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虾蟹中残留的氯霉素
- 格式:pdf
- 大小:141.79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工作,这些药物残留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准确、快速地检测这些残留物的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感染病。
如果动物在屠宰前一段时间内使用了这些药物,残留物可能会在食品中存在。
对于人类来说,摄入这些残留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中毒甚至诱发耐药菌株。
第一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高等特点。
将样品进行提取,利用有机溶剂将残留物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然后,使用HPLC将残留物进行分离,并通过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且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检测限。
第二种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该方法是通过抗体与药物残留物结合来进行检测的。
将样品中的残留物与标记有酶的抗体结合,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然后,通过酶标仪检测残留物与酶的结合程度,从而确定残留物的含量。
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中。
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具体实验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与免疫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检测氯霉素的比较摘要应用英国RANDOX的ELISA试剂盒和免疫金标试纸同时检测10份虾样,阳性率均为10%,两种方法都具有微量、特异、准确的优点。
前者需要有酶标仪等仪器,试验时间长、成本高,但能用准确的数字表达抗体水平;后者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试验时间短、成本低,适用于企业自检和大批量样品筛选。
关键词氯霉素;残留;金标试纸;酶联免疫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在国内外常用于动物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也曾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其在临床医学上的毒副作用大,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1]。
因此,动物源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各国均对氯霉素最大允许残留限量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免疫化学分析技术在小分子化合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已成为各监测部门及实验室内快速检测氯霉素的常规方法,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3],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筛检;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GICA)的快速诊断试纸条(简称金标试纸条),已逐渐应用于生物医学、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监督等诸多领域,与ELISA试剂盒相比,其优点是更为简便快速、无需检测仪器,且成本低、无污染。
我院与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根据竞争式GICA原理,研制了动物源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为了检验该试纸的准确性,用英国RANDOX的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氯霉素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英国RANDOX(含已被包被抗体的酶标板,酶标记抗原、稀释剂/洗涤缓冲剂、组织样品萃取剂、单组分底物/发色剂、牛奶缓冲剂、标准液、反应终止液)。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简称CAP)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水产品中的氯霉素残留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之一、它利用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进行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提取,常用的提取剂包括乙腈、甲醇等。
然后,将提取液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同时通过流动相的携带进行样品的洗脱。
最后,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对洗脱液进行检测和定量。
HPLC方法具有准确、灵敏、高效的优点,但是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和试剂,并且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氯霉素残留的准确定量和结构鉴定。
与HPLC相比,LC-M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它可以通过质谱仪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氯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然而,LC-MS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氯霉素残留的高效筛查。
ELISA方法的原理是将待检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通过酶标记二抗进行检测。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和抗体溶液进行孵育,使得残留的氯霉素与抗体结合。
然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与结合的复合物发生反应,产生可观测的信号。
最后,通过比色法或发光法对信号进行检测和定量。
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其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综上所述,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氯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抗菌药物,被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症。
然而,由于氯霉素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在食品中残留的限制值被严格规定。
本文介绍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1. 氯霉素残留的危害氯霉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过敏反应。
氯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可能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影响肝、肾功能。
氯霉素在人体内主要经肝脏和肾脏代谢,残留较高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3)导致骨髓抑制。
氯霉素可以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4)产生耐药菌株。
过度使用氯霉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增加人类感染疾病的难度。
2. 氯霉素类药物的种类(1)氯霉素(2)磺胺甲噁唑(5)酰胺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等。
为了保证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值,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残留的测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等优势,是目前最常用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之一。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该方法可以实现极低浓度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灵敏检测,但设备价格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3)比色法。
该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分析药物残留,具有快速简便的优势。
但由于其灵敏度较低,检测结果精确度较差。
(4)酶联免疫吸附法。
该方法基于药物与相关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
其缺点是对样品质量要求较高,且价格相对较贵。
4. 结论。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如果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有氯霉素类药物,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氯霉素类药物的常见种类和用途氯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常见的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这些药物在畜禽养殖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疾病,可以有效地保障动物的健康。
但是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积聚,最终导致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二、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其中残留有氯霉素类药物,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据研究表明,长期摄入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会引发人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还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
合理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检测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生物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定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含量,并对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分析。
四、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标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标准非常严格。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限量》(GB31650-2019)规定,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限量标准是不同的。
影响食品中氯霉素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廖文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30)摘 要:本文针对食品中氯霉素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究,从食品中氯霉素的来源和危害入手,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在食品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氯霉素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结果显示,ELISA法检测食品中的氯霉素具有诸多优势,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也较多。
必须从采样保存、试剂选用、加样、温育、洗涤、显色、比色及结果计算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食品;氯霉素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影响因素;应对措施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Chloramphenicol inFood and CountermeasuresLIAO Wentong(Guangdong Light Industry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3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chloramphenicol in food, starting with the source and harm of chloramphenicol in foo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detection of chloramphenicol in food, and expound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chloramphenicol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LISA method had many advantages in detecting chloramphenicol in food, and there were also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c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trol from the aspects of sampling and preservation, reagent selection, sample addition, incubation, washing, color development, colorimetry and result calculation.Keywords: food; chloramphenicol detection;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氯霉素为呈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片状晶体,无臭,味苦,熔点为149~153 ℃;易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水、乙醚和氯仿,不溶于苯和石油醚。
FOOD INDUSTRY ·127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李梓建 广东省汕头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广东省汕头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显著作用。
近年来,在水产品养殖和运输过程中违规使用氯霉素的现象屡见不鲜,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本文简述了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多种检测方法,包括色谱分析法、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以及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等新型检测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最后本文还对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
大卫·戈特利布于1947年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土壤内的委内瑞拉链霉菌成功分离,并于1949年合成并引入临床试验。
它属于抑菌性广谱抗生素,也是世界上首种完全由合成方法大量制造的广谱抗生素,对很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均起显著作用。
但是,由于它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需要慎重使用。
检测方法分析的必要性水产品营养丰富,品种繁多且风味各异,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产品养殖业规模的发展。
然而,伴随着发展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抗生素类药物被应用其中,由于部分养殖户和商家不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及未合理使用药物,造成抗生素在水产品中残留居高不下。
其中,氯霉素药物的违规使用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让水产品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之一。
由于氯霉素药物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能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发再生障碍贫血、粒状白细缺乏症和新生儿、早产儿灰色综合症等,美国、欧盟、日本等很多国家都禁止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检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中《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发布日期:2002年12月24日)的规定,氯霉素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第20卷第4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Vol 20No 4 2005年12月J OURNAL OF DALI A N FI SHER I E S UN I V ERSI TY Dec 2005研究简报 文章编号:1000-9957(2005)04-0349-03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虾蟹中残留的氯霉素黄冬梅, 蔡友琼, 毕士川, 沈晓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摘要: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P enaeus vanna m ei和中华绒螯蟹E riocheir si nensis中残留的氯霉素。
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处理样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检测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项目的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氯霉素标准液为50~4050n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板间变异系数小于16 4%,样品测定的变异系数为9 4%~13 8%;用乙腈水溶液方法提取的回收率(84%~116%)比用乙酸乙酯提取的回收率(62%~92%)高。
关键词:EL IS A法;氯霉素;虾;蟹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氯霉素(Chlora m phen ico,l简称CAP)是第一个全化学人工合成的抗生素,由于其价廉及优良的抗菌性和稳定的药性,曾一度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和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使用范围较广。
但由于氯霉素毒性较强,易引起人体中毒,导致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中国政府明令禁止在渔牧养殖中使用氯霉素,并加强了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氯霉素的检测力度。
目前公布的检测氯霉素的方法有微生物法、放射免疫法、气相色谱法(GC)[1]、液相色谱法(H PLC)[2]、质谱分析[3]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而酶联免疫法(ELISA)[4~6]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样品预处理简单等优点,且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在短短的几小时内检测几十个到上百个样品,非常适合于对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工作。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的基础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
微孔板中包被有羊抗兔I gG的抗体,加入标准液或样液、氯霉素酶标记物和氯霉素抗体后,游离的氯霉素和酶标记物竞争氯霉素抗体的结合位点,同时氯霉素抗体与羊抗体相结合而被固相化在微孔中,没有被结合的被洗去,将酶基质和发色剂加入微孔中孵育,最后在450nm处测量吸光度值。
样品中氯霉素的浓度与吸光度值成反比。
酶联免疫法作为大批量样品的筛选方法,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兽药、渔药的残留检测。
为此,作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虾、蟹中残留的氯霉素,并比较了用两种方法处理样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实验用南美白对虾P enaeus vannam ei、中华绒螯蟹E riocheir si n ensis购于上海市水产批发市场。
虾、蟹均取可食肌肉部分,样品切为边长不大于0 5c m的小方块后混匀,放置冰箱中冷冻贮存备用。
1 2 方法1 2 1 样品处理 用两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
乙腈水溶液提取方法 精确称取5 0g经粉碎后的样品,放入50mL具塞的离心管中,加入15 mL乙腈水溶液[ (乙腈) (水)=8416],均质3m in,离心10m i n(15!、3000r/m i n)。
移取3mL上清液至10mL试管中,加入3mL乙酸乙酯和1mL0 5m o l/L的氯化钠溶液,震荡1m i n,收稿日期:2004 11 15作者简介:黄冬梅(1975-),女,助理研究员。
E–m a i:l hdm0103@t o m co m静置分层后去掉下层的水相,将有机相用氮气在60!水浴中吹干,残留物用1mL 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加入1m L 正己烷震荡1m i n ,再离心10m i n (3000r/m i n ),下层的水相按酶联免疫程序进行。
乙酸乙酯提取方法 精确称取5 0g 经粉碎后的样品至50mL 具塞离心管中,加入20m L 乙酸乙酯,均质3m in ,离心10m i n (15!、3000r/m i n )。
移取4mL 上清液至10mL 试管中,用氮气将其在60!水浴中吹干,加入1mL 的混合液[ (异辛烷) (三氯甲烷)=2 3]溶解残渣,再加入1mL 缓冲溶液,充分振荡混匀,离心10m i n (6000r /m i n )。
若两相之间有太多的泡沫或胶状物,则置于80!水浴中5m in 后再离心,取上层水相供分析用。
1 2 2 酶联免疫法的测定步骤 将试剂盒所有试剂回升至23~27!,控制室温为23~27!,分别用缓冲液稀释酶标记物和抗体(10份缓冲液+1份酶标记物或抗体),备用。
在微孔板中加入50 L 标准溶液(0、50、150、450、1350、4050ng /L)或处理好的样品及50 L 稀释的酶标记物,充分混合,再加入50 L 已稀释的抗体至微孔中,覆盖薄膜,室温下孵育2h 。
甩去孔中的液体,将微孔架倒置在吸水纸上拍打至无明显水迹,重复3次以保证完全去除孔中的液体,将250 L 蒸馏水加入孔中,然后再次甩去孔中的液体,重复3次操作。
加入50 L 基质和50 L 发色剂,充分混合后置于室内暗处,在室温下孵育30m in 。
加入100 L 反应停止液,混匀后在10m in 内用酶标仪在450nm 处测定吸光度。
具体的实验操作及反应过程如下:标准或样品溶液酶标记物∀竞争氯霉素抗体,并与其结合∀与包被在孔板上的羊抗体结合∀洗板,洗去未结合的物质∀加入基质和发色剂∀450n m 处测定吸光度1 2 3 溶剂空白 除不加样品外,其它按以上步骤操作。
1 2 4 计算方法 用公式A =S /S 0#100%计算每个氯霉素标准液或样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其中:S 0∃∃∃0ng /L 标准液的吸光度值;S ∃∃∃某个标准液或样液的吸光度值。
然后建立校正曲线,每次实验前都应重新建立校正曲线,检测结果应扣除溶剂空白值。
2 结果氯霉素的标准曲线见图1。
从图1可见,氯霉素浓度为50~4050ng /L 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试剂盒的板间变异系数和样品的变异系数结果见表1、2。
取空白样品,添加不同水平的氯霉素标准液,每个添加水平做5个平行,计算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见表3。
表1 试剂盒的板间变异系数CV T ab 1 T he i n tra-assay variati on s of th e k its% (CAP)/(ng L-1)吸光度比值S /S 0 x %s CV 5077 276 483 582 676 683 676 473 978 8%3 834 915063 265 066 068 264 163 662 860 364 2%2 323 645047 342 542 343 148 545 643 347 645 0%2 535 6135028 327 927 225 531 327 628 832 728 7%2 318 0405014 215 913 714 515 815 615 322 015 9%2 6016 4图1 氯霉素的标准曲线Fig 1Standard curve i n de ter m i nation of ch l ora mphen i col表2 样品的变异系数CVT ab 2 Variations of sa m p l es d eterm inatedg /kg样品sa mp le测定值foundx %sCV /%中华绒螯蟹E riocheir sinensis 0 6200 5200 4800 5700 6800 574%0 07913 8南美白对虾P enae u s vannam ei0 0660 0650 0520 0620 0580 061%0 00579 43 讨论目前,测定残留氯霉素的方法很多[7],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国际低检测限的要求,国内开始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残留的氯霉素。
以往多使用液相色谱法,但其检测限较高;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的前处理较为复杂,需将氯霉素衍生化后才能测定,其检测限为0 3 g/kg,无法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而用质谱法测定,使用的仪器价格昂贵。
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仅检测限较低(0 15 g/kg),而且回收率、精密度都能满足要求国际标准,非常适合大批量样品的筛选,可作为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的筛选方法。
表3 回收率的测定结果(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Tab 3 Resu ltts of revovery in exper i m en t(Ace ti d i nn and Aceton itr ile-W ater) g/kg 提取方法样品s a m p l e添加量add ed测定值f ound回收率recovery/%CV/%乙酸乙酯中华绒螯蟹E riocheir sine n sis0 50 360 310 390 400 3772627880749 6南美白对虾P ena e u s v annam ei0 52 00 370 350 420 390 3174708478621 721 671 691 831 58868484927911 35 3乙腈水溶液中华绒螯蟹E riocheir sine n sis0 50 420 560 430 480 388411286967615 2南美白对虾P ena e u s v annam ei0 52 00 470 580 420 440 48941168488961 821 872 161 981 759194108998812 98 4本实验结果表明,用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时,乙腈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对样品的渗透性较好,其回收率(84%~116%)较用乙酸乙酯提取的(62%~92%)高,同时,在该法中加入乙酸乙酯进行反萃取,可将一些水溶性的杂质保留在水中,不被乙酸乙酯提取出来,因而不会干扰样品的测定。
因此,作者建议选择乙腈水溶液作为提取试剂为好。
配制乙腈水溶液时, (乙腈) (水)的配比为8416时,其提取样品的效果最佳,乙腈水溶液较纯乙腈更容易渗透到样品组织中,同时可对整个提取过程中氯霉素的损耗进行浓缩补偿。
本实验中,对样品处理时的稀释倍数是1,这样不会人为扩大或降低计算误差,而其他人对样品前处理时的稀释倍数是2[4],计算的最后结果要乘以2。
在进行酶标免疫程序之前,一定要将所有试剂回升至23~27!,如果不在此温度范围内操作,则结果会比实际值偏高。
每次孵育的时间要控制好,即使相差几分钟,也会对结果有影响。
洗板程序是否一致与洗板是否干净,都会直接导致结果的准确与否。
至于时间、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具体影响数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赵文亚,沈美芳,徐幸莲,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J].水产学报,2003,27(3):278-282[2] 赖子尼,何光耀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测试方法(HPLC)[J] 珠江水产,2001,(4):37-38[3] 于杰,崔进,施东福,等 LC/LC/M S法检测虾中氯霉素[J] 检验检疫科学,2004,14(1):60-64[4] 施冰,陈伟玲,吴抒怀,等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EL ISA检测法[J] 国外分析仪器,2002,(3):31-34.[5] 叶玫,吴成业,刘海新,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水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2):171-175.[6] 陈国志 酶联免疫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J] 中国热带医学,2004,4(2):302[7] 李晓川,孔轶群,冷凯良,等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测定方法的分析研究[J] 海洋水产研究,2002,23(4):76-79The applicati on of ELI SA m et hod i n deter m i nation ofChl ora mphenicol resi dues i n Chi nese m itte n crab andwhite-legged s hri m p(L itoppenaeus vannamei)HUANG Dong m e,i CA I You qong, B I Sh i chuan, S H E N X iao sheng(E as tC h i na Sea F i s h eries Res earch Instit u te,Ch i nese Acade my of Fis hery Sciences,Shanghai200090,Ch i na)Abst ract:Enzy m e-linked i m m unosorbent assay(ELI SA)m e t h od w as used to deter m ine chlora m phen ico l (CAP)resi d ues in Ch i n ese m itten crab(E riocheir sinensis)and wh ite-legged shri m p(L itop enaeus van nam ei).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different d istillati o n m ethod affected t h e testi n g data.The standard curve w as rectili n ear fro m the rage of50ng/L to4050ng/L.The intra-assay variations of k itsw ere less than16.4%. The vari a ti o ns of sa m ple ranged fr o m9.4%to13.8%.The recover y varied fro m84%to116%.K ey w ords:ELISA;Ch l o ra m phenico;l Eriocheir sinensis;L ito p enaeus vannam ei。