲自参与的一组青少年。
他们常常面临着独自生活、孤独、情感缺失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留守生需要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一、制定个人目标留守生可以通过制定个人目标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比如,留守生可以设定学业方面的目标,如每天固定时间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也可以设定兴趣爱好方面的目标,如每周参加一次社团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
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是留守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
他们应该学会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
可以根据日常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活动,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要克制自己不沉迷于手机、电视等娱乐方式,尽量避免浪费时间。
三、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留守生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锻炼身体。
此外,饮食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均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营养。
四、培养社交能力留守生常常面临着与人交往不足的问题。
因此,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对留守生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主动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集体活动,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五、解决问题的能力留守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自我管理至关重要。
留守生应该学会冷静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
六、积极学习与自我成长留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他们可以多阅读有益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可以参加各种培训班或兴趣班,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技能;还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学习交流活动,与他人共同学习和成长。
总结:留守生自我管理是他们顺利成长的关键。
··教育管理
一、培育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1.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
2.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家校合作培养的需要
3.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源于我校家校合作中的实际需要
二、培育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言传身教,让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2.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3.家校合作,让家庭成为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温床
4.开展主题活动固化良好习惯
【备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3411】
如何培育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中心小学周喜学
XIAOXUE SHIDAI·2020年第29期
96。
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是指家长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亲戚朋友家居住。
这种处境下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提高学习动力、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和培养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希望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离开家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他们需要从内心找到学习的动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激励措施,比如奖励机制或者设立学习目标。
家人可以定期回访学校,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要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或者学习社群,让孩子们有一个共同学习的场所和机会。
家庭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可以放置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对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关键作用。
学校和家庭可以指导孩子们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整理学习资料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方法的培训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家庭可以鼓励孩子们经常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对学习产生干扰。
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提高学习动力、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方面可以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和家人分离,更加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寄宿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探析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
学校和寄宿家庭应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和家庭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活动。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的方式引导留守儿童进行自主学习。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家人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
学校和家庭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们从中发现乐趣,并将其与学习相结合。
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参加各种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类的培训班,以及进行体育运动等。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可以提高留守儿童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留守儿童因为没有家人的悉心照料,可能在学习上会遇到一些困难。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一方面,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由老师或家教指导学生学习,相互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校和家庭可以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脑等,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校和家庭应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
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往往习惯依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鼓励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兴趣爱好、加强学习指导和辅导,以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留守儿童可以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探究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不仅缺乏亲情和关注,他们的自理能力也随之减弱。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我们需要采用下述策略: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第一步。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孩子积极尝试,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洗脸等。
此外,家长也要对孩子的生活作息进行规划,教育孩子按时吃饭、睡觉等好习惯。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第二步。
学校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爱,建立班级管家制度,对留守儿童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
从各个方面检查、引导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
同时,要通过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社会帮扶社会力量的介入是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包括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勇气和创造力。
同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留守儿童了解社会,扩大他们的交际圈,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情味。
四、心理疏导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单一环境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和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剧等,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小技巧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领悟力,引导他们自主完成任务;2.帮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如整理书包、准备家务等;3.引导留守儿童自觉坚守规则,如按时睡觉、自觉刷牙等;4.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旅游等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5.多开设课程,如体育、音乐、绘画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合力推进,通过各种手段让留守儿童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既提高自立生活能力,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健康心理。
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选择在学校寄宿,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最主要的是缺乏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在自主学习方面能力不足,需要在学校得到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问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学校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另外,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立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反馈学生成绩和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缓解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动力。
最后,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工作。
留守儿童通常在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解决身心健康的问题。
在学习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配备导师、开设自主学习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通过课堂教育、活动、家长的配合、专业辅导等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住宿在学校,寄宿制度也逐渐得到了普及。
在寄宿制度下,留守儿童需要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本文将探析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寄宿制度下留守儿童现状寄宿制度下留守儿童通常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不能陪在身边,会出现情感上的困扰和学习上的挑战。
对于情感上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解决。
而学习上的问题,要求留守儿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寄宿制度。
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1、培养学习兴趣。
留守儿童通常会觉得寂寞无聊,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创意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留守儿童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合理安排作息和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寄宿制度。
老师可以通过训练他们学习计划和目标的制订,教授时间管理技巧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留守儿童需要比同龄人更独立地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其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互助学习和竞合学习。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和竞争,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
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相互促进,加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结语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度下需要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创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组织学生互助学习和竞合学习等方法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总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寄宿制度下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在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挑战和困扰。
由于他们长时间离开父母,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往往不太乐观。
为了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需要探索一种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从调整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入手。
寄宿制学校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辅导人员。
学校可以设置自习室或图书馆,鼓励留守儿童利用自习时间自主学习。
学校应该鼓励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监督和引导他们的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方面,学校应该提供家长教育和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学校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监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还需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师应该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留守儿童的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等形式,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小学寄宿制留守儿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极为重要。
自主意识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
一个具备了自主能力的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引导教育。
现在很多学生在生活上依赖性很强,自己的事往往不想自己做,明显缺乏一种独立、自理意识。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构成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远离父母的关爱更需要能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质。
立足于这样的观点,我校积极开展在留守儿童工作中积极培养孩子良好自主意识的形成。
通过调查自己独立生活和自理生活事务的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已在生活中的缺点和优点,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外出务工的辛劳和难处,形成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帮的事情帮着做”的良好责任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为了着重培养留守儿童生活上自主意识的形成,我校开展文明卫生宿舍评比活动,激励孩子自主完成内务整理。
在活动中,我们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坚持每天不定时对成长中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察,一方面,我们根据培养留守孩子生活习惯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指标,将卫生习惯培养的目标做了统一规定,制定了“宿舍公约”、个人形象要求等,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的要求。
二是采取评比展示制度。
根据孩子们每天的表现将成绩以红花和红旗的不同等级形式贴如,每天评比,一周汇总,颁发流动红旗。
卫生评比制度实施以来,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欢乐城堡”,改变了男生宿舍不整齐的面貌,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牙具摆放成一条线,脸盆架、门窗也一尘不染。
其中一名叫刘梨的同学,以前个人卫生习惯很不好,但自从活动开展之后也开始坚持每天按时刷牙、洗脸、洗脚,梳着整齐的辫子,穿着整洁的衣服,不再需要老师每天对她个人卫生的督促。
由此看出,学生生活上自主意识以逐渐形成。
我校还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的野炊体验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部分留守孩子与人沟通能力较弱,开展此类活动增进了师生间交流,活动中欢声笑语不断,培养孩子与人交流能力。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或缺失,他们在自我管理、与人相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日趋增多。
其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薄弱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一、多维度、有方略设计活动,养成自我管理意识对留守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任何单一或碎片化的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都可能是十分有限的。
从多个维度设计和开展活动,能够在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活动中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多维度是指从“生活常识”、“思想情感”、“人际交往”、“健康安全”四个板块立体设计活动。
“生活常识”板块我们设计了“生活自理知识手抄报”、“生活常识短信提示”和“时间统筹和规划”等实验活动;“思想情感”板块我们设计了“生活与德育主题班会”、“抗挫折实验”和“寝室自我约定”等活动;“人际交往”板块我们设计了“宿舍内务大家管”、“生活互助结对子”等;“健康安全”板块我们设计了“知音信箱”、“模拟法庭”、“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演练”等活动。
多维度开展活动,能够让在校住宿的留守儿童很快地学会管理自己的衣食住用(如衣物毛巾鞋袜等的摆放、被单折叠、安排作息时间和寝室卫生等),初步养成了生活细节上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了生活与学习自信心。
所谓有方略是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活动开展的预期效果,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对活动方案实施目的、开展程序和具体的操作细节(包括定人、定时、定场所、定设备)等方面要精心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策略。
通过有方略开展活动,留守儿童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劳动兴趣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从而实现了对留守儿童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帮助其养成自我管理意识。
二、高品位、多层次营造校园氛围,增进生活榜样效应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对留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八要”
作者:李春彦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年第06期
当前,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由此所带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但要雕琢和塑造留守儿童美好灵魂,更应唤醒留守儿童主体觉悟与自尊,注重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管理能力呢?
一、班级管理要选好班干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俗话说,“不怕烂摊子,就怕烂班子,有了好班子,能治烂摊子”。
可见班干部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班主任要把班干部的工作凸显出来,赋予他们权力,解放他们的手脚,让班干部大显身手,锻炼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把班干部培养成为班级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成为培养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焦点人物和核心人物。
二、师生要增进互信,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长时间不间断学习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为留守儿童创设出一条合理的释放不良情绪的途径,用适当方式进行疏导,帮助留守儿童找到倾诉对象和发泄方式。
疏导及时得当,学生情绪就会得到及时调控,而且能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信任,融洽感情。
反之,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三、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空间,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你、喜欢你、理解你。
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游戏、谈笑;利用午饭时间同学生沟通,了解情况。
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记得有这样一首诗:“我到河边饮水的时候,我觉得那水也渴着,我饮水的时候,水也饮我……”
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共同感受:感受学习的过程、感受同学的情谊、感受生活的美好;共同分享:分享学习的快乐、分享友情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成长: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和学生共同成长。
四、要了解留守儿童的消费观,进行理财教育
现在的留守儿童大多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和消费观,消费主要是凭自己的喜好,有时是为了满足个人虚荣心理。
尤其每逢节日,他们盲目效仿他人,肆意追求高消费。
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留守儿童合理消费,塑造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消费的监督力度和合理理财的教育力度,必要时应强令禁止学生某些不合理的消费。
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不要因为无谓的攀比而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
寄宿制学校公寓式管理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住在一起,年龄相仿,因而更容易交往,更容易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生活氛围。
当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重情义、讲义气,把朋友间的友谊看得很重,明辨是非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让积极向上、健康友爱的人生观、价值观占主导地位,为自主管理助一臂之力,否则会走向反面。
现在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自私、懒散、好冲动、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
这需要教师抓住一个个契机,利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交往,团结同学,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特别是在他们受到冷遇、遭人排挤、彷徨无助时及时地做好思想工作,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寄宿制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公德意识。
结合学校的相关措施,经过生活指导教师勤检查、常督促、抓落实,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步改善,学生的公德意识也会逐步形成。
六、要开好主题班会
班主任要审时度势,每个阶段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好主题班会,使主题班会成为班级工作的动力泵和指挥枪,从而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主任要把班级优秀事迹、成功经验、学生的快乐、点滴进步等,及时和学生分享。
有位教育家说过,“不会和学生分享快乐的班主任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班级工作出现低谷、挫败的时候,班主任要像中医一样,望闻问切,及时矫正问题,给学生一个方向,从而寻找下次成功的切入点。
并教育学生“挑战中当先锋,奉献中做先锋,学习中争先锋,文明中抢先锋”,让班会成为学生的加油站。
七、要充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他们远离家庭,远离父母,这无疑给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如何帮助留守儿童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学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着眼于每个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因此,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突破口。
八、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
部分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这也反映了传统的德育方式效率不高的现象。
留守儿童年龄小,一些思想意识不能自发地产生,而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说教,强行灌输,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腻烦。
如果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效果就会不佳,烙印不深,因而我们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探索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
“班班通”的开通,提高了学生品德教育的社会化程度,消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围墙,把偌大的世界变为极易“涉足”的地球村。
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班班通”提供了多媒体逼真的、典型的画面,使人们如身临其境,受到更多的感染和陶冶。
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将许多历史性的、抽象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与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情绪体验,甚至可以用案例说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因此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更有利于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有成为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涵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太阳一样神圣的责任——传播爱与温暖。
让我们共同来关爱留守儿童,并不断培养其自主管理能力,使其在爱与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